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我一个过来人纠正你的观念,他们不是节俭,也不是省吃俭用,而是根据当时有限的食材尽量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一,在饮食方面尽量粗粮细做,增加花色品种,比如一种红薯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还可以深加工成淀粉,再用淀粉做成粉条,粉丝,粉皮,凉粉。还可以用红薯做成饸饹面,薯干,薯条,
另外多吃一些野菜,把野菜也尽量多做点花样,比如:菜团子,凉拌,热炒,烧汤,蒸,煮。
二,在穿的方面真的是做到了物尽其用,衣服旧了可以重新染一下,破了补一补,孩子长高了衣服不能穿,就给小的穿上。但必须保证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受冻,
当时的情况是:农村人口粮没有标准,生产队好的社员可以多分一些口粮,落后的生产队社员的口粮比较少,
穿的因为是计划经济,每个人一年有五尺到九尺不等的布票,人们可以凭布票去供销社买一些布,在春节前给有些人做一件新衣服,做一套不行,受布票限制没有那么多的布。
所以当时他们不是节俭,而是物尽其用。
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前三年,我就升级为老太了,大儿媳退休当姥姥了,大儿当姥
爷了。我们4O后,旧社会穷,新中国也是一穷二白。物资短缺。
54年刚上小学,国庆,一人步行15里去汤池。父亲给一千元钱,老币,五三年新版,面值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最大面值,深绿色,苏联印刷的,55版国内印刷面世后,弃用3元苏版。
一千元〈一角)算中饭,可购特产麻饼一个。买盒腊笔,中飯省了。
最困难是59年冬至6O年春,树皮,树叶,糠,野菜渡饥荒。从6O年下半年,生活正常,每人一尺七寸布票,油,盐,肉粮,豆制超品均凭票,63年考入淮南,最高学府,(本科已迁走),和母亲两人,3尺4寸布票,买两块细帆
布头,手工缝制一件衬衫,腰间有横接缝,晚上洗,白天穿,还有件背心,夏衣。
63年人口出生正常,6o后,7O后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主力,弟兄5、6个正常。学弟6亇女儿,我侄女四个儿子,两女儿,送人一亇,儿子争气,打工成民营企业家。
农村生8,9亇的也有,我小女儿同学,女孩,叫老八,同事邓工,8亇女儿。农村更苦,每工3~5角,。
昨天中饭,我说79年包产对户,老伴种十亩田,我是小有名气的技术员,7月23请假回家,挑120斤货物,有肥肉炼油后油渣,免票,2元/斤,比苏肉(油炸肉)
颜色深点,配蔬菜一起烧,味道好极拉,5亇孩子,三男二女,爱人,母亲,全在农村,。
早4点多步行挑担上火车,合肥转乘汽车到汤池,步行15里到家,中饭后下田干到晚九点…。大女儿说你吹啥,她公公婆婆都比你大,苏北农村更苦,婆婆一个人带四个娃,干活比我家辛苦。生活更差。
85年全家进城,住门邻,我家还多一个孩子,生活一般样,比城里老住户,双职工差多了。
其实也不一定,活鸭6~8角/斤,现在18元/元,大肠5角/斤,老伴砍价3毛八分/斤,挑的都是大肠头,好的,现在20~25元/斤,泥鳅,2毛/斤,我下班,老农还剩半袋,7元,全买啦,一毛五左右,被老伴训傻了,她不爱吃,孩子喜欢。低等收入,中等生活,穿差点,表面也得和城里一样,同事,机高工,我俩借调去搞资产评估,我自嘲,我和他,都穿开开牌衬衫,他是正宗一百多元,我是地摊货。裤带,金达莱,香港产,30o元,我腰上的正宗牛皮带,地摊现制,6元。
大儿媳家,父亲炊事员,母亲无工作,四女两儿,男亲家未谋面,去世早,大儿已成家,老三女儿接班,还有四亇,亲家母27元/月生活费,养活一家,节约不用说,孩子都养成节约习惯,从不乱花钱。亲家高寿,晚年幸福。
同事,共事几十年,三儿一女,老伴临时工,没有节约习惯,车到山前必有路,大儿和大儿同年同单位,89年结婚,花38O0元,我儿迟一年结婚,花费1万五千,无城镇户口,无工作,和国企正
