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身体健康的王朗为什么被诸葛亮骂一顿就死了?

王朗并非诸葛亮骂死的,这是作者利用诸葛亮之口,在批判那些见风使舵,屈身使曹,对汉不忠的那一帮老臣,从而反昳出那时的浓厚的封建思想。

诸葛亮在这方面也有他的错误思想,总把天下认为是汉室天下,只有姓刘的可居之,其不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何为不可。从侧面反映出那时人的愚昧心理,

再者诸葛亮北伐时王朗已死,不过时间接近,所以作者用一死人做出侧面,反映社会矛盾的文章。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骂王朗出自《三国演义》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主要内容是: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降服姜维,取天水、安定、南郡三城。曹叡大为震惊,命曹真为为大都督,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起东西两京二十万人马抵御蜀军。

王朗原是汉朝老臣,现为魏国司徒,年已七十有六,自诩口才了得,想要阵前说服诸葛亮归降,结果反遭诸葛亮于三军阵前痛骂,以至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坠马而死。

最近几年,因为“我从未讲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火爆,老王朗又成为了国内饶舌界的领军人物。还有不少文章一本正经的分析,王朗是因为年事已高,又遭到诸葛村夫轮番的人身攻击,导致心脏病发或中风而猝死的。

可实际上,王朗和诸葛亮这对一生之敌,却是从未见过对方。只能说王朗去世的时间非常不凑巧,刚好是228年11月,正是孔明出祁山伐魏的这年,然后就在千年后被罗灌水给安排了。

历史上,王朗生年不详,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拜为郎中,任菑丘县长。185年,杨赐去世后,王朗弃官为他服丧。丧满后,被举为孝廉,但拒绝了朝廷的征辟,之后被陶谦举为茂才。

193年,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代表陶谦进京向汉献帝表忠心,陶谦因此被升为徐州牧、安东将军,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王朗治理会稽四年,196年,小霸王孙策开始横扫江东,属下虞翻认为我们打不过还是逃吧。王朗认为自己是汉朝官吏,守土有责,于是举兵和孙策对抗。结果被打败,从海上逃到东治,又受到孙策的追击大败。但孙策认为王朗儒雅,就没有加害反而礼遇他。

后来,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王朗,王朗从曲阿,经历多年才到,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后又历任少府、奉常、大理,王朗治狱采取宽恕,一般有疑点的都从宽,因此在治狱上和钟繇齐名。

220年,曹丕篡汉后,王朗被任命为司空,封乐平乡侯。期间王朗对曹丕多有劝谏,221年,夷陵之战爆发时,曹丕想起大军支持东吴顺便灭蜀。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吴蜀相持不下的时候,派持重的将领攻击蜀军要害。现在吴国都还没发兵,而且最近经常下雨,我们不应该轻举妄动。

227年,曹叡继位,王朗任司徒,进封兰陵侯。次年去世,由儿子王肃继承爵位。243年,因功配享曹操。

王朗的家族在其之后非常的显赫,儿子王肃是著名的大儒,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子。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与齐王司马攸。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王祥可能是王朗的侄子。当年曹丕让王朗将自己的封邑分出一部分,将他的一个儿子封为列侯时,王朗却为王祥请封,因此后世认为正是王朗导致了东海王氏和琅琊王氏的崛起。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谢谢邀请!

不!王朗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朗此人,王朗是东海郡郯县人氏,郎中县科举孝廉出身,当时的“孝廉”相当于“举人”。

王朗此人博学多识,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三十多卷书,是历史上有名的经学家。

王朗中举后在刺史陶谦手下任“治中”之职,“别驾”赵昱和他是同僚。后来升任大理寺司法之职,他为官之时常常主张“务在宽恕,罪疑从轻”,此人在当时社会颇有赞誉。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兵北伐,心思缜密、精通兵法的诸葛亮威名传遍四面八方,进军路上使得对手望风披靡,一路上兵不血刃,连收三城,还得了一个如意大将姜维。

魏明帝曹叡接到前线战报后大惊失色,命令曹真率领大军火速前往迎敌,并委任自告奋勇的司徒王朗充当曹真的军师随军出征。

两军对垒之时,各自布阵已毕,王朗自恃才高,当即在曹真面前夸下海口,意欲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孔明来降。待得出阵之时,对着孔明说道:

“……倒戈御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孔明当即大怒,对着王朗骂道:

“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其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其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即为谄谀之人,入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 ,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王朗气得浑身颤抖,指着孔明骂道:

“诸葛村夫,你,你……”

坠落马下而亡。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不!不是的。这是作者罗贯中为了表现出诸葛亮的博学多识、能言善辩而刻意取材杜撰而成,当然这是为了创作的需要。

