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我在烹饪学校学了三年厨师,92年毕业以后就在国营饭店工作过一段时间,因此对于国营饭店的菜品和操作流程还是非常熟悉的,确实当年的国营饭店出品的菜品和食物是现在很多餐饮店所比不了的,而且的的确确是非常的美味。
国营饭店以前基本都隶属于当地的饮服公司,像我当年工作过的饭店就是我们这里第二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单位。当年每到饭店有专门的小窗口卖面食,其中就有包子和烤饼,每次售卖的时候外面都会排起长队,而且每次都是定量制作,卖完就算完事。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国营饭店包子好吃的原因:
真材实料:以前国营饭店售卖的包子,对于选料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比如猪肉都是五花肉,要求三肥七瘦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不会像现在很多的包子铺会去收购市场上最便宜的肉来入馅。
严格的配料比:以前国营饭店售卖的包子都是按照严格主配料的配比来调制馅料,就像一斤面粉可以包多少个包子都是有规定的,那时候卖包子是论斤售卖,这一斤是计算的面粉的重量。
面案师傅都是有很长时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以前国营饭店的面案师傅,也是需要经过考级评职称的,职称是跟工资收入来挂钩的,而且还会经常组织店内员工进行培训,高手制作的包子自然要美味的多。
出品都有商业版的统一规定:以前国营饭店的菜品都是严格按照商业版的规定来的,比如一盘菜的主配料比、味道、颜色等都是有标准的,包子也是有专门的商业版指导,对于用料和调味全是手工调制,当年我干过的国营饭店里就有一位一级面点师,他调制包子馅都可以量化到调料的克数。
人们的口味:以前人们生活不是太富足,能够去饭店吃顿饭是一件比较奢侈和值得炫耀的事,当年饭店里调制包子馅有高汤和材料油,这在自己家里是调制不出来的,毕竟当年人们肚子里的油水不像现在那么足,因此偶尔吃一次外面国营饭店的包子会觉得特别美味。
现在国营饭店已经越来越少,主要还是环境、服务、菜品的口味变化已经跟不上发展,最主要原因还是如果还像以前那样选料严格、制作工序繁琐、严格按照配比来,那么成本就会增加很多,这在跟一些饭店的价格竞争中会落于下风,因此也就逐渐退出了市场。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以前是为人民服务,
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自然国营饭店包子,
能够保证普遍优质。
自然能令顾客满意。
注重产品社会效益,
才能确保经济效益。
反而言之,害人害己!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好吃是因为:
第一那时候吃的东西都是按生长季产出,自然生长,比如猪肉差不多一年的自然生长。
第二饭店的所有材料都是真材实料。没有弄虚作假。
第三利润率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材料的使用该用多少就是多少。
第四人的敬业精神,道德水平高。
各个环节没有添加剂,绿色安全。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现在还有很多保留下来的国营包子店正常营业,有的还是几十年的老师傅,制作的包子也是老工艺,但你去吃过以后,感觉也就是那么回事,完全没有记忆中的美味,其实原因很简单。
现在好吃的太多了,说实话七八十年代能吃到的美味太少,记得我小时候能吃几个炒鸡蛋就算改善生活了,当年的人肚子里都缺“油水”,去国营饭店里吃上一顿油脂饱满,肉香解馋的大包子,那肯定会是极大的满足。
就拿调味料来说,八十年代一般家庭里的调味料只有酱油,醋,五香粉、盐,糖,其他什么生抽、蚝油、胡椒粉、咖喱粉、味精、鸡精都没有,食材方面更是丰富了太多,我小时候就没吃过除了带鱼之外的海鲜,鱼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鲤鱼、鲫鱼和带鱼三种;菜更是种类少,北方的冬天就是大白菜、土豆、萝卜的“三件套”能吃上一整个冬天。
