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1965年的5元人民币,估计最少相当于现在的500元。
但是单单按500元还钱可能还是相差太大了,估计它的价值要以万计了。
我们以我们小时候吃包子来计算,我们八几年的时候,肉包子5分钱一个,我们都没钱吃得起。据长辈们说,前十年只要2分钱一个,现在涨了一倍还不止。
如今都2020年了,大井拐肉包子2.50元一个,苏埠软肉包2.00元一个。我们来算算账,就算1965年的肉包子2分钱一个,5块钱能买250个包子。现在要500块钱才能买到250个苏埠肉包,要是大井拐包子得花625元。
这只是单单5元钱经过50多年的通胀达到的数字,还没有计算5元钱用于投资所产生的价值。
当然了,那时候很多地方都禁止投机倒把,后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才让人做生意的,我们就算他30年投资。
我们这样算,从90年开始,那时候包子已经0.15元一个了,当初能买250个包子的5块钱就通胀到37块5毛了。用这37.5元做生意,每年10%的利润应该不成问题,所得利润就不再投资进去了,30年就变成1237.5元。加上通胀,差不多16500元。我这只是保守算法,真正的算法算出来估计最少也是这个数的几倍。
所以说1965年借的5元钱,今天要是提还钱的话,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通胀率,复利率,利用率以及50多年的超长时间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大到你难以想象。
假如你真的要替你爷爷还钱的话,我觉得5万应该够了。
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你提的问题和我遇到的一件事可属一个问题。
1962年,我家里特穷,妈妈向她的姨姐姐借了30斤小麦度饥荒,20年后1982年,我们兄弟两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妈妈给我交待要按现价还清这笔帐,我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时还。2016年,我想着再不还,我这代就对不起老妈的嘱托,也是一个良心上的信用负担和感恩负担。但是却为两件事犯了难,一是价格上还多少?,当时的小麦牌价每斤9分钱,市场管的紧没有议价,按2016年的小麦挂牌价也就是1元2毛5,30斤小麦只能算37元5角钱,从感恩角度上讲,这笔钱是拿不出手的。我就想了个办法,除按16年当年的现价还钱外,另加30斤小麦的2016年当年单价乘双倍计算累进贷款利率算个大概,然后加上感恩之礼,和他商量着还钱。二是这笔帐毕竟欠了50多年了,妈妈和她的姨姐姐都已经作古,家庭姓什么在哪儿住都不知道,既或找住了,他们会持什么态度一概不知,如果反倒扯上官司我该怎么办?后来我抱着诚心的态度,亲自按照线索,或坐班车或骑自行车,上门去还。妈妈的姨姐姐我得称表姨妈,表姨妈的最小儿子也快六十了,他很惊讶,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事。他很讲理也讲礼,坚决不要。我给他讲清道理后,他终于代表已逝多年的老母亲,接受了我的诚心,了却了心愿。
话说多了。
现在还是回来讨论回答你的主题。
你说到你爷爷一九六五年向同学借了五元,现在你究竟该还人家多少钱。看了我的这个故事,你自会明白,还多少合适呢?我觉得良心和诚信加感恩最为重要,双方只要讲理,该还多少不重要,全凭你的主动。
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时过55载,不忘同学情
那时候上学顶多念完初中,我估计你爷爷比我小几岁,大约71~2岁吧。
你爷爷家生活贫困自已身上连5元钱都没有,或有急事来不及向你曾祖父母要5块钱,只好求助于同学。按当时的工资收入和物价水平,5元钱足够一个人一个月生活费了。你爷爷的同学能够拿出5元钱借给你爷爷,说明两个问题:一,说明那个同学家是"不缺钱的富户"。二,说明那个同学有善心有爱心,愿意借出钱帮助你爷爷解决燃眉之急。
后来"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1968年上山下乡,你爷爷和那位同学,各奔东西失去联系。返城后忙于成家立业,多方打听同学下落未果。一幌几十年过去了。一般人早把借5元钱的事忘了,你爷爷始终念念不忘这5元钱。退休了,随着手机的普及,你爷爷终于和那位同学联系上了。
1965年的5元,过了55年,据有关资料物价上涨了128倍,那5元可抵现在的640元,那你爷爷怎么还债呢?
