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我认为家里钱多多的就是幸福,家里钱少或没钱的就是痛苦,就是压力山大!不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幸福和压力跟独生子女不是很大关系。幸福是靠你个人,怎样努力创造的。压力每个人都有,难到有压力的人都是独生子女吗?现在国家提倡生两胎,我们还年青,赶紧抓住机会,要不然老了 后悔,就来不及了。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独生子女真的幸福,没有兄弟姐妹的财产之争。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最关注的就是父母养老问题,请保姆,请护工不就行了,一年能病几次,如果是大病。一套房子解决了。那还可以剩几套。我和老公85后,目前已经四套房子,爷爷奶奶还有一套,就一个儿子,也不生二胎。以后有啥事。我俩直接卖房子解决,有那么多孩子干嘛。给大宝填累赘。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过年时候回老家,亲友团聚,他们又开始催我生二胎,理由无非是一个孩子太单,长大以后负担大不幸福云云。我被催得实在不耐烦,脱口一句“独生子女有什么不好,小时候没人夺爱,长大老人也一心为他,多幸福!”不料身为独生子女的表哥堂姐们纷纷摇头,向我道出他们的苦衷。
表哥堂姐作为八零后,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他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娃,没结婚的也已经奔三了。听他们说起自己的经历,我才发现,自己对独生子女的理解太片面。
独生子女真的很幸福吗?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真实感受,也只有当事人能懂。
被迫留在父母身边啃老
我大姑和大姑父都是城里的医生,也许是看惯了生死,活得特别明白,对生活也没有太多高要求。唯一的儿子表哥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老家县城里结婚生娃。表哥和父母住得很近,这家做好饭端过去到那家,汤还是热的。
表哥因为专业所限,在小县城里就业很受限制,钱赚得不多。几次想去大城市打拼,都被父母劝阻了。大姑的意思是,他们老两口工资挺高,完全可以补贴小两口,不必表哥再为生活忧心。况且他们只有一个儿子,不图别的,就图自己老了儿孙能够围在身边,热热闹闹的。表哥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放弃了。现在他苦笑着跟我说,自己这是被迫在父母身边啃老,自己不愿意,父母却很开心。这辈子是注定不能高飞了,只能劝说自己安于现状。
“父母在,不远游”,独生子女虽然有父母的呵护很幸福,但长大之后,想到家里的老父母,一颗远游的心也只能冷却掉。即便凭着父母的帮助过得还不错,但心里因为没机会拼搏,总归是落寞的。
即便远游,也总要为身后的父母担忧
也许会有人说,不是所有的独生子女都要守在父母身边,开明的父母总会让子女展翅翱翔。这话没错,可现实是,身为独生子女的你哪怕飞得再高再远,家里的老父母也是牵制你的风筝线。
堂姐很能干,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升职加薪活得很恣意。但这一切随着伯父的一场病而土崩瓦解了。
去年年中她正好有次升迁机会,可以出国工作,我大伯却恰好病了。接到妈妈带着哭腔的电话,堂姐飞回老家,看到住进重症监护室的老爸,只能辞掉工作,回来安心照顾父亲。好在大伯后来康复得还可以,但身体留下了后遗症。堂姐出门在外,只有靠不停打电话来表达心中的牵挂。她跟我说,自己离父母太远总有种罪恶感,还特别不踏实,尤其害怕接到家里电话,怕是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如果家里还有个兄弟姐妹,自己也不至于压力过大。可见身为独生子女,遇到父母生病,心里还是很无助的。
曾有种说法,独生子女前三十年享受,后三十年受罪。就是因为在父母年轻时,独生子女享尽了父母的宠爱,等成年生娃之后,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位置,一旦老人有什么健康问题,困难就来了。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此类风险,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当然是压力!人们的生活,虽然好多了,营养丰富了,人也长寿了,独生子女,上有七八十岁的爹奶,下面自己还有孩子,其他都好说,就怕老人生病,住院的陪护,十天半月?连个换手休息都没有?国家政策放开二胎?非常符合国情!
独生子女到底是幸福还是压力?
取决于各人的传统观念。较传统的人,认为独生子女是压力。他们看重传宗接代、深信多子多福,认为一个孩子太孤单、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绝后”了。但他们不得不面对高额的抚养、教育、就业、婚嫁等带来的各种巨大压力;较现代的人认为独生子女是幸福。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对生男生女、传宗接待意识淡薄,深信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孩子不保险的概率非常低,不把自己养老的大任寄托在子女身上,重视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与其像未实行计划生育前,一生生一窝儿,把有限的资源用来均养,还不如把养几个孩子的精力、财力全部倾注到一个孩子身上、助其成才。这样既没有抚养多子多女带来的金钱压力,又给自己减轻了养育之苦,从而让自己也活得更精彩。最关键的是通过集中精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实现父母望子成龙心愿的概率也更高。
总之,两种观念都没有对错,各有各的优劣,就看你是怎么理解、怎么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