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荷花定律”?

一看到“荷花”两个字很多人就会想起来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那句形容人品格高洁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定律”其实与人的品格无关,这是一个哲学定律。

马云曾在一次成功学演讲中提到荷花定律,由此荷花定律受到很多人追捧。

到底什么是荷花定律?有书君问过度娘是这样说的:

一个荷花池,第一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

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

第15天?

错!

是第29天。

这就是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听完之后,可能好多人已经明白马云的成功学演讲中为什么会提到荷花定律了。

成就一件事到最后拼的不是聪明和运气,而是坚持与毅力。

文学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凭着自己的坚持,创造了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史记》作者司马迁,编写这本书也历时十三年之久,这些成就都是跟他们的坚持密不可分的。

有书君参加过几期写作培训,开始的时候学员们个个情绪激昂,恨不得一天写三篇五篇文章,多角度无死角去尝试,。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周过后,学习群里就没有那样热闹了,到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所剩无几。

所以有书君非常赞同“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这句话。

前段时间看过一本书名字叫《一万小时定律》,书中指出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没有一定的时间投入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由此可见坚持的作用。

《战国策》中有一句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荷花定律中,为什么到最后拼的是坚持与毅力。

因为艰难很多人放弃了,殊不知那时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咬牙坚持下去必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迷恋马拉松运动,42.195km的路程,跑到后来体力不支,没有毅力很难坚持,但是我们的很多跑友还是突破了舒适区,挑战自我,坚持到了最后。

人生就像马拉松,成功不在于你开始的时候跑的有多快,一直跑下去,只要目标正确,终点一定会在那里等着你。

回答这个问题,有书君仿佛看到了那个挖井的人,水源近在咫尺他却放弃了;

因为他已经挖了很久了,累了。

很多人找借口说我已经尽力了,其实,目标正确方法对头的情况下,没有到达终点,还是要想想荷花定律。

人很难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旦越过这个坎,成功已经离你不远了,愿更多的人知道荷花定律,从中得到启发,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什么是“荷花定律”?

近年来成功学的书籍一直都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而“成功”也被作为一种基因般写进了每个人的骨子里,话说回来,又有谁不想成功呢?成功意味着优渥的生活、高级的社交圈,甚至还能被载入史册......什么是“荷花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蝉定律并称三大成功定律。荷花定律一个池子里的荷花,它每天开放的速度都会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第三十天的时候,整个池塘的荷花便开满了,接着就会有人问道:“你知道荷花开了半个池塘时是第几天吗?”很多人都会说是第十五天,错!是第29天!也就是说最后一天荷花就从前一天的一半开满了整个池塘。这就是“荷花定律”。

荷花和其他的花相比,有着它自己的特质,不论荷花生长在多么肮脏的淤泥中,当它开出花朵的时候,总是那么纯洁鲜艳,力压群芳。很多人的一生就像这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盛开,但是总觉得自己绽放的不够,所以渐渐感到厌倦,在第10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选择了放弃。厚积薄发、打好基础,老话说“万事开头难”,很多人连第一步都不想迈出,热血两三天就放弃了,因此成功的人是少数。

竹子定律竹子在前四年只能长三厘米,这三厘米还都是深埋于土下,等到第四年它破土而出,就能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时间就能长到十五米。这便是竹子定律。

反观到人自己身上来,有多少人愿意花这么久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做的还是鲜为人知的事,坐着冷板凳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可不多。现如今被众人纷纷称赞的代表就是“工匠精神”,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做事,心中的信念感已经冲破了对成功的欲望,一心一意的做自己的事,做好便是他们最大的准则!

金蝉定律优质的蝉要在暗无天日的泥土下生存三年,还有一种美国的蝉要生活长达十七年之久,他们在地下靠汲取树木的汁液为生,待到时机成熟,便会慢慢爬上阳光洒的树枝脱下壳,变成一只真正的知了,这时他们的生命迎来了顶峰,在夏日刺眼的阳光中,知了迎着强光不知疲倦地鸣叫,好像要弥补过去几年的暗黑岁月,这便是金蝉定律。马云说过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 大部分人都是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放弃。

  • 世上没有一副良药不是煎熬出来的,所以中药要用砂锅慢慢熬,而不能用高压锅去炖。

  • 熬,是人生最好的打磨石,熬过去出众,熬不过去出局。

人生路上,荆棘遍布,我们只有披荆斩棘,越过沟、越过坎,在一次次考验我们的时候,正是我们积累自己的时候;我们哭过、累过、反思过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继续走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想法。

什么是“荷花定律”?

