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水性杨花出自《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歧视女性的说法吗?

谢悟空小秘书之邀。

首先说一点,说“水性杨花”一词出自《红楼梦》,恐怕并不准确。明代小说中,这种说法就有很多。读者有心去找的话,不难找到很多例子。这里就不费精神了。

关于“水性”形容女人,大约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在人来说,男属阳,女属阴。阳为刚,阴为柔。所以,男要阳刚为贵;女以阴柔为美。如果男人没有阳刚之气,就成了娘娘腔,女人没有阴柔之美,就成了女汉子。无论是女汉子还是娘娘腔,大约都不是值得骄傲的。

水性是阴柔的,所以,中国人常说,女人如水,男人如山。歌曲中也会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小伙壮如山。如果换一下,在中国人的心中,就不美了。这是中国人眼中男人女人的文化品性。

杨花是轻浮之物,春天杨花开放之后,会随风漂泊。把说女人是杨花之性,大约比水性要晚得多。这大约是在宋明之后,理学兴起,社会要求女人所谓贞节之后才有的现象。个人猜测。水性杨花一词,在宋之前,大约很少见,在明清小说中,就很常见了。水性和杨花放在一起,就有明显的贬意了。水性虽然表现阴柔之美,扬花随风飘荡,可以见一个爱一个,跟谁都行,明显与贞节观念相冲突。因此,当说一个人水性杨花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她性格轻浮。

《红楼梦》的思想性之所以高于所有明清小说,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品中体现出的对女性的尊重。宋明之后,随着理学的兴盛,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是不被当人看,不被尊重的。这一点,看看同列“四大名著”的其它三本就一目了然了。

《三国演义》中没有真正的女性出现。有一个貂蝉,是做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出现的。有名无姓的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在整个的故事情节中,是没有她个人意识和情感表现的。她出头至尾的表现,就像一个木偶。当然,历史上的人物,肯定是有情感的。小说中的表现,体现的是作者的思想意识。

《水浒传》中的女人虽然比《三国演义》有所进步,但也并非真实的女人,他们除了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的“淫妇”之外,就是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一类的人物,他们是母大虫,是母夜叉,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都不是普通人的。

《红楼梦》中的女人形象,是真正的女人,他们是一个个有性格、有血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只有到了曹雪芹这儿,女人才被当成与男人平等的生命来描写的。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看到女儿就清爽,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这话虽是借贾宝玉之口说的,但其实是作者曹雪芹的思想。而在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女人是要低男人一等的,一家人生了儿子,叫弄璋之喜,而生了女儿叫弄瓦。贵贱之别,一目了然。就算是女娲造人,也是先造男人,再造女人。总之,女人的地位,是比男人低的。可是在《红楼梦》贾宝玉的眼中,女子是高贵的,男人是浊臭的。在男尊女卑社会中能够写出这样情节的作者,说他歧视女性,你信吗?

事实是,曹雪芹不但不歧视女性。而是歧视男性。如果男女是平等的,歧视女性不对,歧视男性也不对。可是在男尊女卑社会中居然能够歧视男性,不正是为追求男女平等而做出的矫枉过正吗?

小说在明清时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明清小说家中,说任何一位歧视女性,可能都不会错。因为当时社会中男女就是不平等的。歧视女性是社会普遍现象。比如冯梦龙,凌蒙初、罗贯中、施耐庵等等,在他们的小说中发现歧视女性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唯独曹雪芹不一样。说他歧视女性,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我没有去查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是否说过女人水性杨花这样的话,我相信能够有这样思想水平的曹雪芹是不会这样评价女人的。当然,书中人物这样说是另一回事。如果谁前八十回中,以作者之口说出了女人水性杨花的话,请指出来让我欣赏一下。

成语水性杨花出自《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歧视女性的说法吗?

