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感谢悟空邀请!赵云的职责是保护刘备和家属的安危。我认为这是重用他,把个人一家老小都让赵云保护,这不是重用是什么?刘备非常了解赵云,武艺高強,勇冠三军,为人低调,细微稳重,不贪名利,忠义无二,不营私结党,素来单身孤影,这样的人刘备放心,从长阪坡,东吴刘备相亲,智截阿斗,刘备伐吴大败救主,看出对刘备忠心耿耿。以及后来刘备去世前,还重托赵云保护好刘禅和一家人,另给他密旨朝中如有反叛者,代替刘备诛灭他们,这不是重用是什么?难道让他上战场拼命厮杀去,哪才叫重用啊,不过干的职责不一样,什么职责也的有人干,而且赵云没有怨言,尽心尽责,干的非常出色。

马超本也是有一方地盘,让曹操打败,说起马超我认为他比吕布还強点,吕布武艺超強但沒人驾驮他,沒人敢收留他,马超武艺就别说了,都是一流的,而且在羌人眼中神威大将军,在西北哪可是主公的位置,可以说和刘备平起平坐,不过没有得到好的谋士,才让曹操打败,家破人亡无奈之举投奔刘备,这样的大主,刘备不的不防,万一重用他领到兵权,反了不是白忙活了吗?所以马超投奔过来,光给他虚职无实职,自古来哪个降将得到过兵权,做个虚职还的防着你。马超就这样投降过来,刘备在他身边按上众多耳目,一行一动都在监视中,可怜的马超虎落平阳被犬欺,寄人蓠下过着恐惧的生活,恨自己投错主了,马超是抱着投刘备报血海深仇的,没想到刘备不重用他,还提防他一年一年的也报不了,还沒有出头之日,他这才看清了刘备真面目,原来是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后悔己晚无力可使,伤悲得病而死。

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感谢邀请,试答一二。

真实历史中,武将单挑的情况极少出现,古代打仗靠阵形、弓箭、骑兵、步兵冲杀,战争胜负跟统帅利用智谋、地利、天侯、士气等因素有关。赵云的角色主要是救火队长和内政,指挥打仗不是最擅长的。马超本有自己的地盘,因被曹操打败、地盘被占、家人被杀才投靠刘备。这两人怎么比得上刘备的结义兄弟?

小说中,赵云主要担任贴身护卫和御林军任务,称为常胜将军,马超单P能力超群,被赞三国战将数马超,但投靠刘备不久就病死了。一个是最后防线一个命短,显然表现机会不多。

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首先感谢邀请!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马超被称为“征西将军”,在黄河渭水间多次击败曹操,在曹魏将领中,仅许褚可与之匹敌,故有“三国英雄数马超”之说。之后在刘备围成都数十日不得下,马超兵到“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刘备称赞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照”,诸葛亮评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吕布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但他有勇无谋,做事情变化无常。

所以我觉得赵云和马超不被重用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只是自从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备失去了平常的沉稳,蜀国也开始走下坡路的趋势。再后来刘备去世,阿斗继位,诸葛亮辅助不起来,他们也收到朝野的排挤,难以再次受到重用,但他们的威名却流芳百世,在罗贯中的描述下更是被每个中国熟知!

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谢谢邀请!

先来回答为什么赵云和马超不被重用的问题。赵云是真的不被重用吗?不!

1、赵云是刘备和诸葛亮最为器重的五虎上将之一。

公元209年,刘备受到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御曹操进攻的邀请而进入蜀地之时,他将荆州交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

当时有刘备娶于东吴的孙夫人,怂恿其手下与其东吴母国狼狈为奸、私通军机,刘备却置诸葛亮、关羽、张飞而不用,单单安排赵云处理家务。

好在这一安排,使得成功化解了一场吴夫人携子潜逃东吴的事件,由此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达到了什么程度。对刘备来说赵云可是一个可以托付家事之人。

说赵云不受重用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赵云不但很早就以偏将军之职担任过桂阳太守;后来又以留营司马之位守卫公安;又以翊军将军督江沮。

213年刘备取益州时,诸葛亮就曾经任命虎威将军赵云为分路军统帅,一路攻江州、战外水、取犍为,所过之处望风披靡,于次年成功地与刘备、诸葛亮会师于成都。

战争时赵云往往是被当成一个方面军的统帅来使用的,比如章武222年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还不是赵云领军收拾残局,迎头拦在了通往永安的路上?救下了刘备。

2、马超一样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和重用。

马超有没有被重用呢?马超原来的身份是一个侯爷,在还没有被曹操打败之时,他的心性的确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后来被曹操逼得走逃无路,只得依附于张鲁旗下。

但是他始终觉得张鲁并非成大事之人,于是暗中写信联络刘备,表明愿意归降刘备的心迹。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暗中派遣一部分部队归于马超指挥,对刘璋的据点成都进行左右合围。刘璋所部闻知马超率军攻城,顿时军无斗志、土崩瓦解,乖乖投降了刘备。

说明了刘备对马超是高度信任的,不然不会仅凭一纸空文便调遣部队委任于他。夺取成都之后,马超密封平西将军,被安排镇守临沮。

后来马超又官封骠骑将军、凉州牧,移兵镇守西凉。西凉就是现在的甘肃、陕西一带,虽然比较荒凉,但是马超从此俨然是一方诸侯,能说不被重用吗?

