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这充分说明土地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世界上人类至所以在不断壮大与发展,他们的核心动力就是土地。
地球上没有土地,就没有人类生存的基础与空间。
土地的拥有者对土地的划分是以界线为基准的,这个界线又很细很窄,它细到只有一根线的宽度。
土地的拥有者对自己的疆土有强烈的占有欲,不允许他人对自己的疆土侵占,一旦有人侵占了自己的疆土,他要拼了命进行捍卫。
这就是你看到的现象。
当然也有败家子,把属于自己的土地当儿戏,对别人的侵占听之任之,并有恭手相让之意。
这样的人属于败家子!
这样的国属于亡国奴!
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国际争端中,国家领土必须寸土不让。
但是,国土内,宅基地方面,大了有法律保护,至于小的方面,不管什么原因,做到“寸土不让”似乎有些不妥当。
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家里和邻居因为三尺宅基地而发生纠纷,修书一封让他利用职权协助。张英回信一封,家里和邻居互相谦让: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延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您好!
撇开人性不谈,个人角度上来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 其一,个人认为,“价值不高”并非准确的说法,相反,恰恰价值巨大。宅基地是分给集体成员的,可以说几乎“零价格”,但却是解决村民有房可住的最关键要素。这个价值对于老百姓来讲,绝对巨大。
- 其二,土地“情结”。中国是从农耕社会发展过来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居民对于土地其实已经没什么概念了——毕竟土地是不可获取的,唯一能跟地挂点边的,就是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对于数亿农民,包括现在老一辈人心里,土地却是赖以生存的绝对的根本。几千年以来,能有一块地,可以说是所有人的愿望,历来如此。
宅基地是干什么的?是用来建造宅基地住房,专地专用。
- 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丢掉一分一毫,这是典型的“没守住,对不住列祖列宗,不孝”的行为。
- 有村集体分配下来的。这都有政策、标准,丢掉一分一毫,这是典型的“不遵守国家政策”的行为。
- 也有私下里买卖的。钱都花了,当时可都是一分一毫算清楚的,为什么要让给别人?
- 当然,也有已经说不太清楚,但是都往自己家里“划拉”的现象……
不管是什么情况,其实恰恰说明了宅基地的价值。能引起争执的,都是价值巨大的东西,不管是经济价值还是心理价值。没价值的东西,没人争,除非斗气。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此处所说的价值应该是对于市场上的明码标价的价值来对比,相比城里动辄几万一平方的价格,农村宅基地确实看起来价值不高。
但是为何却寸土不让?土地对于农民,就好比水对于鱼,这比喻很多人会觉得有点过了,但回顾历史上的农民,你就会发现,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封建时代农民之所以是农民,是因为自己没有土地,无可奈何之下就只有给地主打工。解放后的中国,农民才真正的有了土地。
土地改革以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一般情况是: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总共只占有20~30%的土地。地主把土地的绝大部分出租给农民(富农也出租一部分土地),收取苛重的地租,使农民终年辛勤劳动,不得温饱。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妨碍工业化的实现,是近代中国穷困落后、遭受外来侵略的根源。只有彻底改革土地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使中国走上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道路。
土地改革改变了几千年农民悲惨的状况,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土地,农民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命根子,谁要动它,肯定是以命相搏。
农村好人做不得,斗米恩升米仇的事在农村经常发生。
去年农村李四家要建房子,宅基地不够的情况下跟隔壁王五家交换了三十平方宅基地(李四家想要建房的宅基地50平方,隔壁王五家160平方,两处宅基地都挨着未建房)
开始的时候,李四是好茶好酒好烟好菜的伺候王五,等到王五同意了,李四便开始建房子。
打地基和建第一层的时候,王五期间看过几回,也确实是盖在了出让的三十平方内,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差点闹出人命了。
原来李四房子设计的是带飘沿的,飘出来一1.5米占到了王五的地方,王五那个气啊,跟李四吵了几回,村委介入了,可李四既不拆除,也不回应,现房子也不能建,王五也整天呆在地里不让开工。
很多时候不是村民寸土不让,是让了之后出现的问题涉及太多了,不让可避免一系列的麻烦事。
寸土必争不止是农村这样,大到城里一样的也是寸土不让,再到国际社会也一样,寸土必争。不管是历史还是现今社会,土地和领地就是个人和国家的位置所在,少一点都不行,原则性问题没有礼让这一说。
钓鱼岛和台湾是我们的国土,这就是原则和立场。
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从哪里看出“价值不高”?这个说法恐怕并不准确。
宅基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农村宅基地不同于城市,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花钱也只能买来几十年的使用权,但是宅基地是分给村集体成员的,几乎不需要农民花什么钱就能得到。没有宅基地,农民日常最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保障。
还有就是关于农民和土地千百年来的依附关系,农民是有很深的土地情结的,土地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总值可以引起争执的,必定就有它的价值存在。农民可以在城市里买房落户,非农户口却不能在农村购置宅基地,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为什么农村宅基地看起来价值不高,但一旦争执起来都是寸土不让?
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见不得别人好是这些人的阴暗面,你富了他恨你,你穷了他笑你。农村的房子大部分是没有价值的,也不能变现,土地所有权也是村集体的,二十年后很多村庄都剩不了几个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