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经是农历的四月初一,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对于农民来说,三月和四月是很重要的两个月份,是农民新一年耕作的开始,在农村中关于三月和四月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何农民害怕四月初一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月怕三七,三七指的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是农民害怕这三个日期下雨。三月是农民耕作的季节,不管是什么农作物种植,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尤其是对于“春雨贵如油”的北方。虽然农民知道春雨的珍贵,知道降雨对农作物的好处,但是和降雨一起到来的,还有强降温天气,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出现倒春寒的几率会很大。如果在三月每隔几天就出现一次降雨天气,那么便意味着今年春天倒春寒出现的几率会很大,倒春寒的出现,会将刚开始萌芽的果树冻死,将开始返青的麦苗冻害,所以农民才会害怕三月三七降雨。
再来看四月初一,今天就是四月初一了,俗语中的四月初一并不单指四月初一这一天,而是四月初一左右。就在前天晚上,华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霜冻情况,我们这里也没有幸免于难。虽然已经过了谷雨节气,但是昨天早上醒来,发现院子里刚栽种的蔬菜秧苗上有了霜冻,赶紧穿好衣服去地里查看,被眼前的景象吓到。刚坐果的梨子、杏子几乎全部冻黑,刚长出来的葡萄萌芽也被冻黑,前些日子刚长出叶子的糯玉米也被冻的耷拉了脑袋,还好小麦受到的影响不大,要不今年真的是该喝西北风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为何农民害怕四月初一了吧。农历的四月初一一般为谷雨节气到夏至节气之间,此时北方的果树开始坐果,小麦也马上要到了扬花季节,此时突然降温对果树、小麦的影响都很大,比如今年,好不容易熬过三月的三七没降温,却在四月初一时遇到了霜冻天气,农民真的是有苦说不出,今年果树减产高达60%以上,农民能不害怕四月初一吗?
由于以前耕作技术差,没有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设备,农民只能从生活和劳作经验中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老农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在不断改变,但是老农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这和当年的雨水有直接关系,以前的人们没有天气预报,种庄稼地的农民就根据天气来判断当年的收成如何及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三月怕三七,三月份(农历)如果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下雨了,今年雨水一定会多。
四月怕初一,也是这个道理,最要命的是:三七初一都不下(雨),最怕四月(农历)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中捞。所以对三夏大忙会造成很大影响,农村的人们就要做一些防雨物质,尽量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时过境迁,这些事情已经不灵验了。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还没感觉到开始,一年中的三个月已然结束,今天是2020年的农历4月1日,是农村老人口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一个让农民担心害怕的日子之一。
都是规矩惹得祸,让农民们一年到头过的这么累,刚度过了让人不省心的三月三七几个日子,今天又迎来了颇为担忧的四月初一,事可真多啊!
为什么农民会害怕一些日子呢?这些日子有没有什么说法?可有道理吗?其实俗语中的害怕二字为担忧的意思,农民干的是啥?种庄稼啊,农民们担忧的日子都跟庄稼有关系。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看,三月的三七日,并不是具体到哪天哪日,三七虽然是指初七、十七、二十七,而均匀的布局说明三月整个月是农民们担忧的日子,为啥,就为我们今年遭遇的几次倒春寒。
三月是春风拂杨柳,红花绿叶正当时的好季节,是小麦迎风拔节,果树开花,蔬菜播种的季节,所以此时农民担忧啊,担忧倒春寒突然来个回首掏,把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春光明媚给收走。
那么为啥要特意指出三七这三个日子呢?农民对于日子有特别的执着,认为十个数字中数三和七不吉利,因此把三月整个月的担心给按在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日子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在几次倒春寒中,在几回忐忑不安里,三月终于过完了,如今农民又要担忧四月初一,四月初一又有什么可怕之处呢,每年围绕四月初一这个日子,是农民春种时节,春播花生和玉米都应该在这几天进行,而此时果树花开已落,满树尽是青涩果,播种的蔬菜也冒出稚嫩的芽。
四月初一前后,气温依旧不稳定,这时候来场倒春寒,简直比三七日损伤更加厉害,更让农民们担忧和害怕,这不怕啥来啥了,大家看吧,前两天的倒春寒是不是够可怕的?虽然我们这里损害不大,可别地的农作物损害严重啊!
据说那些果树上的青杏、小桃都有损害,今年的水果又减产了,果农不挣钱,老百姓也将吃不起水果,果然是老话自有它的大道理啊,该担忧的事情得担着,我母亲在菜园里栽种的豆角,已经连着三天傍晚去盖一盖,这样就避免了倒春寒低冷空气的侵害了。
最近又穿棉衣了,等气温再次回暖时,我觉得可以漠视这个春天了,收起棉袄直接穿裙子算了,还有十一天立夏。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呢?
