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三国演义中的长坂坡之战是赵云的成名之战, 也是赵云的巅峰之战,赵云为了救援刘备的夫人和唯一的儿子,面对五千曹军,毫无惧色,七进七出杀向曹军大营,一路过关斩将,兵来杀兵,将来斩将,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成功地救出阿斗。
赵云在此战前,其实并不出众,尽管他有很多的战绩,比如五六十回合战平了河北名将文丑,一个回合斩杀了河北名将鞠义,一个回合刺杀了河北名将高览,三十回合击败了河北名将张郃,赵云简单是河北名将的克星,赵云还曾经三十回合战平了许褚,一人独战许褚、李典、于禁三人的联手全身而退,对于赵云的武艺,其实曹营诸将也有所接触和了解。
赵云赵子龙
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前后斩杀了五十多员曹营将领,令整个曹营将领胆战心惊,一个回合斩杀曹仁部将淳于导,一个回合刺杀曹操的背剑将军夏侯恩,抢走了削铁如泥的青釭剑,三个回合杀死了曹洪部将晏明,十个回合击败了张郃, 一人独战袁绍四大降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杀伤四人,冲出重围。
站在高处观战的曹操,看到赵子龙如此英勇,专门派出曹洪问赵云的名字,赵云应声而答:我就是常山赵子龙!曹操因此产生的爱才之心,称赞赵云真是一员虎将,并向手下将领和军队下了命令,只能活捉赵子龙,不能使用暗箭伤了他。
曹操
曹操虽然下达了命令,但是直到最后赵云逃走,也没有手下将领能够活捉赵云的,当时曹操手下的将领有:许褚、张郃、张辽、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文聘等十员大将,除去张郃十个回合没挡住赵云外,其他九员大将甚至都没有与赵云交手,为何这九员大将不与赵云交手,只要拿下赵云,不就可以向曹操论功行赏了,而且这个功劳可是相当大的!
先说说张郃,这个唯一与赵云在长坂坡大战中交手的将领,事实上这是张郃第二次与赵云交手,第一次张郃是30回合被赵云击败了,原本就是败军之将,再加上赵云当时身上背着阿斗,只想快速逃走,并不想恋战,张郃出来阻挡赵云原本就是螂臂挡车,之所以张郃敢出战,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赵云厉害,而是张郃当时所处的位置离赵云最近,如果这么近都不出手的话,曹操怎么看张郃呢?
况且赵云真的是河北名将的克星,除了颜良没有与赵云交手之外,文丑战平赵云,其他人都败在了赵云手中,高览死张郃败,赵云一人打遍河北名将无敌手,即使是文丑,赵云也只是想救公孙瓒而已,并不想真正拼命,况且当时赵云初出茅庐,只是个初生牛犊。
赵云救阿斗
那么其他名将为何不敢出战赵云呢?
先说许褚,许褚是赵云的手下败将,当初赵云与许褚单挑虽然是平手,但并不能真实反应赵云的武力,之后赵云一个人力战许褚、李典、于禁三人联手,全身而退,许褚联合另外两个名将都打不败赵云,他好意思在长坂坡再战赵云吗?要是拿不下赵云,自己再闹笑话怎么办,许褚思来想去,也不敢贸然挑战赵云。
再说张辽,张辽的武力其实与张郃是一个水平,因为张辽与张郃曾经大战五十回合打成了平手,不分胜负,现在张郃都败给了赵云,与他武力相当的张辽怎么敢挑战赵云呢?不要命了吗?张辽正是参考了张郃与赵云的单挑,才决定不挑战赵云的。
赵云大战曹军
接着说乐进,乐进在三国演义中的单挑记录较少,乐进能跟臧霸30余回合打成平手,乐进还射杀了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的成廉,但是乐进的武力应该稍弱于张辽,也同样稍弱于张郃,现在张郃不是赵云的对手,乐进觉得自己也没有资格挑战赵云,还是不要上场的好。
再说李典,李典曾经与许褚、于禁一起围殴赵云,三个打一个,还是让赵云全身而退了,不得不服赵云的武力,曹营头号猛将许褚都不敢上前挑战赵云,李典当然也不敢了。
再说夏侯惇与夏侯渊,这两人算是曹营之中排名前十的武将,他俩怎么也不敢战赵云呢?其实这两人都是曹操手下武力仅次于典韦、许褚,而胆识勇气能在曹营排第一和第二的猛将,当时整个曹营有五千人马,五千人围着赵云一个人打,那可不是什么人都挤得进去的,赵云虽然七进七出一路过关斩将,但实际上并没有闲着,身边总有曹将来围攻他,一直被他杀得尸横遍野。
赵云浴血奋战
武力是否强大是一回事,敢不敢出战又是一回合,夏侯惇曾经数个回合与张辽战平,四五十回合击败了高顺,还曾经与赵云数个回合战平,不过那是赵云的诱敌之计,夏侯惇虽然敢迎战赵云,但是有两个原因导致他没有上前挑战:
一是曹军官兵已经把赵云围得水泄不通,夏侯惇一时进不去。