我认为“水性杨花”并不是真正的“成语”,而只是一个词组。我查《成语词典》不见有收录。除非最新版的将其收录。以水为头的成语主要有:水火无交,水木清华,水中捞月,水心学案,水月观音,水米无交,水泄不通,水长船高,水到渠成,水送山迎,水深火热,水清无鱼,水晶灯笼,水落石出,小陆道场,水道提纲,水净鹅飞,水可载舟等,并不见有水性杨花。

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某所续。前八十回并不见有水性杨花之语,是在高某所续的九十二回里有“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这是高某写的,并不能代替曹雪芹观点。曹雪芹笔下的女人,大多忠贞不贰。只因这样就断定曹雪芹歧视女人是很不妥的。

水性柔。在老子《道德经》里对水性是尊崇有褒不贬的。把女人比为水性亦是赞颂。我国历来受阴阳五行哲学思维所影响。男阳刚,女阴柔,男性如山刚硬,女生如水柔软。后来水性与杨花组合成一词,意义就反了,由褒成贬了。杨花随风飞舞飘荡,表示轻浮不稳,水成随处流泛滥之物。水性杨花成了比喻女人见一个爱一个,极不忠贞而淫荡的了。过去重男轻女,要求女人要有三从四德,忠贞节烈之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木头就坐地守。现在男女平等,女有主动权了。但女人要自重,贞洁,还是为人所称道与赞美的,淫荡不忠总令所笑所耻。能如莲洁兰香最好。

成语水性杨花出自《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歧视女性的说法吗?

水性杨花这个成语在曹雪芹用来并没有贬低妇女的意思,只是对有的女性的性格做了恰如其分的形容,至于后来变成贬意词那就象许多中性成语在人们的使用中逐渐变成了贬意成语是一样的。

成语水性杨花出自《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歧视女性的说法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水性杨花的典故出自这首《杨白花》,作者是北魏宣武帝妃胡充华,也就是后来以“不爱江山爱美男”著称的胡太后,怀念她南渡不返的情人杨华的。

最难消受美人恩,这个让胡太后思之,念之,寤寐求之的杨华,却是个苦命人。

杨华是北魏名将杨大眼的二儿子,大名杨领兵。正史上记载,杨大眼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老虎。跑得也快,势如奔马,脑袋后头拖根草绳子,能笔直的飞起来。

杨大眼的老婆潘氏,史书记载她容颜俏丽,一杆桃花枪打遍天下无敌手,世人皆称其“潘将军”。

父母基因好,杨华自然也差不到哪去,身体雄健,面如敷粉,宛如吕布一般的人物。

杨大眼夫妇兵败钟离,皇帝罢免了杨大眼的职务,送大草原上戍边去了,杨华替父求情,结识了孀居垂帘听政的胡太后,结果干柴遇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在胡太后的干涉下,杨大眼被赦免了罪行,官复原职,却发现他深爱的妻子移情别恋,红杏出墙。

杨大眼怒不可遏,把屠刀挥向妻子的颈项,事实证明,潘将军虽勇,却不是打虎英雄的对手。一代绝世红颜,香消玉陨。

胡太后非但没有责怪杨大眼,反而赐给他一个公主续弦,杨大眼做了亏心事,没过多久,就被潘将军索了命去。

为了争遗产,杨华弯弓射死了继母,又担心受到皇族的报复,于是心一横,抛弃北魏,投靠南梁去了。

为了让情人回转,胡太后毒死了当朝皇帝,立了一个两个月的孩子坐上皇位,自己继续垂帘听政。没过多久又把这个小皇帝废了,选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做皇帝。

胡太后怎样努力,终究没有换的杨华回心转意,反倒惹起内乱。权臣高欢搞宫廷政变,囚禁了胡太后。

一年后的黄河畔,胡太后被逼沉河,六名宫女挽着手臂,把胡太后围在中间,赤足踩在金沙滩,吟唱着《杨白花》,缓步走进波涛汹涌的黄河中。

风情万种,仪态万千的胡太后,就在生命逝去的最后时刻,高歌“水兴涤妾意,不负杨花情”,结束了风流传奇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