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我绝对负责任的说,如果是现在我国的耕地还保持在八十年代18亿亩的耕地,不但能够养活14亿的人们,和饲养业上的用粮,每年还会有大量的余粮储存,可是现在不进口粮食,还真的难以养活14亿人们,为什么?

根椐我国的调查证明我国是每一个人平均每年消费425公斤粮食,其中只有一半是人消费掉的,另一半是饲养业上消费掉的,按照现在我国的亩产粮食平均夏秋两季保持在600公斤,这完全可以说不是吹牛的吧,如果要是还保持在八十年代时期的18亿亩耕地,你说是不是完全可以供应我国14亿人们的用粮和饲养业上的用粮,每年还会宽宽有余。

可是现在我国的农村还有多少亩耕地在生产粮食,你要是每天光听报导绝对耕地面积没有减少,可是,如果是你真正的深入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就拿现在我地的实际耕地种粮食的面积连八十年代时的百分之五十都没有,作为现在我国的实有耕地面积,你说能够养活起现在的14人们和饲养业上的用粮吗?

作为这么大的粮食缺口,你不进口粮食,靠什么去养活这14亿人,靠什么去搞饲养业人们可以吃上肉蛋?

并且是我国的耕地面积还仍然是处于日益减少的环境中,再加农民因为是种地无有劳动付出收入,土地改变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也在日益严重减少。作为那些坐在空调房里光听汇报的人员,就信以为真,你们亲自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就会一目了然知道我国还有多少亩土地在生产粮。

所以现在我国每年不进口粮食,根本养活不了14亿人们,人们吃的肉蛋也根本无法保障供,这完全就是现在农村的真实情况。

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如果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对于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养活不养活,得首先找出我们的根源!

(一)现在的农村,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选择到城里打工甚至在城市买了房子安家落户,还有的光剩老年人在家种地,听说有很多土地都流传出去了或者有的抛荒…

(二)如果把各家各户的土地连成大片,有利于机械化的用武之地,把抛荒的土地彻底整治,总比陈永贵在没有挖掘机,没有吊车的年代用人工劈山整田容易的多吧…

记的十年前爷爷没有去世的时候还给我们讲,全国兴起农业学大寨的时期,确实成就不小,虽然建国时期还不算很长,但社会在一步步的向前迈进,那时候没有仼何进口粮,农民伯伯能供应强大的人民军队吃饭,和全中国的大小城市居民吃饭,以及工职人员吃饭…

(三)只要我们中国人齐心协力,把荒废的每一寸土地找回来,因为寸土寸金,再说,吃饭靠外国人是靠不住的,靠外国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做好未雨绸缪…

我想,只要我们齐心胸怀伟大的祖国,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认真种好粮,抓好粮,让各大村干部继续带头

发扬陈永贵的战天斗地精神,是非常有希望不用进口粮也能养活十四亿人口的…

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粮食确实是最关键的问题

我所知道的,在集体时期,各个公社,都有粮站,而且仓库,包括露天仓库的粮食都是装得满满的,各生产队(口粮,种子,储备粮,饲养粮一般库存也有几万斤。老百姓家里一般都有吃一,二个月左右的粮食。总得来说,集体时期,国家粮仓,生产队仓库,老百姓的米缸都有粮食。就这些粮食的库存来说,如果真遇到困难,灾害年,吃粮问题也可以随时得到解决。

在说说今天吧,我们镇,集体时期,有八个粮食收购站,现在,只有一个粮库,(国库)有的镇,根本没有了。我多年没卖粮食了,也不清楚粮库每年收的如何,是不是象集体时期库存的满满的。

单干后,粮站减少了,生产队一粒粮食没有了,农户家,有的留了口粮,有的一斤都没有留,也是卖粮食吃,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人,只要卖粮食吃的,都是米缸见底了,才去卖一点,就现在看,只有国库粮站有库存了,生产队没有了,大部分家庭也没有库存的。假如真遇到困难和灾害年,还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吃粮问题。

