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悟空真有其人也,在玄奘之后也去了印度,那么古代除了玄奘还有多少人去了印度?
大家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在《西游记》里去西天取经的一共是唐僧师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龙马。实际历史上到印度取经有功而返的也有五个人。按照取经前后顺序分别是法显、唐玄奘、昙无竭、义净、悟空。
• 悟空(731——812年)
悟空去印度取经是公元764年的事情了,而唐僧去印度取经却是贞观3年(629年)的事情,唐僧早了整整133年。悟空法号叫做“法界”,是鲜卑族后裔后魏拓跋氏的远房同宗,是车奉朝、京兆郡人氏,即现在的云阳县。
750年悟空在罽宾担任特使之时,曾经拜当时有名的佛学大师合利越魔学习佛法和梵语多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所以他才能在广德二年(764年)游历天竺国之时,在语言上觉得游刃有余没有任何障碍。当他携带大量的经书返回大唐之时受到了唐朝皇帝的亲自迎接,并赐章教寺说法讲经。
悟空翻译的经文有《十地经》、《十力经》、《回白轮经》等等,并撰写了一本叙述他进入天竺国的所见所闻的书叫做《悟空入竺记》。
• 法显法师
晋安帝隆安3年(公元399年),法显法师约了志同道合的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位法师一同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一共带回并翻译了6部经书共24卷。法显是最早赴印度取经的,号称中国国内天竺留学第一人。
• 唐玄奘
唐玄奘是在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带一徙弟陈泰西行前行印度取经。唐玄奘两人行到高昌国之时,受到国王的盛情款待并挽留,他的徙弟意志不坚定留在高昌国,只有唐玄奘只身前往印度。贞观20年(646年)回程时,唐玄奘一共带回了657部经书,是西行收获最丰的一个。
• 昙无竭
东北和尚昙无竭在公元642年的时候,伙同法勇、僧猛、星朗三位法师带领随从25人前往印度取经,途经青海、甘肃、新疆,以及雪山大漠、绝壁深渊,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后到达印度。但是能够安然返回的只剩下5个人,有12人坠崖而死,又有8个人活活的饿死了。
但是遗憾的是他们取回来的经书大部分由于战乱而不复存在,只剩下一部《观世音受记经》。他们的功劳连辞海却没有记录。
• 义净法师(635——713)
义净,唐朝河北涿县人氏,于咸亨二年(671年)从广州沿着海路向印度进发,经苏门答腊到印度。在印度学习佛经10年,而后又游学了30多个国家。著有《南海寄归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
义净虽然比唐玄奘晚去了25年,但是他却是收获颇丰的一个,他一共带回了50多部经书,共200多卷。据说当他返回之时,女皇武则天亲自去郊外迎接。义净80多岁了还在坚持翻译经文,是一个一辈子都在战斗的“佛学脊梁”。
去过印度取经的大概就是这么多了,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听说悟空真有其人也,在玄奘之后也去了印度,那么古代除了玄奘还有多少人去了印度?
“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他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
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经回国,为弘扬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而名扬华夏。玄奘其人其事,由于《西游记》的广泛流传而家喻户晓,许多人误把玄奘当做去印度取经的第一人。
其实,早于玄奘法师228年前,东晋高僧法显大师就为寻求佛教戒律而西游印度,法显大师应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赴印度取经第一人。
法显(334~420年)俗姓龚,是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法显家中本有兄弟四人,但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便在他3岁时送他进佛寺度为沙弥,20岁时受大戒。史称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是晋代高僧。
法显还是一位大旅行家、翻译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佛教史上具重要地位。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65岁高龄的法显慨叹佛教传入中土后佛法戒律残缺,于是“欲令戒律流通汉地”,矢志西行求法,遂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4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北线亲往天竺(今印度)取经求律,瞻仰佛迹。
次年,他们到达张掖(今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5人,组成了10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11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得到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穿过茫茫戈壁,法显一行又经停鄯善、于阗等西域小国西行,翻越葱岭,于402年进入北天竺,后遍历西、中、东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此次西行,法显大师到了佛教极其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又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佛)像,住了两年。搭乘商船,纵渡孟加拉湾,去到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以及《杂藏》等四部经典。
至此,法显身入异域已经12年了。
从前和法显一同西行求法的先后10人,其间或半途折回,或客死他乡,或久留异邦不还,只有法显一人最终回到了祖国。
法显回国后,受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之邀,南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直至逝世。卒时86岁,一说82岁。他在临终前的7年多时间里,一直紧张艰苦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6部63卷,计1万多言。
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做《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世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这部书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还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的极重要的史料,也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史料。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大旅行的惊人壮举,以及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唐代名僧义净曾说过:“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他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近代学者梁启超也曾说道:“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