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硫磺岛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开始,到3月26日完全结束,整整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日军能够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坚守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它采取了适合实际的战略战术。而不知道这一点的美军猝不及防,吃了大亏。
硫黄岛位于日本东京东南方一千六百公里处,是火山列岛的主岛。其形状如一只火腿,面积二十一平方公里,岛上遍布火山灰,因出产硫黄生而得名。
就是这样一座小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役。美军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这座小岛呢?
这是因为美军从1944年起,开始从塞班岛和关岛的机场,用B-29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日本控制下的硫黄岛距塞班一千公里,正好横阻在航线的中途,岛上的雷达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
而从硫黄岛机场起飞的日本战斗机不断拦截B-29,以硫黄岛为基地的日本轰炸机也连连袭击美军塞班岛和提尼安岛上机的空军基地。硫黄岛对美军来说如在喉。
反之,如果美军攻克了硫黄岛,它将为美方提供一切便利:可使远程轰炸的距离减半。从硫黄岛机场起飞的美P51远程战斗机可直接为B-29护航,空袭中受损的B29也能在硫黄岛紧急迫降,这样就可大大减轻人员和飞机的损失。
因此,在美战略空军司令阿诺德上将的请求下,以尼米兹为首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决定出兵攻克硫黄岛。斯普鲁思斯上将负置等划并指挥整个硫黄岛战役,美军计划用第五两栖军的三个陆战师在硫黄岛登陆,其中四师,五师任主攻,三师当预备队,担任炮击、航渡和掩护的,是美海军第五舰队。指挥过太平岛洋岛屿战争的几乎所有著名战将一一特纳、霍兰德,东史密斯、米切尔,希尔等均将亲临前线。
为了配合登陆行动,美B-29、B-24炸机对硫黄岛连续轰炸了七十二天,投弹6800吨,海军舰艇组织五次大规模炮击,发射各种口径炮弹22000枚。美军认为,在如此猛烈的轰击下,这个小岛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抵抗了。
2月19日,美军开始登陆。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日军抵抗轻微。有人乐观的估计,四天就可以结束战斗。
可是,在美军登陆一个小时后,在推进了二百米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日军炮火袭向滩头。美军被打得骨肉横飞,自此,美军被拖入一场血腥的持久战中。
和美军对抗的是二万一千名日军士兵,主要属于步兵一○九师团。其指挥官是粟林忠道中将。栗林以其谋略、技巧和坚韧,组织并实施了硫黄岛防御战。由于他的顽强抵抗,甚至赢得了美军对他的尊敬。粟林放弃在敌绝对优势火力下注定要失败的滩头死守,他的策略是纵深防御,最大限度地杀伤美军有生力量,拖延时间。
为此,他在面积有限的硫黄岛上构筑了极其复杂的地下坑道和工事,碉堡埋藏极深,坑道互成网络,火炮和通讯线路受到良好的保护。岛上的制高点折钵山几乎被整个掏空,坑道达九层之多。
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在海滩纵深大量埋设地雷,并且有效地设置了反坦克炮。岛上配置了数千挺机炮和几百门火炮,特别是适合于近战和山地战用的大口径迫击炮和火箭。
