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农村俗语之中有很多关于年龄的说法,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而今天咱们要了解的是另一句关于年龄的老话,叫"五十不盖房,六十不载树,七十不做衣"。

五十不盖房

从字面上去理解很容易,即人活到50岁就不要去盖房子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对于古人来说,人生有三大要事,分别是盖房、娶妻和生子。如此一来,盖房子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完成,到了50岁再盖房子就是留给子女们。但是,不建议50岁时去盖房,毕竟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体力已经不行了,精力有限,要去完成盖房这种高强度的体力活 不仅困难,而且存在一定风险。

古人盖房不像现在一样,可以叫上一大群亲戚、朋友,或者出钱请工程队,而是要主人亲力亲为,运材料、上房顶、打钉子等等活儿,对于一个50岁农村老人来说,很辛苦,很累。所以,建议这个年龄了就不要去盖房了。

六十不载树

人活到六十岁就不要下地栽树了。理由基本上跟五十不盖房一样,即60岁的年纪,体力、精力更不济,更经不起折腾了。所以,就不建议下地种树了。此外,这个年龄种树对于自己来说也没有了意义。一棵树木从栽植开始到长成参天大树,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那么,一个60岁老人去栽树,恐怕是看不到树木长大的那一天了,只能留给后人乘凉。

七十不做衣

七十古来稀了,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大幅度下降,甚至失去了功能。比如耳朵听不见了,眼睛花了,牙齿没剩多少颗了,等等。这个年龄要去做一件衣服就相当不容易,因为眼睛花了,穿针很难穿上,也就引不了线,做不成衣服。故而,不建议再做衣。

总结:五十不盖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是古人通过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之后总结而得,告诉后辈五十岁了就不要去盖房子,六十岁了就不要去栽树,七十岁了就不要去衣服。其实,说白了就是让50岁以后的老人开始安度晚年,享受生活,不必再去做辛苦的活儿。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五十去建房,人生多辉煌;

六十多栽树,儿孙好乖凉;

七十穿花衣,好象新郎样;

人生谁不死,何必伤心腸。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俗语自然是老话 ,早些年,人的寿命不是很长,人过三十草过天。既然都五十岁了,没必要做建房这样的大事,花钱费神劳力,好像扒层皮,折寿,好好安心生活便是。六十不栽树亦是这个道理,小树长大得经过多少春秋,需要几十年,好像是给自己攒的棺材板,不吉利。到七十岁了,基本算是古稀,在过去节衣缩食的年代,觉得没必要浪费钱财,做了好像就是送终的寿衣 ,也是有忌讳的。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人生苦短,在岁月的长河里,每一个人的一生直如白驹过隙,个人的生命在浩渺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很多人在世间走过一回,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叩问苍穹:人生在世,到底该怎样度过,才算对得起家人,对得起自己?

尤其是到了人生的晚年,总有一份纠结在困扰自己: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儿女活?农村有一句俗语,回答了这个问题--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从字面看,意思就是,人如果到了五十岁这个年纪,就不要再盖新房子了;六十岁的时候,就不要栽树了;七十岁的时候,就不要再做新衣服了。这句农村老话有道理吗?今天来聊一聊。五十不建房

五十岁的人,儿女都已成家,他们在城里工作,只在年节,还能回来看看。而今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已经年久失修了,是否要盖一所新房子呢?思来想去,唉,还是不要盖了。

一者,盖房子需要耗尽自己手中全部的积蓄,房子盖好了,两手空空了,万一儿女不孝,手里没钱,心里发慌啊!

二者,而今身体不再硬朗,盖房子需要精力和体力,实在是劳心又费神,就算房子盖起来,恐怕自己也得掉层皮。唉,算了,还是住老屋吧。

三者,耗尽一生的积蓄,盖起新房,可是恐怕自己享受不了几年啊,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有命盖没命住,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六十不栽树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六十岁的人,栽下小树苗,日也盼,夜也盼,可是小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啊?买树苗要花钱,平时还要维护,还要除草浇水,还要防备牛羊来啃……身体不行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算了,别折腾了!