二是夏侯惇也有些担心自己的武艺,在不伤害赵云的前提下,夏侯惇不是赵云的对手,因为夏侯惇战平了张辽,张辽又战平了张郃,张郃不是赵云的对手,所以算起来夏侯惇也不是赵云的对手。
常胜将军赵子龙
夏侯渊没有出战与夏侯惇是差不多的原因,夏侯渊的武力甚至不如夏侯惇,夏侯惇都不出战,夏侯渊自然也不出战了。曹仁和曹洪当时明显就是曹操身边负责保护曹操的将领,因为当曹操想问赵云的名字时,是曹洪得到曹操的命令上前去问赵云的。而文聘没有挑战赵云,是因为文聘率军在最外围,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当赵云冲出曹军包围圈后,文聘才带领一支军队追杀过来,可见文聘是在最后面的。
当然了,这其中有曹操下令不准伤害赵云的原因,不能伤害赵云,同时又要求活捉赵云,只怕是吕布也不能做到,所以曹操这个命令其实是帮了赵云,曹操的爱才之心反而让人才离他更远,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赵云的武艺高强,在三国演义中仅次于吕布,没人打过得赵云,对,没错,打铁还需自身硬,也许这才是九大名将不敢挑战赵云的真正原因吧。
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当阳长坂坡一战,是刘备最惨痛的失败之一。当时刘备携带十几万百姓前往江陵,在长坂坡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由于百姓造成的混乱,使得刘备的军队被曹军打得大败。但是,在这一战中,刘备手下的两员将领却脱颖而出,他们就是赵云和张飞。赵云在把刘备送出战场后,又回去在乱军中救回了刘备的家眷和刘禅。而张飞喝断长坂桥,吓退了曹操的追兵。赵云因此从一名寂寂无名的将领,成为了天下知名的武将。
一、 赵云奋战长坂坡之谜。赵云在长坂坡之战前,一直担任着刘备的内卫,他主要的职责是保护刘备的安全。在赵云的尽职尽责下,刘备多次遭遇险境,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尤其是在穰山之战时,刘备遭到曹军的围追堵截,被逼得几乎自杀。是赵云挺身而出,前突后挡,使得刘备脱险。在混战中,赵云还杀死了原来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
由于赵云的表现主要是在保护刘备安全方面,这使得他的武勇并不被大家所知。但是,只要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就以他出色的表现,震惊了天下。他以一己之力,将刘备的惨败变成了一场凯旋。从此之后,赵云的名字就成为了笼罩在魏吴两国将领头上的魔咒,让他们闻风丧胆。
在《三国演义》中,对赵云在长坂坡的表现有着精彩的描写。赵云在长坂坡杀入杀出数次,救出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等人,诛杀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等五十多员名将,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在杀死夏侯恩的时候,还夺取了曹操的宝剑青釭剑。
不过,我们看这一场厮杀,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赵云面对的敌人大部分都是没有名气的将领,唯一有点名气的将领就是张郃。这个张郃昔日在穰山之战中就曾经与赵云交过手,是赵云的手下败将。这一次张郃趁赵云救人心切,无意恋战的机会,和赵云交手。在看到赵云连人带马颠入土坑后,又凭空跃出土坑后,大惊而退。
那么,难道是曹营中没有大将了吗,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杀进杀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当赵云来到长坂桥后,张飞掩护他撤退。曹军的追兵随后赶到长坂桥前,领头的将领是荆州降将文聘,不一会儿,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人也赶到了长坂桥。
这些将领和赵云所杀的那些“名将”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是曹军中最高层次的将领,可以说,如果这些将领一拥而上,不要说赵云,就连当年的吕布也不会是对手。当年的吕布在濮阳之战中,就是和曹军中的六位大将交手,寡不敌众而败走。赵云如果和这九员大将交手,后果可想而知。但是,这九位大将为何除了张郃,其他人都没有和赵云交手呢?
