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icu的费用其实也是可以报销的。

我妈妈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将近4个月,总的医疗费用五十几万,医保统筹后,自费了十五六万吧。

当然还有其他费用是要全部自费的,比如白蛋白,白蛋白我家可能自费了两万左右吧,具体我忘了,这个药是家属自己去药店买的。

另外护工费每天130元,一个月3900,这个要自费的,还有病人在icu的时候,湿巾,尿垫和尿不湿要自己买了送去的。

有时候病人抢救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器具,这个医生说了后钱要交到医院的医工贸去,这个钱也是自费的。

总的还好吧,我妈icu4个月总的费用自费全部加起来在20万左右,我们是农保,可能社保报销幅度更大。

我妈有买村里50元的大病保险,所以我拿去中国人寿报销,其中只有癌症化疗和血透的费用是可以在中国人寿报销的,我妈没有化疗,但是有血透,所以在中国人寿只报销了三千多块吧,中国人寿报销后在把发票和结算单交到村里,村里又报销了几万块钱。

总的还好吧,如果是癌症化疗,看病只是前期垫付,报销幅度可能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所以只要有社保卡,你的39000不止可以支撑三天,至少可以撑十天,再想想办法问家人和亲戚朋友借点吧,实在不行,家庭确实困难的,像村里或者居委会求助吧。

我妈妈当时病的特别严重,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必死无疑了,我看着也实在是不行了,但是舍不得呀,当时的自己就是根据我妈的病情自己各种查资料,想办法给她续命,用时间争取空间,很庆幸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配图是今晚的状态。现在恢复的还可以,生活能自理,能自己在家附近溜达,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原以为会瘫痪。

活着才有希望,希望你老公也能好起来。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没钱是不救命的。大病统筹也好、水滴筹也好,麻烦的很,且效果不佳,我亲眼目睹过好几个交不起押金而放弃治疗的病人。你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不能乱表态,好自为之吧。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人面对现实一定要清醒,明知道不可违而为之是愚蠢,不理智感情用事是为什么呢?人要知道有的病已经是不治之症了虽然尽可能的去治疗了尽力了可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还要强弩。

主要是感情深,心中实在不舍,可是命该如此没办法,既然没力回天,就立马放弃,感情不能代替理智,也不是给外人看的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

家人在遇到问题时要清醒和理智,只有冷静思考后才能彻底明白,全方位的考虑清楚,不要愚蠢不理智的孝顺,事是无可厚非但是没效果不解决实质内容,所以要理智战胜感情!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笔者认为:首先是要主动找到医院的主治医师了解病情,看大夫的意见,如果大夫说话多少钱也不好了,属于不治之症,你心里要有个数。第二是找主要亲属协商,特别是男方的亲友商量一下怎么办,争求主要亲属的意见。最后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是不治之症最好不要在治了,那样会人财两空。如果大夫说能治好,借钱也要努力医治!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你老公生命垂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维持三天。

对你老公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毕竟居家过日子都想平平安安,都不想跟医院扯上关系。

但这也没有办法,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就避免不了和医院打交道。

首先你得面对现实,你老公进了ICU,也不意味着生命就没有救了,医生一定会尽全力救治的。

病人进了ICU,命悬一线,就是烧钱的节奏,每天需花费一万多。

重症病人在ICU,各种生命体征监测贵,药品贵,人工护理也贵。很多仪器设备和药品都是最先进和顶尖的,所以收费就高。

作为普通家庭都是难以承受的。家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救还是不救,救就有希望,爱在希望就在,也只有托朋靠友,找亲戚们借钱,尽最大能力吧。

如果不救治下去,不做最后努力和争取,恐日后也后悔,良心难安。

面对患重疾的亲人,有谁愿意割舍呢?

救还是有希望的,走一步看一步吧。也许病人会劫后余生,在医生和家人的全力救治和托举之下,重获新生。

重症监护室,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愿这些患者能最终挺过来,战胜病魔,让人间少些悲痛。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老公进重症监护室!每天费用1.3万元,家里积蓄只够三天怎么办?

这个问题,主要看是什么病,如果是癌症基本不要治疗了。一天1.3万医不起,普通人家。要是有钱人就不说了。看了你的情况要是只够三天的费用。如果是绝症就不要医了。要是其它病症,可以考虑卖房子救人。可以请教医生最后医好的结果。还是最好征求一下医生和男方的亲属父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