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全新互联网思维,九种思维系统,可以让普通创业者也可以快速掌握,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今天孙洪鹤给大家分享视频讲解。

我是孙洪鹤,大家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孙洪鹤,有大量的原创短视频和文章,如果你认同,可以持续关注。最近抄袭我作品的人很多,请注意知识产权,安全运营,如果搬运,请标注我的名字,谢谢。

“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互联网思维就是赚时间差的钱,举例说明;淘宝商城和京东商城都属于电商,京东还是“卖货郎”式的思维方式,只能说京东商城虽然披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内容不具备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是提供线上商场“卖服务”,淘宝,拼多多,美团,都属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公司。

对于平常思维的创业者来说,低买高卖就是赚钱,这种思维方式已经被固化下来。成了思维惯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线上商场,线上支付,以及平台化运营,赚钱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互联网思维就是:以用户中心,创造极致体验。

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思想来进行品牌营销全方位打造,而不是仅仅把互联网看作一个工具、渠道和传播。

互联网的本质是回归和满足人性!

雷军的互联网思维7字诀:

专注、极致、口碑、快······

用互联网思维、理念重构企业组织和流程,实现企业的重生,不但是传播、渠道和销售的互联网化。

企业的互联网化,是把互联网当做一种生产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企业的互联网化去之前,是传播的互联网化,销售的互联网化,业务的互联网化。这些表现为,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渠道,供应链的环节。但这远远不够。最终极的将是企业的互联网化。

把互联网思维、技术、模式、业态与传统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两个推动:

一是推动传统企业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二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经营领域进行拓展。最后形成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思维的六脉神剑

6大核心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极致产品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企业的互联网化

我们不但需要业务、销售渠道和传播的互联网化,更加需要企业的互联网化,只有企业互联网化,才是真正具有互联网思维或者有了互联网+的理解能力。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怎么做?

我们提出来的互联网精准营销5大解决方案。用互联网精准营销升级传统4P营销,我们不但要策划、规划,还要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推动落地,实现销售和业绩的快速提升。

互联网营销的底层逻辑:认知大于行动

对事物的深刻认知,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区别。要培养自己深刻的认知和洞察力。

互联网营销5大解决方案

1、超级IP是品牌的解决方案。这个主要解决品牌赋能和精准定位问题。

2、场景是产品的解决方案。这主要是解决流量和刚需问题。

3、互联网商业模式是渠道的解决方案。以B端为核心,赋能B端,运营好社群并在C端裂变;这是解决渠道的推动力问题。

4、大数据和自媒体是精准营销推广的解决方案。构建代理商、消费者管理系统,赋能代理商,增强消费者体验感,加深消费者与商家的粘度;以互联网、自媒体、百度等方式快速引流和触达;主要解决精准数据,用户沟通和服务问题。

5、社群是转化和裂变的解决方案。构建社群,塑造社群亚文化和价值观,开发种子用户,运营,沉淀、流量转化,快速引入招商资源并滚动复制。

观点:深知精准营销创始人、CEO 蒋军

2019,为企业量身定制年度顾问服务。

互联网营销是一项大工程,系统而庞杂,蒋老师在2019年,征集3家对互联网转型升级有烈需求的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小微企业(具备一定的产品、团队及资源基础),由蒋老师亲自担任企业品牌营销及互联网战略转型升级顾问,辅导企业的品牌营销及互联网营销升级落地!

新书《互联网精准营销》3月15日正式出版,预定私信,预计3月底发货!

“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意识,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实体产品,都需要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研发设计和运营推广:

  • 流量思维:流量是互联网的基础,大的公司要么是流量中心,要么是流量入口

  • 用户思维:有了流量,还要想到怎么让流量有转化,流量第一步就是转化成用户

  • 粉丝思维:用户不一定是粉丝,粉丝是有粘性和忠诚的用户,粉丝才能实现转化和裂变

  • 裂变思维:一定要有社交功能,才能更大程度引起转发、分享和传播

  • 跨界思维:跨界可以起到引流作用,同时跨界也能颠覆传统行业,对传统行业进行流程改造和升级

  • 平台思维:做互联网一般都会留有接口,接入第三方应用;或者作为平台,整合线下资源。

  • 大数据思维:信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运营的帮手;产业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是能源,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动力;

  • 算法思维:算法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只有算法,才能驱动人工智能的应用。

互联网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和研究。

上木木说,专注互联网商业模式、品牌策划和自媒体运营,让懂品牌的人先富起来!

