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问题只能从佛教的观点来回答。佛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通俗的说就是人生分“前世、今生、来世”。现在所享受的幸福都是前世行善积德所积累的福报;现在所遭受到的所有苦难和挫折都是前世作恶欠下的恶果今生要得到的报应。如果今生行善积德,多做好事,心生善念,既使今生因前世作恶受到惩罚,来世一定会得到补偿,享受幸福生活甚至荣,华富贵;如果今生享受了前世的福报,过上了幸福生活甚至荣华富贵,但是却作恶多端,做尽坏事,来世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报应。有的人今生大肆挥霍、极尽享受,提前把前世福报消耗殆尽,今生就会提前得到报应;有的人今生前半生受到种种磨难,但是心地善良,做了很多好事,提前偿还了前世欠下的恶账,后半生就可能借助儿女之力发家致富,提前在今生享受幸福生活。这就是今生行善积德和作恶多端的区别。

如果今生只是单纯的虚度时光,既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这样的人我还没有发现,也许我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天有多大吧!

不喜勿喷!这只是作者个人学习佛教得到的一点肤浅的体会!供友友们参悟、参考!谢谢阅读!

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外卖骑手给我上生死课,说的天花乱坠。

有个外卖骑手大概四五十岁了,以前是一个单位的管理人员,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失业了,就去做外卖骑手了。

我经常跟他聊天。发现他说话还有点意思。

次我问他: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者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那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说:曾有一个人也问过我同样一个问题,他问既然人生如梦,为何还要梦里做梦?

人在世上活着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活着的乐趣让人贪恋生存。

即使是那些口口声声说压力大负担重的人,他们其实也都非常享受人生当中的乐趣。

只有内心彻底崩溃的人才不恋生。

当吃到美味的饭菜,看到美丽的异性,看到一抹夕阳,又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了钱,与朋友开怀畅饮,与亲人温馨团聚,实现自己的梦想……

享受着物质颐养和精神愉悦,人活着就是因为这些乐趣和享受而得到了满足。

所以,虽然我们说四大皆空,万法唯心,红尘如梦,可是我们依然嬉笑怒骂,逞着七情六欲在人间欢腾游戏。

谁都知道,将来总有一天自己将会是一具白骨,无声无息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可是在没有消失之前。我们还有选择权,我们可以选择是怎样行走在这个世界。

如果你没有切实深刻的体悟,不要空口就说人生是一场戏,毫无意义。

你没有如实深刻的观察生命的真相,你也不要空口说,什么东西都不值得去执着。

照这个道理,如果你没有经过事情的考验,也不要轻易判定自己就是个善人,或者自己就是个恶人。

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说:有时候你自认为自己很善良,也许一旦你碰到利益关系比较重,你有可能会选择恶的手段。

我们总是判定太早,对自己有点估计过高,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修为不错,有了不错的定力,

搞不好是你没有遇到能够扰乱你心智的事情,可能你鸡毛蒜皮的事情能够很快就能平息化解,

可是遇到了钱财上的损失,情感上的纠结,你又不可自拔了。

还有的人是修着修着,能够把大的烦恼好像都抹平了,死他都不怕了,亲人走掉,情感破裂对他都毫无影响,可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就能引发他的大发雷霆。

所以在一个人活明白之前,对自己的判定通常都是要打个问号打个折扣的。

因为你自以为了解自己,可是你并不了解自己,你在很多事当中常常还不能自已,不能控制。

常常还会失去理智,变得非常的盲目,或者忽然之间变得很愚昧。

所以到善和恶也是一样,大部分人对自己内心的善恶都是模模糊糊的,只知道个大概,

有时候事情发生的时候茫茫然不知所措,随着那些脾气呀情绪啊,就迷进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老老实实的人发起脾气来能拿刀把人家捅死。

一直都很斯文儒雅的人,可是遇到一件特别恼人的事情,他能够很恶毒的诅咒别人,或者能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这一切全部都是因为人没有一颗长期稳定的理智心。

没有理智心,当然就随着事情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转。整个人的心态,平时可能十几年看上去都挺好,那是因为你没有遇上那个让你爆发的事情,

可能哪一天你积聚的所有负能量,就因为这一件事一句话或者别人的一个眼神,一次挑衅就彻底爆发。

我说:那你有没有解答我刚才的提问呢?