二、 曹军九位大将出工不出力的原因。在这九员大将中,唯一和赵云交手的就是张郃,他也是最积极与赵云交锋的人。他在穰山之战中与赵云交手,战了三十余合败走。按理说,就算曹营中其他的将领不认识赵云,张郃也该认识赵云。可是张郃却是追击赵云最起劲的将领。
这是因为第一张郃是这些将领中最后加入曹营的将领。他在官渡之战中才加入曹军,为了表现自己,他当然在各个战斗中一马当先。在穰山之战中,张郃虽然和赵云交手时败退,可他也守住山隘,堵住了赵云的冲击。只是在受到关羽、关平、周仓两面夹击下,才被杀退。可以说,张郃在心里并不服赵云,再加上张郃的伙伴高览死于赵云的偷袭,所以张郃一直想着报复赵云。
因此,在这场战斗中,张郃发现了赵云就寻找他决斗。赵云由于怀抱幼主,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武力,才夺路而走。张郃在追击时,看到赵云颠入土坑后,又临危不惧,从土坑中平空而起,认识到了赵云的真实水平。赵云的这个操作,无论从胆识、能力以及人马的默契上都处于上乘水平。张郃一见自知不是赵云的对手,只得退下,不敢再与赵云交锋了。
至于文聘则是在追击赵云的过程中,距离赵云最近的将领。文聘的武力并不算低,他在襄阳与魏延交手,两人不分胜负。如果他和赵云交手的话,也能够支撑一段时间。只要他能够纠缠住赵云一段时间,其他的将领就会将赵云围住。这样,赵云怀抱幼主就很难脱身了。
但是文聘却没有这么做。这是因为文聘是荆州的降将,虽然他受到曹操的器重和提拔,但是一时之间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他对于帮助故主的敌人,心中还怀着愧疚。因此在他遭遇刘备的时候,被刘备痛骂后就满面羞愧地退走了。文聘连刘备都能够放走,就更不要说放走赵云了。
至于剩下来的这七员将领,他们不去和赵云死拼的原因,无非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这些将领自重身份,不愿意去和赵云交手。赵云虽然武艺高强,但是由于他的职务是刘备的内卫,没有多少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所以,曹营中除了张郃之外,没有几个人认识赵云。就算是在长坂坡之战后,夏侯惇在博望坡之战中,依然对赵云十分藐视。
这些将领都是曹军中的一流将领,他们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当面对赵云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去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交锋的。更何况在穰山之战中,这些将领中的许褚、李典和赵云交过手,他们知道赵云的厉害。由于赵云武力超群,他们和赵云交手,有可能丧命的风险。而战胜了赵云没有什么荣誉,战败了颜面扫地。这样一衡量,这些将领就不会上前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曹操下达的那个命令,赵云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要捉活的。有了这条命令,那些大将就更不会上前了。这些将领大部分都是降将,他们知道曹操爱才如命的性格。如今曹操爱惜赵云的人才,想要收服他为己用。那么,无论谁伤害了赵云,都会遭到曹操的埋怨。
可是如果不放冷箭,仅凭大家的武力,不伤害赵云活捉他是不可能的。两军阵前刀枪无眼,曹军将士对赵云畏手畏脚,可赵云却毫不留情。曹军的这些将领,很可能没有捉住赵云,自己反倒会受到伤害。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当然选择了退缩。有了这两个原因,大家也就不去拼命堵截赵云了。
三、 曹操命令背后的深意。曹操要活捉赵云的命令,实际上成了赵云的护身符,它保护着赵云冲出重围,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但是,曹操是当世有名的谋略家,他发布的命令怎么可能会仅仅包含一个意图。在他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命令中,还有着更深的毒计在里面。