荷花定律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定律,首先,荷花定律是指:一个荷塘里的荷花,到花期时,第一天只开一点点花,第二天起,每天开花的数量是前一天的一倍,到第29天才开了一半,而第30天就开满了池塘。

这个定律也潜在地说明了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地付出努力,到最后一天总会得到大大地回报。荷花定律也很明显地解释了成功者为什么成功与失败者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功者往往跨过了第29天,而失败者则往往容易在第29天选择放弃因此而失败。

荷花定律也说明一个问题,在你想在某一领域想获得成功,你必须前期付出很大的努力,且回报是很少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到全部花开的时候。正如有句话说的,守得住云开才能见月明。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能迎来灿烂的花期。

那么从开花的数量可见,我们每天都要付出比前一天更多的努力,到第29天,更是要坚持努力最后一下。当你的努力足以跨过最后一天,你就赢了。

人生之中,成功的机会是很多的,而坚持的努力却不多,如果你认定了你想得到什么,就努力地去争取,直到你得到你想要的,希望第30天的荷花经常为你开。

什么是“荷花定律”?

荷花定律是根据荷花开放的习性,喻示事物发展的历程、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是催人奋进的励志名篇。荷花,开始只零星开放一两朵,接下来每天会陆续开放。第29天时,仅仅开满了一半,到了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荷塘。又称为“30天定律”。其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象荷花开放一样,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很多人一开始喝鸡汤、打鸡血,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渐渐的,感到枯燥乏味,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然并卵,可能在第15天、第20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荷花绽放时光鲜亮丽,形象的诠释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语。成功就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成的终极突破。也寓示着最后一步的执行是最关键的!荷花定律是《道德经》里“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体现,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回答完毕。插图荷花是我今年种植的大荷花品种-中国红,虽然是种植在一个砂岩花钵里,整个花期验证了荷花开放的规律。祝看到荷花的朋友们生活荷荷美美,点赞的朋友荷气生财。

博观而约取 印象有缘人

什么是“荷花定律”?

有一个著名理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一生有7次机会,这7次机会是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每隔7年一次。大概22岁以后机会开始出现,经过50年的时间,到了75岁以后就不再会有什么机会了。而现实中人们却感到机遇的罕见与难求。为什么呢?让棋酒君给你仔细分析。

先给大家讲一讲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提过的“荷花定律”

第一、什么是“荷花定律”

在一片荷塘中,在花期来临的时候,头一天的荷花开放的只有很少,到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将会比第一天多一倍,在之后的每一天里,荷塘里的荷花都会比前一天多一倍的数量开放。这样到了第30天的时候,荷塘里就开满了荷花。如果问你:在什么时间荷塘里开放了一半的荷花?是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马云讲到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世上很多人就像那片池塘里的荷花,在最开始的时候拼命的开,奋力地开......。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你慢慢的感到了乏味甚至是厌恶,你感到无力、茫然、绝望。或许在第29天或者之前的任何一天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其实离成功仅有一毫米的距离。

荷花定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努力到最后,拼的不是幸运和才智,其实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毅力。一辈子太长,一秒钟太短,30天时间不长不短刚刚好。

棋酒君提醒你:虽然从理论上讲,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出现7次左右的机会,绝对会遇到最宏大与扑面而来的机遇浪潮。但是,这些机会都会发生在你一直在努力准备的后期。如果,没有之前日复一日的准备与投入,这些机遇和转变便与你失之交臂。

第二、暂时的幸运不会伴随你永远

网络红人俞敏洪曾说,“如果让我与马云相比,在创业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我比他成功的。我考上的大学北大,还是本科,而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结果数学只考了79分,第一次是1分,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这个成绩和当年的本科分数线还整整差了5分,最后被杭州师范学院的英文专科录取”。“最早的时候我们都是做英语培训班,我获得了成功,他却面临失败”。整整3年马云在英语培训班第一年是20名学生,到第三年还是20名学生,很显然,他失败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现在新东方市值75亿美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2728亿美元;。二者整整相差36倍还多,75亿美元的36倍。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感慨地讲到﹕

对于马云,我真的是非常的佩服他,首先佩服他的是他和我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业经历,我一直考了3年才终于考上了大学;马云也是考了3年。当时我比马云还要幸运一点的,我当时考上的是北大的本科,他考上的是杭州一所师范学院的大专。但最后马云的成就还是远远的超越了我。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我和马云的差距在哪里呢?后来我发现,我和他的差距就在八个字。马云有一个显著的风格是越败越战,愈挫愈勇。而我恰恰缺少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习惯。直到后来我才有了这样一点点的精神,这也是从我周围的朋友身上慢慢感悟到的。

第三、经历5次创业次失败之后你会怎么做?