七十不做衣

过去,只有在新年,才能做一身新衣服,所以,做新衣服对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很奢侈的事情。而今,已经七十岁了,做了新衣服,也穿不了几天了,还是把钱省下来吧,万一有病,也好打针吃药啊,不能什么事都找儿子,儿子毕竟住得远啊!反正家里还有几套旧衣服,将就着穿吧,人老不要样,没有人会笑话我的。

这句农村俗语,适合于过去。现在,人的平均寿命都已增至76岁,再也不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候了,现代人活到80岁司空见惯,所以,在五十岁,六十岁,还是可以折腾折腾的。不过,每个人想法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安逸,有人喜欢折腾,不一而足。

不管怎么说,老人操劳了一辈子,到了人生的晚年,是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人生智慧。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这个是没有任何讲究的歪理邪说,它只是给懒惰之人不做事情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五十岁属于壮年派,为什么不能建房子?五十岁之人属于一个家庭的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奋斗拼搏的年龄,不但有力气,而且心智已经完全成熟。如果这样的年纪都不给家人建房子(建房子怕自己死了住不上),这真是个废物点心。

六十不种树,要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但要栽树,而且还要多栽树,用自己栽的树惠荫自己的子孙。(当然啦,如果六十栽的树想给自己到时候打副棺材,是速生杨,桐是完全可以的,松柏榆楸可能不行)

七十岁不做衣他穿什么呀?😄一个七十岁的人总不能赤身裸体吧!所以七十岁的人不但要做自己穿的衣服,而且还要做好寿衣以备一时之需。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里面有什么讲究?

黑嫂为您回答。

“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句农村俗话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时间不多了。

古人说这句话是容易理解的,毕竟古代人三十岁就自称老夫了。但放在现代的话,这句话其实已经失去其道理。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啥意思呢?黑嫂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再说一下为什么放到现代没有道理。

一、这句话啥意思

所谓五十不建房,咱们前面就已经说过,古人三十岁就自称老夫,古代人平均寿命很低,他们认为,五十知天命,就是自己的命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如果有积蓄,就留着养老吧,不要再去大费功夫建房子。

建好了房子,自己的钱也花了,而且也不知道自己能住几年。

所谓六十不栽树,跟五十不建房一脉相承,树的成材周期很长,要不说十年栽树,百年育人呢?

六十岁对于古人来说年龄已经很大了,这时候就不要栽树了,因为自己活不到栽树的红利期。

古人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到七十岁时,他们已经感觉是偷天之寿命了,这时候还做啥新衣服?不做了,以防惹恼了老天,他们这时候对生命很敬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他们感觉活到这个岁数,穿不穿新衣服无所谓了,看开了一切,也抛开了所有欲望。

二、有道理吗

在古代的时候,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放在现代,这句话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为什么说没有道理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整体寿命变长了,人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全面提高。

拿五十岁来说,很多人三十结婚,五十儿子正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而且这个时候人才到中年,他们怎么就不建房了?古人三十称老夫,现代人五十敢这样自称,会被人嘲笑的。

六十岁栽树也到处都是,农村人喜欢栽树,而且六十岁栽树,对于现代人来说,完全可以活到树成材。

七十做衣服,或者是买,是现在很多老人认为再正常不过的事,就算他们不买,儿孙也会买来给他们穿。

现在七十岁跟过去的七十岁可不一样,过去七十岁已经老态龙钟,现在七十岁的老人还骑自行车呢,遇到喜欢健身的,还能在公园耍一套倒立呢,这样的身体,不穿新衣服了?这不是胡说吗?

最后:所以,有些话放在古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放在现代则失去了其意义,因为这个世界是发展的,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同步发展。部分老话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这个我们在理解时要带着思考。

一个现代人到了七十岁,你要说别穿新衣服了,反正也快死了,这能让他跳起来揍你,但在古代,他会认为是一句善良的劝说,这就是时代的不同带来的变化。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