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学会骂人,不必紧张,早晚他都会学会。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学会,可是他们早晚都会学会,无一例外。

比如:孩子骂人、打人、逃学、早恋或者离家出走等,我们越是担心孩子学会,孩子就越是要那么做。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暗示。

我们担心孩子犯错,反复强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在孩子的心里就是被你暗示可以这样做。因为潜意识不接受“不”,你越是说不要这样,潜意识接受的暗示就是要这样。

如果我们相信潜意识不接受“不”的理论,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沟通时说:你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而不是说不要。这叫做正面管教。

所以对于孩子骂人的事情,不必太在意,你越是在意,他就越觉得感兴趣。然后呢,我们可以告诉他,他可以怎样做,他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

孩子早晚会长大,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做一个好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有爱的人,一个爱学习的人,一个令孩子尊敬和学习的人。

好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我会这样处理的:

一、看孩子是第几次骂人(主要是孩子2——6岁小的时候)。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学会骂人,我会出于好奇心,欣赏孩子骂人的来由。如:“宝宝,你今天所说的***这样的语言很特别,是从哪里学来的?”当孩子介绍完骂人的场景后,我会一方面告诉孩子,这是骂人的语言,骂人的行为是不乖的表现,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学,也不要跟这种人玩,否则,自己也会变成不乖的孩子。一方面进行自我检讨,以后尽量不让孩子进入会骂人的环境里。

第二次听到孩子骂人了,我会再次告诉孩子,这是骂人的语言,骂人的行为是不乖的孩子,希望孩子做一个乖乖的孩子。并告诫孩子,以后遇到这样的人或场景,希望孩子远离这样的人或场景。

第三次听到孩子骂人了,我会追问孩子:“这是什么语言,我是怎么告诉你的?”然后,不理孩子,专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直到孩子承认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才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坚决不和这样的人或场景打交道。

以后再发现孩子骂人了,我会及时地问:“这是什么语言?你是怎么保证的?”剩下的是孩子的承认错误和下保证。

二、看孩子骂人的用意(孩子7岁及以上时)。

追问孩子骂人的用意。当孩子出现骂人的语言时,我会及时地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语言?有什么目的?”如果孩子的目的不正确,只是好玩或练习。我会批评孩子,说话,做事要增取学会负责任,不做没有目标的事,不说无用的话,要做一个珍惜时间,有目标,有上进心,有理想的人。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如果孩子是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骂人。我会提醒孩子,没有这样做的必要。这样的骂人,既损害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又伤害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是身体,不值。以其相互对骂,不如不理对方,静心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去!既没有损害,又珍惜了时间,还做了有意义的事情,多好啊,多划算呀!

学习语音表达的一般技巧。再次遇到孩子是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骂人时,我会先以前面的方式让孩子静下心来,然后让孩子品赏不同心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趣味。如:特别高兴,特别有韵味时的语言情景;高兴,来兴趣时的语言情景;平常,平稳心态时的语言情景;心烦,讨厌时的语言情景;憎恶,沉痛时的语言情景。

告诉孩子处理语言行为的方式方法。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社会五颜六色。在不同的情景中,学会准确把握,运用恰当的心境,语言,与周围的环境融会贯通,使自己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才是一位真正的人才,不愧于时代的人。

激励孩子正确使用语音艺术。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采用惩罚的手段来纠正孩子。

要么是动手打孩子,一边打还一边大声的训斥。这种方式不但可能吓到孩子,还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打我越训我我就越骂。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学会骂人,大人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是否存在骂人行为,有行为时骂人不一定是成人的习惯,但可能无意中有了骂人的,孩子听到就记在心里了,不论是习惯还是无意识的行为,成人都要约束好自己的骂人行为。

其次,还要留意一下和孩子在一起的玩伴是不是存在骂人的行为,如果有也尽量让孩子不要接触这样的孩子。

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学会了骂人,成人一定要和他讲道理,让他意识到骂人是一种既没有礼貌也没有修养的行为。

可以通过动画片或者绘本等方式唤起孩子的羞耻心,让孩子主动意识到骂人是不对的。

而如果是孩子在还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骂人,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自己骂出的话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自己是在骂人。

这时候成人千万不要因为听到他们骂人就大惊小怪或者情绪激动,大声训斥或急于纠正,孩子可能还处在一脸懵的状态,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遭到了成人这样的对待,建议尽量平静对待。

其实,孩子学会骂人无非就是他的生活环境中有人有这样的行为,家长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然后多利用绘本和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要讲文明懂礼貌。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我觉得父母还是要观察一下孩子,有些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觉得有趣也许就说了,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

之前我大儿子也学着别人爆出口,我后来跟他聊为什么这么说,他说觉得看到别人说的时候挺好玩的就学着说。

于是我语重心长跟他聊,那些话只是别人发泄情绪的一种方法,但是有文化有内涵的人都不会这样去说话,因为这样说话给人一种低级感。你看妈妈再生气也不会这样说话,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方式去发泄情绪,不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慢慢地从那以后就不怎么见他再说了。现在基本不会再听见他说。

其实孩子怎么说话跟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你不妨观察一下平时和他接触密集的人里面有没有谁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跟他沟通交流的。

我是沛扬,两个熊孩子的妈妈,终身成长的践行者,欢迎留言点赞,还可以关注我在成长的路上一起作伴。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学会骂人,家长如何看待!