让我说,最不能还5元,也不能还640元,至少还1000元。根据你爷的收入水平酌情而定。毛泽东时代的同学最纯真,同学情是无价的。用多少钱还债,也代表不了你爷在困难时,同学伸出的援助之手。
借钱看品质,还钱看人品。你爷爷找到那同学当面致谢,并对55年才还债表示歉意。两位同学已从10几岁的初中同学,走过55载,现已古稀之年。老同学见面格外惊喜,一起畅谈同窗往事,述说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互道身体多保重,同学情深万年长。
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1965年的的5元,按物价涨幅,折合今天64O元,小学教师,27~36元,县団级干部,9O~98元,我在淮南九龙岗矿下井习实,掘进工,最低4级工,54元,8级工,9o多元,下井津贴6毛,岩巷施工,一毛八分保健费,
肉,由O,59元涨到o,72元免费,白干酒问价,稻,O,1元/斤。
65年,我从汤池乘汽车去合肥,车票2,3元,堂姐妹,同龄,不知是姐还是妹,她和丈夫及一战友回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工资也有4o元,我拿5元交给他们买票,还有2元7角未给我,忙乱中,他们忘了,我也未提示,算了。
学校伙食费1O元另5角,9元助学金,自交1元5角,。父亲57年病逝,三姐也出嫁了,二姐出嫁15年,编织发髻網套,8分钱一只,扣除絲线,2分,剩6分,15年存了8元私房钱。
63年,到淮南上煤校,一件背心,每人一尺七寸布票,和母亲俩人,3尺4寸布票,买了两块细帆布(布头),拼接缝件衬衫,腰间有横接缝,母亲手工缝的,夏天,晚上洗,白天穿。唯一的一件。…
97年,小儿上安大,每月5OO多元生活费,学费3O00元,
矿务局平均工资60O元,合肥饭店服务员,工资15O元。
都反对我给小儿生活费太高了,他毕业能拿多少钱?我们这一代的苦曰子过够了,不想让他们再为钱发愁。
老乡,同学,比我高三届,休学找工作,工作也未找到合适的,学也未上好,三门不及格,勒令退学,66年去学找学籍,把我的3O斤粮票和9元奖学金领去了,花了,未还我,我还在上学,无经济来源,68年才工作,他回家当了民办教师,转正,退休4Ooo多元,比我退休金还高。其实两家都很近,96年前,母亲在世,我也回家过年,往事不提了,几元钱是小事,现在几百元也是小事。
你爷爷向同学借五元钱,你爷爷估计和我同一年龄段,那时,5元钱不是小数,打听一下,还钱是小事,爷爷同学,也很关心他后人情况,拜访一下,估计也有8o岁了,是否健在?爷爷的友谊,能在孙辈一代传承下去,也是美德。
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个人认为,产品的价格涨跌是与该产品的人均拥有量的增减是成反比的,即产品的人均拥有量增多,产品价格就下降。从六十年代到现在,我国工业发展比农业快,工业品价格相对下降,而农产品价格明显增高。所以,一九六五年借的5元钱,现在要以物价来计算应该还多少的话是很难确定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是从普通百姓家庭收入状况上去对比考虑比较恰当。
六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六亿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以个人经历看,农村青壮年主要劳动力一天挣工分满分10分,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年终决算10分的价值,边远贫困地区低的一角两角钱,城镇郊区有副业加工房的也高不过七角钱,多数生产队是两角三角。以低收入两角计算,这5元钱要劳动25天才能获取。那么现在一般劳动每天以150元计算,25天也就3750元。所以我想,一九六五年借的5元钱,现在还四千元可以了吧!
我六五年时是农民,地处城郊,工分值是每10分0、73元,2O岁至30岁时在生产队瓦厂做工,收入日平均在1.5元左右,有时外出干技师活,日收入3一5元。如果按我这情况算的话,当年借我5元,现在硬是要还我的话,最多500元也就足够可以的了。当然,还钱是你的处事,收不收这钱是我的为人。
1965年我爷爷向同学借了5元人民币,现欲还债,那该还多少?
谢谢邀请!5元钱借了五十五年了,现在该还多了钱?我认为,这是良心的还钱,多少就在于良心了。这5元钱,在当时可买30斤小麦,这30斤小麦所发挥的作用那是无法估量的,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借钱是难的,细想,人家能借给你,这种感激还用说吗?依我看至少也得10000元,再少也拿不出手,多也不限。我在网上看到这类似的内容,一个老爷爷六十年前在银行存款77元,现在去取钱,营业员一算,才800多元,营业员也说少,可能正在申请多给,不知能给多少,现在也说不清。依照这个算法只能还60元左右,似乎不太妥当,这么多年了,是否有借款条约?利率、年限的说法是什么?都没有。可见人家根本也没打算要。俗话说,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凭良心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