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为何张辽徐晃抢着要去,不怕送死吗?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于战场上将军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在战场上击败更加强大的敌人才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徐晃和张辽同样面临同样的情况,他们只有争先恐后的不畏艰险的争取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

在白马之战中,袁绍失去了大将颜良,同时也失去了白马的人口和物资。曹操在夺取了白马之后将这些物资向后方转移,而袁绍无视沮授的劝告执意要委派文丑去夺回这些,就这样爆发了后面的延津之战。

窥知袁绍意图的曹操利用手里的物资来诱骗贪婪的文丑。徐晃和张辽等人将大量的物资包括马匹散在道路上,五百骑兵则埋伏在这些战马之中,等到文丑率军接近的时候,徐晃和张辽就率军突袭文丑,导致文丑猝不及防死于乱军之中。

这次诱敌之战的计谋来于军师荀攸,其目的就是诛杀文丑而并不是活捉文丑,文丑作为一个名震河北的袁绍大将,要想活捉他并不太容易,能够侥幸在乱军中杀掉他亦是万幸了。

为何张辽徐晃抢着要去,不怕送死吗?

这次诱敌之战的风险确实相当大,即使曹操也是以身犯险来引诱文丑,否则以文丑的机智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文丑统帅五千骑兵来夺取物资,也是志在必得,而要在千军中诛杀文丑极大考验了徐晃和张辽的勇气。

第一,徐晃和张辽均是降将。

徐晃于公元197年从杨奉投降曹操,距离200年不到三年;而张辽从吕布那里投降过来也不到一年,作为投降不久的降将,还没有完全获得曹操的信任。他们急需要在自己主公面前证明自己能力,而这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旦错过了以后会很难遇到。

对于降将来说,证明自己忠心和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强敌视死如归,悍不畏死。如果取胜了,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和职位的上升,如果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得到进一步的信任,所以张辽和徐晃就会争先恐后的争抢。

第二,这次计谋万无一失。

这次计谋确实相当的凶险,以五六百骑兵偷袭率领五六千骑兵的文丑,这样的事情即使是文丑也没有预料到的,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戒备上也是极端的放松,完全没有预料到他们胆敢这么做。

这次偷袭也是近距离的刺杀,文丑发现对方的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瞬间的事情,而自己左右护卫完全没有反应过来,无法救出深入险境的文丑。

第三,张辽和徐晃也是两位悍将。

文丑固然是威震北方的一员名将,但是张辽和徐晃两个人其实也不亚于文丑,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比较年轻,在名气上没有文丑那么高。

根据徐晃和张辽后来的发展情况看,他们的能力也非常的强悍,即使和文丑单打独斗也并不差。因此这个时候他们去挑战文丑,也并不是白白送死,也是由于有自己特别的本事才敢去这么做。由此可见,一将功成万骨枯,任何名将的诞生都是踩在他人的枯骨之上形成的,成功之路必然充满了险境。徐晃和张辽既然选择了这条名将之路,除了继续向前冲,已经无路可退,害怕又有什么用呢?

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为何张辽徐晃抢着要去,不怕送死吗?

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张辽徐晃抢着出战,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忽略历史真相不谈,仅从《三国演义》来说为何二人要争着去。

先说背景。文丑战延津,是在颜良被关羽斩杀之后,提兵来报仇。相比颜良官渡之战中出场的威势,文丑明显逊色一筹,在杀到曹操面前时,军队就被曹操故意散遗的粮草乱了军阵,又争相去抢夺曹操放弃的战马,一片混乱,短时间内文丑约束不住,战斗力自然急剧下降,在曹操的攻击下大乱,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能暂时撤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问“谁可擒之”,所以张辽、徐晃都抢着出战。因为在他们看来,文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徒有虚名,虽然和颜良齐名,但都是吹出来的,觉得自己可以击败文丑,拿下斩将之功。

但毕竟文丑河北名将的威名仍在,曹操麾下如此多的大将,为什么偏偏是他们二人?