“互联网思维”具体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一、

作为一个研究市场理论和实践多年的人,我觉得其实理论只是支持你实践或帮你总结实践的一种方式,但是除了理论,正确的思维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天使投资往往投资的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看起来很美的项目,因为相信这个人一定会成功。而判断一个人行不行,行动力有多强,你可能需要很多时间观察和了解,但是思维格局可以说大家很随意聊几次你就能感觉到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和方式到底是什么level的

这一点上我最喜欢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取势,明道,优术”这6字真言,实际上我认为如果能够掌握这6个字,天下诸多事皆可尽在掌握。当然,这6个字也是某著名商学院的名言,大神教导铭记于心。只是知易行难,知道这6个字和实际执行真的不是一回事情,放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大部分人思维格局只是在“优术”这2个字上反复琢磨,少部分人可以“明道”,而能“取势”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而这正好也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生存现状吻合。

二、如何取势

“取势”者,顺势而动,借势而行,造势而起。

实际上“取势”可以理解为要符合一种大势所趋的方向,你可以看清楚方向后顺势而动,也可以借用人家的势来帮自己,当然还可以自己创造一种大势来让自己事半功倍。这样说有点务虚,实际点来说,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产品时,是否有考虑过你要做的产品应不应该存在,是否符合消费者和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人没有考虑清楚的,也有人是从自己观察到的消费者痛点出发来解决问题,然后正好符合了某一个市场发展的大势(不是每一个都正好符合的),那么他的发展就会非常顺利。

举个例子,实际上消费者的时间碎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和现在社会,经济,人文,科技,信息爆炸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的。现在的人越来越难抽出大量的时间专心的来做某个非工作的事情。买回家的书往往几个月读不完,手机里的书利用上马桶和地铁的时间反而能读完很多本就是碎片化趋势的很好证明。

反过来,所有符合碎片化趋势的东西就会受欢迎。我有个朋友叫mikeling,他实际上健身也只有2年但是他的视频在微博和优酷都很受欢迎,拥有几十万的粉丝,而这是有很多年经验的私教都做不到的。关键就是他开始时的4分钟家庭健身视频的概念符合了消费者时间碎片化的趋势。

你每天去健身房很难做到,每天跑步1小时也很难,你每天4分钟不需要器材的随时随地健身下总可以吧?实际上很多人一看就觉得自己可以坚持,坚持下来感觉效果也有,自然而然就开始相信他成为他的粉丝。这就是符合了某一个消费者趋势的结果。

当然取势也好,造势也好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比如我们都知道性暗示或性刺激也是消费者文化发展的一个大势,chinajoy前几年能从游戏展变成肉展而大获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一些社交软件也打这种牌,早期的陌陌也好,现在的HIGH也好甚至各种页游,手游都在借用,但是也有很多人用下来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有些势大家都知道,但是怎么用或借这个势,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明道”。

三、如何明道

“明道”者,格物致知,以道统术。

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就是你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体现你的势。回到前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时间碎片化是一种消费者趋势,健身教练可以考虑做碎片化健身,语言老师可以考虑做碎片化语言教学,这是一种明道。

然后同样是碎片化趋势的语言教学,假设是西班牙语吧,可以考虑是做每天固定练5分钟西班牙语呢?还是做每天随时随地可以和西班牙语老师或学友交流?或者是随时可以和一个只要比你强的会西班牙语的人就可以交流下?(也就是不用专业的教师也能教别人,这样门槛就更低)或者是一个上面各种功能都有的平台?这也是一种明道。

一般来说目前比较好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明道”上都会做的比较好,从思维格局来说 “明道”在现实中还是很符合有想法的人的实际情况的。很多创业都是某个人突然“悟道”了,比如发现了1个消费者痛点,感觉到了某一个市场空白,于是决定开始做这个事情,这种思维方式来说其实就是先“明道”,然后做事。

实际上从思维角度来说,很少有人会先考虑“取势”。这也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略显浮躁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能“明道”的人已经很不错了,我接触到很多的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还是一直在琢磨“优术”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产品出来后用户互动的效果,UI的设计,新功能的创意,新版用户体验等这类问题。

举个例子,一个APP出来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人的想法还是是否我的产品还不完善,体验不好,UI不够吸引,玩法不够有趣,新版还可以加哪些有诱惑的功能,或者就是是不是我该搞个病毒营销?然后下一版本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出炉。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想是不是一开始我就错了?我的产品是不是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好残酷),这个东西对消费者来说是不是真的有存在的价值?这其实就是思维格局的问题。从根本上否定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其实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

最后,其实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思维格局。如果没有确定自己的“大势”到底在哪里,即使“明道”了也很有可能会走着走着就走到别的道上去了。

实际上很多产品在经过几次版本更新后,增加了不少新的有趣的功能,增加了不少吸引用户的点子,但是实际上却偏离了原来自己要做的方向,这样的例子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是很常见的。最后就只能一直在“优术”的范围内各种折腾。

很多几年前就失败的产品放到今天来看还是非常非常美的,真的,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体验…

所以说能明白自己“取势”何处的人,明白自己“明道”何在的人,和只是做“优术”的人,在一开始做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因为事情一开始都是这样的,只有当事物发展下去,可能有些人要做加法,有些人要做减法,还有人坚持不变,这些就是思维格局不一样的人的选择不同。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出区别,而市场,从来都是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能暂时笑的最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