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你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胡喷乱说,是谁告诉你什么3:7和7:3。完全是癔造的伪命题!

小麦要想收获满满的,种和管同等重要,而不是你忽悠的3:7和什么7:3。

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随着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以前从事传统耕作的农民,以走向新型现代农业。

以前种地比较传统,播完种了,每天都在地里劳作,铲地、拔草等,在管理上投入很大,【播种等都用牛马耕作】。

而现在种地可和以前有太大差距,整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机械都做到最好,包括天气当年雨水分布等都会提前预知,因此说现在种地真是【三分种,七分管】

后期管理活很少,科学发展就是好,种地不用来回跑,粮食产量还不少,现代农业就是好。

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小麦属禾本科,小麦属,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种植面积最大、产最最高、营养价值含量十分丰富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播种时间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 在我国以种植冬小麦为主,随为小麦种植方法的不断改进,小麦种植由传统的“三分种,七分管”转变为“七分种,三分管”,由此可见,合理播种是种植小麦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产量起这关键的作用。

一、精细整地,秸秆还田;玉米采收后,要把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地表,然后结合深耕,把粉碎的玉米秸秆深埋地下,用带有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防止发生种子架空,影响种子发芽。

二、合理配施,施足基肥;种植小麦基肥要施足,但不仅是是指施肥量要足,必须要科学配比,平衡施肥,小麦施肥原则是“稳施氮磷肥、适施微钾肥、多施有机肥”,一般地块每亩施有机肥5000kg、尿素20kg、过磷酸钙60kg、氯化钾10kg作为基肥,深耕土地前均匀撒施地表。

三、选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种子的选用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的肥力、种植的规模、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如河北地区种植小麦要选用适应星强、抗旱、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的节水型小麦品种;冀东地区就要选用抗寒性强的品种;在选用优良种子的同时,实行规模化种植也很重要,有利于田间管理。四、种子处理;小麦种子处理包括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种子包衣是防治病虫害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小麦专用的种衣剂不仅包含杀菌剂和杀虫剂,还含有一定量的微肥和促进种子发芽的生长调节剂,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发生、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培养壮苗;给种子包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包衣种子不宜浸种催芽、不宜试芽、测芽;

2、包衣种子播种后不可立即喷施除草药剂;可在播种前3至5天喷施除草药剂,也可在播种后25后再喷施除草药剂;

3、包子种子不宜种植在土壤盐碱含量高或者低洼潮湿容易发生积水的地块;

对于没有进行包衣的种子可采取药剂拌种,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针对性的药剂拌种,每100kg种子用2%立克秀、2.5%适乐时各200g拌种,或用12.5%全蚀净200ml兑水5l配制药液拌种100kg,可防治全蚀病、绞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发生;用40%甲基异柳磷200g拌种100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2%立克锈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的发生。

拌种时要充分搅拌均匀,让每粒麦种都粘有药剂,药剂拌种后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拌好的麦种当天就要播种,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率。

五、适时播种;温度的高低是决定小麦播种期的重要因素,当地平均气温17%左右时,适宜冬季品种播种时间;如河北地区适宜播种时间在10月10日左右;冀东地区适宜在10月5日左右播种;每亩用种子10至11kg,播种时要严格把控,控制好播种量,保持播种机播种均匀。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两晚”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又一技术措施,在玉米晚收增产的前提下,小麦生产中一定要改变传统“三分种,七分管”的的观念,提倡“七分种,三分管”的新思路、新观念,彻底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耕层过浅,整地不好目前小麦生产中大多只用悬耕,耕层过浅,再加上不能精细整地,整地不良,土壤不实,透风透气,尤其是秸秆还田的麦田,保墒保肥能力下降,小麦初根系不能下扎,不能充分吸收地下水肥,造成小麦抗旱能力降低,甚至出苗后不久就因缺水缺肥死亡。因此,在小麦播种前一定要深翻,打破犁底层,耙磨要精细,做到上虚下实,增加耕层保肥蓄水能力,促进小麦根系下扎。

播种质量差整地不好,明暗坷垃很多,机手操作不规范,造成播种质量下降,缺苗断垄和空根等现象严重,不能很好地保证基本苗数,越冬还容易受冻害。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机手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匀速,做到不缺垄,不断行,保证小麦的基本苗数。

  施肥不合理有些田块还采取“一抛轰”的施肥方式,不能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合理的施肥,造成肥料损失多,利用率低。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根据情况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或孕穗肥。

   播量过多,密度过大由于播种量大,造成冬前群体密度大,消耗水分、养分多,加剧了旺苗形成,无效分蘖多,造成小麦返青后脱肥,成熟期倒伏,造成了肥水的损失,也造成了产量的降低。小麦的正常播种量为适期每亩10公斤左右,然后根据时间的早晚相应地减少和增加播量。

  水肥运筹不合理由于受现实水源条件的限制,很多麦田不能根据小麦需水关键期进行浇水追肥,哪时有水,哪时浇,影响了小麦正常生长的需求。小麦需水有几个关键期,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只要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一般就能保证小麦正常生长的需要,如果不能保证足墒播种,冬前还要根据墒情浇好冻水

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过去在小麦种植管理中常说七分种,三分管。把管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要想进一步增产,种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实质上就是要确保小麦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这也是小麦节水高产最为关键一步。这要求小麦出苗后间苗没有缺苗断垄,小苗整齐一致,均匀分布,冬前达到壮苗指标,。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说起来简单,但做到确实很难,所以,现在我们要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概念。

以前种小麦“三分种,七分管”,为啥现在提倡“七分种、三分管”?

种植都是三分种,七分管,以前农民基本所有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农活上,由于以前肥料、农药、还有农机具原因,丰收的希望集中在管理上,亲力亲为。

现在种植小麦由于小麦价格比较低,全程管理成本高,很多留出时间去打工,收益比管理小麦高的多,所以也就不在乎了,基本上机械播种上后,旱了浇点水,春天打点除草剂,等着收获就可以了,打多打少大差不差就不在乎了。

下图花生旱了都没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