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家住武汉的黄先生,1999年的时候,在拍卖会上花了21万买了一间厂房。
这间厂房原先是物资局的办公地,黄先生买下它,打算用来当做库房使用。
没过多久,黄先生的朋友高勇找到他,想请他帮帮忙。
原来高勇的父亲突然中风了,恰巧黄先生买的这间厂房离医院很近。
为了图方便,高勇想先借住在这里,等父亲的病情好转后,再搬离这里。
黄先生听后,想着自己的厂房一时半会儿也不急着用,再考虑到平时和高勇的关系也不错。
朋友现在有困难,自己能帮点忙也是应该的,况且也只是暂住几天而已,又没有什么损失。
想到这里,黄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
等过了半年以后,黄先生想着时间也差不多了,高勇应该搬走了吧!
于是前往厂房去看看情况,可当他拿出钥匙开门的时候,发现门怎么也打不开。
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门锁已经被人换了。
黄先生赶忙给高勇打了电话,问问什么情况,好好地为什么把门锁给换了。
可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对方都拒绝接听,并且直接挂断了电话。
黄先生越想越觉得很奇怪,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过些天再来看看。
过了几天后,张先生再次来到这里,这次的门没有锁,当他打开门的那一瞬间,傻眼了。
曾经空旷的一间大厂房,如今变成了拥挤的三层小楼。
每一层都被隔成了很多的单间,仔细一数,足足有43间。
就在这时,黄先生看到了高勇。
黄先生问高勇:这里什么情况,怎么还不搬走啊!
高勇理直气壮地说:不搬了,这里住得挺好的,搬什么搬啊!不搬了。
黄先生:不搬不行啊!
高勇:再不走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黄先生话还没说完,高勇随手就将黄先生推出了门外。
黄先生越想越气,曾经好心帮助朋友,如今却连自己的房子都进不去。
于是黄先生找到了社区寻求帮助,但事情一直没能得到解决。
在接下来的调查发现,高勇不但将黄先生的房子强行占为己有,而且还搞起了房屋出租。
分别以400到1000元一间的价格,租给租户。每个月光收房租都有30000元左右。有些租客已经租了5年,少的也租了3年。
此时黄先生也很纳闷,房产证明明在自己手上,高勇又是怎么通过改造,将房屋出租出去的呢?
后来黄先生通过租户得知,高勇的父亲原先是物资局的会计,高勇利用父亲的职务之便,在盖着单位空白的信纸上,开了一张证明,说这套房子是单位分给父亲的。
此后,高勇就利用这张假证明,将黄先生的这间厂房私自改成了群租房,对外出租。
黄先生看着屋里私自乱搭的电线,以及煤气罐和木质结构,心里又急又气。
因为房子的产权是自己的,万一哪天发生火灾,自己不但不讨好,反倒还得担负起责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黄先生通过社区、法院以及相关部门向高勇索要房子。
但高勇始终不搭理黄先生,哪怕法院判决高勇将房子归还给黄先生。
但高勇对于法院的判决依然不理不睬。
就这样黄先生因为房子的事,奔波了十几年依然无果。
被逼无奈的黄先生最终只能通过最高法院申请强行执行。
面对工作人员的到来,高勇依旧不依不饶,最终他以不配合执法,被强制拘留了15天。
黄先生经历了十六年的房子争夺,最终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房子拿了回来,他给高勇算了一笔账,以一间房600元的价格出租。这些年高勇光房租就赚了几百万。
然而自己本来好心帮助朋友,朋友不但没能感恩,反倒厚颜无耻的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强制占为己有,这也是让他觉得挺心寒的。
通过这件事也让黄先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虽然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失去了一些时间、精力、金钱。但同时也让他看清了高勇这个朋友丑恶的嘴脸...
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四个人性铁律,越早知道越好,否则早晚会吃亏,
1:拒绝别人的时候尽可能两句话就把话说完。千万别婆婆妈妈,找一堆什么理由和借口。
前几年,我一朋友找我借钱,我就选择了中庸之道。明明心里不想借,但是又怕得罪他,然后嘴上就说:啊没事,我尽量帮你想办法。
这下子可好了,她当真了。直接微信,电话,轰炸了我半个月,我各种理由借口实在编不下去了,只能实话实说,跟他说,我确实没钱借
他当时听完就很生气,你没钱就直说不就完了吗?你用得着这么多理由,借口搪塞我吗?然后直接把我拉黑了,到现在也没任何联系。
事后我在想,我怎么就这么笨,当时就直接拒绝他就完事了嘛?他也就一时不开心而已,也不至于绝交啊。
大家记住:所有关系的破裂,就是因为期望落空,你给人家那么高的期望值,最后你又兑现不了,那人家不就失望了吗?你这不就是好心办坏事嘛?
