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记得前几年和母亲回一趟老家,我们是大家族,回去大家都比较热情,尤其是二哥,杀鸡宰鸭招待我们。二嫂的一番话,让我和母亲特别不自在,最后我们去了舅舅家,最后差点连个住处都没有。

那次回去是我们搬走好多年以后,因为有点事情必须回去处理。母亲是准备去我的五姨家,这个五姨是二外公家的,一直和我们家关系特别好。正好回去在街上碰见五姨,五姨当时特别煽情地对母亲说:你们那时候搬走为什么不告诉我?我提着鸡蛋去你们家,都说搬走多久了。当时我哭一大场,想着我们姊妹都老了,你走这么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一面。今天真是幸运,咋在街上遇见你了。

母亲以为五姨会叫我们到她家去,五姨说:饭点了,我也不叫你到我家了,我们去馆子里吃一口。

我们都去饭馆了,五姨点的菜,点一大桌,五姨吃得特别多,五姨边吃边说:我是好久没吃过饱饭了,你是不知道,我最近是眼流水(泪水)泡饭吃……

原来是姨夫有外遇了,五姨对我母亲大倒苦水,一把鼻涕一把泪,吃完了我以为五姨会结账,五姨吃完就走出去了,结账和她没关系,我把账结了,五姨说:我出来着急,一分钱都没带。

母亲准备去五姨家,住,五姨却问我们:你们晚上准备去哪住?

这一问,我知道怎么回事了,我和母亲只好先去家族上打个招呼。后来听说,五姨现在是自己吃喝都困难,姨夫几年没回家了。既然是这样,她和我母亲不是外人,可以实话实说,没必要这么虚伪吧!

我们去到家族上,大家都特别热情,其实家族大了,都特别热情,有点手脚无措,不知道去谁家好。其中二哥是最热情的,二哥是我亲三爷爷的孙子,二哥说:你们哪也不准去,就住我家,走了这么多年,难得回来一次。

二哥又吩咐二嫂:快烧水,把大红公鸡S了,大婶(我母亲)和琳琳晚上住我们家。

二嫂说:他们不住我们家,难道有处可去吗?就你爱揽事,这么多亲的,为什么别人都不叫她们!

我听后特别尴尬,因为我父亲他们兄弟姐妹都不在老家,奶奶不在了,回去真没个去处。我对二哥说:我们去我舅舅家,有点事情,舅舅80多岁了,应该去看看,明天我们就回去了。

我和母亲去了舅舅家,舅舅已经老年痴呆了,一个人在家,我们到他们家已经天黑了,舅舅不知道去哪了,找了半天他迷路不知道回家了。我们把舅舅找回家,他把钥匙又弄丢了,进不了家门。

我们都坐在门外,四外公的三舅路过舅舅家,看见我们去了,三舅才把我们叫过去,在三舅家住了一晚上,三舅妈挺热情,做了一大桌子菜,热情招待我们。

第二天我们要回家,因为外公家也是大家族,亲戚们都知道我们回去了,都不让走,没办法了,我们又留下了,在六外公家的大舅家吃的饭,大舅家准备了五六桌,都说我母亲难得回去,大家聚一聚。

农村的酒席特别接地气,大舅母特别大方,我们走的时候都给我们带了吃的,我给每家500块钱,母亲让我给300。又住了一晚上,吃完早饭我们就走了,母亲说:也就你舅舅们还健在,再过几年回来 他们都不在了,都是晚辈,根本没人记得我了。

回去时我们路过二哥家,给二哥打招呼,我能理解二哥的心情,我回去不去他家,他心里肯定不高兴。见到二哥的两个孩子,各给了500,二哥说:琳琳,我们是亲姊妹,回来一趟在我家连水都没喝你口,我心里不好受。

二嫂说:我把水都烧好了,准备S鸡,你这一走,你是不知道你二哥心里多难受,你二哥说琳琳现在和我一点姊妹感情都没有了。你现在是回娘家,是客人,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款待你。

我毕竟是出嫁的姑娘了,回娘家必须要去看看长辈们,长辈们见到都说:听说回来两天了,跑哪去了?为什么不回家来住?我们都挺想你的,结婚也没让大家知道,走这么远,回来多住两天。

我说:马上就走了,回去上班。

其中我们家族上我最大的伯伯,90多岁了,伯伯说:不许走,反正今天不许走,我90多岁了,你回来还能见我几面?中午都在我家吃饭,大家一起动手,我做饭不行了,我们说起是大族之家,很多年大家没聚一起过了。

老大伯这样说了,我不能硬着心思走,老大伯给我500块钱,老大伯说:结婚时我不知道,你以前回家每次都给我买东西,这500给你,当给你的嫁妆,不要拒绝,快揣上,伯伯的一点心意。

我含泪拿上钱,我没有理由拒绝!当时我很感动,的确我很多年没回家了,想和大家聚一聚,吃顿饭很难很难,虽说二嫂让我心里别扭,但是面对长辈们,我心里说不出的酸楚,想想小时候,端着碗去他们每家夹菜蹭饭,一晃长辈们都老了。

就这样小聚一下坐了八桌,大家都很开心,给舅舅们300,给伯伯叔叔也是300,其实300真是太少,只是我的一点心意。自从那次回去后,一晃好多年没回去了,我一直说抽空回去看看长辈,他们的时间都在做减法了。

