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玉米现在有很多种植模式,有种肥同橎,有苗后施肥,各地区根据各地区的种植习惯进行玉米施肥是最好的。
种肥同播,就是在种植玉米的同时,把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化肥一次施入,这样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只浇水和打药就行了。
苗后施肥,一般分二至三次。第一次在小苗五片叶时,为了培育壮苗,用整个生育期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用量对小苗进行追施。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百分之四十的用量对玉米追施,以提高孕穗质量,第三次在玉米抽雄时用百分之三十的用量进行追施,以提高玉米授粉质量和促进籽粒灌浆。
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导读:
玉米分春玉米和夏玉米,生育期在85天~120天之间,分紧凑型、松散型,分矮杆、中杆、高杆,株高100~200厘米左右。不同类型的玉米栽培密度也不相同,紧凑型亩栽4000株为宜,松散型亩栽3800株左右。玉米全生期要施底肥、追肥、叶面肥,三肥结合才能获得高产。
一、玉米如何施底肥?玉米移栽时,亩施总含量51%,氮磷钾17℅复合肥50斤左右,打穴施入肥料后,放苗移栽。如果土地翻耕播种,撒入肥料后将肥料耙入土壤中播种,种肥分开,玉米出苗快。(注:玉米播种时选晴天进行,下雨天播种影响出苗)。
二、玉米7~8片功能叶追肥好玉米长到30厘米,7~8片功能叶,到了大喇叭口期就要追肥。玉米是个大肚汉,肥多能获高产量。玉米生育期短,追肥可选择氮肥尿素,亩施80斤左右,打穴施入离玉米根部5厘米处,以防烧根,施肥后要盖上土,以防高温蒸发走失肥效,下雨天流失肥料。
玉米如何喷施叶面肥?玉米到了抽雄结苞期,就要喷施叶面肥,喷施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多微量元素"叶面肥,"芸苔素内脂"植物生长调节剂。亩用量:"磷酸二氢钾"晶体叶面肥100克,"氨基酸多微量元素"液体肥料50毫升,"芸苔素内脂"植物生长调节剂4~6克,混合兑水60斤,用高压喷头进行喷施。每十天一次,连喷两到三次,可以防治玉米秃尖病,使玉米穗大粒多,获得高产。
(原创)。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玉米在一生的生育期中,的追肥时间是在大喇叭口期,因为这时候需要的营养是比较大的,也是生长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么判断大喇叭口期呢?一般是玉米11-12片叶展开的时候,这时候叶片展开,看着像一个大喇叭口,因此被称为大喇叭口期。
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答:玉米拨节至穗分化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追肥最好,通过追肥,可满足玉米对养份的需求,从而使玉米穗大粒多,达到增收增产效果。
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玉米几片叶追肥好?我是三农孺子牛,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玉米理论追肥与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脱节。为什么?我们下面慢慢聊。
1.玉米追肥理论上来说,按照玉米生长规律需肥要求,要进行三次追肥。玉米尺把高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实际上尺把高时根本不需要进行第一次追肥。因为尺把高玉米的底肥现在施量普遍较多,根本没有吸取完毕。这时追肥属于既浪费人力,又浪费财力。还容易发生倒伏现象。
2.玉米大啦叭口,正是玉米7~8片叶子时,这个时候正是玉米出花抽穗期,也是玉米一生需肥最多的时候。追肥最关键时期。这次追肥关系到玉米产量的高低。是产量形成的决胜期。
3.玉米灌浆期追肥。玉米整个生长期叶片已经发齐,大概在18~22片左右吧。这次追肥主要是为了防止玉米后期脱肥,造成籽粒不饱满。增加籽粒更加饱满。
理论上来说玉米追肥三次最好。可是在实际中理论与实际经常吵嘴打架。真正要做到这三次非常的不容易。书写容易嘴上好说。实际操作很难做到。玉米7~8叶时追肥较为容易点。有人主张10~12叶追肥,这时的玉米已经生长到一人多高了,人进去行走叶片拉眼拉的睁不开。两只手经常的护眼睛。护了眼睛很难操作施肥,不护眼睛,眼睛很容易受伤。恐怕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了追肥而把眼睛受伤。谁都不傻。
三次追肥人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尤其是打工者。我的意见是老老实实施好底肥,7~8叶时认认真真施好追肥,就问心无愧足够了。
我是三农孺子牛,喜欢我关注我,您可分享评论点赞,发表不同的看法。谢谢大家!
玉米几片叶追肥好?
玉米施肥的最佳时间:攻秆肥。一般在6-8片叶,苗高30厘米时追肥。攻秆肥能促进玉米上部叶片增大,扩大光合作用面积,延长下部叶片的功能期,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
攻穗肥。在玉米大喇叭期即抽雄前期10-15天,12-13片叶时追肥。此阶段为玉米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需肥需水量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这时重施穗肥,肥水齐攻,既能满足穗分化的肥水需要,又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使输入果穗养分多,粒多而饱满,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攻粒肥。是指雌穗花丝开始抽出,授粉前后的一次追肥。主要是为了防止后期脱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玉米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需肥特性、品种生育期等
适量追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有的可在大剌叭期一次做攻穗肥追施,也可在拔节、大喇叭口期两次追肥。但前一次要少追,后一次多追些,是否追攻粒肥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而定。后期易脱肥的土壤可少追一点攻粒肥,以免追肥过多引起贪青晚熟以致减产。
注意点:追肥需适当水肥的管理,旱了,肥力蒸发了利用的少。水大了,肥都水冲跑了。
以上是个人看法。感谢您的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