2:对待那些欺负你的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忍耐,在忍耐当中寻找反扑的机会。一旦你要反击他的时候,就彻底的把他收拾到位,不能有半点心软。要让他连跟你博弈的机会都没有,
那项羽就输在放过了刘邦嘛?霸王别姬的时候,如果项羽跪在地上,跟刘邦求饶,你猜刘邦会不会放过他呢。
高手其实就两句话嘛,忍别人之不能忍,狠别人之不敢狠。把这句话想明白了,你就是高手。
3:看一个人心里是否有你,不要看他在高兴的时候如何对待你,而要看他在气愤,失落,痛苦的时候,他到底是怎么对你的。
一个男人,就算平时对你再好再温柔体贴,但是一生气,愤怒的时候,又摔东西又推推打打的,这种人必须离他远点。
无论他事后怎么跟你痛哭流涕,你都不能原谅他。你要知道,不经意说出的话才是实话,无意识的行为才是真面目。
4:当一个人对你一味的顺从,有求必应,无所怨言。这时,你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他现在对你有多好,未来就可能对你有多狠。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谁,是不需要尊重和关爱的。他现在还没发作,是因为在他心里对你还有期待,期待你也能给他同样的回报。
如果说你把他对你的好,当成了理所当然,他的耐心就会越来越浅。当他一旦爆发那天,那你受伤就是在所难免。
所以你在依赖别人对你好的同时,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早晚会被捧杀所伤。
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有一位女大学生在食堂打饭的时候,跟食堂的阿姨说自己没有带饭卡,让帮忙通融一下,直接微信扫码付款。
食堂的阿姨出于好心答应了,结果没想到这名女大学生反手就把这位阿姨给举报了。因为这个学校的食堂有规定,如果工作人员私自收款的话,会被罚款3000之前用于奖励给举报者。
食堂阿姨出于好心帮女学生的忙,结果却被举报罚了款。
事情不大,但是却把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为了几千块钱就出卖了自己良知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获得财富的。
曾经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在逃犯,逃跑的过程中又犯下了累累罪行。
他在路边遇到了一个卖水果的小女孩,他身无分文,饥肠辘辘想着把水果抢走再把小女孩灭口。
结果没想到还没等他张口,小女孩看到他一身狼狈,就主动跟他说,叔叔你是不是渴了,我这有水果送给你吃吧。
然后女孩又说,自己在这里卖水果是为自己筹集学费,家里穷上不起学。
就这么一刻,这杀人犯竟然良心发现了。他让小女孩去举报自己,说举报了自己就可以拿到5万元的悬赏,最终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看着几乎就是影视剧里才有的情节,但是却真实发生过。
曾经有一位双胞胎学生的父母,苦苦哀求老师给自己孩子补课。结果等孩子考完学以后,转身就把那位老师给举报了,最终获得了补课费双倍的赔偿。
人性是最难琢磨的,有些人看着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但是内心却很丑恶。
这些人他们都是极度的利己主义者,他们认为只要没有违犯法律,那么所有利己的事情都是可以去做的,道德在他们眼中一文不值。
这种人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最终的结局也会是悲惨的。