一想着回去,感觉特别难,回去住别人家,吃别人家,虽说都是亲人,总感觉给别人添麻烦,大家都忙,说起只是吃一顿饭而已,感觉吃一顿饭真的好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富不探亲,穷不串门”,吃一顿饭亲人的饭,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曾经在农村的遭遇,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农村亲戚眼里对待城里人的心思,不是因为吃他们一顿饭很难,而是吃一顿饭后,带来的后果很麻烦。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曾经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小的时候,家里也是穷得连亲戚都怕去我家,担心来我家后,我们会奉承他们,然后向他们借钱。

父母生了我们五个孩子,他们靠种地为生,把我们抚养成人,艰难地把我们五个人送进了大学,可现实中我们都差点因为交不起学费,变成留守儿童,要一辈子在农村种地。

那个时候家里真心的苦,一家八口人,老式八仙桌,八个人围着一碗豆腐乳过日子,哥哥因为学校要交资料费,向隔壁的伯父家借钱,却遭来了冷眼相待。

在伯父眼里,我的父母活该要生那么多孩子,在伯父眼里,他眼红我的父母生了三个儿子,在他们老一辈的眼里,儿子才是宝,他们不指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龙,总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上不起学,成为龙中的虫。

不要说借钱,父母让我们去他家借个簸箕,他们都认为我家是去他家抢劫,更别提吃上一顿饭。

从小,我们几个孩子都比较听话,上山下地,样样农活精通,别人能挑得起的谷子,我们一样可以,三兄弟,两姐姐,没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虽然是如此,但是连村里人看了都辣眼睛,觉得我们就是碍眼了,故意为难我们,就连经过他们家门口都明着说要收费。

那个时候还小,不懂得太多人情世故,只是时常听着父母的教育,人要有志气,出门要礼貌,不害人,别人也别惹我们。

这些言语一直影响着我们几个小孩长大。

长大了,我们从农村都考上了县里的最好的中学。我是家里最后一个,当我离开家里,去了城里读书的时候,父母也慢慢开始远离家乡,陪我来到了城里打工,从最初的清洁工,到工地的泥水工,到家政工作者。

我在高中三年,父母陪我在城里三年。三年里回过农村老家一趟,隔壁的亲戚见我们回来了,似乎改变了曾经对我们的苛刻。

其实,眼里都懂,他们看到我们家起来了,不再是穷酸样的家庭。当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已经去了省里读大学,除了我还在读高中,他们都是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的学生。

在伯父的眼里,我们一定在将来会有出息的,一定是赚大钱的人才。也许他看到的长远的好处,那次回家后,他特地杀了一只鸡请我们吃,被我的父亲一口拒绝了。

父亲和母亲眼里,曾经的生活是自己一路撑起来的,现在他们依然不能丢了骨气。所以那一次,我和父母都没有踏入他们家一步。

父母告诉我,穷的时候被人看不起没事,我们有志气就好,现在虽然称不上富裕,至少生活比以前好了,我们依然要有骨气。

其实父母比我们这些孩子看得更透,而我们这些孩子虽然是读过书的人,有时候觉得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毕竟伯父亲自杀一只鸡招待我们,我们不去就是不给他面子。

说到面子,我二哥很有话语权,曾经二哥为了读书,求伯父借十元给他读书买资料,伯父直接拒绝了,伯父觉得我们家这么穷,根本还不起,所以伯父以没钱借为由,直接把我二哥打发了。

可谁会相信呢,伯父家每年都会有两头牛出售,每头牛能卖1800元,一年卖牛的收入就有3600元,在三十几年前,三四千元的收入已经非常可观,何况还有别的收入。

伯父竟然告诉我们,他没钱希望我们不要随意向他借钱。至此,我们一家人不再向他家踏入半步,父母的谆谆教诲一直是那句话“穷不串门,富不探亲”。

亲人看不起我家,村里人也看不起我家,按照全村人的惯例做法是,谁家有喜事,都会邀请全村人参与吃酒席,每家每户吃酒席的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包一个红包,二十年前的时候,我们村吃酒席的红包是统一的价格,每家每户都是10元,虽然10元在现在很少,但是在过去的10元是非常的大,何况我家轻易的拿出10元已经很难得了。

所以我家其实比较不喜欢村里人有喜事,因为喜事都得参与,都是需要花钱。我们曾经提醒过家人,告诉父母,村里人对我们家也不好,可以选择不和村里人来往。

可父母觉得,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下,要是邀请了不去,那以后在村里也难办事,更难做人。当时不理解,现在大概能够明白父母的意思。

其实父母认为,给村里人送红包都是暂时的,毕竟每家每户都有喜事,未来自己家里也会有喜事,村里人一样要同样数量的返还,只是时间问题。

可现实,太出乎父母的意料了,他们并不是父母想的那样。

早些年,我们还小的时候,一个是家里穷,父母做四十岁,五十岁生日的时候也是没钱办酒席,我们也还小,家里也没有喜事。

直到我们慢慢长大后,家里的喜事也开始了。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姐姐当年以一本的成绩去读了大学,父母高兴,小小的在村里举办了酒席,家家户户都请了一个人来,可是酒席那一天,中午开饭了,村里人来到的不到半数,这让我父母很难过,也很生气,觉得这些人不讲情面,曾经我家都很给他们面子,如今他们看不得我家好,请他们来吃酒席也不见有人来,不说人有多忙,至少红包送来才算正常。