因为二人都有不得已出战的理由,觉得可以战而胜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对徐晃来说,这是雪耻之战。白马之战,徐晃被颜良二十合击败,这对一个在武力上颇有自信的将领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如果不尽快调整,将严重打击自信心。而且如此迅速的失败,更是在曹营中颜面大损,不找回面子,接下来的队伍就不好带。所以在看到文丑陷入窘境后,徐晃这才抢着出战。

对张辽来说,这是证明自己的实力之战。此前一年吕布死后,张辽才转投曹操,期间除了说服关羽投降,再无寸功。而在白马之战中,颜良三刀斩宋宪,一刀劈魏续,这两人和张辽一样,都是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张辽是与他们并列的人物。二人轻易被颜良虐杀,在曹营众人看来,张辽也是和二人一般的货色,如果张辽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他被曹操的礼遇就会受到众人的嫉妒,认为其是靠关系上位。所以张辽也抢着出战,誓要打出自己的威风。

但显然,河北名将不是浪得虚名,文丑在占据不利的情况下,箭退张辽,枪败徐晃,证明了作为名将的实力,二人的愿望落空,但面对文丑敢于出战,也算是证明了二人的勇气。

而文丑如此实力,却也是为接下来给关羽成神增添一道基石,可以说完全是个悲剧。

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为何张辽徐晃抢着要去,不怕送死吗?

那是因为徐晃想洗刷耻辱,而张辽则是为了证明自己。

徐晃和张辽双战文丑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六回中。

回目: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白马坡一战,关羽单刀匹马,于万马斩杀颜良,获得一场胜利。

败报传来,与颜良同为“河北四庭柱”之列的文丑向袁绍请命出征,以报颜良被杀之仇。文丑率大军来至延津渡,正与曹军当头相遇。

上次与颜良正面硬磕,连折二将,教训深刻,这次曹操决定用计。

曹操命令士兵们解马弃甲,将军械扔下满地,马匹也跑得四处都是。

文丑率军到来,他治军可不如颜良那么纪律严明,旗鼓严整。文丑手下的士兵看到满地的物品和遍山马匹,纷纷争抢,队形完全了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 趁着敌军阵容混乱不整之际,曹操下令士兵发起攻击,文丑的军队顿时大乱,四散奔逃。文丑无法重新恢复队列,只好一个人奋力拼杀,而他的将士们则混乱不堪,甚至还自相践踏。

文丑喝止不住,无奈之下,只好也向后撤退。曹操看到文丑撤退,立即鼓动士气,问谁可以去将文丑擒住,张辽和徐晃都策马冲去。

徐晃是这样想的:前几天颜良来挑战,连斩宋宪、魏续二将,徐晃奋勇出战,却被颜良仅用了二十合就打跑,“败归本阵”。关羽来到后,在万马军中一合诛杀颜良。在大家的眼中,徐晃实在是太丢人了。关羽刀下一个回合都扛不住的颜良却仅用了二十回合打败了他。

徐晃看到文丑的外貌,觉得自己也有胜算。因为文丑“身长八尺,面如獬豸”,徐晃的身高也是八尺,并不落于下风。所以徐晃认为,文丑应该比颜良要弱些,拼一下赢面是很大的。

张辽则是另一种想法。

上次白马坡一战,颜良连斩曹军二将:宋宪与魏续。这两位以前可都是吕布麾下的“八健将”,他张辽为吕布效力之时,也是“八健将”之一。宋宪三个回合被颜良斩杀,而魏续连一个回合都没顶住。曹军“诸将栗然”,他张辽看到徐晃二十合败阵,也没敢出阵迎战。

但这次是文丑大军处于败势中,张辽认为这种形势下,若是再不出手就太说不过去了。那在曹操的眼中,宋宪和魏续这两位吕布的旧将不过是武艺不求行,但他张辽若再不出手,那曹操就会认为,要么是张辽欠缺战斗的勇气,要么就是欠缺对他曹操的忠心。

所以张辽必须要立刻证明自己,他策马舞刀杀上前去。由于张辽不能让徐晃先接战,他怕万一文丑被徐晃干掉,他就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了,所以他跑得更快些。

文丑回头看见,这两位是不打算按规矩来了,想群殴,那文丑自然也不肯吃亏,让张辽和徐晃形成夹击之势,所以就张弓搭箭,一箭射来,张辽急躲,被射掉盔缨。但此时决不能退缩,张辽仍然紧追不舍,文丑又放一箭,射中了张辽的马头,张辽翻身落马,栽了个狗啃泥。

文丑见了,立即回身挺枪来杀,被徐晃阻住,双方展开厮杀。文丑的武艺很厉害,能和初出道的赵云五六十合战成平手,而徐晃看到对方援军又到,觉得自己确实敌不住,生命永远比声誉重要,干脆回头撤退。