我是相信有因果轮回的,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养女12年不和养父联系,得知养父有土地补偿款后,马上联系养父,而为了分到一两万补偿款,不惜把养父告上法庭……
江苏铜山县,50几岁的苏玉道为了生活,依然在工地忙活着。
一天,苏玉道像往常一样在工地干活,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子的电话,对方激动说她是苏玫瑰。
老苏对“苏玫瑰”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来了,因为苏玫瑰是他的女儿,只不过父女间已经12年不见面,不联系了。
自称是苏玫瑰的女子提出要和苏玉道见面,苏玉道想了想,还是答应见面了。
见面后,苏玉道看着眼前年轻的女子,感觉挺陌生的,在眼前这个年轻女子身上,他找不到记忆中苏玫瑰的样子。
在苏玉道印象中,苏玫瑰小时候脸圆圆的,眼前的女子脸却是瘦尖的,苏玫瑰小时候的性格很谨慎,眼前的女子性格却很随意。
苏玉道心想或许是女大十八变吧,就没多想。
父女俩12年不见面不联系,如今再聚,还是有许多话要说的。
然而,在聊天中,苏玉道发现眼前的苏玫瑰不太对劲。
当年,苏玫瑰离开苏玉道时,苏玉道的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早就不能下地干活,可是苏玫瑰却问奶奶的身体好不好,还能干活不,似乎不知道奶奶身体一直不好。
还有,以前苏玫瑰知道的事情,现在苏玉道提起,眼前的苏玫瑰要么不知道,要么说错很多。
苏玉道觉得眼前的苏玫瑰不像是自己的女儿,不禁怀疑眼前的苏玫瑰会不会是假冒自己的女儿。
为了弄清楚眼前的苏玫瑰是不是假冒的,吃饭时,苏玉道故意试探,他连喊几声“玫瑰,吃饭了”,可是,眼前的苏玫瑰却没有反应,似乎不知道他以前都是喊女儿的名字“玫瑰”。
试探过后,苏玉道更加怀疑眼前的苏玫瑰是假冒的。
吃饭中,自称苏玫瑰的女子问苏玉道是不是获得了土地补偿款,并说土地补偿款中有她一份。
苏玉道听后,脸色大变,眼前的苏玫瑰表面上是来认他这个父亲,实则是来分取土地补偿款。
苏玉道虽然怀疑和不悦,但没有当场说出来。
回来后,苏玉道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不久前,村子确实有一部分土地被占用,被占用的土地有一定的补偿款,一亩补17100元,他家被占用的土地有近8亩,一共获得了10几万补偿款。最近,他刚拿到补偿款,还想着今后的日子会好过点。没想到补偿款还没捂热,这个时候,12年不见不联系的女儿“苏玫瑰”就出现,并要求分取一份,摆明就是冲着土地补偿款来的。
苏玉道虽然怀疑突然出现的“苏玫瑰”是假的,但又怕自己怀疑错了,一时之间,他也没说说穿。
但是,有一次苏玉道给“苏玫瑰”交话费,发现使用号码的人叫许芳,根本不叫苏玫瑰。
苏玉道很纳闷,特意拨打许芳使用的这个号码,接电话的人是“苏玫瑰”。
苏玉道问,这个号码是你用的吗,这个号码是用你的身份证办的吗?
“苏玫瑰”说,是她用的,也是用她的身份证办的。
苏玉道说,为什么不是苏玫瑰的名字,而是许芳。
“苏玫瑰”说,因为她跟母亲生活后,就跟母亲的再婚丈夫的姓氏,改名换姓叫许芳。
虽然“苏玫瑰”解释了,但苏玉道不相信,在这个“苏玫瑰”身上,他发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甚至改名换姓了,因此,苏玉道更加觉得这个“苏玫瑰”就是假的,不是他的女儿。
苏玉道怀疑出现的女子不是自己的女儿,或许有些人觉得奇怪,父女分开12年,就算女儿长大外貌有变化了,难道苏玉道就一点认不出自己的女儿来了吗?
