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霜降前就要收获红薯了,所以题主的这个问题正合时宜。因为现在就要考虑建红薯窖或清理红薯窖了。

红薯窖一般有两种形式:发券大窖和深井窖。发券大窖:有的借地势而建,东西方向为长度,根据自己需求设置;宽(南北方向)为3m,高为2m。过道在东西方向的南面。上顶部有两个喘气孔,顶部盖土约1m,墙厚(包括围土)要1m左右。

我们这里一般用深井窖。它的特点是保温保湿好,建窖省工省料。井筒深5、6m,上口直径80㎝左右;下口1m左右。在井筒的底部左右两边挖窖。

但不管哪种窖形,要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运输方便的地势。

红薯在入窖前,如果是新窖,需喷洒多菌灵溶液杀菌:一方面预防工作时带入病菌,另一方面预防红薯入窖后带入的病菌;如果是往年贮存过红薯的旧窖,首先要清理窖内遗存的杂物,并用点燃硫磺杀菌,在红薯入窖前再喷洒多菌灵溶液消毒。

红薯在收获后,入窖前要剔除有病斑、破伤、受冷害、涝害以及遭受病虫害侵袭的红薯。红薯入窖时,需要给运送红薯的工具消毒。并做到当天收获的红薯当天入窖。存放红薯时,切忌用运送红薯的工具直接倒出,以免造成新的破伤;切忌堆放,切忌用蛇皮袋直接打垛,以免造成因不能通风透气而腐烂。在贮存时,仔细码放,高20cm时为一层,洒上多菌灵溶液消毒。贮存完后,放上一桶水供红薯吸收。以上仅是贮存红薯的基础工作。贮藏期间的管理:

一,贮藏初期在霜降期间,窖温在18℃以上,湿度大,红薯呼吸旺盛,容易发芽,应敞开窖口、天窗进行通气、排湿。

二,贮藏中期(冬至前后)气温低,地瓜易受冷害。当气温下降至13℃时,红薯呼吸作用缓和,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减少,要及时封窖口和天窗;低至11℃时,要在红薯上加盖草苫保温。发券窖需要小火提温。

三,春节后,气温逐步回升,但常有寒流,因此时红薯在长期贮藏后,生机衰退,呼吸较弱,抵抗力下降。此时窖内温度升高,要及时撤除草苫,晴暖天气打开窖口天窗降温排湿。

总之,在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红薯存放情况,有个别烂薯及时取出,以免病菌传染。入窖检查时,应先用蜡烛试验灯火,灯不灭时方可进窖,以免因缺氧造成事故。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红薯烂窖一是窖内湿度大,二是窖内温度高。

解决红薯烂窖的方法是:

一,红薯收获后,先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一下,其目的是使红薯上的泥土全部脱落并使薯块干爽一些。

二,薯窖一定要建在向阳,比较高的地方,薯窖一定要提前一星期以上挖好,并且还要对薯窖在阳光下晾晒,使窖内的湿气排干,保持窖内干爽。

三,红薯下窖时一定要把有损伤,虫蛀,有病斑的薯挑拣出来,防止它们和其它薯块混在一起入窖,从源头上杜绝和减少窖内薯块病害的发生。

四,入窖后不要立即封窖,一定要敞开让窖内的薯块向外排湿,等霜降后气温低于10度时,在用秸秆和土地薯窖封闭,但一定要留供人进出的窖口。方便人员随时进窖观看红薯的情况。

五,现在也可以采用大屋窖的方法对红薯进行保存,

六,红薯入窖前也可以采取化学剂除菌的方法对红薯先进行处理,这样更易于保存红薯长期新鲜不病变。

红薯是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经常食用对身体大有益处。

特别是彩色红薯,富含花青素,对人体更有益。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谢谢回答了,红薯是块根作物,用途很广,可作为粮食饲料,也可用于打粉,制作粉条。

红薯是特别耐储藏的一种作物红薯是特别耐储藏的一种作物,一般薯块通过储藏,可以储藏半年之久,在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深井窑藏,井深3至4米,然后在底部打两个大窑,窑口顶大70至80厘米,井口也是70至80厘米,要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