现实,太现实了,这些人明着说我家不就是一个大学生嘛,没必要大张旗鼓让他们破费。

这让父母心里很不舒服,父母决定从此断绝那些心狠手辣,见不得别人家好的同村人。

其实村里人也是如此,那一天,我的亲人伯父他们家也并没有来帮我家搭把手,按照以前的做法,伯父家要是有红白喜事,我父母无条件的放下手头的活帮他们家操办事情。

不懂得感恩的伯父,在我大姐升学毕业办酒席也没来搭把手,只是开饭的时候来我们家里大吃一顿,还嫌弃我们小气,菜品很差。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兄弟4个的所有毕业酒席都没有邀请村里人,父母也受我们的影响,慢慢地想开了,只是不甘心曾经付出的那些礼金。

做人其实很难,做好别人说,做差别人说,我们没办酒席,他们也是叽叽咕咕,觉得我们小气,都不舍得办个酒席庆祝下,我觉得在人情世故中,很多时候是矛盾的,村里人和亲人在你落魄的时候,是不希望你和他们有任何瓜葛,在你发达的时候,他们又希望能够借花献佛。

我和哥哥姐姐们确实都没有办酒席,但是,我们心里都懂,他们都看到我们的出息了,有些人来县城办事,知道我们租住在某个小区的时候,还会专程来我家敲门,其实谁又会不懂他们的意思呢。

只不过我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的事情,我们也不想再提请,只是希望我们的老家房子没人敢轻易地搬动,不然他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我们小时候,伯父敢以地主的身份来我家直接砸锅卖铁,可想想当年我家是多么落魄。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大学毕业了,每个人都开始渐渐长大,成家了。

兄弟几个人都结婚生孩子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再邀请村里人和亲戚来家里吃酒席,只是我们在办婚宴的时候,各自邀请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来到家里吃了一顿,我们都觉得挺幸福的,并不需要那些虚伪的人到访,他们的到访反而让我们更加添堵,尤其是看到他们曾经的姿态,我心里就不好受。

其实比我更不好受的是我的父母,别人办喜事都随礼了,我们家任何一个喜事都没有得到他们的随礼,老一辈的人心里觉得亏了,不过,我们这些年轻人不在乎那十几元的随礼金了。

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随礼金依然还是十元,现在外面吃一顿饭都不够十元。父母想想也没有太在乎这些事情了,只是心有不甘罢了。

如今,我们一家人都搬到了大城市里定居,三兄弟也有了稳定的工作。20多年没有回到农村,不是说我们去亲戚家吃一顿饭很难,而是怕踏进去怕被人误解。

2020年,因为疫情,我们回到了农村,把家里的老家翻新了一次,目的就是为了在不合适的时候,回到农村老家更安全。

在翻新房子的过程中,村里人和伯父都来我家,要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吃饭,我们都没有去,而且在翻新房子的时候,我们没地方住,伯父主动腾出房子让我们住宿,父母不同意。

父母宁愿睡在车上也不愿去他们家。

原来,父母的判断是对的,当时,我们回来翻新房子的时候,伯父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们去他家吃顿饭,父母是拒绝的。伯父在请我们吃饭这事发生后,见我们没去,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心意已经到了。

于是向我们借钱,希望他的房子和我们一起翻新下,父母当然不会同意,作为儿女的,我们和伯父是没有感情的,父母不同意我们也不会随意借钱给别人。

伯父见我们小气,不愿借钱给他建房子,于是去村里向别人说我们小气,现在有钱了,回来村里显摆了,让村里人借修路,修庙等为借口,要我们捐款修桥补路,修寺庙。

这个事情上,我父母还是善良的,修桥修寺庙乃是积德积福,我父母自然也愿意。让人失望的是,村里人黑吃黑,一个寺庙30万的成本,要求我家必须捐款10万,觉得我家儿子多,每个人捐个两三万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事前前后后都是我的伯父牵头做的,而且钱交进去后,开支的明细也没有一个,父母觉得去了心愿就好,拿钱消灾,私吞钱的人也是不会积德,总会受到因果的。

房子翻新后,似乎见不得我家好,时不时来我家搞事,打我家的主意,觉得我家翻新房子后,影响了他家的财运等等说法。

这样的亲戚,并不是20年没回家,去他们家吃一顿饭都很难的事情,而是不敢轻易去他家吃上一顿饭。随意吃人家的,可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写在最后

虽然我们也不富裕,但是父母说的话没错,富裕的时候不要去探望亲人,毕竟亲人需要拿好吃的款待你,不仅仅是麻烦人家,而且别人为你付出一餐饭的代价,需要你翻倍的偿还,拿手了遭人嫌弃。而当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也不要去随意去别人家串门,因为别人不喜欢你去他家串门,都知道去他家串门总是带着目的去,不是借钱就是借人。

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十几年没回老家了;买了2000多块钱的礼物走亲戚,结果人家连顿饭都没管,中午出来,去镇上吃了碗面条。

小米是我的好朋友,三年前的一次回老家探亲让她记忆犹新。她感叹道: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人走茶凉啊!以后说什么也不会再回去了。