苏玉道认不出来,还真不奇怪,因为他的女儿苏玫瑰不是他的亲生女儿,而是他的养女,没有血缘关系,自然没有遗传苏玉道的基因,认不出来也正常。
苏玉道为什么收养一个女儿,这得从苏玉道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1984年元月,经人介绍,苏玉道认识了比自己大4岁的张文荣,彼此觉得对方还可以,同年8月,两人便登记结婚。
婚后,柴米油盐酱醋的现实生活让苏玉道和张文荣经常发生争吵,加上婚后多年,两人都没有孩子,家庭矛盾不断。
为了缓和家庭矛盾和夫妻俩的关系,夫妻俩决定领养个孩子,说不定孩子能转移彼此的注意力,夫妻俩就不再争吵,或少争吵。
1990年3月,苏玉道和张文荣领养了一个刚出生几天的女婴。
苏玉道听过有句话说“玫瑰花很美但刺太扎人”,为了不让女儿受到伤害,苏玉道特意给女儿取名“玫瑰”,也一直叫女儿“玫瑰”。
领养玫瑰后,苏玉道和张文荣关系和矛盾并不因为孩子的到来而缓和,相反,争吵更多,矛盾更深。
1997年,苏玫瑰7岁时,苏玉道起诉离婚,最后,法院判决苏玉道和张文荣离婚,苏玫瑰由苏玉道抚养,抚养费自理。
离婚后,苏玉道因为经济困难,交不起苏玫瑰的学费,只好让苏玫瑰辍学在家。
张文荣听说后,很生气,认为是苏玉道故意不让孩子上学。2000年,张文荣向法院申请要回苏玫瑰的抚养权。
最后,经过法院调解,张文荣要回了苏玫瑰的抚养权,自此,10岁的苏玫瑰和已经再婚了的养母一起生活。
养了10年的女儿就这样离开了自己,苏玉道挺难过的,但也只好接受。
后来,苏玉道也再婚了,因为彼此都再婚有新的家庭了,苏玉道和张文荣及养女苏玫瑰没有再见面和联系,而且整整12年不见。
12年后,自称是苏玫瑰的女子出现时,苏玉道都认不出自己的养女来了,并且怀疑出现的女子是假冒的苏玫瑰。
许芳听说苏玉道怀疑自己是假的苏玫瑰后,很震惊。
许芳说,她清楚记得见面时,双方都是第一眼就认出对方了,而且聊了两三个小时。
在聊天过程中,她提起自己小时候怎样怎时,养父很有感触,哭了几次,而且认了她这个女儿,她看着养父哭,也跟着哭了。
父女俩虽然12年不见面、不联系了,但毕竟两人一起生活过10年,10年的时间,就算是养小猫小狗也有感情,何况是个人。
至于,后来养父对外人说自己是假的,她认为应该是养父不想分土地补偿款给她,才说她是假的。
养父有10几万土地补偿款,而她是养父的女儿,土地补偿款确实有她一份,她要分取自己那份补偿款,没有错。
至于她改名换姓叫许芳,是因为她后来和养母生活后,为了方便上户口,才跟随养母的再婚丈夫姓氏,和改名,这些可以查看户口簿和核实。
后来,许芳提供户口簿给苏玉道查看。
户口簿上,许芳出生地是江苏省铜山县,出生日期是1990年3月,同时还有个曾用名。
苏玉道注意到,许芳的曾用名叫苏梅桂,读音虽然和“苏玫瑰”同音,但不是玫瑰花的玫瑰这两个字,而是梅花的梅,桂花的桂。
苏玉道还是不相信许芳是他的养女,因为,他的养女名叫苏玫瑰,不是叫苏梅桂。
张文荣气愤说,难道户口簿还有假的吗,养女原来一直是用“玫瑰”这两个字,但她爷爷去给她上户口时,不知怎么回事,阴差阳错把“玫瑰”报成“梅桂”这两个字了。
开始时她也没注意,直到2003年,她才注意到户口簿上养女的曾用名是“苏梅桂”,不是“苏玫瑰,当时她想着只是个曾用名而已,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现在苏玉道竟拿这两个字来说事,可惜养女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没人能证明这件事。
对于曾用名一事,张文荣母女俩多次向苏玉道解释,但苏玉道接受不了,坚决不信。
为了要回属于自己那份的土地补偿款,许芳一纸诉状,把养父苏玉道告上法庭。
铜山区人民法院受理后,许芳还是面临着一个难题,她能不能拿到土地补偿款,首先要证明自己到底是不是苏玉道的养女。
张文荣想到以前的老邻居张丛林,她说张丛林是看着养女长大的,或许他能够证明许芳就是苏玫瑰。
法院工作人员找到这个老邻居张丛林调查,张丛林却说他苏玫瑰小时候那么小,现在她都20多岁了,变化大,许芳像不像苏玫瑰,他看不出来,也不敢肯定许芳就是苏玫瑰。
除了张丛林不敢肯定,就连村上知道苏玉道和张文荣领养苏玫瑰一事的村民也说不敢肯定许芳就是苏玫瑰,因为变化太大了。
老邻居和村民不敢证明许芳就是苏玫瑰后,许芳想到了几个小学同学,许芳说以前她们天天在一起玩,或许小学同学能证明她就是苏玫瑰。