但徐晃是个斧将,他是力量型的战将,文丑和他激战的过程中招招都是硬磕硬碰,体力消耗是很严重的。

这时候关羽出现了,他比徐晃力气还大,那柄青龙偃月刀比徐晃的开山斧还要重,体力有大量损耗的文丑与其战不三合,就感觉吃不消了,“心怯而走”。

文丑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弃,别忘了,文丑还有一手好箭法,他“绕河而走”就是想通过迂回拉开一段距离,然后发挥神射绝技,以箭术取胜。

但出乎文丑意料之外的是“赤兔马快”,这个距离没有拉开,反而被关羽追上了,“脑后一刀”,文丑死于非命。

延津之战曹操要捉文丑,为何张辽徐晃抢着要去,不怕送死吗?

自不量力,贪功冒进,就是虚荣心作祟!

延津之战,面对杀气腾腾的文丑十万大军,曹操面向众将问道:“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

话音刚落,张辽和徐晃拍马飞出,都争抢着去擒杀文丑。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两位认为文丑手到擒来?

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得出三个原因。

一雪前耻

不久前,颜良率领十万大军,与曹军对峙于白马。

曹操拒绝了关羽的请战,他率领大军增援白马。

曹操手下大将宋宪和魏续出战,战不三合,相继被斩于马下。

曹操再问谁敢出战,同为降将的徐晃挺身而出,大战颜良,二十回合,败归本阵。

曹营众将看到猛如徐晃,也败退下来,他们也不敢出战颜良了。

这时,徐晃看到与颜良齐名的文丑挑衅,他迫不及待地出战。

如果他能战败文丑,将一雪被颜良二十回合战败之耻,也能在曹营众将面前抬起头来。据原著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收军,良亦引军退去。

志在必得

延津之战,曹操传令以“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准备舍弃这些粮草辎重,引诱文丑军士抢夺。

古代,官匪不分家,他们当兵打战,就是为了抢夺胜利品,现在看到曹营舍弃这么多好东西,他们不管军队纪律了,一哄而上。

文丑可能看穿了曹操的用意,想要约束军队,却适得其反,他的军队抢了粮草,又抢马匹,越来越乱。

曹营吕虔不懂曹操“粮草在先,军兵在后”的用意,而大谋士荀攸却洞察曹操的诱敌之计,将马匹舍弃,送给文丑,他们都上了小土坡。

张辽和徐晃即使在开始时,不太清楚曹操的诱敌之计,在曹操将战马舍弃,使其大军混乱时,他们应该能明白曹操的诱敌之计。

因此,在曹营大军从土山上冲下来,包围文丑,张辽和徐晃都看到文丑大军已乱,此时是擒拿文丑的最佳时机,他们两人迫不及待地请战。

书中代言: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山击之,文丑军大乱。曹兵围裹将来,文丑挺身独战。军士自相践踏,文丑止遏不住,只得拨马回走。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为河北名将,谁可擒之?”张辽、徐晃飞马齐出,大叫:“文丑休走!

表现自己

张辽是吕布被曹操擒杀后,本想追随吕布于地下,由于刘备和关羽为其求情,他幸免于难。他为曹操的爱才之心所折服,真心归顺曹操。

他归顺曹操后,战则为先锋,撤退则断后,报效曹操活命之恩。

这次,他看到文丑飞扬跋扈,他听到自己的主公下令,自告奋勇,想要擒杀文丑,建功立业。

同理,徐晃原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曾和许褚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操迎奉汉献帝后,与杨奉交恶。

杨奉被曹操击败后,徐晃在满宠的劝说下,转投曹操。

徐晃投奔曹操后,多次出战,他不畏艰辛,为了主公曹操的霸业,出生入死。

这一次,徐晃主动请缨战文丑,只是他的一次普通的征战记录。

贪功轻敌

这次,张辽和徐晃看到和颜良齐名的文丑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感到机会来了,主动请缨,想要斩杀文丑。

然而,他俩失算了,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文丑,两人围殴文丑,双双落败。

关键时刻,还是“武圣”关羽出手,三合战败文丑,随后追上斩杀。

书中原文: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由此得出结论,张辽和徐晃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抓住擒杀文丑的最佳战机,争抢着出战围殴文丑,只是功败垂成,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