小米的父亲袁叔叔,从二十几岁外出闯荡做点小生意,经过一番打拼,取得一些成绩后,便把父母从老家接到了城里;然后在城里成家立业,渐渐地老家除了几门远房亲戚外,就没什么人了,也就渐渐和老家断了联系。

年龄越大,就越想念老家。

小米的奶奶78岁那年,很想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生活过的老屋子,看看曾经的老邻居。

为了帮妈妈完成这个心愿,小米的父亲袁叔就领着全家人,一起回了老家;还给老家的亲戚买了好多礼物,花了2000多元。

怎么说袁叔叔这也算是荣归故里吧!他开着车,拉着老母亲和老伴,还有女儿女婿外孙子,一行人经过十几小时的车程,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小米奶奶看到破烂不堪的老房子,不禁落下泪来。这里见证了她的青春,这里有她的生活和梦想,离开老家这么多年,房屋无人管理,已经成为了危房,院子里高高的枯草,见证了房屋的落寞。

而周围的老邻居们,也是走的走,搬的搬,有些小辈人就是见了面也不认识。

这时,一个老大爷走了过来,他看到了小米奶奶,看了好久才认出来这个曾经的老邻居。

这个老大爷是隔壁张爷爷。他热情地把小米一行人拉到自己家里,端茶倒水,给孩子拿水果。

张爷爷问小米奶奶:这些年过得挺好的吧?老嫂子。

小米奶奶说:我过得很好啊,就是年纪大了想回家,这不想回来看看住过的地方,你怎么样啊?大兄弟。

这一问,把张爷爷问得眼泪汪汪,他说: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儿子孙子都去了国外,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

小米问:张爷爷,那你平时吃饭怎么办?他们会给你寄生活费吗?

张爷爷说:刚去国外前两年,还会寄点生活费回来,后来就没有寄了,可能他们在外面也很苦吧!

张爷爷的话,让小米心酸不已,看着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自己却孤单的一个人生活。

小敏想:作为子女的我们,每天努力地工作,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一点,让自己的父母安享晚年吗?可如今看到张爷爷的处境,小米觉得张爷爷的孩子,太不负责任了。

小米担忧地问张爷爷:那您平时的生活费从哪里来?

张爷爷指了指院子里的鸡和羊:平时就靠这些鸡,能卖些鸡蛋,还有那几只羊,再加上村里每月给的300 元补助,生活倒也没有太大问题。

张爷爷边说边红了眼晴:主要问题就是一个人太孤单了,一个人,四面墙,每天对着这些鸡呀羊的说话。

张爷爷的话,差点把小米说哭了。

坐着聊了一会,眼看到了中午了,张爷爷又忙着要去做饭。

袁叔叔拉住张爷爷:大叔,别忙活了,我们一会去我表姐家吃饭,都说好了。

张爷爷说:就在我家吃,我们炖豆角,煎个鸡蛋,再煮点面条。

说着就要去鸡窝子里掏鸡蛋。袁叔叔拦着张爷爷:大叔,真的别忙了,我表姐打电话来了,让我们过去呢,我们得走了。

一听说要走,张爷爷满眼不舍。

他叮嘱道:如果没地方吃饭,就过来。

袁叔叔感动地答应着,一行人从张爷爷家出来,临走时,袁叔叔偷偷地把1000元,放在了张爷爷的碗下面,一拿开碗就很容易看到。

众人恋恋不舍地上了车,正准备发动,张爷爷端了一个篮子追了过来。篮子里装着鸡蛋。

张爷爷跑得气喘吁吁:这些鸡蛋是我平时攒的,也吃不了,都是笨鸡蛋,拿回去给孩子吃。

看着张爷爷期望的眼神,袁叔叔没有推脱:正好啊,大叔,我们就爱吃笨鸡蛋,好东西,买都买不着。

张爷爷欣慰地说:还怕你们嫌弃,不愿要呢,这就好,这就好。

车子发动,袁叔叔对张爷爷说:大叔,桌子上的碗底下,给你留了点现金,你去买点好吃的。

张爷爷一听,急得不行: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见外,不行,不行,你等着,我去拿给你。

小米着急地说:张爷爷,那是我爸的心意,你要是这么见外,那么鸡蛋我们也不好意思要了,我们也要把鸡蛋还给你。

张爷爷憨憨地笑着,那笑容让小米心疼,这个老人,是多么的渴望温暖和陪伴啊!他的孩子们,又怎么那么放心呢。

车子发动了,小米回头看,张爷爷一直站在村口,直到车子拐弯。

小米奶奶心里也不好受,直言老来难啊!也感叹自己有个好儿子,好儿媳,还有个孝顺懂事的好外孙女,和张爷爷相比,小米奶奶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车子开了十几分钟,小米一家来到了爸爸的表姐家里,也就是小米的表姑,爷爷妹妹的女儿,有点绕。