我们看赵云整个行动,曹军中只是派出一些二流的将领来堵截赵云,那些一流的将领则都跟随在赵云的身后。从书中看出,他们离赵云并不远,几乎同时到达了长坂桥。如果从空中去看长坂坡的战场,就会发现一个奇观。那就是赵云在前面拼命逃跑,而曹军将士则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赵云。
这就是曹操那道不许放冷箭命令的真实意图。曹操的真实意图就是要放赵云逃走,他要放长线钓大鱼,通过赵云来找到他最大的敌人,刘备君臣的下落。在长坂坡战场上,五千曹军混杂在十几万百姓之中,想要找到刘备的下落,如同大海捞针。这个时候,赵云的出现,无异于给曹军带来了指路的明灯。
曹操知道,只有跟着赵云,才能追寻到刘备君臣的下落。为了防止部下误伤了赵云,中断了线索,曹操才下达了那个不允许放冷箭的命令。这样一来,如果能够活捉赵云,然后从赵云的口中知道刘备的下落当然好。如果不能活捉赵云,跟随着赵云也可以找到刘备。因此,在长坂坡战场上也会发生那么戏剧性的一幕,大家跟着赵云向刘备方向移动。
我们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张飞在长坂桥挡住曹军的追兵,这些追兵就会被赵云引到刘备身边。那么刘备君臣的安危就堪忧了。因此,当刘备接过赵云递过来的刘禅时,不是表扬赵云,而是出人意料的将他丢到地上。这是刘备对赵云无声的责备,对他不知道问题主次,办事不谨慎的批评。
刘备对于家眷的安危并不上心。当年汉高祖能够抛妻弃子,刘备有着高祖之风,自然也一样毫不在乎。在长坂坡之战时,对赵云而言,刘备的安危才是他最应该负责的事情。可是当刘备暂时安全,还没有完全脱离险境的时候,赵云就不辞而别,去救刘备的家眷。虽然这是赵云的忠心表现,可是他的做法欠妥,还险些给刘备引来了追兵。幸亏有张飞的阻截,曹操的毒计才没能得逞。
结语:长坂坡一战中,赵云多次杀入杀出曹军阵营,救出了刘备的家小。在这一战中,赵云杀死了大批曹军将士,但是却没有遇到几个曹营一流将领。这些将领都和赵云避而不战,让他得以冲出重围,救出了刘禅。
这是因为赵云当时名不见经传,这些大将成名已久,不愿意和赵云交手,将自己的一世英名付之东流。再加上曹操下的那个不允许放冷箭,要活捉赵云的命令,更是让这些将领失去了和赵云交手的兴趣。胜了赵云没有荣誉,而且还有受到伤害的可能,而失败了则颜面扫地。因此,这些将领对于活捉赵云的任务就出工不出力了。
而且,曹操下达活捉赵云的命令还有他的更深意图。他想要跟随赵云,去找到刘备的下落。这样一来,这些曹军的将领就跟随着赵云,更不去和他拼命了。由于张飞在长坂桥的阻截,才让曹操的计谋失败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这个结局,徐庶是首功一件。赵子龙再英勇,再无敌,身上还有一个阿斗,在百万曹军之中能杀进杀出,如入天人之境,其功全在徐庶。
自徐庶被曹操收入帐下后(为收徐庶曹操杀了他的母亲)一言不发,一计不献,,对曹操杀其母以示抗议。而徐又仰慕刘皇叔,长扳坡之战他一心要帮刘玄德,所以主动给阿瞒献计曰:赵子龙乃不可多得之虎将,主公如果把他收下,对主公霸业如虎添翼等等,由于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次突然主动献计,而曹操又是爱将惜将之人,就很高兴的采纳了徐庶的计策,活捉赵云,于是就下令:不许放箭,不许伤了赵云,只能活捉,这样一来,武将不敢动手,步兵不敢放箭,所以赵子龙在曹操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杀了一个七进七岀。但也难突出重围,(曹操对赵云实行了密不透风的重重包围)
最后不是翼德在当阳桥的接应,赵云可能也难以脱身。
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不是不出力,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其一。另外,细读原著四十一回,从中我们可知曹军众将都不敢违背曹操军令,这是赵云在长板坡能够七进七出杀死五十多名曹军名将而自己安然无恙的根本所在。
赵云的武力值在三国是仅次吕布属于第二,这可以通过武将之间直接交手和间接比较得出。许褚张辽九大将对此心知肚明,高手相互过招命悬一线,特别是久经沙场之人更珍惜性命。任何一个傻瓜都不会轻易用自已的生命去赌博,除非有深仇大恨。