零食就别提啦,酸梅粉、唐僧肉、玉米棒棒、爆米花、大大泡泡糖,两个手都能数的过来,和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情况一个天一个地。
所以为什么说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好吃?1、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以前好吃的东西太少,人肚子里没油水,吃啥肉都香,肚子饿上几天,窝窝头也能吃到撑。
2、还有一个原因,以前的肉确实好,过去都是养殖的本地黑猪,一年才出栏,现在的进口白猪品种,半年就能出栏,肉质和味道肯定差上不少的。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本人不是很专业,只能浅谈下个人看法:
以前国营店的包子为什么好吃?有以下几个原因:
1.师傅不是一般人,都是初中毕业后进入烹饪学校专门学习过的,进了这套系统也算是有师门传承的,不少特级,高级面点师专门带徒弟的,徒弟出师后分配到各大国营饭店,这些厨师都是隶属与当地商业局的,举个例子:当年上海的锦江集团和新亚集团,都是国营的,归商业局管,里面的正式工厨师,都要评职称的,他们只要一心一意做好面点,其他不需要担心太多,福利和待遇都不错,混到退休三四十年工龄,退休金也不少,他们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2.用料:特别是肉包子,用淋巴肉和优质的肉做出来的包子,口感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包子还有很多流派,有甜口的,有咸鲜的,有灌汤的,国营饭店的面点厨师基本上都很拿手。不但肉质好,馅也大,几两面团包几两馅,都是有标准的,私人小店里恨不得少放点肉,国营店又不用厨师家里的肉,没必要这么做。
国营店发面都是用老面(面头)发面,不用发酵粉和泡打粉,包子皮麦香十足,面看上去不是很白,略黄,但发酵的很到位,嚼一会是甜的,不但是包子,大锅饭的馒头口感也非常好。一个字—香。
除此之外,调料也不计成本,油盐酱醋什么的都不会比老百姓家用的差甚至更好,不会偷工减料。
3.国营店里的包子不隔夜,大笼屉蒸出来多少,不愁销路,就算当天卖不完,晚上也处理了,生意不好的私人包子铺,第一天卖不完第二天继续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4.国营店也是有秘方的,厨师没点压箱底的绝活,有的国营店包子是一绝,别人学都学不会。
5.怀旧:以前国营店火爆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像现在那么好,说不定吃一顿包子就当打牙祭,解馋了,肚子里没油水,能吃上一顿包子就很满足了,现在吃吃,说不定也不过如此。
以上所描述国营店不包括利欲熏心的狗不理这种店,那时的国营店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以前国营饭店里的包子为什么那么好吃?
以前国营店的包子为啥好吃?
因为那是真材实料的、绿色环保的良心包子。
现在店里的包子一咬,满口油腻,一股臭味,入不了咽喉,下不了肚,反胃作呕。
那个时候的人不会以次充好,不敢弄虚作假,不屑坑蒙拐骗。如有人胆敢如此,一为体制不容,二为法律不容,三为道德不容,四为社会不容,大家的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那时的饭店,早餐店一般是国营或集体的。一个包子面粉多少,肉多少,其他材料多少,都有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含糊。
后来国营、集体的饭店没了,全是个体的了,包子变味了,不少包子成了"黑心"包子,"毒"包子。使你不得不远离它。
我特别爱吃馍馍与肉包。但吃过几次臭肉包子后,就再不敢吃它了。特别是那年妻子在广东某市开店,我休年假来到那里,一天早上吃完附近早餐店的肉包子后,顿觉头晕脑胀,人都有些迷糊了。骑着新买的电动车与妻子去菜市场购物,忘了锁地脚锁,结果就几分钟回来,一看,傻眼了,才买两天的雅迪电动车就被人偷走了。
这叫"肉包子打了电动车",有去无回。十多年过去,那电动车恐烂得连零件也找不到了。可坑人的肉包子却还在。
食品安全马虎不得,愿肉包子"天下无假",让人食之放心。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