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这个问题太好解释了,因为粮食便宜到让人民可以无视,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中占比的支出也是最少的,长久以往,也就不知道粮食是用来活命的,更不知道粮食是农民一身汗一身水地从地里种出来的。
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不珍惜粮食的绝不是老百姓,去大饭店和机关食堂看看就知道了,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都应该崩紧,14亿人口的大国绝不能依靠进口解决粮食问题,我从习主席倡导节约粮食开始绝不会浪费一颗米。
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粮食平票供应大大的减少粮食铺张浪费。节约用粮,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人人节约用粮,发放粮票厉行节约,减少铺张浪费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叫劳动人民的汉水不能从我们的饭碗中流失,要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粮票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极为痛苦的记忆。
那年麦收大雨,小麦生了芽。芽麦磨出的面粉发乌,做成馒头不仅不筋道,而且发粘,还有苦味。
当时我在异地求学,学校收小麦换馍票,但绝对不肯收芽麦,没有办法,只好用粮票换。但一个穷困的农家孩子,哪里有粮票的来源?
父亲和我的全家人,还有亲戚因此背上的沉重的负担。那时粮食被控制得很紧,粮票多是供应给公职人员,农民很少能拿到粮票,粮票一直是稀缺资源。而那时粮票的作用可能现代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那个年代进饭店吃饭,没有粮票,有钱你也吃不上,至于外面小店,那是资本主义尾巴,是没有的。
于是父亲和家人求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到了见人就问的境地,实在弄不够,他就到集市上去买,但那时的粮票是不可以私自流通的,那叫“倒卖”,是“投机倒把”,一旦抓住,轻了没收罚款,重了坐牢。就因为这样,父亲被了好几次,好在父亲不是“倒卖”,录口供时,父亲堂堂七尺汉子,每每放声痛哭,有些人被哭得心软,便抬抬手,放过父亲。最好的一次是一位好心的办案人员,看父亲可怜,偷偷把自己身上的粮票塞给了父亲——这事让老父亲念叨了一辈子。
儿时不更事,我竟然很少想过,我每次周末回家,实际都是一个债主,无声地向父亲催讨!
尽管在家人的努力下,我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但购买粮票的钱从哪里来呢?父亲从没提起过,但一家人几年都没换过新衣服,当年姐姐已到了待嫁的年纪,却一样穿着补丁衣服……
人们对痛苦总是很快遗忘。
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人们逐渐解决了温饱,慢慢富了起来,但浪费问题也提上了日程。在农村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化:农民们一开始吃的是橡皮馍,当当硬的窝窝头,象这样的馍馍,小时候放了学,拿上一个,在窝窝头里放点盐,滴上点油就成了美味;后来吃“花里虎卷子”,就是一层好面一层杂面做出来的馒头,剥根大葱,吃得那叫欢实;再后来是成了“一块面”,不再糁杂面,馒头好吃,白嘴也吃上几个;再后来不行了,没菜都吃不下去——就这样,粮食成了人们无需再考虑的小事情,吃馒头掉地上,很少有人愿意弯下身去捡,粮食似乎成了可有可无之物,至少“珍惜粮食”的概念淡了。随着农民工进城的大潮兴起,有些土地被撂荒,有些耕地种上了树木……
惨痛的历史不应被复制,粮食安全带着国计民生。
追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多,却又纠葛交织,很难理清,以下几条应该是最主要的——
1.粮食收成好了,食品不再短缺。
2.种地收益实在太少。
3.重视程度越来越低。许多领导在会上念念有词,强调粮食生产,强调例行节约,实际上,内心满是对粮食生产的不屑,毕竟粮食可以进口,国家也有粮食储备,你们农民不种,也动摇不了国本。再者为了眼前利益,“招商引资”,将粮食与食用油等事关粮食安全的命脉拱手交给了美国四大财阀。
4.对转基因农产口的趋之若鹜。一些无良人士,或者象方舟子之类的伪科学家,为转基因粮食或食品四处奔走,坑蒙拐骗,致使一些唯利是图的农民走上逆途,却很少有人关心,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此后果可参考美国国务院对转基因粮食的相关评估报告)。
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变化,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已不仅仅是节约问题,而是潜藏着极为深层的问题,正本清源,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不知道粮食的珍贵,尽管粮价放开已近三十年了,但三,四十岁以下的人是不知道粮食紧缺时期的困难,尤其是年轻人在家长的宠爱中长大,没有受过半点委屈,顿顿饭无肉不欢,所以就不懂得珍惜粮食,尤其是学生食堂和饭店,浪费粮食的现象更为严重。
我国取消粮票还不过30年,为什么就有人又不珍惜粮食了呢?
有句俗语说:吃饱了蜜不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