表姑一看小米一行这么多人来,十几年没见了,感情估计也淡了,进屋落座之后,小米打量着这间屋子。

上下得有三层楼,装修豪华气派,看得出来,表姑这些年,和孩子做生意,赚了不少家底。

表姑的儿媳妇给洗了水果,拿了饮料,但表情总是淡淡的,表姑也是,见到舅妈一家来,毕竟十多年没见了,应该很热情才对啊!可是表姑却表现得很冷淡,好像不欢迎小米他们。

小米当时感觉很别扭,想快点离开这里。

这时,袁叔叔突然想起,车上的礼物还没有拿下来;说着就上车拿给表姐的礼物,各种海产品,营养品,牛奶,蛋糕,零食等等。

表姑一看拿了这么多礼物,立马换了一副脸色,满脸堆笑着说:花这么多钱干嘛啊,又在是外人。嘴里这么说,脸上却笑开了花。

很快到了午餐时间了,还没见表姑有做饭的意思,就一直坐在那里尬聊。聊了一会儿,这时都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孩子闹着说饿了,表姑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坐在那里天南地北的侃;讲她这些年,做生意赚了多少,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多好,在村里数一数二的等等。

小敏看奶奶也累了,饿了,便给爸爸使了一个眼色,爸爸会意。

袁叔叔站起来说:表姐啊,时间不早,我们该回去了。

表姐急忙站起来,客套地说:要不,在家里吃了饭再走吧!

小米说:不用了,表姑,我们去镇上吃,都定好了。

既然定好了,那我就不留你们吃饭了,你看你们,来家里还这么客气,又不是外人,下次回来时就留在家里吃饭。;表姑假惺惺地说着,边说边准备送客。

这时小米看了看堆在墙角的礼品,买这些花了2000多,却连顿饭都没混到,凭什么啊!

小米灵机一动,走向那堆礼品:表姑啊,我差点忘了,这些礼物是给别人买的,那箱奶和零食,是买给你家小孙子吃的。

说着,小米就把那些礼物左手两盒,右手两盒地拿了起来,小米老公见老婆拿不了,也过来帮忙,只给表姑家留了一箱奶和零食。

表姑的脸色当时是白一阵,红一阵,小敏心里觉得特别舒坦。

小米一家从表姑家出来,回到车上,表姑连送都没送。小米说:可能是见咱们把礼物都拿走了,气得不送了。

小米爸爸说:把礼物拿回来就对了,我也想拿,就是没好意思的,哈哈…

这些礼物怎么办?

袁叔叔说:走,给你张爷爷送去,还是张爷爷有人情味。

然后,一行人又开车来到了张爷爷家,把礼物放到院子里,张爷爷不解,问怎么回事?袁叔叔说孝敬您老人家的,安心收着就行。

张爷爷关心地问:在你表姐那里吃饭了没有?

袁叔叔笑着回答:放心吧大叔,我们吃过了,我表姐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都吃撑了呢!

从张爷爷家出来,袁叔叔苦笑着说:多年不回来,亲戚也变得生分了,吃顿饭都难,走,去镇上吃碗面条,然后打道回府。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年,小米仍旧记忆犹新!家乡,已经成了回不去的远方了。

题主的问题是:二十多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小米一家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确实很难,为什么呢?这么多年没回家,彼此之间变得生疏,个人经历和生活圈子不同。

农村有一句话,“一辈亲,两辈淡,三辈来了不管饭”。

比如亲兄妹之间,感情很亲近,但是兄弟姐妹的子女和自己的子女就是表关系了。这辈上还相互走动。但到了表兄弟姐妹下一代的时候,基本上关系就疏远了。

在农村,也基本遵循着这种交往规则。

不过,也要因人而异。

比如文中的张爷爷,见到多年未见的老邻居回来,虽然没有能力款待,但也尽自己最大的心意,还把平时不舍得吃的鸡蛋,全部赠予了小米一家;这种热情,正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谊;所以,小米一家也回报了张爷爷。

和张爷爷完全不同的是表姑一家的冷淡,虽然住着宽敞气派的高楼,却不肯为回家探亲的亲戚做一顿饭,这也说明了不是亲戚间生疏,而是人性的自私。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所有的关系,都是需要维护的。

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去姑家,拿着礼品,姑一杯水都不倒,大年初二去岳父岳母家,岳父岳母,小姨子一家都躲到卧室不出来,等我走了才开饭,年前肉,菜都是我买的,去叔叔家,给根烟,还扔在我的脚底下,我现在都断亲了,不去了。舅父虽然脾气不好,爱骂人,但是我去了,开摩托车10里路去买肉,舅母做家乡饭给我吃,人情还在,所以我还记得。

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我的父母去世20多年了,自从父母去世以后,我们很少回老家。因为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已经回不去了。每次回到农村老家,看着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的小院,凄凉的景象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又想起父母活着时的情景。现在的我,宛若外地的客人,找不到一点归属感,连一口开水都喝不到。

我的父母活着时,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带着孩子回去看望父母,给父母洗洗涮涮,做几顿好吃的美食,陪父母聊聊天,这些都让父母无比高兴。

每次我走时,母亲都舍不得让我走,她执意要送我,我不想让母亲送我,因为我知道,我走后母亲又会伤心,难受一天。

车子已经驶出老远,我回头张望,看见母亲拄着拐杖依在村口那颗老核桃树下,久久地望着车子离去的地方,头上的白发被风儿吹得纷纷扬扬,我就潸然泪下,觉得自己在和母亲永别。

父母离世后,我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因为睹物思人,我怕自己伤心,和老家中断联系已经快要二十年,每次都是在梦中梦见旧时的模样。

