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有用过,卡里的费用如果当年没有用完是不予返还的,年底统一清零处理,但是也有几类人是可以申请返款,主要是:
1.农村低保户。
2.农村五保户。
3.丧失劳动力的残疾人。
4.部分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各地区的政策不同,以当地政策为准)。
5.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也有的是八十岁。 (各地区的政策不同)这五类人的新农合费用即将退还回来。
农合就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根据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规定,农合如果退保有以下方法:
1、自行不缴纳农村医保费用,农合管理中心对不缴纳农村医保费用的默认患者不参加农合医保,并无法享受农合住院报销政策;
2、需参加其他医保,个人需提供办理的职工医保卡到当地农合中心办理即可。
希望上述的回答能够帮到您,如果喜欢的话点个赞,谢谢!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不反,交一年的农村以前可以去乡医院拿点感冒药,现在感冒药都没人拿了,而且越交费越高,医生越有钱,有的村医都盖了很好的房子了。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农民解决了不少问题,尽管是先交钱后看病,但出院后报销比例还是不错的。
交完新农合,一次都没有用,这个钱是不会返还现金给农民,依旧存留在你的新农合账户上。这个钱会用在一些人的发病慢病上,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是说每年交的钱,你都可以用于购买药品,有一部分用于发病治疗。
以我们老家为例,交220元,个人可以用到160元。这个比以前制度好多了,原来交得少,如果不用,你本上节余的钱不会结转到下一年,现在是不用,每一年都会结转到下一年。
农村的新农合可以凭自己的卡,现在都是医保卡,去自己辖区的诊所和药店购买药品,城镇居民的还不行。
现在新农合报销比例还是很大的,应该及时交,按时交,不要等到要用时那就迟了。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对于农合,一部分人存在争议。感觉交的钱没用上,吃亏了,交的钱能否退还给参保人,答案是不能的。
农合家庭账户问题
河南省2019年农合每人缴费220元,其中90元划入个人账户,40元建立门诊统筹基金,供个人看病使用。剩余的90元和国家财政每人每年补助的490元合计580元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供全体参保居民住院报销使用。
也就是说,参保人每年缴费的农合费用中会划出几十元不等的存入个人医保账户。参保人平时的头疼脑热,感冒之类的小病,可拿医保卡到指定的医疗定点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看病,用个人账户的钱抵药费。若是个人账户的钱当年用不完,不可退但可累积到下一年。
农合的实质
大家不必一直纠结,觉得交的钱,没有用到,就应该退。在这里把农合的实质弄明白,你就不必纠结了。
农合是自愿参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其实质就是"互助共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参保人在参保年度内,平平安安,身体健康的过了一年,那么参保人的缴费就为那些生了病住院的人做贡献了。要不然,大家都抱着用不上就该退的心思,那些生病住院的参保人,他们的报销金额从哪里来的?互助共济,就是别人有病时,我帮别人;自己有病时,别人来帮我。
一些人总是抱怨农合就是坑人的,这些人可以到医院的住院部走一圈,就可以体会到农合对于生病住院的患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自己几时需要到医院投资?
综上所述,自愿参保了农合,就要放正心态,谁会盼着想使上这笔钱,抱着助人为乐的心态,去参保,心也就坦然了。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本人在行政单位工作,我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肯定不会返还农民。为什么呢?
首先,现在的农民参保的基本医疗保险,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乡居民医保。以前的所谓新农合,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己经按国家统一安排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并且大多数省市完成了整合任务。相应地,农合或新农合这个基本医疗保险,已经不存在了。这是大前提,请广大人民群众一定牢记,别说错了闹笑话。
其次,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去年是220元。今年国家统一规定的最低标准为250元。同时,国家给每个参保人的定额补助标准是270元,使每个人的医疗保障资金达到520元的水平。所有参保人的个人缴费和国家定额补助两项汇集起来的总的资金,叫做城乡居民医保基金。
再次,国家对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管理的原则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详细地说:就是当年的基金,按照事先的测算,所有基金在年度之内全部用完的前提下,只要能公平地保证参保居民在普通门诊报销、特殊病门诊(或慢性病门诊)报销、住院治疗的报销、统一交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这四个方面的需要,就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这就是收入(即基金)、支出(以上四项用途)平衡,如果有结余的话,也只是允许“略有”结余,绝对禁止年度内有大额结余或历年累计结余。通俗地说:当年的基金,按政策要求的支出项目一分不剩地在当年之内全部支付完毕,就达到了政策的目标,也完全符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顶层设计。当年的钱当年全部用完,基本上不允许有结余。那么,当年参保而没有用的人,如果要求返还的话,拿什么返还你呢?保险就是保险,就要按保险的规则办理,它永远不会是银行存款!