要防止红薯烂窑,从采挖开始,就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想储藏好红薯,必须在霜降后,红薯充分成熟后选择晴天采挖,采挖时一定要细心,尽量少造成人为的薯块损伤,一般中午采挖好,在地里晾晒,下午运回在运输中也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薯皮,要保证完好无损,入窑前要进行洗窑把窑内皮层的土轻刮一遍,把窑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出窑,入窑前可用硫磺粉点燃消毒灭菌红薯入窑时要进行严格选薯,剔除破皮,断伤,带病的红薯,要摆放整齐,然后再上面散一些生石灰,可在窑内悬挂温度计,经常进行检查时,要温保持在10度左右,到天冷时和冬季有风,应盖上井口,防止冷空气侵袭,到开春后,要打开井口,室温过高时,可用两大盆冷水降温尽量应在麦收前彻底全部出窑防止温度过高,红薯腐烂。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红薯已经采挖了,丰产的红薯怎样贮藏,保证不烂窖是非常伤脑筋的,弄得不好,一年的辛苦就化为乌有了,怎样贮藏红薯才能不会烂窖呢?

首先要弄清楚红薯烂窖的原因有哪些,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防止红薯烂窖。

红薯烂窖的原因

1、红薯受到损伤的原因:红薯皮薄,组织柔嫩,内部多汁,淀粉、糖分、水分含量高。体积大,红薯大小不均匀,很容易在收获、运输、堆放、入窖过程中损伤,为杂菌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伤口愈合不好:新收红薯两头的伤口在入窖前没有很好的处理,入窖后温湿度掌握不当,伤口没有很好的愈合,杂菌容易侵入。

3、窖内温度过高:新收的红薯含水高,入窖后通风条件较差,红薯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呼吸热和水气多,常常在窖内不断积累,持续上升引起烂窖。

4、病原菌被带入窖内:入窖前现在薯块不严格,带有黑斑病、软腐病的病薯、破伤薯、冻伤薯及其他带菌杂物一起进入窖,遇到窖内适宜的环境条件,病原菌就会繁殖蔓延。

5、消毒不严:使用旧窖贮藏,新薯入窖前旧窖消毒不严,窖内带有黑斑病、软腐病病菌。

防止红薯烂窖的方法

1、红薯收获尽可能选择晴天进行,如果土壤潮湿,可以先将茎叶割去,晒1—2天后再挖红薯,要避免损伤薯块。

2、在入窖前一个星期把窖壁窖底表土铲除,以见新土为止,再用柴草熏烧一次,撒上石灰,另外可以用福尔马林喷雾消毒。

3、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入窖后的20天以内,红薯的生命活动比较旺盛,需要每天检查,第一次在上午8点,第二次在下午4点,这段时间的温度要控制在20℃左右,待红薯伤口愈合以后,扒开覆盖物,适当散热,使温度迅速降低到12—15℃,相对湿度85—90%时就可以封窖口,盖上覆盖物,待窖温温度后,就可以5天检查一次,检查时间在上午7点,如果经常出来温度和湿度过高过低,都要通过通气管或增或减覆盖物加以调节,使温度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贮藏期间温度以10—15℃为宜,超过这个范围,将不利于安全贮藏。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俗话说"红薯能抵半年粮,户户挖窖越冬藏"。红薯适时收获后,可以用大屋窖,发券大窖,深井窖,棚窖等储存。像我们这里,姜井子很多,有的人就把红薯存在姜井子的筒中,也很好。

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存的红薯发生了腐烂的现象,而且有的还很严重,有烂掉半窖的情况发生。如何防止储存期间红薯的腐烂呢?

首先,我们得适时收获

红薯收获期的早晚对安全储存的影响很大。红薯跟大姜一样,它们并不存在着很明显的成熟特征。就是说,它们还在生长期我们就把它们收刨了,只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如果不是霜冻,它们会继续膨大,是我们强制性的收获,是被迫它们成熟,否则它们会继续生长。

如果收获过早,产量低。如果收获过晚,薯块容易受冻,很难储存,容易发生烂窖。红薯在10℃以下就会出现冷害,不耐储存。因此我们得在霜降前收获完毕,像我们这里,一般是在10月上旬开始收刨,到11月底前收获完。

其次,收刨的方法得当

收获红薯时,土壤不宜过干或太湿,如果因雨水过多,导致土壤含水量多,可以先割掉薯秧晾地,等土壤稍干后再收获。割秧最好是在早晨割,晴天的上午收刨,薯块在田间晾晒后当天入窖,以免发生冷害。