这些年,我的忧伤被时间渐渐抚平,我想念曾经居住过的老屋,想看看父母留下的一切,我曾经回去过一次。

看着空空如也的小院,回想起父母的一颦一笑,我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黑漆漆的夜里,我带着孩子孤独寂寞,听着孩子熟睡的声音,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眠。

第二天,我带着孩子去表姐家看望表姐。表姐是堂舅的女儿,妈妈活着时对她极好,每次她来家里,妈妈都把平时舍不得让我们吃的东西,拿出来给表姐吃,走时还要硬塞给她让她带上。常常惹得我们姊妹几个嫉妒,说妈妈对娘家侄女,比对自己孩子还要亲,虽然不是亲的。

表姐生孩子,妈妈是第一个去看望的人,因为妈妈心疼表姐,说她早早没有了妈妈,姑姑就要像妈妈一样疼她。

妈妈去世以后,我们托人捎话给表姐,让她来参加妈妈葬礼。

可是捎信的人回来告诉我们,表姐去外地女儿家了,家里铁将军把门。

现在我带着孩子,买了一点礼品,想要去看望表姐,和表姐叙叙旧,说说妈妈生前的事情。我想,表姐应该和我一样,也对妈妈怀有深深的思念,肯定和我有共同语言。

没想到去了表姐家,她第一眼看到我,惊讶地喊了一声,说自己实在想不到我回家。表姐问我和孩子吃饭了吗?现如今住在哪里?

我告诉表姐,昨天回家的,住在自己家里,村里几个本家叫我去家里吃饭、休息,我不好意思,拒绝了。想想老家已经没有其他亲人,只好来表姐家里叙旧。

表姐听了,稍微停顿了一下,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说自己给附近一个单位做饭,每个月能挣600元,一天两顿,自己白天没有时间陪我。

她说自己几个孩子都不在家里,家里只有一张床,其他房间已经好久没有打扫了,担心落灰尘,床上被褥已经收起来好久。如果晚上我和孩子不回我家,她要腾出时间来收拾房间,帮我腾一间房,让我和孩子住下。不过,需要时间,因为房间放着粮食和杂物。

我听了表姐的话,不好意思麻烦表姐,就拦住表姐说不用了。我就是想和她叙叙旧,多年没见,我想起以前妈妈活着时,我们经常在一起的时光。

可是表姐神情漠然,忙里忙外干活,一边和我说话。我本来以为表姐会像我一样,听到妈妈眼泪会流下来。

现在看着表姐忙碌的样子,我突然想起来哥哥曾经告诉我,说妈妈去世以后,有一次自己回家在街上遇见表姐,表姐慌乱的想躲开他,结果来不及避开,迫不得已上前问候他,说自己很忙,家里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表姐说姑姑去世时自己刚好去了外地女儿家,自己感觉对不住疼爱自己的姑姑,没能送姑姑一程。

虽然表姐和妈妈不是亲姑侄女,但是在妈妈心里,一直把表姐当亲侄女一样来对待的,所以表姐也很伤心。

现在我看到表姐这样忙,我怎么好意思麻烦表姐呢?我只好顺水推舟说自己就是多年没见了,想回来看看,和表姐叙叙旧而已,等会就回自己家,家里啥都有,不劳烦表姐了。

表姐见我这样说,也没有勉强,问我和孩子吃饭了没有?她作势要去厨房为我们做饭,我说自己和孩子来时刚刚吃过,表姐能忙里偷闲和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

表姐给我倒了杯茶水,给孩子拿了一点零食,和我拉家常,说一些普通的家常话。表姐抱怨现在农村娶媳妇难,女孩子少彩礼高,自己儿子眼看已经28岁了,还没有合适对象。前阵子别人介绍了个对象,可是女孩听说她们城里没有买房子,竟然不同意见面就推辞了。

表姐说儿子现在打算买婚房,自己也忙着挣钱帮儿子,所以自己夫妻也没闲着,都在努力挣钱。

说着说着,表姐惊慌失措,喊着说自己要去给单位职工做饭,等会要迟到了,她要自己先走,让我和孩子留下来,等着下午她回家给我们做好吃的。

我连忙拒绝了,说自己没事到处转转,赶忙带着孩子跟着表姐离开她家,怕耽误表姐给单位做饭迟到。

从那以后我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因为我知道,父母不在了,回老家生活不方便,住亲戚家吗?大家都是忙人,有自己的烦恼,我离家将近二十年,和亲戚已经多年未见,关系淡漠了,像幼时那样亲密无间,理直气壮给亲戚添麻烦,我做不出来。

父母活着时,每次我回家,觉得很有底气,理直气壮。父母不在了,我感觉一切都很陌生,从小生我养我的故乡,现在竟然把我当成了外乡人,除了老年人,剩下的年轻人和孩子,都不认识我。我举目无亲,看着别人家欢声笑语,家里有日夜思念的父母。

想起我的父母,早早离开人世,我们回家没有亲人,连一杯水都喝不上。想起我以前回家,妈妈领着我到处转,乡亲们纷纷亲热地和我打招呼的事情。现在,我就像一只孤雁,再也没有人牵挂,找不到归宿了。

去村里本家,觉得不好意思;去亲戚家,亲戚忙着打工挣钱;住自己家,孤独伤心,总是想起父母活着的时候回家的样子。回一次老家,几个月都伤心的缓不过来,天天流泪,干脆留在城里不回去了。