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阿里巴巴公司,是马云尝试做的第5次创业。马云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到了大学当一名普通老师。

1990年,第一次创业是出来开一个英语辅导班。他第一期辅导班只收到20名学生,到了3年以后这个辅导班还是20名学生,第1次创业就这样破产了。

1992年,他关停了辅导班,办了一家翻译社,翻译的生意并不好做,为了能够生存,他扛着大麻袋到武汉的义乌、广州去进鲜花和礼品,回来倒卖。

1993年,在此期间,翻译社实在青黄不接,还做了一年的医药代表,不停地跑医院、小诊所、甚至还有乡村医生。可能这个并不适合他,直到1994年,这个名叫海博翻译社才勉强维持收支平衡,最后黯然收场。这是第3次创业失败。

1995年3月,马云受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介绍美国有一种叫做互联网的新生事物的启发,自己全部的积蓄6千多块钱,还向妹妹、妹夫借了1.3万元,凑了2万元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中国黄页”正式上线。在当时2万块钱基本可以买10多平方的房子,现在房房子均价3.5万。

1997年,他又决定到北京的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发展,便放弃了中国黄页,又一次失败。后来做的不好,离开了EDI,这是第5次失败。

现在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是你,连续创业5次都失败了,你还会继续吗?你会怎么办?你是不是会想,老子天生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我天生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命,我再也不开去创业了。但他想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失败是为了后来巨大的成功所必需的铺垫。

1997年,中国电子商务的诞生之年,马云在北京“北漂”创业,又是阴影重重。记得有一次,他看着长安大街说过,希望再过几年,首都不会这样对我了,我要你们都知道我是谁。

1999年3月,他决定继续在互联网领域里精耕细作,开办了一家B2B新公司,当时叫做阿里巴巴网站。他召集了18个人,也就是现在的18罗汉,在一所小公寓里开会。他说,到10年之后,我们的公司市值将会达到50亿美元,请大家筹资共同创业。当时有的人不信,有的人相信了。在他努力了两个小时以后,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开始掏皮夹,大家一共凑了6万美元决定支持他拼一下,这就是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次筹资。

1999年阿里巴巴从高盛资本获得了巨额资金,2000年又从软银投资获得了支持,最后他们发现了C2C这个巨大机会,他开办的公司走上迅猛扩张的通道,成长为如今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马云终于抢到了互联网发展的风口,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

马云这个故事,我想就是对“荷花定律”的最完美的诠释。

第四、越努力越幸运

很多人在讲到自己的事业与人生不顺或不成功的时候,都喜欢说: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是别人的运气比我好,这样的原因。

在美国,曾经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全部加起来都买不起一件像样的西装的时候,他仍然执着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想做一名演员,拍电影,当世界明星。

当时,他知道,美国好莱坞一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设计的路线和名单,拿着专门的剧本逐一去应聘。很不幸500家公司全部回绝了他,然后他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龙在先后共计1849次碰壁面前,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证明了那句哲理:“幸运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绝非天上掉馅饼那么简单。

有专家研究“运气”规律的“成功概率理论”得出一项成果:如果一个人的运气要比别人好一些、多一些,有三个原因与条件:确定一个目标;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失败后不放弃,继续努力。史泰龙获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因为他践行了这三点的结果。在“荷花定律”中也包含这个意思。

其实,任何人的成功原因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必然性,另一个就是偶然性。“荷花定律”给我们揭示出了这么一个道理:带来成功的必然性与相当一部分偶然运气,其实都和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努力程度存在着正向的必然关联。简单的说就是,努力的程度越大并超过一定临界点或者达到一个大数以后,成功的必然性就会成几何倍率的增强,运气就越来越好。反过来说,运气不好,其实就是努力不够,不到位,或者中途放弃的原因。所以棋酒君把人们的努力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不努力;努力不够;努力到位。

你可知道一个人最大的悲剧是什么吗?

不是“不努力”。不努力的人,他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还落着一个获得一样好处,他不辛苦,也沒什么伤心的,他该自在的,都自在了。

最可悲的是“努力不够”。该努力的都努力了,该付出的都付出了,休息也没休息好,玩没玩好。但学习与工作的质量没有努力到位,数量没努力到位,速度没有努力到位,自我批评与自我修炼没有努力到位。之所以,没有到位,就是在规则面前怕折腾,在困难面前畏缩,在失败之后放弃,也可能是经过了几次失败但没有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与成功和辉煌失之交臂。

最苦逼的是把“运气不好”当做自己“努力不够”与放弃坚持、放弃理想的借口。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很拼了,付出足够了,所以感觉自己非常努力了,可以欺骗自己,“虽然没成功但我努力拼搏了。只是运气不佳,命里没有”。归根结底,还是努力不够的缘故。

第五、人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新东方俞敏洪拿自己和阿里巴巴马云来比较,其实是他谦虚。事实上,俞敏洪也是一个有传奇色彩故事的成功人士。