法院工作人员按许芳提供的电话,与许芳的小学同学联系,问许芳的小学同学,认不认识一个以前叫苏玫瑰现在叫许芳的人。
小学同学说,以前是有个同学叫苏玫瑰,但不知道她现在叫许芳,由于时间太久了,她也不敢肯定现在的许芳就是以前的苏玫瑰。
这下,苏玉道更加坚信许芳不是自己的养女苏玫瑰。
面对苏玉道的质疑,张文荣很气愤,说她努力证明许芳就是苏玫瑰,不是为了两三万块土地补偿款,而是为了争这口气。打官司,只要她能赢,能证明她养了20多年的许芳就是苏玫瑰,不要土地补偿款都高兴。
许芳的身份确定不了,双方争执不休,法院工作人员很犯难,正想着有没有其它方法能够证明许芳与苏玉道之间的关系时,事情发生了转机。
张文荣提供了一张非常有力的证明,证明是一份铜山县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开具的民警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是证明许芳、苏玫瑰以及苏梅桂是同一个人。
调查报告虽然说得清清楚楚,而且有落款和盖有公章,但经法院工作人员核实后,这份调查报告让人大跌眼镜,因为调查报告是假的。
铜山县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的民警证实张文荣提供的调查报告不是他们派出所开具的,是假的调查报告,因为:
一、调查报告上的公章是伪造的,和他们派出所用的公章有明显区别,他们所的公章五角星是小的和实心的,而假的调查报告上的公章的五角星是大的和空心的。
二、他们所出具的证明必须有民警签字,如果没有民警签字,户籍室是不可能给盖公章的,而假的调查报告上没有民警签字。
三、他们所的户口底册上从来没有叫苏玫瑰这个名字的人,他们所不可能给没有登记过的名字开具证明。
苏玉道得知张文荣提供的证明是假的后,说,我说是许芳是假的苏玫瑰没错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许芳是真的假玫瑰,他们何必要弄张假的证明。
面对苏玉道的说辞,张文荣满脸无辜,她说,这证明不是她开的,而是许芳的公公去找人开具的,她也没想到证明是假的。
不管是谁去开具证明,但假的终归是假,这是事实。
为了证明许芳就是真的苏玫瑰,自许芳起诉养父苏玉道来,时间过了一年多,这一年多来,张文荣和许芳母女俩费尽心思到处找证据,弄得自己精疲力尽,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办法证明许芳就是真的苏玫瑰。而许芳的公公自作聪明,弄张假证明,让张文荣母女俩更加被动了。
折腾了一年多,案情又回到原点。
面对各执一词的双方,法院还是想出了用其他间接证据来证明许芳是不是苏玉道养女的办法。
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是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法院对许芳的户籍信息、出生日期等间接证据做了细致的比对。
从许芳的户籍信息看:许芳的户口曾经在2003年10月23日迁出,而她的原户口所在地是江苏省铜山县铜山三堡吴楼镇,这恰好就是苏玉道所在的村镇。
从许芳的出生日期来看:张文荣和苏玉道离婚纠纷材料和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材料中,都明确陈述了苏玉道和张文荣的养女苏玫瑰是1990年3月出生,而许芳身份证上出生年月也是1990年3月。
经过比对,许芳的户籍信息和出生年月都吻合。
为了进一步确认,法院还对苏玫瑰和许芳的照片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是,苏玫瑰和许芳无论是轮廓还是五官都十分相似。
最后,法院认为许芳就是苏玉道和张文荣的养女苏玫瑰。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由苏玉道付给许芳土地补偿款19535.38元。
法院判决后,许芳如愿以偿争到了土地补偿款,苏玉道对法院判决也没有提出异议,似乎是默认了,这也算是有了比较好的结局。
但是,对于这样的结局,法院工作人员觉得没那么尽善尽美,他们希望这对分开了12年的父女俩能相互谅解,冰释前嫌。在工作人员对苏玉道和许芳都做了思想工作后,苏玉道和许芳终于冰释前嫌,拥抱在一起。