太和二年,也许是公元228年,在诸葛亮北伐的同一年,王朗刚好病逝于魏国首都建业。此史实《三国志》里有详细记载。

作者罗贯中利用了这个死亡时间相同的逻辑,创造性地写出王朗被诸葛亮骂死的故事情节。其实此前在王朗未死之时,诸葛亮还没有进行北伐之时。

曾经发生了一场魏国臣子用书信劝降蜀臣许靖、诸葛亮等,而进行的一场“翰墨战争”。

原因是由司徙许靖而起,魏国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和许靖交情深厚,于是就写信劝许靖归顺魏国,建功立业,成不世之功,不料遭到许靖婉拒。

而后魏国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又连连发送书信劝诸葛亮归顺魏国,不失封侯之位等云云:

“……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

诸葛亮曾经回复了一封名为《正议》的回信:

“……子桓淫逸,继之以纂。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騹兜滔天之辞,欲以污毁唐帝,调解禹、稷,所谓徙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所不为也。……”

这一次的当时最高端的文人才华大战,刚好被罗贯中利用成为诸葛亮痛骂王朗的素材,完成了一篇千古美谈。

作者写书是站在作者自身的爱恨情仇来书写的,罗贯中是站在维护刘姓汉室的忠君思想立场来写《三国演义》的。

因此他必须颂扬诸葛亮,贬斥王朗,这是他的立场。然而我们后人应该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这谨代表本人自身的观点。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一,三国演义中,诸葛杀害了这些人:

周瑜被诸葛气死,

王郎被诸葛骂死,

曹真被诸葛羞死。

二,真实历史中,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一样,是没有这些事的。

诸葛亮是被添枝加叶美化出来的。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在《三国演义》中,王朗是曹操的心腹之人,曹操晋位魏公、魏王,王朗是做出贡献的,之后又助曹丕篡汉建魏,如此王朗就是魏国的一个重要功臣。后来蜀汉丞相诸葛亮为恢复汉室而北伐,在诸葛亮一次北伐时,王朗不顾他七十六岁的高龄而迎战诸葛亮,想凭他一张口、通过舌战退败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言辞更加犀利,王朗被诸葛亮之言驳倒,王朗一时悲愤落马而摔死。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情节,那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骂死了王朗吗?

在历史上,诸葛亮虽然确实北伐,但王朗却非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三国演义》里的这个情节,只是文学艺术的手法。

王朗,字景兴,他是一个著名的经学家,所谓的经学家就是指阐述、注解、研究、宣传儒家经书的学者,能有这样的能力,亦可反映出王朗的才华,其曾著有《春秋传》《周易传》等。

王朗曾为汉官,后曹操掌握大汉权利,对王朗颇为器重,故而王朗亦是尽力效忠于曹操,曾帮助曹操晋位魏公、魏王。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王朗为御史大夫,他进言要减轻刑狱、让百姓修养生息。之后又帮助曹丕篡汉登基为帝、建立魏国,王朗是魏国的重要功臣,被封为司空。

魏明帝继位后,王朗升为司徒,封兰陵侯。后来王朗在公元228年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成侯,在243年,王朗因功得以和曹真、曹休、张辽、徐晃、典韦、庞德等人得到曹芳于曹操庙庭祭祀的待遇。

王朗作为曹魏的经学家,说明他是博学多才的,其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性格颇为严谨和慷慨,生活也节俭,又周济困苦,也算是一个才德之事,只不过出于文学艺术的需要,所以《三国演义》里的王朗和历史上的王朗有些不同,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是真的吗?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死王朗(字景兴,?——228年)是真的吗?历史上的王朗,是位博学多才著名的儒者,还因他的儒家的思想而产生了“王学”。而且,王朗还是位节俭、周济他人的善人。在曹操掌权之时,王朗岀任过“九卿”中的一些官职。而到了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时期,王朗先后当过司空、司徒,“三公”中的官员。王朗的具体生年不详,根据他的经历应与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正月)和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四月)应是同龄人。也就是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公元228年正月。王朗就在当年病逝的),王朗应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了。而且,王朗是位典型的文官,还是位长期在中央政府工作的文官。因此,王朗是不会被派往前线的。而诸葛亮骂死王朗,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此章回的背景正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此,从王朗的年龄、官职来看,他都不会岀现在战场上,更不会与诸葛亮谋面的。罗贯中老先生,编纂岀此章回,灵感可能来自王朗原是东汉王朝的官员,后又为曹魏效力,而又恰巧逝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以,就安排了诸葛亮骂死了王朗的情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