栗林号召他的每一名士兵最少杀死十名美军,并且制定了接近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不许自杀冲锋等一系列战术,改变了日军在岛屿战争初期的战术,克服了心理上的弱点。这一系列措施,使得美军损失惨重,举步维艰。
在战役中,日军打得很顽强。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引诱美军坦克通过,日军把死去战友的内脏放置在自己身上,假装成死尸的模样。在美军坦克通过时,引爆炸药和美军坦克同归于尽。
但是,即便是这样,由于实力众寡悬殊,十万美军加上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美军最终还是压倒了日军的抵抗。
3月26日,最后的350名日军,对美军进行了最后一次自杀攻击。栗林中将在战斗中负伤自杀。至此,硫磺岛战役结束。
栗林中将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使得美军付出了4554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366名海军士兵的生命,负伤16000多名的代价,才拿下了硫磺岛。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
但是,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岛上海陆军以及上下级意见分歧,对战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补给匮乏,很多日军忍受不住煎熬,采取了和美军一拼了之的手段。这也减轻了美军的伤亡。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海军陆战队的M4A3喷火坦克正在攻击日军阵地
栗林忠道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军吸取了太平洋战争前一阶段岛屿作战的教训,守将栗林忠道在作战会议上公开对手下说,鉴于美国拥有绝对的海军和空中火力优势,那么任何在滩头建立碉堡阵地的正面抵抗手段都会收效甚微,最好防御的手段就是诱使美军登陆部队离开舰炮的掩护,深入硫磺岛腹地,然后用星罗棋布的坑道和暗堡工事迫使美军陷入一场旷日已久的消耗战。他特别强调硫磺岛制高点,位于南部的死火山褶钵山的防御核心作用,将它变成一个强大的碉堡,在其中充分囤积物资弹药,并设立大口径火炮,截止美军登陆前夕,整个硫磺岛已经变成了太平洋上最为坚固难啃的阵地,以两个机场为核心,日军构筑了三道防线,至少挖掘了350个碉堡和暗堡,集中了21000名守军,其中陆军14000人(109师团为主体)以及海军7000人,其中褶钵山由1860人防守,栗林忠道对部下说“每个士兵都必须抵抗到底,你们的阵地就是自己的坟墓,每个人在牺牲报国之前,至少要杀敌十人”。另外,由于硫磺岛独特的地理结构,它拥有许多天然洞穴彼此有地道相连,但其中弥漫着硫磺蒸汽和温泉热蒸汽,日军充分利用并改造了这些洞穴,变成了天然的隐藏之地。
1945年2月19日,美军登陆行动开始,在此之前,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B24以及B29轰炸机群已经对硫磺岛进行了6个星期的轰炸,美国海军的6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在几天之内,向硫磺岛日军阵地发射了超过21000枚炮弹,但这些攻击对隐蔽在坚固地道,暗堡内的日军效果甚微。为了进攻硫磺岛,美国组建了第五两栖军,下辖第3,4,5海军陆战队师,总兵力达到60000人。不出栗林忠道所料,陆战队登陆地点选在了硫磺岛东部的海滩,这里是一片笔直而平整的滩头,海滩上是黑色的火山灰形成的厚重黑色积沙,极为松软,体重稍大的行走者可能被直接陷到小腿或者膝盖。在炮火准备的时刻,陆战队员们从坦克登陆舰上登上了他们的LVT两栖登陆车,从空中看,如同万箭齐发,在碧蓝的海水中划出一道道白线,向滩头靠拢。