回顾整件事,苏玉道和许芳父女俩分开12年,不见面,不联系,12年后,再见面,再联系时,却为了钱走上法庭,让人唏嘘和感慨万千。
在这事上,苏玉道的表现似乎太钻牛角尖了,甚至有点过分刁难的意思,但是,在情感上来看,苏玉道可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12年不联系,一联系就是为了钱的养女,再说,万一许芳是假的苏玫瑰,情感就被骗了。另外,在法律角度来看,苏玉道是为了自己的权益,积极索要证据,避免被骗子骗财,说明他有法律意识,无可厚非。
许芳在被亲生父母抛弃的情况下,被苏玉道和张文荣收养,她理应感恩养父,后来和养母生活了,也应该和养父联系,就算不联系,在得知养父有土地补偿款后,也不应该为了钱,带着目的重新出现,和养父联系,一见面就提钱,让养父心里有隔应,更不应该为了这点钱把养父告上法庭,再怎么说养父也养了她10年,即使土地补偿款有自己的一份,也应该大方留给养父,算是报答养父10年的养育之恩,许芳若能这样做,懂感恩,就不会把养父告上法庭。
苏玉道作为许芳的养父,若能这样想,当初与前妻离婚时,因自己经济困难,交不起养女的学费,让养父辍学,有愧养女。在看到许芳的户口簿信息,听了前妻的解释后,不再怀疑许芳的身份,就分给养女部分土地补偿款,算是弥补当年不能送养女读书的愧疚,分别12年后,父女俩再相聚时,就好好珍惜这份“失”而复得的缘分,父女俩也不至于为钱闹上法庭。
张文荣作为苏玉道的前妻,许芳的养母,她是苏玉道和许芳的中间桥梁,在看到父女俩为钱闹时,她若能劝养女许芳要懂得感恩,不要去争土地补偿款,好好报答养父10年的养育之恩,只要能把养女劝住,放弃争土地补偿款,相信苏玉道不会再执着认为许芳是假的养女,毕竟苏玉道是因为许芳一见面就提钱而心里有隔应和抵触,还有,劝苏玉道不要太执着于“梅桂”这两个字,不管信不信,许芳就是养女苏玫瑰的身份永远改变不了,父女俩再重聚,就应该好好相处和珍惜。张文荣若能做好中间桥梁作用,不去争所谓的一口气,相信苏玉道和许芳不会因钱闹上法庭,让父女俩之间也不会有一道伤痕。
苏玉道和许芳在法院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后,父女俩拥抱在一起,但愿是真的冰释前嫌,往后余生彼此好好珍惜这一世的父女情缘。养恩大于生恩,但愿许芳能懂得感恩。
写在最后:
在金钱面前,总有些人把钱看得太重,宁愿要金钱,也不要亲情,让亲情失去了本该有的价值,让人心寒。都说金钱是把照妖镜,照出人性丑陋的一面,在“照妖镜”面前,重钱轻亲情的人,丑陋一面暴露无遗。没有亲情的人,人生很悲哀,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但愿重钱轻亲情的人早日醒悟。亲情无价,一旦失去亲情,真金白银都买不回来,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得不到亲人的关怀。做人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路才会越走越宽,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中秋节那天,父亲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叫我准备上好酒好菜,有贵客到家里来。
父亲自从退休后,从来不和以前的同事和朋友聚会,更不会把人带家里来。我当时挺纳闷,究竟是什么人,让父亲这样高兴,让父亲把他请家里来做客?
当时我感觉这个人肯定不是一般的客人,和父亲的关系肯定不一般。我按照父亲的吩咐,准备上一桌子好菜,买回来好酒,热情招待这位贵宾。
父亲把这位贵宾带回家了,我在楼上看见这个客人,不就是一位糟老头吗?算啥贵客,穿得破破烂烂的,一看就是特别落魄的那种。
父亲带着客人进家门后,父亲招呼他坐下,父亲叫我给沏茶,父亲满脸的高兴,说话之间掩盖不住激动和喜悦,父亲对我说:幺女,这是你黄伯伯,快叫黄伯伯,你爸爸的大恩人,他和你爸爸一样伟大。
我再仔细打量这个人,头发花白,慈眉善目,满眼沧桑,沧桑中掩盖不了他的文化素质,一看就是有学识有故事的人。说话斯斯文文的,彬彬有礼,黄伯伯看见我母亲,他毕恭毕敬地站起身打招呼,一看就特别有素养。
母亲叫的黄大哥,看来他们真是莫逆之交,吃饭时父亲和黄伯伯不少喝酒,聊了许多过去的事情,两个人聊得特别开心。黄伯伯走后,母亲说:你咋联系上老黄的?他啥时候出来的?
