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以往民间俗话说的三件宝是:贫瘠的土地、糟糠之妻、破旧棉袄。但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农村,人们心目中货真价实的三件宝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才是勤劳致富人家的标配。
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历史的记忆,翻开令人激动的陈年往事。
🌎🌎自行车。
🎩上海水久
🎩天津飞鸽
🎩上海凤凰
那个时代的人赶集上店或走亲访友大都步行,只有家庭条件差不多的才有自行车,我的记忆中家中很早就拥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父亲是老初中生毕业,平时忙于工作,由于我是家中唯一男孩,儿时较受宠爱,只要父亲一回来便会用车带着我赶集上店,别提多兴奋!因此说老牌自行车陪伴见证着我的成长历程…
🌎🌎手表
那个时代的人们拥有心仪的手表,想必大多数是用来真正掌握时间的,不像现在的人们拥有心仪的手表,毋庸置疑大多可能是为了彰显品位与美观。儿时中经常趁父亲睡觉时试戴其手表,那时的我多半是好奇!直到现在想念父亲时,时不时会找出来看看。
👖👖缝纫机
那个时代的家庭主妇,都渴望拥有一台缝纫机,家中人口众多的,平时难免缝缝补补,加之大多数家庭相对不富裕,人们都很节俭,衣服不像现在这么多,大多破了旧了不舍得仍掉,更不舍得买新衣服,唯有过年时才能人添一身新衣服。平时大都是小的捡大的衣服穿。看到缝纫机我脑海中又浮现起母亲深夜挑灯为我们补衣服的情景,只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光飞逝,时代变迁。这些老物件真是家中三宝,承载着太多的眷恋与不舍!
我是发财马(张宏中)关注三农关注我,各位关于家中老物件的背后故事有分享的,欢迎下方寄语!
2019-6-13
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骑车,缝纫机加手表。
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我是365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你知道父母辈那个时候的三件宝吗?你家里还有这三件宝吗?
我今天所说的父母辈的那个时候结婚的时候最值钱的三件物品是 手表、缝纫机、座钟。这三件物品今天看来不算什么,可以说有的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已经改进继续发扬广大。
我记得爸爸说过,手表、缝纫机、座钟那个时候想买还不容易,都要用票去换,并且不是有票就能换的,还有开后门,那个时候我外公是当时水产的书记,所以能搞到这三样,这三样东西在当时老贵了,但是作为嫁妆的,贵点才体现宝贵。
我家里现在还有两种还在使用中,所以我真心的佩服那个时候的东西的质量,真是贵有质量保证,现在的有些产品真的要多学下以前的质量韧性。两种具体是:
第一种是缝纫机,是红梅牌子的,脚踏板式,中间可以把机身整个放入箱体中,可以当桌子用。我家里,现在不用的时候就放入箱体种,要用的时候就把机体拿出来,穿上针和线,脚踩踏板,嗡嗡的轮子转动,衣服与针头完美跑动缝合。平时就擦擦缝纫机油,一个胶的尖嘴壶,对准机械处,用手捏就可以出油了。
第二种是座钟,外层可以用手推拉开,座钟外围还是双龙戏珠的金浮雕,因为几十年了,浮雕有的地方裂开,但还没有脱落,还是很美观。中间玻璃上有个镂空的红色的喜字。钟现在还在用,是上发条的,每到整点都会发出很响打铁的声音。几点就响几下,不能识别12小时制,也就是说最多只响12下。这座钟时间久没有及时上发条,就会挺,如果继续上发条又可以走动了。
另外一种是手表,我爸爸说是双菱牌的手表,现在估计是丟了,找不到了,但是我曾经在我外公家里看到过他的那个时候的手表,表带螺纹,很摘,表带弹力很好,不是很白,带点灰色,估计是时间戴久了的缘故吧。
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三件宝,手表、缝纫机、座钟,寄托的是父母的感情,展望的是我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我是365平凡之路,我会每天更新问答,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点赞。
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农村前多年,要看你说是多少年?究竟是解放后,还是解放前?
为什么这样说,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哩!
今天咱们要讨论农村三件宝,这种事情也要看是解放后,还是解放前!
先说一说解放前的三件宝,看来在全国广大农村,都是这样说的。
在江苏连云港和淮安一带,解放前有一句老掉了牙的话,农村三件宝,丑妻、洼田、破棉袄!
为什么会是这样?
解放前的旧社会,大多数穷汉子,因为家里穷,往往说不上媳妇。在选择老婆的时候,是没有很大的余地选择的。
另外,对于穷人来说,无钱无势力,如果说上一个俊俏的媳妇,往往会惹蜂招蝶。说句不好听的话,那个媳妇是你穷汉子的吗?
相反来说,娶上一个老实巴交的妻子,只要她能干,能多生孩子,规规矩矩过日子,这就是好媳妇,所以说这是三宝第一宝!
在旧社会,实行私有制,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地主老财手里。我们这一带老人说过,穷人能有好土地吗?
连云港和淮安一带是一马平川,那些好土地都有名分,穷人如果有点地,基本上也就是那些低洼田。
对于穷人来说,一年到头能够吃饱肚子,就是很不错了,哪有钱添置新衣服。在一年之中,冬天穿了件棉袄,到了春天,把棉袄里的棉花掏出来;秋天要过去了,又把棉花絮进去。
就是这样,一年到头穿在身上的衣服,除了夏天把衣服洗一洗,基本上是没有衣服可换的。这样常年穿的衣服,时间长了好不了的。就是这样一件破棉袄,为穷人挡风避寒,你说说看,它不是一件宝?
