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晚上聚聚,请吃饭。”

“改天请你吃饭。”

在咱们的生活里,说吃饭就如同放屁一样,屁股一撅回来。

这都是口头语,正常!如果你认真了,就应该追问一下:“在哪个饭店?几点?”或者是:“到底哪一天请我吃饭?”

别人好意说:“晚上聚聚,请吃饭。”你不搭腔,让别人几次好心你当驴肝肺了。你怕自己掏钱可以问:“真请客,不是AA制吧。”为什么你不跟进一句,这叫与人相处的和谐互动。你只是听着不搭腔,谁都会以为你不想参与,人家怎么继续?而且还说了几次你都没反应。问题在你处人处事方面过于冷淡,除非你们的聊天没有完全写出来。

在一起共事,谁也不欠谁的,别人已经主动了,你就要互动,如果对方只是说说,你通过与他互动就会了解一个人,而不是只听不回话。

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这样的话听一听就好了,你认真就输了。

在“你说过的最不靠谱谎言”一题中,“改天请你吃饭”被网友评选为第一名,占23.12%;紧跟其后的第二名则是“真的没钱借给你”,占13.62%。

另外有一则最不靠谱的谎言排名调查是:“改天请你吃饭”以最不靠谱荣登榜首。与其一同上榜的还有,服务员说“菜马上就来”、领导说“我就说两句”、老婆说“我就是随便逛逛,什么都不买”等,一起评为最不靠谱的谎言。

有心理咨询师认为,“改天请吃饭”其实就跟人们问候“吃饭了吗”一样,是中国人的习惯,碰到当面感谢没有实物表示时,“吃请饭”可以使双方都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

所以,下次同事再说请吃饭,就当客套话好了,别太认真。

不过,回归到自己如果说了请吃饭,该请的最好还是请,否则易给人留下不真诚的感觉。

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同事跟你说晚上聚一聚,哥几个在一起吃点喝点,聊聊天,结果你满怀期待等到晚上那面没有信儿了,你又不好意思,为了一口吃的去问人家只能心理,怪失落的,回家自己下面条吃。

并且这种的事情还不是发生一起,已经发生了很多次,所以你才在这里问大家这件事大家怎么看。

大家怎么看我不知道,但是我却有自己的看法,你的这个同事一般都是早晨跟你说这件事情,估计情况下早晨的时候,他在工作上需要你帮忙,有些小的体悟之类的需要大家帮他担待了,所以他就是感动之余也好,随口说说也好,就说了这件事情对他来讲这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法,他真的就没有想到实打实的请谁去吃一顿。

但是他没有这个想法,你却有这次这样的期待,时间长了你心里就不太平衡,觉得有一种被人耍了的感觉。

归根结底你内心太在乎别人请吃,请喝了你有一点爱占小便宜的毛病,不然的话这种事情同事说多了,你应该了解你同事,是这种光说不练嘴上功夫的人,你就不会再把他这句话当正经话听了。

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同事上午说晚上请你吃饭,到晚上却当没事一样,一连几次都如此,按我们中国人的礼仪习俗,肯定是不正常的——但你的同事几次都如此,说明接下来你只要听过就算,不要当真就行。

因为是同事,经常说要请你吃饭,根据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很有可能他工作时间有求于你才这样说说而已——

我刚毕业工作那会儿,我们公司市场部的一位男同事,每个月自己不做国内市场调查,每次公司月会时间次日到了,前一天他才匆匆赶着下班时间来找我要资料救急——那时不懂得拒绝,又因为要考虑到自己部门第二天的汇报总结,我只能加班加点给他整理出来——他也每次都说,我下次请你吃饭呀。这样说的次数多了,有一次我就跟他说,吃饭免了,今天为你加班饿了,到公司楼下去买个汉堡🍔来就行。他干脆利落的跟我说没零钱。年轻的自己不扰不休的伸出手,跟他说:拿来,多还少补!他很不情愿的递给我10块人民币的纸币。

等我买了汉堡回来还给他剩下的5块钱时,他很生气的跟我说:世界上还真有你这种人——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找过我要资料。

所以,在我看来 ,这些同事把请吃饭挂在嘴上,只是为了诱惑对方为自己提供所需的服务。如果你不介意,听过了就当吃过了;如果你觉得再也不想被对方敷衍 ,那么,那一天他这样说时,下班之前提醒他不要忘记请你吃饭,看看他会如何处理。

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谢邀请!我反感不守信的人,这类人不予深交。

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结果晚上就没信了,一连遇到几次,您怎么看,正常么?

谢谢邀请,同事上午说晚上聚聚,请吃饭,可能因为临时有事,或者其它原因忘记了,随便客气一下。别当真,同事一起工作,時间长了互相了解,有人真诚相待,有人虚情假意,有些人假装请客是套话。工作了基本上都是成年人,说话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别乱许愿,诚实守信,要不以后别人会对你人品失去信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