最后,怎么理性、客观地看待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呢?本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并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展开讨论。
1、城乡居民医保是社会保险。其最大的特点是是:它由政府设立,政府管理运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为每一个参保人用财政拨款定额补助参保资金。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为8.9736亿人,每人补助270元,仅此一项,财政拨款总额2422.872亿元。当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总收入6971亿元,支出6277亿元。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什么、图什么呢?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障全体公民有病能看,有病能看得起,看了病还能经济上负担得起,防止少部分人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终根目的维持所有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这才是国家追求的社会整体效益。对此,国人应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别总是盯着自己的脚下那块地,显得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甚至于牢骚满腹。
2、保险的作用究竟是什么?用一句话说,保险的终极作用是:分散风险,分摊损失。第一个层次是:大量的人口缴费参保,也只有大量的人参加保险,才能汇聚起大量的基金;第二个层次是使用。也就是按保险政策为出现了特定损失的少数人进行损失赔偿。如果从短期看,没有出事的人吃亏了,可正是大量的人稍微吃一点亏,保证了少数人出现巨额损失时的损失补偿。如果稍微拉长一点时间,谁知道下一年度你会不会出事吗?这谁也不敢保证,就是神仙也不敢说这个话。可从概率论角度说,虽然出事的人占少数,但肯定会有人出事,并且你也不敢保证今年出了事,明年就肯定不出事,有时房漏偏逢连夜雨。从更长时间角度说,谁敢保证一个人连续十年没出事,第十一年就不会出事。考虑的时间越长,你越肯定出事,这是一定的。出了事,按保险政策就必须赔偿损失。保险就是这样一个玩意儿,把个人的小概率损失和大量人口的肯定损失连接起来,以大量参保人的一点小损失共同托起极少数人的巨大的损失,而不需要他们付出额外的成本。或许,今年共同托举这个人,明年是那个人,后年是第三人。从长期来说,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现代社会,没有一点保险意识,或对保险没有一个起码的认识,坦率地说:太落伍了吧。
3、理性、客观地看待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现代中国人,除了吃饭穿衣这类最基本的需要之外,还有另外三座大山:教育、住房、医疗,都是人生的必要条件。只说上大学四年,没有10万元的支出,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出国留学、城市学区房、特长培训等,支出巨大。在农村,一个孩子上学,城里租房,一个大人专门陪护,负担也不小。住房,从农村的十几万元的自建住房,到小城市40-50万元一套,到大城市400-500万一套房,房奴多如牛毛。医疗,牵涉到人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一定程度的投入应该说是必须的,绝对必要的。
就目前的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额250元/年,6口之家,一年1500元。对少数贫困地方农民来说,是有点高,但也还没到负担不起的程度吧。情况好一点农村地区,不算太高吧。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一点投入,网上骂声、批评声、质疑声此起彼伏。我就很奇怪:对人本身的健康缺乏应有的关注和一定的投入,那么大量投资教育和住房的意义又在哪儿呢?孰轻孰重,还用他人提醒吗?没有人本身的健康体魄,任何投入将毫无意义。
目前的城乡居民医保,应该说是最基本的、基础的、低水平的。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无疑为家人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无事买安心、买放心,有事保健康、保生命,降低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应该是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多赢的制度安排。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假如一个人生病,最终报销了20万元,按520元/年计算,就等于一个人占用了384人的年度总费用;如果是10万元,192人;5万元,96人。这种作用,只有大数原则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参加保险,当年出院结算单上多少钱,自己100%负担就行了。小病小灾,尚可应付。若是大病、重病,一家人一辈子努力的结果可能会被一笔勾消,倾家荡产。可以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家解放前。职业关系吧,亲眼见过很多很多的例子。呼天抢地,于事无补;斤斤计较,悔不当初。因此,我对我的亲人们、兄弟姐妹们最重要的建议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如果没钱,我掏也行。当然,如果身有余力,再购买一些商业保险,做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那就更为圆满了。
交完农合,一次都没用,钱是否返给农民?
首先更正一下,原来缴的新农合,现在与城市医保合并后统一叫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问问大家,你们买了车险,你们希望自己发生车祸吗?肯定没人愿意。同样的道理,买了医保的人没有人希望自己生大病。
提问这个问题的人,要知道医疗保险的本质是什么?你不知道,实际上缴医疗保险就是大多数不生病的人筹钱给少数生病的人医病。我们所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一样,养老保险是年轻人筹钱给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险是不生病的人筹钱给生病的人医病,所以,缴完医疗保险,即使一次都没用,钱是不会返给农民的,而且缴一年只管一年,年年都得缴,当然是自愿选择参保,不会强制缴费。
缴完医疗保险一次都没用的人越多越好。1、对于城乡居民来说。缴了医疗保险,突的就是一个安心,以防万一生病,可以减少医疗负担。但说真的,我们宁愿每年缴纳220元医疗保险不生病,宁愿一分不用更好,要是生一次大病住院,即使给你报销80%,那些贵重药品、进口药品也是不能报销的,生一病,报销了你自己还得承担成千上万的医疗费,加上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所以,我们宁愿每年缴220元一分不用也不愿意生病报销,人生万不得已真生大病了,缴的220元就体现价值了,如果不缴,很多大病自己真医不起,所次,缴医疗保险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1、对于医保中心来说。他们当然希望激医保的人不生病住院了,缴完医疗保险一分都不用心人越多越好,这样医保中心可以减少病人的资金报销压力,如果缴医保的人个个都生病住院,人人报销,医保中心凭大家缴费这点钱和一定的财政补助是完全不够报销的,医保中心运营不下去最终只有倒闭关门破产了。不过这只是一假设,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永远都只有少部分人生病住院报销,绝大多数人是很少使用的,这然是集体筹资给少数人看病的原理。
总之,缴完医疗保险一次都没用,说明身体好,身体健康就是革命的本钱,不要老想到缴220元一分不使用不划算,真生病了,报销了损失的不止这220元。但要是不缴费,真生病了损失更加具大,各人去算吧。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喜欢阿洪文章的朋友,记得帮忙点赞、评论、转发,关注农人阿洪,了解更多三农趣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