在半个小时之内,美军战舰已经向滩头发射了超过8000发炮弹,随着海浪带来的颠簸,以及LVT舱中浓烈的柴油味,一些早餐吃得过饱的陆战队员在LVT里开始呕吐,终于两栖登陆车开上了滩头,陆战队员们纷纷下车,陷入齐膝深的黑沙中,开始蹒跚前进,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遇到预想中日军的抵抗,各级指挥官于是命令先头部队越过海滩上那道斜坡状的沙堤,向内陆和机场挺近。
当陆战队的先头部队从海滩向前推进了大概900米,而第三波,第四波登陆部队的人员和车辆装备已经密密麻麻在海滩上铺开的时候,栗林忠道下令开火,从褶钵山山体内炮台布置的大口径海岸炮,到日军各阵地上的榴弹炮,迫击炮,所有武器一同开火,隶属第四陆战师的陆战队员杰伊.雷博斯楚克回忆说,日军的炮火像一把巨人手中的扫帚,横扫整个海滩,滞留在滩头的后续部队许多人被炸得粉身碎骨,车辆和装备也损失惨重。
海军陆战队第五师是首次参战,试图从整个海岸线的左翼,也就是南侧通过海滩进入内陆,然后孤立褶钵山,并分出一部向北挺近,占领机场,而海军陆战队第四师的任务是从右翼包抄,协助第五师占领机场,九点三十分钟左右,第一批美军M4中型坦克开始登陆,但他们立刻陷在了松软的火山灰沙里,被日军反坦克炮和迫击炮肆意射击,导致数辆被击毁,由于得不到这些坦克的掩护,第四师和第五师的海军陆战队官兵只得依靠自己的勇气,用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一座接一座地对付日军的碉堡和暗堡,损失惨重。海军陆战队炮兵通讯联络官本杰明.罗塞尔少尉回忆说,自己在下午一点左右登陆,刚刚和自己的联络小组登上沙堤,一颗迫击炮弹就飞来,把自己的左脚炸断,两个无线电通讯兵立刻为他进行了包扎,上止血带,但另一颗炮弹又飞来,直接把这两人炸死,罗塞尔完好的右腿上也扎进不少弹片,第三颗炮弹飞来,把他手下第三名通讯兵的右腿被炸断,这个丧魂落魄的士兵立刻拖着断腿拼命往滩头方向爬去,罗塞尔找了一个沙堤附近的炮弹坑爬了进去,直到黄昏时分才被医务兵发现。
当太阳落山时,上岸的海军陆战队员已经达到3万人,但伤亡已经超过1000人,其余人员被炮火压制在一个四公里长,纵深大约一公里的滩头阵地上,幸亏日军储备的炮弹不多,栗林忠道命令减少射击,因为战斗旷日已久,不能第一天就耗费太多的炮弹。另外,日军还制造了一种土法上马的“火箭弹”来袭击滩头的美军,即将60到250公斤炸药改成射程2000米的火箭,放在简易木架上,用电开关控制发射,虽然精度不高,但对于靡集在狭窄海滩上的陆战队,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2月21日,在海军舰炮和海军舰载,陆基飞机的掩护下,陆战队员从凌晨8点左右开始进攻,第四师终于前进了大约1公里,推进到褶钵山脚下,第五师也推进了大约一公里,另外,十几架从日本本土起飞的神风敢死队飞机,对美国海军舰队进行了突击,重创了护航航母萨拉托加号,并击沉了护航航母俾斯麦海号。褶钵山要塞的日军指挥官厚地兼彦大佐电告栗林忠道,虽然杀伤了许多美军,但他的部队损失惨重,许多士兵被美军的火焰喷射器烧死在碉堡和坑道中。第二天,海军陆战队队员们缓慢爬上了褶钵山,与弹药将尽的日军展开了近身坑道肉搏,用刺刀,工兵铲和随身匕首作战,上午十点十五分,哈罗德.施里埃上尉和其他五个陆战队员,包括一名叫路易斯.查曼的印第安人士兵,用一根长长的钢管做旗杆,将一面星条旗竖在了褶钵山顶峰:位于滩头阵地和其他地方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开始欢呼,军舰起底齐鸣,海军部长福莱斯特激动地对太平洋海军陆战队总司令霍兰.史密斯将军说“褶钵山上的这面旗帜,将让陆战队名垂青史百年”——由于美联社记者中午才到,在午后将近1点钟时,一面更大的国旗从登陆艇上被送上了褶钵山顶,竖旗仪式被重演了一遍,这张经典的照片在次日登上了美国各大报刊的头条。