我一直挺好奇,母亲问“他啥时候出来的”我感觉有故事。于是我刨根问底的向父亲打听,原来真是有故事的人,黄伯伯以前是烟草J的J长,有钱有权,黄伯伯的爱人是烟草J的会计,黄伯伯的爱人(李嬢嬢)特别漂亮,比黄伯伯小好多岁。
李嬢嬢是黄伯伯第二任老婆,前妻难产去世的,生了龙凤胎,孩子保住了,大人没保住。那时黄伯伯只是烟草J的领导,认识了同单位的李嬢嬢,李嬢嬢年轻漂亮有能力,黄伯伯被迷得神魂颠倒,最后娶了这位美娇娘。结婚后李嬢嬢不要孩子,她说黄伯伯儿女双全够了,黄伯伯的孩子就是她的孩子。
婚后过得很幸福,黄伯伯仿佛回到了初恋,二人感情也特别好,李嬢嬢对两个孩子视如己出。结婚后黄伯伯事业一路上升,后来做了J长。黄伯伯升上去后,第一时间提拔李嬢嬢,李嬢嬢做了会计,主管财务。
黄伯伯为人处事特别正直,一是一二是二,从来来歪门邪道,他能升上去全靠他的能力和领导的信任。李嬢嬢有个弟弟,属于混混那种,扶不起的阿斗,李嬢嬢又是伏地魔。李嬢嬢说了无数次让黄伯伯帮忙给弟弟找工作,黄伯伯都拒绝了。黄伯伯知道自己的小舅子的德行,不能沾染,否则自己会脱不了身。
李嬢嬢为了帮弟弟,到处去求人,求人时总是把黄伯伯挂在嘴巴,以黄伯伯的面子去找人帮忙 ,后来弟弟的工作没着落,李嬢嬢挺埋怨黄伯伯,黄伯伯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人,从来不来徇私舞弊。
李嬢嬢又寻思帮弟弟投资做点生意,这时李嬢嬢在外地经商的同学回来了。她同学准备把事业转回本地,想大显身手,好好干一场。于是这个同学出馊主意,对李嬢嬢说:你只管投资入股,什么都不要管,坐等分红,而且公司法定代表人是你弟弟,我是你弟弟聘请的管理者,我是打工的。
这的确是不小的诱惑,李嬢嬢知道自己的家底,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李嬢嬢的同学说:亏你是做会计的,在你们单位随便动点手脚,这点钱根本不成问题。
李嬢嬢说:不行,挪用公款违法,要是查出来了,我的工作都保不住。
李嬢嬢的同学说:想干大事,必须胆大,你身边睡那么大一位J长,你怕什么?你是他老婆,有事他给你担着,难道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婆出现情况?
开始李嬢嬢是胆怯的,加上她弟弟那个没脑子的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说黄伯伯的不是,。更让李嬢嬢感动气愤!于是李嬢嬢壮着胆子挪用了第一笔公款,开始了他们的投资计划。
开始他们的公司顺风顺水,李嬢嬢的同学又以扩大公司规模,继续投资,无疑又让李嬢嬢在单位动手脚,李嬢嬢为了弟弟的前途和发财梦,继续了第二次投资。李嬢嬢这位同学特别阴险有城府,于是开始笼络李嬢嬢的心,又是送礼物又是请吃饭请旅游,最后李嬢嬢经不住诱惑,终于背叛了黄伯伯,和同学私会,黄伯伯俨然不知情,李嬢嬢怀了同学的孩子,对黄伯伯谎称想要孩子,最后生下一个女儿,最可笑的是黄伯伯帮忙把孩子养大,一直以为是自己亲生骨肉。
后来李嬢嬢投资的公司经营不善,李嬢嬢的同学又以公司改制重组,需要继续投资,于是李嬢嬢继续用单位的钱,挪用单位的钱越来越顺手。又支持了几年,公司倒闭,李嬢嬢的同学看着不好收拾烂摊子,算有点良心,带着李嬢嬢跑了。
这时黄伯伯的单位查账,单位发现财务严重的流失,发现黄伯伯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而且是分为几次挪用的,黄伯伯浑然不知,当时目瞪口呆,黄伯伯被带走了。后来经过侦查,确定是黄伯伯挪用的,黄伯伯的公章,钱都打在黄伯伯的账户上。
此时不见李嬢嬢,黄伯伯知道情况不妙,提议检察院逮捕李嬢嬢,李嬢嬢带回来了,但是李嬢嬢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是她弟弟和黄伯伯干的,与她无关,她弟弟也承认是他干的。他和黄伯伯里应外合,因为他们的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嬢嬢的弟弟,李嬢嬢这位同学真是人精,做得滴水不漏,自己与这件事情毫无关系,只是李嬢嬢的弟弟聘请的管理者。