他说:我是想告诉你,无论善恶。你既然活在世上,最好要有一颗理智的心。修出一颗理智的心常常伴随着你。你这一辈子才有意义。

我说:如果没有理智的心,不也是活一辈子吗?

他说:看着好像是活着,可是早就已经死去了。或者说半死不活吧。

如果你处在蒙昧当中,你怎么可以说自己是真正的活着呢?

所以佛曾经讲人身难得,就好像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上飘荡,

突然间他的头撞到了一个漂浮木头的一个洞里面。这个几率是这样的难的,

你能在这个世上做一个人,就应该好好的活着,把人活明白了,把这这个心修理智了,修自在了,

然后再走走的也洒脱也愉快。至于你身后这副躯体是白骨还是一堆灰烬。就无所谓了。

有很多人总是在虚度时光,每天纵情声色,恣意妄行口腹之欲。沉迷在感官享乐和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当中。

青年壮年当然还行,可是到了老年这些东西都要退化,所有的感官都退化了,眼睛看不见了,吃东西吃不下多少了,身体也不行了。

等待你的是漫长的烦恼,憋屈,苦痛,无奈,孤独。如果你没有一颗理智的心。在你老去的那些年里你是这个世上最惨的人

我说:佛说人生如梦万法皆空,一切都是空的,为什么我们还是要做善人,还说要好好活着呢?不是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他说:无常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其实,只要你去观察,你就能看到整个世界的无常变化是多么残酷。

在这种无常变化里面,所有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所有的钱财随时说散就散,所有的感情说没就没。

我们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人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所以如果观察到这些东西,我们应该懂得不去执着,而不是说什么都放弃。

为何不去执着,因为你什么都抓不住,什么东西都不是,你能够计划和控制好的。

你也不可能长长久久的去保住某一样事物直到永远,所以面对这种无常变化的共性,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随顺而尽力,不问结果,不问成败得失,享受过程,活在当下。

可是这样的东西也是需要你在生活当中细细的去体悟的,而不是说看了几句鸡汤就随口就说出来了,是要你每一件事,每一个烦恼都需要去体悟和感悟。

往往人只有真正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懂得在事情里面深深的去感悟这些人生的道理,

这个道理,将会深入你的骨髓,深入你的心灵,伴随你一生,能够带给你很多的益处。

我说:有人说这一辈子行善下辈子就好过点,所以要多做善事,积点阴德或者为子孙后代积德,这样的道理对吗?

他说:是有道理的,这是古代圣贤们的一种教化,很多人他不懂复杂的道理。

他只知道听这种简单的,比如说教你一辈子做好事做好人,下辈子会好过一点,子孙后代会好过一点,那他当然有这种利益去驱动,才能够行善做好人。

做着做着可能会发现原来做好人挺舒服的,心里挺舒服就会继续做好人了,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引导。

可是千万不要把它变成一个目的性特别强的。变成一种执着,然后偏执于行善。

偏执于善恶分明的人,常常活得很辛苦很痛苦,看不得世间的这些糟糕事情,看不得恶人看不得不好的事,眼里容不下沙子,这样的人活得非常痛苦。

而且习惯于把那个标尺对着别人,不管自己,总是评判所有人。

打个比方,你如果喜欢去放生你就去放生,放生是很慈善很慈悲的事,可是你却因为爱护动物放生,心中特别的怨恨痛恨杀生的人。这种心态就会对你有影响。

这就是善良而不圆融,所以佛菩萨说要福慧双修,有福无慧,行事行心必然偏激不圆融。

有慧无福,不修善业,也是如空花水月,孱弱的很。

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你的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那一具白骨,如果是为了成为那一具白骨,你就不必活了。