因为父母活着时,天天和村邻在一起,经常见面聊天,亲戚也经常走动。父母去世以后,连接亲戚的纽带断了。

如果你因为忙,也不经常回去,回去以后发现没了父母的老家,已经不再是你的家。大家关系淡漠了,没有人还记得你,你去别人家喝口水都感觉自己不好意思,更不用说吃饭了。

所以有时间就要回农村老家,常回家看看,和亲戚叙叙旧,回忆一下以前的时光,拉近感情,这样才不会越来越淡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越走动越亲,长期见不上,慢慢就遗忘了。关系淡漠了,亲戚留你吃饭,你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喝口水都要斟酌一下了。

20年没回农村老家,到亲戚家吃顿饭都很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回老家过年,去看望将近30年没有见过面的舅舅,晚上吃饭让人难堪。饭后表弟们拉着我打麻将,实际上是在做局想赢我的钱!这次短暂而尴尬的经历,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为难。虽然说我在农村还有很多亲戚,可是大家基本上已经断亲了!只要上一辈的老人去世,老家那些亲戚,可以说就完全形同路人。

这样的现象并非偶然,也并不是从农村出来的人才会碰到的问题。对于亲戚,老祖宗们有句话概括得非常到位,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小时候感觉这话说得不对,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一代结了亲,那么就是世世代代亲下去,别人怎么想我不管,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等到长大了,经过的事情多了以后,再回过头看重新审视这句话,觉得它说得太正确了!

前年年初的时候回了趟老家,想到已经将近30年没有见过舅舅,而且他老人家也近80高龄了,而且听母亲说他身体不太好。正好有几天时间,于是便想过去看看他,顺便也看一下外公家那边的亲戚们这些年情况如何。

01.舅舅家离我老家50华里,也就是25公里。当年小的时候,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十分遥远的距离。那时候外公外婆尚在人世,每次去外公家,都把我累得够呛,因为都是走着路去,走着路回来,没有公路,所以只能步行。

现在倒是没有问题了,公路早已修通,铺的是沥青路面,非常方便。二十来分钟的时间,我就到了以前需要5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的地方。

将近30年没有来过,我印象中的村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舅舅家的老房子早已不在,凭着出发前母亲给我描述的舅舅家新楼房的大体样子,我估摸着走上前去,准备敲门。

门前有几个孩子正在玩耍,当然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向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询问,问他这里是不是某某(舅舅的名字)的家。孩子回答:是的,是我爷爷家。随即高声叫道:爷爷,有人找你。

舅舅应声开门出来。我仔细一打量,仍然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只是已经比以前苍老得太多了!头发胡子全白了,脸上全是皱纹,背也有点驼。很显然他已经认不出我来了,这倒是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我走上前去,大声叫道:舅舅你好,我是某某,我来看你了。不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舅舅听了我的介绍,显然一点也不激动,他愣了有好几秒钟,才想起来我是谁,然后不咸不淡地说:来了,进屋坐,外面冷。

舅舅住的是才新修不久的三层小楼,是他小儿子出钱盖的。一楼给舅舅舅妈居住。房子外观很漂亮,里面也装修得非常不错,屋子里的设施也非常现代化。看到这个条件,我很高兴,想到他们苦了一辈子,到老了终于过上了比较幸福的日子,很是为他们感到开心。

我把给他们准备的礼物奉上,舅舅客气了几句也就收下了。舅妈出来与我打了个招呼,给我倒了杯茶就去忙她的事了。屋里就剩下我和舅舅两人。

于是我就和舅舅坐着闲谈。因为舅舅对我的印象主要是停留在我小的时候,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可问我的。主要是我问他们这么些年的情况,以及现在我那些表弟表妹们的现状。很快,双方都觉得找不到话说了。于是舅舅默默地抽着他的旱烟,我就开始刷手机。

02.很快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的几个表弟也陆续从外面回来了。我舅舅有5个儿子1个女儿。他的儿子们都把房子修在一起,一气排开五栋楼房,看上去还是挺气派的。

不过,除了大表弟以外,其余那4个表弟我一点印象也没有,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也叫不上。当然,他们也不认识我,就如同我也不认识他们一样。虽然大家都相互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并且就在你的眼前,但大家的感觉却非常陌生,就和那些刚刚见面的路人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相互问候的时候会讲几句客套话。当我把给他们的礼物分别送上之后,他们照例讲了几句感谢的话,讲过之后,双方都不知道再说什么,气氛十分尴尬。于是我只好说你们忙你们自己的,不用管我,我陪舅舅坐就行了。

很快,舅舅就招呼我吃饭。不过等我上了饭桌一看,感觉有点奇怪。偌大一个饭桌,只有舅舅舅妈、小表弟一家4口及我,一共7人。其他那些表弟一个也看不着。我知道按我们这里的农村风俗,他们弟兄是分开过的,但是我是他们的大表哥啊,几十年没有来了,今天好不容易见面,陪我一起吃个饭难道不行吗?