就这样黄伯伯判了25年,李嬢嬢的弟弟判了12年。黄伯伯从一个风光无限的大领导变成阶下囚,这对黄伯伯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自己的三个孩子还未成年,尤其是小女儿年纪尚小,自己进去了放心不下。黄伯伯的房子和财产都被查封,孩子只能回乡下跟着黄伯伯的母亲和姐姐生活,黄伯伯的哥哥根本不会管几个孩子。
黄伯伯进去后,黄伯伯曾经的老朋友都要给黄伯伯请律师打官司,黄伯伯拒绝了,感觉呆里面比在外面舒服,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无法面对所有人。黄伯伯对老朋友说:你们要是有心,多去看看我的儿女。所以黄伯伯的双胞胎是老朋友一起帮忙上了大学,后来两个孩子都出国了,小女儿被李嬢嬢带走了。
黄伯伯出来的时候是父亲去接他的,出来没地方住,父亲把我们另外一套房子给黄伯伯住下,把一切给他安排好,让他有回家的感觉。我说:没必要这样吧?以后他咋办?你管他到最后。
父亲说:幺女,切莫这样说,你不知道你黄伯伯和我的交情,他是我的恩人,你爸爸上大学的时候,没有你黄伯伯我就上不了大学,他给我出学费,给我帮忙办其他事情。尤其是我转正的时候,我接到通知太晚,我今天晚上接到通知,叫我准备好资料送过去,截止明天中午12点,当时我在万州,那时交通不发达,我当时绝望至极,这次转不了永远没希望了。你黄伯伯知道后,偷了别人的船,你黄伯伯会划船,我们两个连夜划船赶回县城,到县城已经中午11点,我们赶紧去提交资料。当时不接受我的资料了,你黄伯伯去给我求人把这事给我办好了。如果那次转正不是你黄伯伯帮忙,你爸爸现在一个月能领八九千的退休金吗?你说你黄伯伯现在出来,我该不该管他?该不该给他一个家?该不该给他一口吃的?只是你黄伯伯太正直憨厚,找了你李嬢嬢,把他害惨了,哪怕再是夫妻,人性就是这么阴险和丑陋。
听了父亲这样说,我很羡慕父亲有这样的朋友。黄伯伯的母亲去世,我父亲去办的葬礼,父亲常常去看老人家,常常把老人家接我们家和我奶奶一起玩,父亲是替黄伯伯尽孝,人生只要有一个这样的朋友,足矣,黄伯伯虽说遇人不淑,但是有好朋友,又是一大安慰。
第一:人性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初始欲望与需求,后天养成的人性,则是与教育、身处环境、三观有关系。李嬢嬢如果一开始就读懂人性,读懂她同学的心理,李嬢嬢就能够明白该怎么处理和应对这件事情,更知道如何挽救自己的丈夫和弟弟,最后搭进去自己的丈夫和弟弟,丈夫就不要说了,她后来找到了真爱,这样对弟弟,这种人性不能用丑陋来形容。第二:背叛婚姻的人,一旦遇到令自己心动而且主动、好追的婚外异性,大概率会迈出婚姻,跟婚外的异性在一起,一点都不考虑对方为什么会跟自己在一起,图的是什么?“情人”胁迫你或者戳中你的软肋,从这些方面来讲,完全是看不透“人性的丑陋面”,进入了“情人”给你设下的陷阱之中,这就是人性的软弱和丑陋。人性可以有多丑陋?在于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这时根本没有人抬爱,这句话听起来虽然很残酷,其实很有道理。有时选择一段关系开始时,从根源上说,其实是为了满足我们个人的需求。大多数人,都是很现实的利己主义者,包括你我他。真心很难换来真心,除非你有利用价值,要么能换来一段满足欲望的关系。人性其实比想象中更丑陋更不堪,我想起一句话:娶妻娶贤,还是有道理的。人性可以有多丑陋?
如果人躺在北极的雪原上,海豹就会爬过去偎依着他,希望用自己的体温把人救活。于是, 有些猎杀海豹的人,就装死躺在雪地上,等海豹爬过来就用木棍杀死海豹,获取利益,
猎杀者每每成功,海豹还是不长记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