当初,在他考进北大念书的时候,看到身边的男女同学谈恋爱,俞敏洪却没有勇气去追求他喜欢的一位女同学。因为他无法摆脱烙印在骨子里的自卑,他自己看不起自己,不敢去争取。他曾说过: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孩子,身上穿的是旧衣服,长的也不怎样。所以他说:因为自卑,不愿意突破自己的自卑,最后导致我们永远在原地踌躇不前。如果要想成功,我们必须敢设定目标、敢于制定超越自己的目标,突破胆怯的恐惧,失败的担忧,自卑的枷锁,自轻的篱笆,才可以有勇气砥砺前行。

说真的,俞敏洪一个农村孩子。他人生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第一次高考没考上。他继续参加第二次高考,又失败。他继续复习,投入第三次高考,终于被北京大学英文系录取。如果没有成功,或许他还会继续努力,直到努力到位为止。俞敏洪人生的第二个大目标,是做一家宏大的教育帝国。在创办新东方之初,俞敏洪也是从最艰苦的底部开始的,他每天独自骑着自行车,挎着一大桶浆糊,在大街上贴招生广告。一根根的电线杆,是他广告贴的最多的地方。在新东方成长过程中,他遇到的挫折与打击不计其数,但是他的初心从来没有动摇,都是咬紧牙关,不舍不弃而硬挺过来的,才能做到现在三万名员工、75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规模。所以,棋酒君提醒你,谁的人生都有遇到低谷的时候。

当你抱怨收入不如别人的时候,当你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如别人的时候,你要想一想:

是不是因为你的努力、付出还不够?

是不是因为你的坚持还不够?

是不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就自暴自弃?

是不是因为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忘记了最初的心愿?

是不是因为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就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梦想?

俞敏洪从自身人生经历中体会到: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什么?是穿透力和注意力。那么,什么又是穿透力呢?就是可以排除周围所有的干扰,眼睛盯着你前行的目标,那就是穿透力;注意力就是你要始终对你当初的梦想进行锁定,不断的修正前进的路线,直至成功。

当我们的人生有了目标,如果你的眼睛可以穿透阻碍,走向目标,靠近目标,目标永远就是最大的方向。你最终一定会成为人生的赢家。如果当你的眼睛只盯着困难,目标被困难阻挡的时候,那么你将永远是一个输家。失败者从来不会考虑,自己身上到底遗失了什么东西?他们遗失了梦想,遗失了努力,遗失了坚持,遗失了信念,遗失了初心。最后留下的会是什么?是平庸、迷茫、懦弱、放弃、屈辱和附和。

第六、寒门也能出贵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其实是个伪命题,那么,谁才能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作为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巨大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同学,曾讲到自己成功的一些体会:“每当我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而相对我来说,产生好奇心就会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有愿望去把它学会弄懂,让自己不断补齐短板,提升自己。”

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的路径。

然而在当前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网络地球村时代,不仅“贵子”的内涵有了更为丰富的元素,同时由网络构成的“神奇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劲的社会支持力量。处在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高速公路信息化的今天,江湖之大,机会之多,浩浩荡荡,接连天地,层出不穷。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一手遮天,没有一个权贵阶级可以垄断所有的机会。

棋酒君坚信这样一段话。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所谓的豪门,我们都是草根,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所以请你相信:命运之所以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你要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传奇故事。你将会成为下一个传奇,关注棋酒君,有我陪伴你,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讲过,在华为提拔与培养人才的对象重点,一定是那些苦出身、有饥渴感、有野心、能吃苦耐劳的努力奋斗的人。

在这个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英雄莫问出处,富贵自有原由。这个‘原由’就是与他人不是拼爹、不是拼出身,而拼的是:敢想,专注,吃苦,好学,不弃,积累,坚持!谁做到这些,谁就能够厚积薄发,大有作为”。

我想:这就是“荷花定律”的精髓,知道了这些,棋酒君想问一下,人生的7次机遇你能抓住第几个?欢迎在评论区回复,大家一起讨论。

什么是“荷花定律”?

每到荷花花期,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接着第二天荷花开放的数量会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都会呈指数增长的方式比前一天多开一倍。可能你前一天看到荷花池里只有一半的花开,那么,等到第二天,你就会看到满池的荷花了。这种厚积薄发,积累沉淀的力量反映出了一种哲学思想,这就是“荷花定律”。

我认为“荷花定律”特别符合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各种快节奏,让大家做事情都“急于求成”。很多人努力了,积累了,却还看不到所谓的成效,然后就放弃了。在我看来,这种放弃也是太快。

“荷花定律”在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人身上影射了不同的行业道理,但其实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规律:就是告诉大家要时刻努力向上,不要以为自己暂时不出成绩就轻言放弃;或者看到别人努力不出成绩,就悠然自得的以为什么都来得及。千万不要等到别人满池荷花收获成功的时候,你才反应过来,那时早就为时已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