粮食如果真象一些专家说的那样,年年增产,年年大丰收,就不会进口粮食了,这说明粮食还是短缺,不够吃。熟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粮食问题非常重要。还是要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我国现在每年的粮食产量,大约在6.69万万吨左右。

我们现在总人口有14亿人,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大约在478千克,也就是956斤左右。

一年有365天,平均到每一天为2.6斤。

这简单的计算起来,似乎我们自己产的粮食,已经足够满足需求。其实不然,这每年生产的粮食。必须要拿出来一部分储备。然后商业用途,还会消耗一批。饲养牲畜,也要消耗一批。

所以,进口粮食是必须的。

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吨

我国每年都会花费巨资,从国外进口粮食。主要包含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

其中,小麦和水稻就是用来吃的。大豆一般是用来榨油的。而玉米,一般用来当做饲料。

很多人经常会抱怨,说我们国家的粮食价格太低。而实际上,和国际粮食价格一比较,我们已经很高了。

如果真的放开粮食市场,小麦和水稻的价格,能降到1元以下。

为什么国际粮价这么便宜?

像美国,历来的粮食出口大国。它那边种地都是农场模式,不像我们国家分成小块的耕地。

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打农药,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收割。

农业全部都是机械化,种地的成本就非常的低。再加上美国人口少,消耗量也不多。所以出口的粮食的价格,也就低的可怕。

进口粮食,既可以缓解粮食压力,也能节约成本。

我们自己每年产量6.7亿吨,进口要1亿吨。占比就是高达15%。那万一哪天国际形势突变。不出口粮食给我们怎么办?

万一哪天国际上封锁粮食,我们怎么办?不用怕,因为我们有“杂交水稻”。

很多人听了一辈子的杂交水稻,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吃过。

为什么?

因为杂交水稻种植的面积不大,基本上都是一些实验田地。我们现在吃的稻米,都不是杂交水稻的稻米。

那为什么袁老的杂交水稻,这么有名气呢?

因为,杂交水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一个战略级别武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动用。一旦动用,必定是我们国家的局势很危急了。

杂交水稻的优势,就是产量特别的高。每亩地,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有的实验田,甚至可以达到亩产3000斤以上。

而我们现在

但是,杂交水稻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口味比较差。它的口味,远没有我们现在吃的各种大米味道好。

所以,在国际形势安全的情况下,为了考虑到生活质量,我们国家都是种植其它品种的水稻的。

但是,一旦国际形势危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那时候,粮食的第一用途不是用来满足味道好,而是要养活国人。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杂交水稻大显神威的时候。只需要极少的土地。就可以养活大批的国人。

我们永远不需要担心粮食,杂交水稻就是战略级武器。有杂交水稻在手,就永远不用担心粮食上受到威胁。

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人口总数为14.13亿人,连续5年人口总数保持在14亿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口总数只有5.42亿人,如果按年度来看人口变化情况,那么呈现出来的是稳步增长的态势,72年的时间,人口增长总量达到8.71亿人。当然,从近5年的人口增量来看,增长幅度明显放缓,环比增长幅度只有0.1-0.4%,如果二胎、三胎的生育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新生儿出生量不达预期,那么14亿人口数量将迎来拐点。

粮食产量上,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环比增长量为267亿斤,实现了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在1949年时,我国粮食总产量为2263.6亿斤,当时粮食平均亩产量只有68.6公斤,只有到1965年时粮食亩产量才站稳100公斤,到了2021年时,粮食平均亩产量为387公斤,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粮食亩产量增长了5倍以上

当前,粮食进口量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可能有的人认为,如果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我国粮食供应能否满足14亿人的口粮需求?微尘微视界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哪怕完全不进口玉米、大米、小麦等,我国粮食自给率可以达到95%以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粮食储备战略对粮食安全形成强大支撑

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守住粮食的口袋,就意味着把握住了国家的命脉,也许是总结了几千年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粮食战略储备就列入至关重要的位置。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领域的生产指导意见,建立高标准农田、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主粮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等等。这些组合拳都是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释放农业生产活力,提升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