只可惜马超寿命不是很长,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章武二年,年仅47岁的神威天将军锦马超就因病而亡了。

3、说赵云不输于吕布,此言正确!

赵云和吕布并未交过手,从那里确定赵云不输于吕布呢?

当时为什么吕布当时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刘备的徐州城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吕布的丈人曹豹里应外合,于午夜时分打开了城门,然而当时仅仅只有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将领张飞领兵守城。

当张飞朝着吕布故作姿态地大吼几声后夺路而逃之时,吕布忌惮张飞的勇猛,便有些怵头、内心发毛,乖乖的不敢追赶。在这里看出,吕布不敌张飞。

然而张飞和许褚曾经大战几百个回合,也仅仅是个平手。

而赵云在仓亭之战中,为了救下刘备曾经一人独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不但成功脱身而出,而且还把高览挑于马下。

由此看出赵云武功盖过吕布。

4、马超没有勇气也不可能单挑关羽。为什么呢?

在潼关之战中,许褚曾经多次和马超打成平手。然而关羽在华容道阻击时,却能使包括许褚在内的所有曹魏将领都跪在了马下。后来还是和关羽关系融洽的张辽求情,关羽才放了曹操一行。

由此可见关羽武功高过马超!

以上问题回答完毕,希望能够提出不同意见。

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关羽百万军中斩颜良,无人可挡;(这战绩: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绝北道,退六路援救南郡的大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到的。

五虎上将的赵云和马超,一个不输吕布、一个可单挑关羽,为何不被重用?

谢邀!

您说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了;到底是谁“不输吕布”?谁“可单挑关羽”?既然是说“单挑”,那自然就是说《演义》,而不是历史咯?我们都知道,罗贯中并没有说谁是第一,谁能单挑谁。那就以他的小说的描述为蓝本看看吧;

先说赵云;小说中的赵云,既拿不下文丑,也拿不下远来疲惫的许褚。也就是说,赵云与他们的武力对比,也就在伯仲之间。而这两人一个被关羽三合就打得怯阵而逃,一个联合徐晃也被关羽杀退。而关羽联合张飞,三十合内也没拿下吕布。吕布显然比关羽还略胜半筹。那也就是说;赵云是可以“单挑关羽(能单挑关羽的,并不一定要虎将,谁都可以,结局不同而已)”,但肯定不如关羽,那就更加不可能“不输吕布”了。

再说马超;马超战张飞的时候,张飞已经超过五十岁了,早已经过了他的巅峰期。马超才四十出头,正是武将的黄金年龄。跟张飞打了一天一夜,还使出了暗器流星锤,都没能占到张飞一丝一毫的便宜。张飞的巅峰期,是在战吕布百余合不分胜负、和十余合斩纪灵的时候。如果马超这个时候挑战张飞,必定落于下风。交战的结局,不会比许褚三次遇张飞的结局好多少。难道就凭曹操有口无心的说那么一句话,马超就“不输吕布”?那曹操为何在许褚战吕布仅二十合的时候,就要典韦上前夹攻?而许褚战马超两百合,曹操也没叫人上去夹攻呢?这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马超既然略逊张飞巅峰的时候,而张飞的巅峰时期,对吕布尚且有稍落下风之嫌,马超又凭什么敢说“不输吕布”?就凭他打不败许褚,也不用跟关羽比了!

至于是不是被“重用”,那就是见仁见智了。正史上马超的官职就不用说了,刘备把阳平关都交给了马超,并且还要马超协助魏延。阳平关是什么地方?读者都知道;阳平关西出,就是马超的老家。而且,马超在老家羌人中,被称为“神威天将军”。马超掌控着阳平关,可以进出自如。如果马超乘机造反,召集他的羌人进攻汉中。这样,魏延就是东、西、北三面受敌,刘备敢确信魏延能顶得住?如果魏延顶不住,汉中还会是刘备的吗?更有甚者,马超如果学孙权对付关羽的办法,跑去汉中假意说要“协助”魏延,趁机夺取汉中,刘备敢确信魏延一定能识破马超?这样就可以看出;刘备不但重用马超(试想,谁能比马超守阳平关更合适),而且还非常信任马超。可以说是:刘备对马超,可说是“托国之重”的信任!