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跟舅舅说:我和表弟们几十年没有见过了,今天见面,我很开心,把他们请来大家一起吃个饭,我也好和表弟们交流交流。

听我这么一说,舅舅马上面露难色,他不时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小儿子,但我那个小表弟一句话也不说。我正在郁闷呢,舅妈向我解释道:我和你舅舅没有自己煮饭吃,我们是轮流到他们几家吃饭的。现在刚好轮到老六家,不知道你要来,只好委屈你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马上明白了,没有小表弟邀请,其他那些表弟们是不会到他家来吃饭的,而我的舅舅舅妈同样也做不了主!我暗暗责怪自己太唐突了!这时小表弟说话了:没有想到大表哥会来,所以没有准备。今天将就一下,明天我再安排,请大表哥与我们哥几个畅饮几杯。

话说到此,我只好以几声干笑应付过去,埋着头迅速吃完。

03.晚饭后,我提出要走。舅舅说好不容易来了,好歹住一晚上。大表弟这时也跑过来对我进行挽留,他说表哥这么多年没有来了,好不容易见次面,连水都没有在一起喝一杯就要走,是不是嫌弃我们家啊!你在这住一晚上,实在要回的话,明天再回也不迟。见他们如此说,我也没有再坚持要回去。

接下来就是我们几老表在一起聊天。由于那几个小的和我不熟,所以主要是听我和他们大哥在说。其实我从十多岁起离开老家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舅舅一家,因此与大表弟聊天时,除了互相问问现在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就是回忆双方小时候的事情。大多数事情其实我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大表弟的记忆力不错,还是他在乱编,反正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就是小时候我到他们家里来,在外公外婆的保护下,如何欺负他们兄弟几个的故事。他说的这些,我根本就记不起来,只能陪着在旁边傻笑。

聊了一会,眼看大家实在没有什么可聊的了,而如果要睡觉的话,时间也还早。于是大表弟提出打麻将混时间,顺便也交流一下弟兄之间的感情。其他几个表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好表示反对,只是说自己身上钱不多,麻将打小点,玩玩就行。

表弟们表示,他们的收入也不高,想打大麻将也打不起,只要我不嫌打得小,能陪他们打几圈他们就非常高兴了。

于是他们兄弟5个加上我,一起玩起了麻将。由于我是客人,所以不用轮换,他们兄弟几个则轮流着上场。

要说麻将这东西也真是神奇。刚才还发愁找不到什么话讲,一帮人坐着尬聊的我们,几盘麻将下来,已经混得非常熟悉了。一群人喝着茶,抽着烟,打着牌,气氛迅速变得十分融洽,而且非常热闹。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和过几盘。不过到后来,我的手气越来越差了,基本上不会和牌。才玩了一个多小时,虽然筹码不大,但是我身上的现金已经快见底了。

这种情况让我不由自主地警惕起来。没过多久,果然让我看出了问题。原来我这几个表弟,他们合起伙来做局赢我的钱。他们在打麻将的过程中,互相之间采用打暗号的方式,向其他人通报自己想要碰的牌。我们这里打麻将的规矩是只能碰牌不能吃牌,所以要想碰牌的话,就给另外两家打手势,向他们提示自己手上需要碰的牌,如果他们手上有,就会马上打出来给需要的一方碰。这样每一盘都会有其中一家迅速和牌。而且他们是轮流和牌,一人和一盘,非常公平!

看到这里,我彻底型懂了,我也彻底想通了,当然也明白了他们把我留下来的用意。看来今天晚上不把手头的这点现金输完,肯定是过不了这一关的!于是我什么也没有说,一如既往和他们继续打下去。

这样又撑了个把小时之后,我的现金全部输完了,终于被表弟们把我洗白了!我马上提出钱输完了,不能再玩,还把空空如也的钱包给他们看了。

没想到大表弟此时却主动提出借钱给我!让我继续和他们玩!我真的没有想到他还会来这么一手!不过我很快稳住了阵脚,对他说自己今天的手气太背,如果他借钱给我的话,有可能会连累他也一起跟着我输钱!这样的话我太对不起他!所以他的钱我说什么也不能借!见我这样说,他才没有再坚持借钱给我。

接下来他们又说我没有现金的话可以微信转账,还好我微信上也没有钱, 这样他们才算放过了我。

我没打牌之后,他们接着玩。虽然表弟们没有说什么,但是有一两个弟媳在旁边说着些阴阳怪气的话,无非就是没有想到在城里工作领着高工资的人会如此小气,不要看开着小汽车,身上其实没有几文钱,这么小的麻将也打不起,如果不是看不起他们,那么就是城里来的穷人等等。我当然不会理她们。我想说,我把身上带的几百块现金都贡献出来了,还对不起你们吗?你们把人当猪来杀,血都被放干净了,难道还不让人抽身?也太过分了吧。

04.第二天一早起来,与舅舅舅妈打了个招呼,我就回家了。到家以后,我给大表弟打了个电话,向他们昨天的盛情招待表示感谢,同时邀请他们有空的时候到我家来玩。

当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他们联系过,他们也从来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我们之间又回到以前的样子,就像大家从来不认识一样。

这就是我回了一趟老家,与几十年未曾见面的舅舅及老表们之间发生的事。今天把它写出来,如果大家读后觉得还有点意思,就多少评论几句。如果觉得没有意思,就请划过。当然,不管如何,我终究与表弟们还会见面,当然很可能不会再与他们打麻将了!至于我们的下一代,注定以后不会再有任何往来,虽然我也感到有些许遗憾,但是对此我也无能为力!只好随他们去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