式工,差别也很大,邻居都夸我老伴有福气,三女儿媳,国企正式工,公立医院护士,在编,名牌大学毕业的英语教师,双向选择,我也做了最大努力,勤奋,节约,至今也不乱花钱,探亲,族游,大儿看我穿的寒酸,丢他脸,他,他出钱叫老四,陪我买件衣服,我和服务员交待,两百元以内,挑选一件,260元,合适,下午我去拿发票,62O元,打折这么多,?售货员说:630元,只让利1O,你公子不让说,谎言骗我。
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说烂了,我还当作精典。重申,渡难关,隔两代了,没有我们难吧?长寿,贡献都占全了,享受?先付出,后享受,现在也算享受。衣食住行不用愁,儿女自立不用愁。
我提前申明:我的书房弄好了,我就退出头条了,光看不说,前几天,我在头条上,为中印边防高山哨所,做一防雷设计,世界独一无二,简易,成本低,易施工,除常规防雷设计外,另采用我的新理论:本质安全型防雷。即使避雷针,常规防雷战损,建筑还能防雷,不怕雷击。在评论区发表的。
我的时间不多了,超过十年也有可能,要发点余热。留下一些文字纸质资料,不能发到网上了,无收益是小事,保密最重要。
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你看过歌曲《懂你》的MTV里妈妈舔碗的桥段吗?爷爷奶奶那一辈就是那样过来的
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现在一个中层工薪阶层的花销可以养活一百个大山深处的儿童。
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时代不同消费观点不一。过去看到的口号多是“增产节约、反对铺张
浪费、增收节支光荣、铺张浪费可恥”之类,而今我们所見的多为“发展科技、改善民生、增加生产、保障供给”。那時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标准极低是不得己而为之,現時国家经济得到有效发展,当然要遂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就拿我两件再简单不过的实例为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一家三、四口人一个月用电不超过两度、煤基是月耗一百个右右,而今一家五口人月耗电都在百度上下,煤气耗量是一个冬季就把基本低价基数用完了,前后不知怎么去说才好?
爷爷奶奶那一辈到底有多节俭?可以养活七八个小孩?
城市农村,工人农民,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计。
一般而言,爷爷奶奶那一辈能养活七八个小孩应是指一九七九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年代。真正能生养七八个小孩的,应是农村的农民比较普遍。城市工人(含普通上班一族)一般也就生养三四个孩子,很少有生养七八个孩子的小家庭。
农村农民生养七八个孩子比较普遍,最多的见过兄弟姐妹十三个。这也不全凭爷爷奶奶节俭持家,当时的集体生产是相当地保障了农村人口生活基本水平。
当时农村是生产队组织,口粮(油)供应有二大块,一是人口粮,一是工分粮,还有自留地生产,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饲养些猪🐶🐔鸭,产品可自由出售(1975一1976年市管会禁止自由贸易)换零用钱。
我们这里当时人口粮不论老少,每年口粮有三四百斤稻谷,一二十斤油,其他番薯、花生、瓜子、芝麻也有一部分。工分粮就比较多,按劳动力出工工分数给粮油,一般一天劳动工分(10分)有一斤稻谷,几乎和口粮持平,工分还有分红,一个工分一般有二三毛钱,好的年份可分到七八毛钱。如果碰到小产年,队里粮食不够分,国家还提供农村返销粮,不至使农民挨饿。
因此,在农村,人口再多也饿不着,生活困难些,通过节俭,爷爷奶奶辈是能养活一家七八口人的。现在生养七八口人的家庭也属农村较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