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掌握,各种各样的树木全年都可以种植,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特别是你说的果树,你只要选择好品种及规格,讲好价钱,供方(卖方)完全可以在你指定的地里给你包栽包活,完全不用你动手,你只要提要求,付人民币就0K了!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我家这带栽桃树苗在清明左右,清明左右树苗是在冬眠期,栽后气温逐渐升高,成活率肯定高!栽树苗时不能放肥料,等成活后树苗健康的放叶时再施肥会更好!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由于疫情影响,春季种植桃树最迟什么时间最适合。
种桃树,或者栽桃树,都在五一之前最好。要是栽桃树现在就开始了,一直栽到四月底。,如果是种桃树等到四月份,现在天还有点冷 气温达不到,种上也不出芽。
一般都是过了清明,逐渐开始种农作物,掌握在谷雨前后,俗话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太实用了。
最后总结一下,这次疫情对种植农作物或者树,都没有影响。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在正常情况下,桃树的种植都是应该在春季萌芽前种植最好,那样种植的成活率才有保障。在我国北方的有些地区也有秋季种植桃树的习惯。
但是今年春节这段时间我国由于疫情影响,我们如果能在桃树萌芽前种好就最好,如果桃树萌芽了,夏季之前我们还是可以种植的,不过要采取些有效措施提高成活率,我们可以釆用以下方法:
在起苗的时候尽量多带土,育苗时装有营养袋的最好,如果不能多带土请尽量不要伤及根须。定植前我们还可以用生根粉加黄泥桨给苗裹根,对提高成活率也可以起到很好作用。
在种植桃苗的时候我们覆土不能超过嫁接口,把萌芽部份只留下距离地面40-50公分,其余都剪掉。
在定植好桃苗后浇一次透水,根上周围盖上干杂草或者塑料薄膜,之后视情况一星期左右浇水一次,以保证土壤湿度,提高成活率。
以上就是我的意见,如果还有更好的方法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喜欢的点点关注!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栽植桃树的时间也会适当的推迟,但是考虑到成活率的因素,栽植时间不能超过阳历三月二十日,因为超过这个时间的话,桃树大多都开始发芽,栽植后的成活率会大打折扣。当然栽植桃树时也要先了解一下栽植时应该注意的细节以及栽植的技术。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经验。
一、选择品种:栽植之前,一定要考察好品种,这也是能不能有高收益的先决条件,目前的,中油18、中油20、中油潘7-7都是很不错的品种。
@头条号 二、选苗:应该选择根系发达,无病害且粗度1公分以上,高度1.5米左右的两年生小苗,进行栽植,为了提高成活率,建议将树根在配有生根粉的水里浸泡1到2个小时再进行栽植,也可以选择带有分支的大苗,移植时需带土球。大苗移植的优势就是结果早,见效。
三、栽植:栽植前要先确定树形,再来确定株行距,桃树的树形很多,我们就先以自然开心形为例,栽植株行距一般为3.5米×4.5米,48株左右。选择地块时切记要选择没有栽植过桃树、杏树以及李子树的地块,否则幼树长势会明显衰弱、叶片失绿、新根变褐且多分叉、枝干流胶。这种忌连作现象在砂质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现严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残根在土中分解产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质,抑制、毒害根系,同时还与连作时土壤中的线虫增殖、积累有关。
四、施肥:桃对氮,磷、钾的需要量比例约为1∶0.5∶1。幼年树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则易引起徒长。盛果期后增施氮肥,以增强树势。桃果实中钾的含量为氮的3.2倍,增施钾肥,果大产量高。结果树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结合土壤深耕时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壮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实硬核期施,早熟种以施钾肥为主,中晚熟种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钾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后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园需经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及时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五、整形:桃树多整成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约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开张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尽量少留小枝。修剪时期有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初结果树(植后3~4年)虽已结果,但生长旺盛、徒长枝多,枝梢密生,需采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强扶弱,保持树体平衡,盛果期桃树,由于多年结果,树势已趋缓和,徒长枝和二次枝显著减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须以短截为主,并删除过密枝和先端强枝,改善梢间光照条件,要及时更新衰弱枝。
大家好我是农城刚子,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头条号
由于疫情影响,春季桃树种植时间最迟什么时候合适?
3月底4月初。估计到时候疫情防控进入尾声,这个时间对成活率还是有保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