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这种说法没有什么可比性,而且也不科学。
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之比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唯一能说明问题的是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中国14亿人18亿耕地,人均耕地面积1.285亩耕地,中国粮食18连增,人均占有粮食资源近900公斤。中国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输出一些粮食。
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中国十八亿亩土地养活十四亿人口是怎么做到的,这得益于两个方面1,种子的改良,使亩产单产达到最高。2,也是最重要的是政策的改变,实行大包干,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多劳多得。科技农药化肥只是辅助性的。
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中国的农业产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0%,为世界20%以上的人口提供支持。中国约有14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中。之所以能养活十几亿人主要是这么几个。
一,中国的农业气候较好,中国幅员辽阔中国大部位于北温带,小部分热带,没有寒带.北方一熟或两熟,南方地区基本上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
二,中国耕种的75%用于粮食作物。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约占使用耕地面积的25%。大部分水稻种植的南淮,在珠江三角,而在云南,贵州和四川省。小麦是第二大流行的谷物作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魏河和F河流域以及江苏,湖北和四川。玉米和小米生长在中国的东北和东北,燕麦在内蒙古和西藏很重要。其他农作物包括南部的地瓜,白薯。
三,技术进步,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禽流感疫苗等一批的突破,和化肥机械化,使得产量的稳定性和数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品种:要想粮食高产,首先要有优良的品种作基础。以前传统的常规品种产量低,抗逆性能差。比如,希望提高粮食的单产,加大了肥料的用量,由于品种自身的局限性,不但不能提高产量,反而还会减产。这种现象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种植上表现尤为突出,肥料施多了,植株水嫩,易倒伏,籽粒不饱满,造成减产,品质降低。而现在种植的都是杂交品种,产量高,抗逆性能强,适当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
二、肥料:要想种庄稼,肥料来当家。在化肥问世以前,农业生产上施用的是自然有机肥,虽然有机肥对土壤有好处,但是肥效低,见效慢,用量大,更主要的是,有机肥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自从有了化肥,农作物的产量直线上升,为粮食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化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和容易得到的特点,为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农药:过去使用土农药,对农作物的病虫危害几乎是束手无策。现在有杀虫治病的农药,大大降低了病虫对农作物生产的危害,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四、水利:毛主席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他老人家的统帅下,全国修建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水库、沟渠、塘埝,改造了河流,兴建了许多提灌设施一一这些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农业机械:以前的农业生产,全靠人力肩担背磨,不论是耕地和播种,还是收获与运输,不知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从耕地、播种、收获到运输,基本上都可以采用机械操作,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六、技术:以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是靠上辈人代代相传而来的。现在不同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光是有传统的种植技术,更还有科研人员的专门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良种还需良法,有了好的种子,没有好的技术,种子的优良特性就难以发挥。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农业才有了不断的进步,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向前发展。
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现在中国粮食还是需要进口的。
中国可耕种土地占整体10.6%,养活十几亿,怎么做到的?
谢邀。该问题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几十年,我国对农业生产无比重视,无论从政策及全民或者科技投入,都是了不起的,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把贫瘠的农业逐步发展成吨粮田,新科技的转化为农业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因此,促使我国走向小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