50年前我下乡插队当农民,贫下中农老大爷告诉我们,现在农村的三件宝,早已不是丑妻、洼田、破棉袄了!
谁家娶了个漂亮的媳妇,那是他家的福分,别人都羡慕,实在是没有人敢欺负的!
现在土地都是公社化,咱们都是在一个生产队里做活,没有什么好田和坏田区分了!
每年等到秋天分红的时候,大家都会到街上去买布做衣服,虽然说钱不是太多,每年还会添置一件新棉袄的!
现在,有了新的三件宝,这就是粪箕、背篓和小镰刀!我在那儿两三年,这种情况我是知道的。
每天早晨天未亮,岁数大一点的人,就会起早去捡人粪,逢年过节捡的是元宝粪。在当时,没有人使用化肥的,所以人粪尿是非常金贵的。
每个家里都会搞上一点副业,养鸡、养鸭鹅和养兔,最多的是每家养上一两头猪。孩子们和小媳妇,个个背上杞柳条篓子,拿起小镰刀,去到野外挑(方言,刀割的意思)野菜,割青草!
野菜挑回来,喂养家里的禽畜;青草割回来,称给生产队喂牛记工分,每个生产队饲养一二十头牛,换来的工分到年底分红,分到手的都是让人激动的钞票!
有的朋友会说,在四五十年前,新的三宝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这话一点都没错。但是您好象漏了一样,还有收音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转一响"呗!😊😊😄😄🙏🙏👏👏👍👍
感谢您对九文天下三农问答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您评论留言!谢谢!
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农技广播站回答:
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珍惜的东西,这些东西无论值钱与否,都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过和现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宝贝”不同,在以前的农村,有着大家都比较认同的三种“宝贝”。这三种“宝贝”就是丑妻、薄地、破棉袄,而且农村还有相关的俗语说是“农村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为什么“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三个是众人都认同的“宝贝”呢?来看看原因:丑妻:按理说老婆长得好看才有面子,可为什么说“丑妻”是宝贝呢?这里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丑妻可以让人安心。因为妻子容貌不好看所以就不容易遭人惦记,也就少了很多麻烦。而且一般一些女性在容貌不出采的时候会通过别的方面补足,所以对家庭的帮助也就比较大。
薄地:薄地指的就是贫瘠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受到地力的限制勉强只能种出口粮。但是在古时候,这样的土地却更招农民喜欢。因为这样的土地没有什么收益价值,所以不会被一些地主老财抢走。但对农民来说,虽然不能靠着种地挣钱,但是吃饱却是足够的。
破棉袄:其实和薄地一样,因为已经破破烂烂了,所以自然也没有人会惦记。但是虽然穿在身上不怎么好看,不过防风御寒的作用却依然还在。
所以从上面可以看出,在以前的时候,农村的“宝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被人惦记,所以换句话说,只有在自己手里的才能算“宝贝”,不然就算东西再好,自己拿不稳的话,再“宝贝”那也是别人的。
农村前多年,三件宝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常常听到农村的长辈们说在农村那个时候必不可少的“三件宝”,要知道这三件宝可是和咱们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想只要是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兄弟姐们应该都会知道我接下来所说的“三件宝”分别是什么。
也许我讲出来以后会把你带到咱们那个时候农村的欢乐童年,看看自己家中是否保留的还有吗。
第一宝“风箱”可能现在很多人看到“风箱”两个字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甚至现在有的人们都没有再使用过它,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到了夏天的时候都不想去厨屋烧地锅,因为炎热的夏天再加上厨屋里的温度,在农村这样做好一顿饭浑身都能出汗。
可是到了冬天以后我就特别喜爱待在农村的厨屋里,烧地锅的时候要想火大一点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一边拉风箱一边往地锅里放柴火,听着风箱那“呱嗒”“呱嗒”的声音仿佛就让我们回到了童年。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会做风箱的人特别少,而且那个时候也经常说一句话“要想饭菜做的快,风箱拉的快不快”当时没有天然气,因此风箱就成了宝贝。
第二宝“架子车”相信很多的农村小伙伴小时候去田地里干活的时候没有坐在架子车上吧,这种架子车有两个轮子,车头是两根木棍,然后还有一根绳子,这根绳子主要是为了在拉重东西的时候挂在肩上可以方便使力用的。
要知道这种架子车对于当时的农民家庭来说可是主要的生产力,因为这种车子可以一次性拉1吨多重的农用物资,记得当年我爷爷经常用它来拉石头,这辆架子车知道现在我们还保存着,有的时候还会拉出来使用呢。
第三宝“土犁耙”土犁耙是一种农用工具,它不是咱们现在所见到的“犁子”或者是“犁铧”因为土犁耙有多个齿钉组成,就像西游记里猪八戒使用的“钉耙”一样。
我们农民用起来非常方便也非常实用,一般都是在地犁好以后,再用这种“土犁耙”人工在修整一遍比较大的土块,在当时这种工具一般都是自己家做出来的,在当时的市场上很少见到,现在估计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吧。
综上所述:这“三件宝”都是来源于咱们农村的生活之中,毕竟在咱们农民心中只要是能辅助我们在田里劳动的工具都可以称作宝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