再说赵云;绝大部分读者都只知赵云官职小,不得重用,是因为赵云出身低贱所致。很为他抱不平!可有谁去拿魏延的出身跟赵云比较一下?赵云出身再低,总还不至于是别人的奴才吧?魏延是部曲兵,真正的半奴才的出身。杨仪不骂他“叛徒、恶贼”等,而骂他“慵奴”,就说明杨仪一向看不起魏延奴才出身的身份。而在《演义》中,魏延的出身也好不到哪里;在荆州仅是个无名小卒。在韩玄那里,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但是,魏延都能成方面大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证明刘备和曹操一样,用人唯才是举,从不管出身的贵贱。那么,赵云为何“不受重用”呢?我想,读者都会感觉到;赵云在七人(五虎+魏延+诸葛亮)中,都显得特别有点“另类”吧?在公孙瓒处的时候,他也不得意,可他选择的是逃避。在刘备处时,别人不敢说的他敢说——劝刘备归田于民,别人不敢阻止的他敢阻止——刘备东征(连诸葛亮都不敢阻止)只有他敢阻止。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震慑孙夫人(别的将领都不敢)。刘备不但不生气,还接纳了他的建议。东征时,还用他负责后勤供应,及作为最后的接应。为什么?我认为,奥妙就在赵云的出身;

如果《裴注三国志》的“云别传”也不算空穴来风的话,那就看看这段;“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瓚。”郡守就凭赵云“姿颜雄伟”,就举荐他?而且,还随便就能招呼数百“义从”跟他一起去投公孙瓒。如果不是贵族、大户,有这样的号召力?怎么不见有人举荐关羽、张飞、魏延等?所以,没有一定的家世背景,是不可能无故被郡守举荐的。那么,就可以这样去联想;常山真定,是南越王赵佗的家乡。汉文帝为笼络赵佗,曾经大修赵佗宗祠,并派兵长期守护。以我的看法;赵云必定是赵佗一族的旁系支脉,只是年代久远,南越国也早已不存在,所以就没人再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赵云不但是贵族、而且还是“王族”出身。只是比刘备这个“汉室宗亲”更远了一点而已!也正因为赵云的出身高贵,人品又端正。所以,在公孙瓒派遣赵云作为刘备的“主骑”,相助刘备和田楷一起抵抗袁绍的时候;刘备跟他一见如故,成为了至交好友。而此时的关羽、张飞,在刘备面前还什么都不是,仅是刘备从涿郡带出来的数百“年少”中,普通的两人而已。从这里就看得出来;赵云跟刘备结交成好友的时候,关、张连站在刘备身后的资格都还没有。直到这次抵抗袁绍,刘备立了大功,被公孙瓒举为平原令,又举为平原相的时候;关羽、张飞才被刘备用为“别部司马”,分统刘备的私兵。而赵云却是公孙瓒派出协助刘备的将军,又是刘备的好友。从这里就看得出;赵云此时的身份,和刘备几乎是平等的,就远比关羽、张飞要高。

刘备与赵云的这种私交,贯彻了始终。在刘备最倒霉的时候,要赵云帮他招募兵员,而赵云果然不久就为他招到数百人,称为“刘左将军部曲”。这也足以证明;赵云在河北,是有一定身份的。一个贫贱之人,绝不可能有这样的号召力!看刘备从来没有让关羽、张飞、魏延去募兵,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因为刘备知道,凭他们三人的身份,派出去也未必能招到兵。

也正因为赵云的身份高,当作朋友,委以家事,可以很放心。当作属下对待,就有点忐忑了。再加上赵云并没有在战术上有什么优越表现,处事方法也不尽如人意(守桂阳就吓跑了赵范)。刘备自然不会把他当作真正的部属看。看看刘备全盛时期的部署,就可见一斑;

荆州方面——关羽,一手带出、提拔上来的嫡系,恩若兄弟。拥兵约4.5万人。

汉中方面——魏延,半家奴性质的部曲,一手培养、提拔的贴身亲信。拥兵约5万人。

机动兵团——张飞,和关羽情况一样。拥兵约3万人,驻阆中。

上庸兵团——刘封,义子。拥兵约1——2万人。

京畿部队——法正,法正曾为他挡箭,唯一一个非嫡系而刘备最看重的军事人才。拥兵约3万。法正死后,这个部队应该归属于诸葛亮了。

刘备亲兵——“白毦兵”统领陈到,真正的贴身护卫。

核心政治人才、历任署左将军府事、丞相——诸葛亮。

刘备府中大管家(掌内事)——赵云,刘备的唯一好友,属于半嫡系。

以上人员,都是刘备时机掌握军权、政权以及家事的人,除法正外,都是刘备的心腹嫡系。蜀汉的军队,基本上都掌握在这几个人手里。马超虽然镇守阳平关,却仅有他的本部约两千人左右,主要看中他的,是他能联络羌人。李严,仅有本部约五千人。黄忠,没有军队。此时的赵云,主要负责的是刘备府中的事,不需要军职,行政职务,没有军队很正常。以此就能看出;刘备对他是很看重的,只是没有把他重用在政治、军事上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