首先,最应该反省家人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爆粗口。孩子听得多自然就学会了!这个不用说你也知道改怎么办!

如果家人没有这种行为,我认为孩子骂人,还得要分年龄对待。对于6岁前的孩子,他开始学会骂人,可能只是他进入语言的敏感期,模仿的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横加指责,孩子只会觉得大人好在意好有趣,于是你越在意,她越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会,她觉得没意思了自然不说了!

对于6岁以后的孩子,家长就需要适当引导了,可能孩子只是想要发泄一下情绪!家长需要去关心孩子是否心情不好,而不是上来就一顿骂!

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学了别人的,家长要告诫他,父母不喜欢他这样毫无原由的骂人!你的朋友也不喜欢你这样骂人!

总结

父母不能单纯的认为孩子骂人就是没礼貌!学习孩子成长规律,了解孩子骂人的动机,也许他和你一样只是想发泄一下,并没有特别的恶意!你说呢?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你是如何处理的?

孩子开始学会骂人,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和干预。

一、了解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的表现就是:

1、特别爱说话

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开始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了,同时又始终保持语言的新鲜感。

有的家长就说,为什么感觉宝宝会说话之后总爱问为什么或是什么?甚至老是重复话语?

因为孩子刚刚掌握了这门交流工具,总是带着新奇感的,所以总是想通过多说话来体验这种感觉。

2、喜欢模仿

蒙特梭利玛利亚:“儿童学习语言的心理机制,是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开始的。发展完成之后,就成为了大脑的一部分。”

所以你说什么话,孩子就会模仿你说什么话。

他们通过模仿来习得表达句式,来体验这句话应用的语境和带来的力量。

这就像我们教外国人说话一样。他信任你,自然就信任你教的这句话所适用的语境。可能他自己并不明白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

一老外在中国学习汉语,接触了后,老外颇感汉语博大精深,一句话就算颠倒乾坤意思还是那么明确。

一次学习:万事开头难。

老师说汉语不要求像英语那样句子语法要明确,它还可以这么说:万事难开头、万事头难开、万事头开难…

老师要求大家举一个像这样的列子。 一小伙子路过教室:“你奶奶个熊!这么简单还要教?”

老外灵感一发举手说道:“老师,你奶奶个熊这句就可以!列如:奶奶你个熊,你个熊奶奶,熊你奶奶个,你个奶奶,熊!……”

孩子也是一样的,语言习得的早期只是起于“一知半解”的模仿。

3、语言词汇还没有那么丰富,还不善于表达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很多感受,但是表达感受的词语却没有学的那么丰富。

因此孩子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他习得了一些“骂人的话”就只是简单的把它作为了工具,我们家长气的跳脚,他却不明白怎么一回事。

我们这时候讲道理,两个人不在一个频道上,收效甚微。

二、家长怎么做

1、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成年人因为生活,有时候也有满腹牢骚的时候,但是这样的你最好避开孩子再发泄,你自己的牢骚话可能被孩子学了个十成十。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孩子语言敏感期的语言环境,叮嘱家里人这时期避免说脏话或者带孩子远离说脏话的人。

2、对孩子抱有耐心

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因为新鲜感,会不停的重复一些话,也可能会说话结结巴巴,这都是正常的。如果被我们家长因为不耐烦粗暴打断,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从而伤害孩子的一生。因此这时候最需要家长的耐心,一遍遍不厌其烦的重复正确的表达。

3、教会孩子用更多的词汇正确的表达

孩子表达情绪的一些词,例如:高兴、快乐、伤心、失望、难受、生气、愤怒等等,要及时的教会孩子在正确的语境下表达,这样孩子就不会学习错误的骂人的模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4、如果孩子已经骂人,要这样做:

年龄小的孩子,不要关注他,他说这些话是觉得有趣,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大人越生气越制止,他潜意识里越觉得这句话的力量很大,会控制不住的想说。只有我们不关注,不CARE,他觉得没有意思,自然就不说了。不强调才是好办法。

如果孩子大了,能懂得道理了,就耐心的跟他解释,“你说这句话是不好的,不能够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伤害了别人,还会让别人因此疏远你、讨厌你。”帮他戒掉这个坏习惯。

结语

不贴标签不动怒,认真耐心的陪孩子度过这个时期。

你咿呀的学语啊一定能喊来花开,惊醒春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