如果土壤太干燥,含水量太低也不好,地温变化大,容易出现冷害。我们可以在收刨前的20天左右浇一遍小水,或者是隔沟浇水,以利收获和储存。

再次,储前准备工作做好

红薯的皮较薄,很柔嫩,加上薯块有较多的水分,在收刨时很容易碰掉皮,碰伤等,这样就可能在储存时发生烂窖。因此我们在储存前要挑出那些伤薯,如割草,挖伤,外皮掉的太多的薯块及病薯等。

红薯窖要选在背风朝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入窖前打扫干净,发过病害的薯窖要用多菌灵➕杀虫剂等喷洒四壁杀菌除虫。同时注意,窖内不可储存太满,可达总容量的70%即可。

最后,储存期间要管理好

红薯入窖后25天左右的时间里,因为它们要呼吸,会导致窖内温度上升,如果达到18℃以上,薯块会发芽,会出现腐烂。这个时候我们得注意开放通风口,使窖内温度稳定在13℃最好。

如果是采用大屋窖加温存红薯,得在装满窖后的1天后把温度降到15℃以下,开始加温后要升温快,避免黑斑病的发生,导致烂薯。

在红薯入窖25天后,直到第二年2月上旬,此时的气温较低,我们得注意保温防寒,把窖内温度控制在12-14℃之间。当窖内温度下降到13℃时我们就得关闭所有的通风口,可以在薯块上盖扎来厚的杂草,秸秆等,以来防寒保暖。

等到了2月上旬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窖内的温度也会升高,这时候我们就该撤掉保温材料,同时注意放风降温,不要超过18℃。但遇到寒流时也要关闭通风口保温,以防冷害造成烂薯。

总之,红薯储存期间发生腐烂,主要是与薯块挑选不严,及窖内温度和湿度有关,因此我们得要注意窖内温度的调节。经常下窖查看,如果发现有烂薯发生,要尽快倒窖挑出烂薯,以免传染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红薯烂窖?

1、入窖前将薯窑进行彻底消毒。红薯收刨前一天就应做好薯窖的消毒工作。首先清扫薯窖,清除杂物、旧土。清扫干净后用生石灰遍洒或用石灰水喷洒窖壁。也可采用硫磺熏蒸,方法是每37立方米空间取50克硫磺粉点燃后密闭一夜。薯窖底可以铺一层干净的干稻草。

  如果入窖前的消毒工作没做好,容易使入窖的红薯在贮藏过程中被病毒菌感染,造成烂窖。

  2、适时收刨,细心收运。夏薯一般在10月底,霜降前收刨为宜。此期日平均气温一般为12℃,也可选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开始收刨,赶在气温10℃前收刨完毕。收运时做到“三轻三防”,即轻收、轻运、轻放;防碰伤、防雨淋、防霜冻。

  因为温度过高红薯的呼吸较强,放出大量水份,抗性下降,给病害以可乘之机,容易腐烂;温度过低,红薯容易受冻而腐烂;红薯受到挖伤、碰伤等机械损伤,极易受到病菌感染而腐烂。

  3、精心挑选,及时入窖。用于贮藏的红薯要精心挑选,伤、冻、病、青头薯要严格挑除。当天收刨的红薯当天入窖,入窖的应晾晒3小时左右,降低红薯含水量。一般不贮隔夜薯。最好带药下窖,即将红薯进行药物处理后再下窖,方法是将40%多前灵700倍液或相关保鲜剂盛在大缸或水泥池中,将挑选好的红薯装在筐里,浸入上述药液5--10分钟后提起,沥干药水即可下窖。

  4、堆放适量。薯窖不能装得太满,入窖的红薯不能超过薯窖容积的2/3。因为薯窖装得太满,会影响红薯贮藏过程中通风换气,导致窖温偏高,红薯缺氧,长期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酒精,引起红薯中毒腐烂。

  5、勤管理。红薯贮藏初期以通风散热,排水降温为主,贮藏适温为10℃--13℃。适宜相对湿度为85%左右,若相对湿度不足,可在窖内泼洒些水。贮藏中期以保温防寒为主,窖口要盖严,避免冷风、雪水入侵。温度不能低于10℃,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佐右。立春后地温回升,晴天要搞好通风换气,风雨天要密闭窖口,温度控制在12℃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