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渐渐地会由中年迈入老年,步履蹒跚,没有了经济来源,各种老年病及“潜伏”在身的疾病接踵而至。要是老年的生活是能有所“转机”,基本上“安度”晚年,老年人在这四个方面要多长点“心眼”:
对自己的钱要合理使用,留一点养老的钱。
做为老年人都是一路艰辛而走过来的,尤其是农村人,为儿子娶上媳妇都掏尽了“家底”,还债台高筑着。如果说能攒的钱,平时零花的钱,大都是女儿给的,也有自己种点菜等换点钱。大多的老人靠得还是每月那105元的养老金(甘肃省)。老人们都有省吃俭用的习惯,宁肯自己少花或不花,还是惦记着孩子们负担过重。有孙辈的,还想留着给买好吃的。
其实,孙辈是有他们的父母的,他们的孩子应该由他们抚养。就像他们的当年由老人你们去关心、呵护一样。父母对子女千般、爱万般情,好像是天经地义的,而子女能不能回报父母就成了“孝心”的考量。人老了之后,切记还有“儿孙自有儿子福”的说法。让儿女独立生活,老人最好收拢好儿女给的“孝敬钱”、国家发的养老金,留点积蓄给自己,用起来也方便。
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逞强,有病早治疗。
老年人年轻时没少辛苦劳累,身体这痛那痒,全靠止痛的药物。人老了心血管等老年病也缠身了。只是老年人都没钱做体检,怕检查出病了住不起医院,看不起病。有病就拖是老年人的“通病”。待实在支撑不住了,小病成了大病的时候,才去医院。心梗、脑塞多少会留下后遗症,无法根治才后悔了。
身体是本钱,有一个好的身体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不敢再拿身体去开玩笑,去“赌”一把了。毕竟年龄不饶人,长了“心眼”好。
家是安身之命的根本,老年人要守好护好属于自己的家。
城里老人就不必说,养老有“社保”,住有原单位的“福利房”,单说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孩子是有孝心的,父母居有定所。但也不乏“轮饭养老”的、被遗弃的,这些老人他们的家永远都是子女的,但子女的家却容不下父母,不是父母的家。老人们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建个小房子或买个旧宅子,避风遮雨,安身之命:如果子女完全不孝,没了良心,即使打个“官司”,也要把自己给子女修的房子“争取”一间、半间。金窝银窝不如有自己的一个“窝”哩。
改掉爱叨叨的毛病,管好自己的嘴巴。
很多老年人是不适应现在的生活,总觉得都是浪费钱。尤其是看不顺眼子女大手大脚的花钱。见人家吃、人家穿背地里嘀咕也不算大事,有些老人还说在了当面。现在不少的儿媳妇,好吃懒做也成习惯了。公公婆婆“叨叨”的次数多了,人家就反感了。给你找岔说事,还指桑骂槐。老年人本来吃着“闲饭”,还想管“闲事”,这能忍吗?弄不好还会被赶出家门,这老年生活怎么过呀!
都是老年人了,人生还有几何?需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做自己喜欢而年青时没功夫做的事。平时多走动,多锻炼,也可以读书、看报、“玩手机”、养花、养鸟等。有条件的可以出外转转,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如果让带孙子,何不享享“隔代亲”的欢乐呢?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这“四个心眼”的基础上,大家觉得呢?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人生易老。人老了啥都不行了,许多事都得依靠别人帮忙,都得有一定的条件才能生存下去。不然将难以为继。因此,题主谈到要求在生活中多长些"心眼"。是的,一定得做有心人。那么,必须"长"哪些"心眼"?