二、我国农业科研人员队伍庞大,科技产粮更有保障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科研人才总数将近63万人,农村实用型人才突破2000万人,这个人数与总人口数相比,看起来差距不小,但如果能发挥其作用,带来的价值并不小,可以说是农业生产的宝贵财富。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袁隆平、丁颖、李振声等,他们在水稻、小麦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在他们的带领下,涌现出一大批科研人员,默默在各自领域寻求自我突破,再加上种粮技术的稳步提升,粮食亩产量有了显著提升,比如小麦、水稻亩产量可达到1500斤,实验田的年度亩产量更是可以突破3000斤。

三、乡村振兴一揽子政策下放,对粮食产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当前的粮食生产,有的人是有担忧的,认为老一辈种粮的农民逐渐老去,年轻人都愿意往城里跑,愿意种粮的人数在下降,再加上种粮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不挣钱或者微利是常态。不过,国家也看到了相关社会现象,为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启动了乡村振兴政策。对三农领域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并没有放松,18亿亩耕地红线任何人或者任何方式都不能破坏。比如有的地方出现用小麦、玉米等粮食抵扣房价的现象,这个苗头立即被扑灭,这就是因为粮食问题是不允许有任何资本炒作的。

四、进口粮源结构性差异,并不影响主粮品种的稳定性

如果从粮食进口总量来看,近8年时间,粮食年度进口总量均突破1亿吨,与国内粮食总产量相比,其所占比例为5-7%,也就是说93-95%的粮食是国内供应的。如果细分进口粮源,会发现有其他情况,比如2014年全年,粮食进口总量为10042万吨,其中大豆占了7140万吨,稻谷和大米258万吨,玉米和小麦的进口量分别为260万吨和300万吨。看起来粮食进口总量突破了1亿吨,可大豆的占比就达到了70%以上,大米、小麦、玉米等进口总量不足1000万吨。2021年粮食进口总量同样突破1亿吨,类似的情况也是大豆占比偏高,小麦、大米等主粮品种进口量有限。

五、自力更生的忧患意识,可以使我国更加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

近两年,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俄乌军事冲突后,粮食安全问题各国都异常重视,特别是一些依赖进口粮源的国家,此时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好在我国一直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粮食问题不会把希望寄托于他国,14亿人的饭碗只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忧患意识带来的好处,就是在外部环境出现异常情况时,我国还能保持原有的秩序,实际上,从古至今,这种忧患意识都有传承下来。

六、探索海水稻、盐碱稻等,有利于提升粮食总产量

杂交水稻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当然,离不开袁隆平团队的辛勤付出,亩产量从原来的300-400斤,逐步拓展至1200斤以上。科研人员一方面想办法提升粮食亩产量,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尝试不同环境下水稻的种植情况。比如说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哪怕亩产量只有500斤,其带来的价值却是深远的,因为我国盐碱地的规模将近1.5亿亩,一旦规模种植,必然会增加国内的粮食总产量。另外,还有的科研人员在尝试水稻种植工厂化,一年收获次数可达5-6次,如果一亩地带来1000斤水稻,工厂化种植一年的总收成就达到5000-6000斤。

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供应量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满足老百姓日常的口粮,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该节约粮食的时候,一定不能浪费。很多时候,浪费粮食如果控制住了,每年至少可以增加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在粮食供应方面,需要时刻保持开源节流的态势,稳住国内粮食生产,控制粮食进口。

如果中国不进口粮食,能养活14亿人吗?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中国一年出栏生猪不低于7亿头。

2020年出栏家禽155.7亿只。

全国养(包括流浪)狗约1.6亿条。

全国养(包括流浪)猫不低于1.25亿只(估算)。

这些养殖动物的饲料都是用粮食及粮食副产做的。还不包括牛羊鱼兔等养殖动物的消耗。

因此,我们进口了上亿吨的粮食,比起这些消耗真是微不足道。只是如果你不吃肉会食量大增,同时生活质量会下降而已,但因肥胖而引发的疾病也会大幅下降,所以,不进口粮食,口粮之忧也大可不必,但要做好减肥的思想准备。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祈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