曹操军令不可违。演义第四十一回原文: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曹操下了军令,请问谁敢违背?曹操惜才如命,从前对许褚丶关羽和庞德这些武功高强的武将爱惜态度就可清晰得出。遇到赵云这超群绝伦武功之人岂能轻易错失?这些大将本身都怯战,恰好等于有了护身符,也让赵云在长板坡万古传名。
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从深夜战到天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张郃和赵云交手十余回合,就打的赵云夺路逃走,如果不是阿斗的神光吓退了张郃,赵云根本无法从张郃的手下逃走。然而在曹操下令活捉赵云之后,曹操手下的九员大将都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动手擒拿赵云。
擒拿赵云并不困难在曹操下令生擒赵云之前,赵云已经在长坂坡激战了几个小时,战斗力已经明显下降。赵云巅峰状态下,只需要20回合就能够打退张郃,而赵云在埋葬糜夫人之后,跟张郃交手了十几个回合就夺路而逃。结果赵云的战马疲惫不堪,马失前蹄跌入土坑,摔得赵云无法起身,险些就丧命在张郃手中。
张郃是曹操手下的二流大将,曹操手下的徐晃、许褚、张辽、夏侯惇、夏侯渊的武功都在张郃之上。赵云在正常情况下,也只能对付这几个将领中的一个。更何况赵云人困马乏,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根本不可能再跟这几个将领硬碰硬交手。
将领们不愿意擒拿赵云虽然擒拿赵云并不困难,但是曹营的大将们都不愿意出力擒拿赵云。在官渡之战爆发前,曹操生擒了刘备的大将关羽,为了让关羽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曹操掏心窝子的巴结关羽,给了关羽高官厚禄和金银美女。
曹营的将领都为曹操卖命多年,武力和能力也不比关羽差多少,夏侯惇还跟关羽打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败。有了曹操厚待关羽的教训,曹营的将领们自然不愿意生擒赵云。一旦赵云进入了曹营,曹操又开始对赵云掏心窝子,曹营的老将们肯定还要坐冷板凳。
曹操的命令有问题从《三国演义》中生擒武将的战例来看,在不使用陷阱的情况下,一个武将想要生擒另一个武将,除非这个武将的武力比被生擒的武将高出来很多。赵云本身的武力就不弱,就算是赵云的体能下降,武力值不如巅峰状态,曹营武将也不具备生擒赵云的实力。
假如曹操下命令斩杀赵云,曹营的武将肯定会争先恐后的去“抢人头”。然而曹操要求武将们生擒赵云,武将们知道曹操的目的是想要收降赵云,生擒赵云肯定出力不讨好,因此谁都不愿意出手。
三个和尚没水吃除了上述的两个原因外,曹营武将们不动手生擒赵云,还跟曹操身边名将数量过多有一定的关系。曹操身边至少有五个人能够斩杀人困马乏的赵云,这些人都知道曹操爱才心切,不愿意出手去触这个霉头。假如曹操身边只有一个名将跟随,就算是不能生擒赵云,真的把赵云打死了,曹操也只能不了了之。后来曹营将领在长坂坡桥前不去挑战张飞,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战败丢命,战胜还会被其他人妒忌,还可能被曹操训斥,因此谁都不愿意出手)
长坂坡一战,曹操下令活捉赵云,许褚张辽等九大将为何不出力?
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中有人在曹营心在汉(刘备)的徐庶,徐庶原为刘备的谋士,曾取得过好几场大胜。曹操用计让人仿笔徐母给徐庶写信,将其骗入曹营,徐母见儿不助刘备来投曹,便碰壁而亡。徐庶进曹营,便一言不发。这次见旧主(刘备)之子破赵云带着深陷曹阵,恐其有失,便向曹操献计,大夸赵云之神勇(其知曹素爱良将)。曹操一听,马上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手下众将一听,内心盘算,本就不比赵云武强,又知穷寇莫追,赵云手持宝剑,所向无不披靡!哪个有生擒活捉的把握,故不肯积极上前,以致让赵子龙杀出重围,脱离险地。还有一说是阿斗命大(真龙天子)得天助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