第一、要留有积蓄。人老了,没有钱难办事。有点钱,若是你需要什么,可以买。即使手脚不便,行动有碍,也可以请人帮忙办理。或者住进养老院,也须有钱才行。你若没有点钱,说什么不好使,都没人听。有钱就有了主动权;
第二、要有个住处。不管怎么说,人的"窝"要守住。不管你多少子女,不能够全部把房子给了,给了你没支配权。如果在城市住,必须留一套小房子归你两老人;在农村起码留两间房,住一间,煮饭一间。不然的话,跟儿女在一起,有诸多不便,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有他们的活法,与老年人大相径庭。你不与他们一起,你想怎么吃,怎么玩,怎么安排生活,都行。在一起,就难了;
第三、要锻练身体。人老了,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务。平时,除了参加必要的劳动之外,还得规划出一定时间锻练身体。诸如,打打太极,做做健身操,或者健步走。当然,人老了不比年轻人,不能运动幅度过大,大了也不利身体健康。若在农村,户外空气质量更好,更应早起搞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者运动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因为年龄大的人,最怕得病。得了病,既要花钱治疗,又要人照顾,还不一定能治好;
,
第四、要少说些话。这个是指与子女在一起的。因为,年轻人听不惯你那一套说辞,年龄差距有代沟,你的说的他不愿听,他说的你不愿听。你只得装聋少说,甚至于不说。这样,就少了许多矛盾与纠纷,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家里就团结,就和睦;
第五、要关照好老伴。老伴,老了才是伴。人老了,心里寂寞,怕孤独。不管是老公或老婆,必须处处体贴、爱护好自己的另一半。对方有啥小毛病、小问题,多包容,多理解。有啥,轻言细语地说,多沟通。不要动不动指责、数落、训斥,等等。干什么事一起行动,外出一起同行,旅游一齐参加,多陪同,多帮忙,有啥互相支撑,相依为命,相依到老。
可能还有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或者说特别要留意的地方,我观察、分析有这几点,供参考。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要想平安过晚年,“十个切记”不能忘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思维判断能力不及年轻人,因而在对待一些事物的处理上,难免考虑的不够周到而出现阴差阳错的情况。据笔者生活观察,总结出老年人,要想平安过晚年,“十个切记”不能忘。
1.切记留足养老钱,不到生命最后一程,不要把所有积蓄都给儿女。
2.切记不要把自己养老的期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比你大。
3.切记在你晩年归宿还没有具体计划和落实之前,不要轻易处理自己的房子,否则你将无家可归。
4.切记除了自己手机通讯录中亲朋好友电话号码之外,陌生人来电一律不接。因为电信诈骗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5.切记不要轻信广告和保健品营销人员关于保健品防病治病的虚假宣传,否则你会上当受骗,干吃哑巴亏。
6.切记不要轻易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人身保险产品以及股票彩票,商家比你聪明,你玩不过他。
7.切记玩手机时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有可能是钓鱼网站盗取你的个人信息。收到短信提醒时要分辩真伪,不能因轻信而误入圈套。
8.切记不要轻易相信微商,勿入陌生人发来的群聊,勿添加陌生异性发来的微信朋友,因为你不知道其用心何在。
9.切记去银行取钱时最好与家人陪伴,以防止被抢被骗或突外意外。
10.切记下雨天或下雪天尽量不出门,即使出行,最好找个同伴,以防摔倒滑倒身边无人而误事。出门在外,要随身带手机,有事方便联系。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人老了,在生活中不多长心眼真的不行。邻居张大爷的惨痛教训,或许能告诉你,老年人应该多长哪些心眼。
张大爷刚满60,老伴就因交通事故,留给他冷冰冰的30多万赔偿款,悲惨地离他而去了。他的独生子已成家多年,虽然毗邻而居,但日子是分开过的。失去老伴后,张大爷的日子过得既孤独又无聊,不久便养成了到场镇的茶馆里喝茶打牌的习惯。
前些年,一个农村老人手里有30多万存款的,并不多见。茶馆里认识张大爷的牌友,都知道他是个有钱人。有一天,牌友王大爷问张大爷想不想再找个老伴,张大爷喜出望外,十分爽快的回答很想找。过了几天,经王大爷引见,张大爷跟李红红(化名)在茶馆相互认识。李红红,50来岁,虽然不算漂亮,但穿着打扮得体,能说会道,很会体贴人,女人味十足。张大爷跟她相见恨晚,不用详细了解就彼此喜欢上了。当天,李红红就跟着张大爷回家,生活在一起了。