人活着是为了更美好地生活,更幸福地生活,为了一个善的目的,美的目的,真的目的而活,为了实现你的某个理想而活。为真美善而活,会让你做为一个活着的人,活得踏实而自由,无愧于天无愧于地;作恶会让你活得卑鄙而龌龊;虚度时光,浑浑噩噩,会让你活着如同没活,提前成了一具白骨似的“行尸走肉”。

既然活着就考虑如何更美好而善良地活,至于百年之后的你变成那具白骨,与你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那时你已不属于这个世界,那具白骨与你无关,它不属于你,它属于那个你已消失的世界。所以,你千万不要为了那具不属于你的白骨而活!

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多做一些积德行善的好事,也不妨在世间走了一圈。

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看似死后都是白骨,但是区别却很大。

1.人活着就是追求完整的自我。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需求以及价值。

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所以我们才有了工作和婚姻。

工作是实现我们自我价值的贡献,工作是一场修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找到了自己的潜力。

而婚姻,就是通过和伴侣的生活,发现了我们不同的一面,可以更好地磨练我们的品格。

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都不会让你轻轻松松,就是有先前的痛苦,我们才能明白工作和婚姻,都是在不断看到完整的自己。

2.利他之心。

想要追求完整的自我,实现你的自我价值,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回答是应该善良还是作恶了。

作恶说白了,是想要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善良却常常被人欺负。

有句老话,说的不就是人善被人欺嘛。

但我们还是应该成为善良的人,因为只有善良了,不被欲望蒙蔽了内心,才能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在善良的基础上,运用到工作和婚姻的方方面面,你就能游刃有余。

工作想要业绩好,说白了,就是贡献,帮助别人赚到钱,你也就有所成就。

婚姻想要甜蜜,就要为伴侣遮风挡雨,不要在外面惹野花野草,一心一意,精神上的丰富终究会超越感官上的刺激。

这一切,都需要你有一颗利他之心,如果一个人整天不正经,更加不用说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人生意义了。

3.一切源于心,也将终结于心。

我们是人类,是有意识的,而且我们都生活在社会里。

所有的东西都和我们密切相关,也许你曾经在社会上受到伤害,别人欺骗了你。

也或许你在爱情上受到伤害,从此不再相信爱情。

但其实,这不过是上天对你的考验罢了。

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在《论幸福生活》中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和婚姻中顺风顺水,其实他是不幸的,他的生活太脆弱了。

犹如温室的花朵,只要稍微遇到一点挫折,他就会受不了。

当上天认可你的时候,他就会安排给你各种磨难,锤炼你的能力和品格,让你更加有勇气去面对生活。

这个意思其实和孟子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差不多。

如果这时候你怀着一颗恶毒的心去生活,你的生活也必将吸引来这样的人。

圈子真的很重要,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你能怀着一颗善良的心,虽然过程会很痛,但痛过之后,你就会开启属于自己的成功且幸福的人生。

我是@成长伴书行 欢迎关注,陪你一起阅读经典好书。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有关稻盛和夫的书评,讲的就是稻盛和夫有关人性中真善美的思考。

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标题。

稻盛和夫:大多数人认为很傻的5件事,是我通向成功的秘诀

百年后人终究是一具白骨,活着的时候行善或是作恶或者单纯的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吗?

出生到白骨,有很长的路要走,离开了大社会人是无法生存的,因为人类不同于动物,是属于社会群体,动物中也有蚂蚁、蜜蜂属于社会动物,它們有简单的分工,比起人类就差十万八千里了!人类社会,是动态社会,一样择优选择,有利于大社会的行为就要提倡、不利于大社会的行为就要不断的去淘汰!善、恶,不止是一代人的问题,人类要不断的延续,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他们也要根据前人的行为,分辨是非来加入社会大循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