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既是长明灯也是聚魂灯。

一,长明灯,老人亡故要在家停尸三至七天,在这几天里孝子贤孙要日夜守灵。这时在灵前放一盏灯,晚上照明用,如果晚上停尸房里没有一盏灯照明,守灵的孝子贤孙会很不方便,另外最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盏灯照明,家猫野猫容易在停尸房间乱窜,如果这些猫在尸体上窜过去,很容易产生静电,尸体上一产生静电就会炸尸,尸体就会从灵床上坐起来,这样就会吓坏孝子贤孙!

白天早,午,晚要在灵前烧纸祭祀,以前没有火柴,没有打火机,只有火石打火,很不方便,灵前点上一盏灯,早,午,晚和街坊邻居们的祭祀就方便多了。

二,聚魂灯,孝子贤孙们在没有下葬之前,都希望逝世者的阴魂能够和尸体一起在家里面呆着,不想让逝世者的阴魂过早离开家,所以在灵前点一盏灯,把逝世者的阴魂不散。

这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它只是孝子贤孙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

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这盏灯叫“长明灯“,放在棺材前头的下方,不能熄灭,直到出殡前。 一. 给亡灵照亮去黄泉之路,不至于走错,传说去阴间的路是黑的。 二. 祖宗的香火不断,后继有人,人丁兴旺。 这是上千年來沿续下來的习俗,农村老人下世后都会如此去做。

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农村老人亡故后,棺材头下方点的是长明灯,一般用铁灯,内盛棉油,灯芯是用棉续长条,旁边放一拨灯芯的小棒。点长明灯一方面为了亡者指路灯,不至于黄泉路上迷失方向,另一方面说明后辈香火不断,人丁兴旺。如灯熄灭,赶紧点上。有长明灯光,守灵孝子也有光可寻,不至于瞎灯灭火,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唯有如此。而现在,电灯刺目,铁灯时代已成历史。

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人死后在棺材前点一盏油灯是古人延续至今的做法,为了保佑逝去之人平安顺遂。根据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的风俗,死亡的人也需要灯光驱逐黑暗,照亮道路。因此,在岀殡及坟墓被密封前,习惯于在棺前放一盏油灯。而富贵荣华之家就要奢侈一些,放上一盏不熄灯,永还为死者照亮。这个灯称长明灯,也叫“引魂灯”。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传说,每当除夕夜,在人间巡视保佑的众神就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年的情况,而众神离开后,潜伏的魑魅魍魉就会岀来作崇为非作歹。这些小鬼喜欢黑暗的地方,还会循声抓人,于是人们就想岀了个办法一一点长明灯,来制伏鬼怪的作祟。

鬼怪向来怕光怕火,这样长明灯就可以保护人们平安地度过除夕夜了。所以,在中国民间就有这样一项古老的风俗,除夕那晚家家户户都要点燃灯火,现在都用电灯照明,在农村每年从三十夜至初二都要通宵用电灯照明三通宵夜。

据载,公元527年,东罗马士兵在叙利亚境内曾发现了一盏在公元27年就被点亮的长明灯,也就是说在当时这盏灯已经燃烧了五百年了。

公元1540年,罗马教皇保罗三世在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女儿的坟墓中同样发现了一盏燃着的长明灯,据算那盏灯已燃烧了一千五百多年。

对于人死之后,在棺材下面或棺材桌前放一盏长明灯,这个灯是照亮已故之人去黄泉路上的灯。怕他们看不见,这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人的一种思念的寄托。

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我们这里在有人亡故时也有点一盏油灯的习俗,只不过我们这里的油灯是放在摆放亡者遗像的供桌前,而如今的油灯也由一盏变成了遗像两边白色的蜡烛。

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问:在农村常见有老人亡故出殡前,为何要在棺材下面放一盏油灯?

这是长明灯,黄泉的路上是一片漆黑的,刚故去的人还不习惯走夜路,看不清路,走路是磕磕拌拌的,为了一路走好,必须要有明灯照路。

等出殡后走过了奈何桥,喝了孟婆汤,就登了冥界,就有了夜眼,上了望乡台后,所有的漆黑夜路都可以如覆平地了。

这盏灯是在人刚故去后就点燃了,儿子侄子到土地庙报三次庙,都要有这盏火引着路,报庙回来就把这盏灯摆在床板前的供桌上。

第二天晌午入殓后,这盏灯就还是摆在棺材前面的祭桌上。

在出殡时,棺材正面贴着材头扁字,XX名讳享寿八十几之灵柩,扁字下面就是牌位,牌位一边是五谷的碗,一边就是这盏长明灯。这长明灯就跟着棺材一起下了葬。

下葬以后,油尽灯熄,就奔赴了黄泉大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