李红红到了张大爷家,很勤快。每天给张大爷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忙个不停。对张大爷更是百般体贴照顾,处处按张大爷的意愿办事,事事办得让张大爷满意开心。两人的热乎劲儿,就象十八、九岁的年青恋人,形影不离,舍不得分开半刻。李红红对张大爷百依百顺,张大爷对李红红痛爱有加,十分信任。这样的日子过了差不多两个月,有天晚上,李红红哭着告诉张大爷说,她是个外省女人,因承受不了丈夫的家庭暴力逃出来的。现在,她要跟丈夫离婚,丈夫提出要10万分手费。她拿不出这么大笔钱,离不了婚,只得过几天离开张大爷回丈夫身边去。张大爷听了心疼不已,犹豫了一阵说,自己愿意出这10万分手费。李红红破啼为笑,抱着张大爷说,她离了婚马上就跟他结婚。第二天,张大爷按李红红提供的账号,兑现了10万元的承诺。李红红难分难舍地离开张大爷,回家离婚去了。
李红红走后没几天,同村人就开始议论,张大爷被骗了。自从李红红离开后,张大爷就度日如年,听村里人一议论,心里更是万分焦急。正在张大爷陷入痛苦和沮丧的时候,离开他10多天的李红红,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一到张大爷家就跟他说,婚离脱了,再过几天就去跟他办结婚手续。并且,还给张大爷买了新衣服,买了好烟好酒。张大爷很高兴,觉得这10万花得很值。悬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红红对张大爷一如既往的好,张大爷对李红红的信任越来越坚定。突然有一天,李红红接了一个电话,接着接着就伤心的哭了起来。原来,电话是李红红的父亲打过来的。意思是,李红红母亲查出了早期胃癌,需要10万元的治疗费。邻村一个老单身汉知道了,愿意出10万给李红红母亲治病,但要求是李红红必须嫁给他做老婆。父亲救李红红母亲心切,居然答应了。李红红虽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也很无奈,只得整日以泪洗面。张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舍不得李红红离开,又舍不得再花10万,纠结得很。李红红见张大爷迟迟拿不定主意,就给他说,他俩有缘无份,为了尽孝救母她只能忍痛离割爱,去嫁个自已不喜欢的男人。并打算第二天就离开张大爷,回老家去卖身救母。李红红表现出来的悲苦和绝望,让张大爷心如刀绞。经过整夜的思想挣扎,再加上李红红的无尽缠绵,张大爷决定承担李红红母亲的10万元治疗费,把心爱的人留在自己身边。第二天一早,张大爷再次按李红红提供的账号,打给了她10万元。李红红对张大爷感激不尽,决心要跟张大爷好好过完下半辈子,高高兴回家救母去了。临行时,给张大爷许诺,下次回来时一定带齐有关证件,到家就跟他去民政部门办结婚手续。张大爷目送着李红红乘座的客车渐渐远去,不停地挥手,不停地喊早点回来,心中的不舍和期盼溢于在了言表。
回到家里,张大爷象丢了魂似的,常常坐立不安,每天都吃不香睡不着。过了几天,张大爷实在忍不住了,就天天到场镇上的车站去等,去盼李红红回来的身影。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张大爷都没等到李红红归来。张大爷去找王大爷了解李红红的情况,王大爷说他跟李红红也只是萍水相逢,不知道她的任何情况。张大爷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当场昏倒在地。张大爷的儿子儿媳把张大爷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后,也知道了他被骗20万的事情。儿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儿媳从此对张大爷耿耿于怀。
后来,张大爷的儿子儿媳打算将原来的平房改建成楼房。夫妻二人找到张大爷,希望把他住的房间一起改建,建好后由他选房间住。张大爷一听,觉得儿子儿媳有孝心,就欣然同意了。儿子一家搬到给邻居租的房子里住下,给张大爷搭了个简易草房让他住进去后,就把愿来的平房全都拆了。楼房建到一半时,由于建材涨价等原因,资金出现了缺口,不得不停下工来。儿媳不顾儿子的阻拦,去找公公借钱。张大爷想到自己手里只有10来万了,就不同意。儿媳就很不高兴了,天天找公公闹矛盾,吵架什么的,说公公有钱给人骗,却无钱借给自己解燃眉之急。儿媳成天的吵来闹去,也惹来村里人的指指点点,再加上新房停工不建的损失,使张大爷迫不得已地改变了主意。他要求儿子儿媳写下10万元的借据后,很不情愿地把钱借给了儿子。新房也得到复工及继续修建。张大爷也天天盼望着早日住进新房。
谁都没想到的是,在新房即将建成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一个建筑工人不慎从房顶跌到地面,当场被摔死了。后经有关部门调解,儿子赔偿了死者家属50多万。张大爷心里受李红红骗婚骗钱的余气未销,又添儿子家的天灾人祸之怨,终于承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因缺钱少医,再加上挨冻受饿,没出三个月,张大爷就病死在简易的草房里,追寻三年前离他而去的妻子去了。
张大爷晚年生活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人老了生活中必须多长这几个心眼:
第一个心眼,不轻易相信他人。张大爷轻易相信王大爷的引见,是被李红红骗婚的第一步。轻易相信李红红的倾心相爱,不作深入了解和分析,是被骗婚的第二步。轻易打钱给李红红,不做情况核实,贸然行动是被以婚姻骗钱的关键一步。轻信他人,行动不小心谨慎,上当受骗十有八九。