关于一些时令、气象的农村俗语还是很多的,而这些俗语是年百年流传下来的,并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经验。比如有“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五彩缤纷的是杜鹃花,三冬连根都会冻死”等,都是说的这些意思。
而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一了,而关于四月初一的农村俗语还是有的,今天我来说一下。比如这句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农民们怕四月初一呢?李子来回答。
在农村里,农民们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庄稼欠收。特别是在古代,由于农业技术不发达,如果那时候庄稼如果欠收,就会给农民们造成饥荒,当然这也是农民们最为担心的事情。而这句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说的关于粮食收成的事情,所以咱们就详细的说一下: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意思:为什么农民“三月怕三七”:
此三七非其他三七,当然这里的三七并不是指的中药材,而是时间的意思。因此来说,农民们指的三七是三月的三月初七、三月十七、三月二十七这三天。为什么农民们害怕这三天呢,一切还要从种植说起。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在农历三月里,自然也是种植的季节,而这时候花生、大豆、玉米、生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在种植期。但是种子的发芽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的,这不仅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光照,还要一些雨水来保持湿度,当然这时候的雨水也不能太多,过多了会造成种子的腐烂,影响出芽率,进而导致粮食的减产。
所以来说,这句俗语“三月怕三七”的意思就很简单明了了,因为农民们害怕这三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古人们是靠天吃饭的,只有天下雨才能及时的把种植给种上,如果这个时候,这三天不下雨的话,势必会影响种植的种植,后期庄稼的丰产。
但是大伙就闷了,为什么农民要怕这三天:这是因为种植庄稼也是要赶天气的,而十天则是一个种植周期,但是这三月下雨的时候也不一定在这三天,可是这最早的种植时间却是三月初七以后,因此也就有了这么一说“三月怕三七”!
“四月怕初一”又是什么意思:
说完这三月,咋们再说四月。但是这农村俗语还有一句很完整的句子,意思是说:『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
而在农历三月的时候,农民们已经播种完成,而种子也在地里到了出芽的时候了。而这个时候,由于幼苗很嫩,是很害怕寒冷的刺激了,如果在农历四月把刚刚出来的幼苗给冻坏了,那么农民们的一切劳动成果自然就没有了。所以来说,在农历四月的时候,农民们特别害怕一些『倒春寒』的现象发生了。
那么,这跟四月初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植物生长虽然靠湿度,但是最重要的也是靠一些光合作用来完成的。因此来说。在农历四月的时候,庄稼主要是靠太阳光照而生长的,如果在四月份庄稼遭遇洪涝灾害的话,其幼苗则会发黄,会把幼苗涝坏的。而老祖宗一般在四月初看一下这以后的天气是否有雨或者无雨,但是具体的时间不是定格在四月初一的。
总上来说:通过上面这句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来说:老祖宗还是有很大智慧的。特别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这些农村的农谚更具有指导意义。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4月23日),再有12天就立夏了。这时我想起了农村一句老话:“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农民伯伯为什么怕四月初一呢?
原来这是一句有关天气的农村谚语。在古代,由于科技落后没有天气预报,农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发现了许多天气规律。
“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说: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越来越暖和,农民伯伯要种植蔬菜或棉花了。
而谷雨正在三月中。谚语云:“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也就是说三月是春播的季节。
种上的棉花或蔬菜秧苗后需要水的滋润,这时候农民伯伯盼望下雨。
但是春天老天爷下雨很吝啬,3月里的小雨淅沥沥的下,像牛毛,像筛面,因此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农民伯伯盼望老天爷下雨,就怕三月的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如果这三天不下雨,则预示着春旱比较严重,种植的棉花、蔬菜秧苗就会受到危害,甚至有的会旱死。
古代没有像样的水利设施,老百姓是靠天吃饭,就怕老天不下雨。
农民为什么又怕四月初一呢?
盼下雨但也要有一个度,如果四月初一这天下雨,则预示着四月份里的雨水天气比较多。
四月份正是北方小麦扬花授粉的时候,如果下雨太多或者阴天,势必影响小麦的授粉,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造成减产。
总的来说,农民盼望三月多下雨,如此秧苗会得到滋润。
到了四月份又怕下雨太多,怕影响小麦的生长,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
这句完整的农谚是这样的:“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要到水里捞”。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三月怕初七、十七、二十七不下雨。
到了四月就怕四月初一下雨,初一、初七下也不要紧,就怕四月十二下,如果十二下,就会影响到小麦的收割。
原来4月12日下雨很容易连阴天,如此以来小麦就会倒伏。
这句农谚到底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4月12日这天不下雨吧。
文/秉烛读春秋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谢谢邀请[玫瑰][玫瑰]。
今年的农村祸不单行,真是苦了农民朋友,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闹得待在家里不敢出门,不能打工,没了收入,现在疫情得到了控制,有了转机和希望,但却赶上连阴天、冰雹天,小麦、果树受到雪冻,农民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这日子要咋过啊?那么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让小编为大家细细分享我的观点,有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忘记点个关注哦!
“三月怕三七”,所谓“三七”,其实是指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满满一个月。农历三月处在惊蛰和春分节气之间,正是农民播种和作物返青的时候,此时农作物需要大量水分,所以说农民期盼和渴望下雨。相反,如果春旱无雨,小麦等农作物就无法拔节孕穗,就会减产,农民指望的一亩三分田没有收成,一年也就白费了。所以古语说的好“春分无雨是空年”,农民“三月怕三七”,怕的是不下雨。
而为啥“四月怕初一”呢?因为到了四月,小麦、果树正处在授粉期,这时初一下雨,整个四月就会阴雨绵绵,对小麦、果树授粉不利,也会影响收成和产量,所以到了四月初一,农民又担心害怕下雨。
结束语:“民以食为天”,农民不易。在古代,农民靠天吃饭,所总结出来的农村俗语,因地域和作物不同而受到限制,一般在北方比较通用,但到了南方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区别看待,不可有“放到四海皆准”的想法哦!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