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公平看待。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生产队时期的粮食产量拿岀来和汉朝,唐朝,宋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粮食产量做一个比较。
这样一比较,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到底是低还是高,就一清二楚了。
有些别有用心的阴谋家,为了彰显自己的阴谋得逞,他们罔顾事实,拼命抹黑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切东西,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是有单干的私有制走向了集体的公有制,新中国的建立是从千疮百孔的社会上站立起来的。经过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英明领导和决策,中国的农田水利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储水,输水和提水工程。这样极大的满足了耕地的用水需求,是新中国的粮食产量由旧社会的一百多斤和几十斤,一下子增长到了几百斤,这些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是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的。
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对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极力抹黑,把河上的桥拆掉,让过河的人走水里摸着石头过去,,,,,,,
新中国成立的20年,由周恩来总理在1970年,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是一个既没有内债,又没有外债的国家。而且还储备了600吨黄金。这些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其他人能做到吗?
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生产队时期:
其一: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其二: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其三:看一个漫画
你说生产队粮食产量能高吗?不仅高不了,甚至不如建国初期个体经济产量高。
人民公社从1958年成立到1984年退出历史舞台,生产队在农村延续将近三十年,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非常缓慢,出现停止甚至倒退现象,到1978年,两亿多人口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生产队时期:
生产队成立的第二年,1958年人均粮食252.5公斤,还不如1951年255.2公斤的水平;1960年19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倒退到1950年的水平,甚至还不如解放前。
人民公社生产队成立以后的第十个年头,1968年人均粮食266.2公斤,还不如农村单干时期的1952年285.2公斤。
再看人民公社生产队成立的第十九个即1977年,人均粮食297.7公斤,还不如生产队成立以前的1957年301.7公斤。
1984年废除生产队,实行家庭承包,人均粮食390.3公斤;以后逐年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下,最高的是2011年422公斤。
你还想回到从前生产队时期吗?
有人说粮食产量取决于科学技术,和包产到户没有关系。1977年兴修了水利吧,有了化肥了吧,有了拖拉机了吧,人民公社大集体人多力量大了吧,这一年人均粮食297.7公斤,还不如初级社时期的1955年的299.3公斤。
人民公社大集体生产队存续27年,人均粮食不仅没有增产,甚至还不如解放初期的小农经济产量高,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各个地方不一样。与"水肥土种密保管工"都有关系。简单地说,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供给有关。但我们这,从生产队初始亩产300斤左右到分田到户时的1300斤左右,也是逐步增产的,只是比现在低些。
第一次粮食增产飞跃,是三年灾害后60年代中期,原水地单季稻改为稻麦两季,而我们这,原水稻面积占粮田80%,亩产一下增长三分之二。
第二次是70年代,我们这进一步加强农田和水利建设,连同居民点、道路交通建没等实现大多农田平整化条田化,水利电、机排灌没施完备,有少量化肥,基本机耕种机脱粒机运输,农药基本满足,已推广良种,粮食亩产在70年代中期己有千斤。
杂交水稻及稻麦玉米等良种进一步优化,化肥的增多及科学种植管理的进步,70年代未,已有亩产1500斤田块,平均亩产也在1300斤左右。
现在大都是吨粮田,年亩产2000斤上下已不稀奇。
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没有好的“种子”和高效的化肥,以及落后的种植技术,这些都是造成粮食产量低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调动好社员的积极性。
当时生产队里种庄稼的劳动力是很多,可大伙依赖性大,出工不出力属于正常现象。由于人心不齐,再加上各方面条件落后,所以才造成粮食产量长期未能增长的主要问题。记得当时有这样的口号,粮食亩产500市斤跨纲要,800市斤过长江。可以说生产队时期从来没有达到亩产500市斤的标准,更别说800斤了。虽然口头上说是达到或超过了目标,其实只是谎报,哄骗上级领导。
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当时的科学种田水平不高,化肥农药跟不上去,地力没有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比较差。在那种条件下,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已经不低了。在北方,如果小麦和玉米结合种植,两季亩产平均不会低于800斤,单季只种玉米产量在500斤左右。北方当时水田较少,大米产量不高。
当时,除了国营农场,生产队是唯一的生产粮食的地方,社员们个个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种粮积极性很高。粮食产量在当时算是很高了,达到了国家要求,都完成了生产任务,对国家贡献很大。
和现在相比,当时的产量不高,但生产的都是绿色食品,是用有机肥为主要肥料种植的粮食作物。按现在的价值算,产值不一定低于现在的亩产价值,因为纯绿色食品的价格大大高于用化肥农药甚至转基因的种子生产的粮食价格。
当时的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了,不能用现在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力水平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只能说,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在当时是很高的。
如何公平看待过去“生产队时代”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答:这个问题,是个辩证的关系问题,我认为现在的粮食产量高,是建立在过去,生产队集体化时期,粮食产量低的基础之上,才显得今天的粮食产量高,而现在的粮食产量高,也不是某些人坐在家里,一拍脑袋,想让粮食产量,要多高就有多高。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粮食产量高,他与四十年前,集体化生产队时期,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分不开,为什么?
我们知道,现在农村中的水库,渠道,河流等等农田基础设施,都是六七十年代以前,通过农业学大寨运动,农民用汗水,一镐一锨一镢,按照规划建造的,这才是现在粮食产量高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通过六七十年代,农民勤紧裤腰带过日子,才保障了城市工人的生活供给,让他们通过工业学大庆运动,制造岀来的化肥,农药,拖拉机供给农民之后,才让粮食产量逐步得到提高。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有因才有果,所以,现在的粮食产量高,是四十年前老一代,农民的农业基础打得好,才有了今天这样一种,粮食产量高的结果。
(2022年11月22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