第二个心眼,控制感情。人老了,各个方面都走下坡路了,男欢女爱的真情少之又少。特别是丧偶、失偶的老人,形只影单的孤独生活确实难熬,有的人就会利用这一点来骗钱骗色,根本不会有真情真爱。哪些不知根不知底的人跑来跟你谈情说爱,不是为了骗钱就是为了骗色。象张大爷一样,受伤的一定是你自己。
第三个心眼,捂住钱袋子。张大爷手里有钱的时候,骗子李红红轻易骗了两次,骗走了20万。仅剩的10万,又被儿媳死缠烂打借去了。自己病了,手中却分文没有。老年人,一定要把养老钱,救命钱,棺材钱,紧紧地攥在自己手里。
第四个心眼,保住住处。张大爷为了住新房,同意儿子拆掉了自己的住处,结果无处可住,住简易草房,且病死草房。人老了,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窝,没了窝就谈不上有家。失去了遮风避雨的家,晚年生活就不得安生,更不要说幸福了。
张大爷当初如果能多长这四个心眼,就不会上当受骗,就不会有病无治,就不会困死草房了,也许就不会早早地结束人生了。你怎么看?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岁数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心眼不能少了,得多长些心眼。
一,第一个心眼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啥时候都要有自己的小窝。
儿女再孝顺,就是把天说破了,即使儿女那再好,风景美如画,四季如春人间天堂,最适宜老年人居住,你也就听听,大不了过去住上几天,千万别犯傻,把自己住的老窝卖了,义无反顾的投奔儿女去,到时候住着不习惯,后悔了,和儿女合不来,你想回你的老窝都回不去了,哭都来不及了。
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呢,邻居老两口把房子卖了,上苏州儿子家了,和儿媳妇处不来,气候也不太适应,老爷子抑郁寡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剩下老伴更难,没办法回还回不来,房子没了,走了也不死心,因为卖房子的钱都给儿子买房子了,当时说是给老两口买个房子,后来才知道用老两口的钱买的房子租出去了,当初儿媳妇说那个房子租出去贴补家用,老两口就和儿子儿媳妇住在一起,现在儿媳妇天天给她脸色看,没办法到姑娘家去住了。给邻居打电话就是哭,后悔卖房子出来了,住在人家的滋味不好受等等。
岁数大了可以扑奔儿女,但是可以在儿女家附近买个房子,不能和他们住在一起,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难免有互相看不惯的时候,不在一起住可以有空间,好了可以去孩子那住,不好了可以回到自己的小窝,进可攻退可守。
二,第二个心眼就是谁有不如自己有,啥时候都要有自己的老本。
我退休五年了,退休前工资挺高,退休后工资锐减,给女儿贴补,还有小外孙女在我们家的花销,基本上都在动老本。前两天女儿说要买学区房,我有些犯了难,女儿结婚时买的房子的尾款我刚刚还清,这回要买学区房我就得把我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我心里想着,就一个女儿,早晚不都是她的吗?老公知道后,劝我,不能把所有的钱都给孩子,咱们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你现在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给她买房子,等你有病那天,孩子能把房子卖了给你治病吗?想想也是,后来和女儿商量,把我们现在住的房子过户给女儿,这样就是学区房了,小外孙女就可以上个好学校了。
三,第三个心眼就是:记住,这个世界上最靠谱的是自己,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什么时候都要有一个好身体。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老人的醒悟。这位老人老两口单独居住,老伴伺候老爷子一辈子,日子过的倒也衣食无忧。可是老伴有病去世后,老爷子自己一个人犯了难,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和儿子商量每月给儿子二千元钱去儿子家吃饭,平时住在自己家里。儿子没意见,儿媳妇没说什么,就是脸色难看。儿子家的饭简单,但是老爷子喜欢儿子家饭桌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让他有了家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老爷子发现儿媳妇整日闷闷不乐,从没有过笑模样,脸难看,饭难咽,老爷子自己提出不去儿子家了,自己回家雇了个保姆,可是一连雇了几个保姆都不满意,老爷子一想,有什么不能学会的,就自己买了几本烹饪书,一点一点学会做饭做菜,没事就上菜市场去采购,回来学着做自己喜欢的菜饭,还学会了洗衣服收拾屋子。老爷子醒悟了,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现在每天老爷子都去锻炼身体,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本钱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不用看别人脸色,舒心!
四,第四个心眼就是要立场坚定,不要被甜言蜜语小恩小惠所诱惑。
朋友说已经好长时间不回娘家了,不是离得远,是有人经常在她妈家,还管她妈叫妈,比她叫的都甜。她妈看见那些人喜笑颜开的,比吃了蜜还甜。后来听她解释我才知道,天天上她妈家甜言蜜语的那些人,是卖保健品的,她妈家哪哪都是保健品,床垫子是玉石的,几万块,项链手链是能治病的,几千元,家里的保健品都能开商店了。她有一次回她妈家,看到推销员在给老太太按摩捶腿,一口一个妈叫着,就把那个嘴上抹蜜的推销员撵走了,她妈就把她撵走了,还告诉她以后不用来了。
人老了,可以吃点用点保健品保养身体,但是不能把钱都投进去吧。为了领几个鸡蛋,整回一车药,为了一个免费的旅游,家里的保健品堆成了山。那些人可不管你叫妈呗,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啊,叫祖宗都愿意。
五,第五个心眼就是不要投资,守住养老金过河钱是老年人的底线。
岁数大了,别不服老,脑袋不好使了,就别去干那些高智商动脑筋的事。看人家发财了也别眼气。《都挺好》里都苏大强,把儿子给的钱还有自己的养老钱去理财,想一夜暴富,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理财公司跑路了,不仅没暴富,还血本无归。一气之下住进了医院,还得儿女操心。这是电视剧里演的,而现实生活中常见苏大强,都是经不起诱惑,老了老了还想投机取巧,所以老年人要守住你手里的钱,年轻时挣钱不容易,现在老了挣钱更难,不要轻言轻信,盲目跟风。别觉得利息高就去放贷,要经得起诱惑,扛得住忽悠。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掉下来的不是铁饼就是陷阱。
说了这么多,都是大白话,也是大实话,就是想给老年朋友提个醒。你觉得老年朋友还应该长哪些心眼?说出来给老年朋友一个提示。
老年人在生活中要多长哪些“心眼”?
1、存一点养老的钱,以防万一。
2、走路、做饭、洗衣都要小心翼翼,不要碰到摔倒了。
3、床最好在一楼,要不然走楼梯很不安全。
4、吃东西吃软一点的,不要吃硬的。
5、要有一个自己的住处。
6、除了认识的人以外,陌生人的电话一律不接。
7、切记不要轻易地购买任何的投资理财产品。
8、切记不要轻信任何的广告和保健品营销人员关于保健品防病治病的虚假宣传。
9、玩手机的时候不要点来历不明的连接。
10、要多锻炼身体。
11、照顾好自己的老伴,老来伴。
12、出门最好一起出门,互相照应。
13、切记去银行取大额钱的时候最好是可以与自己的家人陪伴,以防止被抢被骗或者意外发生。
14、下雨天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以防发生滑倒的意外。
15、吃东西不要吃寒凉、生冷、海鲜等,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16、多动动脑子,减少发生老年痴呆症的概率。
17、吃完饭散散步,保持健康。
18、不宜做剧烈运动。
19、不要讳疾忌医,有病不要拖。
20、有事情及时告知自己的子女。
21、不要相信天上掉的馅饼。
22、改掉爱唠叨的毛病,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管。
23、子女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决定。
24、不要倚老卖老,尊重别人。
25、不做影响他人的事情,比如很晚了还在跳广场舞。
26、别贪小便宜,避免吃亏上当。
27、别一心依靠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28、不能把全部养老“家底”都押注孩子身上。
29、与人为善。
30、与社会保持同步,才不会脱节,才不会被淘汰。
31、对孙子孙女不要过分溺爱。
32、对事情不要过分斤斤计较。
33、宽容大度,做一个慈祥的老人。
34、压力不要太大,不要太忧愁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35、要听取子女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
36、多看看新闻。
37、想得开,看得远。
38、不要暴脾气,爱生气。
39、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自己判断。
40、对陌生人不要和盘托出自己的情况尤其是财产情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