占领褶钵山,并不意味着血腥战斗的结束,相反,战斗刚刚进入高潮,在中部的二号机场,日军占据着几十个碉堡和暗堡,顶住了陆战四师坦克与大炮的进攻,陆战21团的士兵们发动了“自葛底斯堡战役以来最为坚决的冲锋”,尽管伤亡累累,他们终于突破了日军防线,用火焰喷射器将敌军从碉堡中逐出,然后用枪托,刺刀,工兵铲和敌军进行了肉搏,并在次日傍晚占领了机场的大部。在这几天的血腥战斗中,陆战四师每天的伤亡高达700人之多。
杰伊.雷博斯楚克没有参加机场战斗,而是和自己的部队,2营E连一起,在突破滩头后,沿着西海岸北上,试图通过一片后来被称为“死亡谷”的地区。在这个阶段,每天的战斗变得程式化:遭遇日军暗堡和地道火力的袭击,呼叫炮火支援,陆战队员携带炸药包,手雷和火焰喷射器抵近,摧毁对方掩体,再继续前进一段,周而复始。他回忆说,日本人就像土拨鼠一样从地里钻出来,他们不开火,陆战队就基本无法发现他们。死亡谷是一片很深的谷地,像一个露天体育场,陆战队员们必须从南面较为平缓的部分下山,穿过谷地,再从北面慢慢爬上去,在整个过程中,处于高处的日军可以像“拍苍蝇”一样居高临下地攻击美军,但陆战队别无选择,雷博斯楚克回忆说,E连下到谷地,前进了不到50米,日军的武器就打响了,机枪,步枪,迫击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他和班长以及两个战友跳进了一个弹坑,一个陆战队员刚一抬头,一发子弹就正中了他的前额中央,旋即另一个陆战队员的钢盔也被机枪子弹打穿,他和班长被火力压在弹坑里感觉像两只蠕虫,竭力想把身体埋到沙土里。忽然空气中传来了金属摩擦的嘎嘎声,是增援的M4谢尔曼坦克终于赶到了,坦克向死亡谷附近的日军暗堡和火力点开始射击,受到鼓舞的陆战队员们开始向前移动,搜寻日军藏身的坑道和山洞,一个陆战队员向一个山洞扔进了一枚白磷手榴弹,但却引发了巨大的爆炸,投掷者当场被炸飞身亡,强大的气浪让许多陆战队员也纷纷倒地,根据猜测,这枚手榴弹可能引爆了山洞中日军的弹药贮存,当天在死亡谷,E连有16人战死,超过30人负伤。
随着血腥战斗的延续,美军士气也开始动摇,一些海军陆战队员在宿营阵地附近的岩石上写下了不少黑色幽默的标语,比如“褶钵山不动产公司,海景秀丽,凉爽宜人,每晚免费观看烟火”,有些媒体如旧金山观察家报,发表报道社论,认为海军陆战队为这个岛屿付出了太高的惨重代价,美军在抵达日本本土前,就会被拖垮。
直到3月3日,开战后整整两周,美军才抵达了硫磺岛中部的元山,美军开始使用M4谢尔曼改装的M4A3 105喷火坦克,它显著减轻了陆战队的伤亡,4日,攻克硫磺岛的重要意义终于开始显现,一架刚刚轰炸完东京的b29超级空中堡垒由于机械故障,燃料即将用完,摇摇晃晃地在硫磺岛临时机场降落,按照往常情况,它根本无法坚持到返回提安尼岛机场,同日,位于岛屿最北端坑道司令部中的栗林忠道,向东京陆军大本营发去了电报,声称自己和剩余的将士将与敌人同归于尽,自己的魂魄“”将始终攻击敌人,护卫皇土。”
绝望的日军想出了各种方式,试图与美军同归于尽,比如志愿者将炸药或手雷绑在自己背上,将自己变成一枚活的饵雷,埋伏在美军坦克经过的道路上,更多的人则绝望自杀,在最终不肯投降的日军将校中,包括西竹一男爵中佐,1932年洛杉矶奥运马术场地障碍赛金牌得主,在最后时刻,陆战队曾用高音喇叭试图劝降已经陷入绝境的西,称“世界将为失去马术冠军西男爵而惋惜”,但西竹一拒绝投降,最终在山洞中开枪自杀。
(西竹一男爵)
至3月11日,日军已经被挤压到两个狭小区域,硫磺岛的东北和西北端,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已经从该岛南段打到了最北端,将一瓶海水当做见证送给了特遣舰队总司令特纳少将,3月14日,坑道中的栗林忠道下令焚烧军旗,并于5时35分向东京发送了告别电报“我部官兵之英勇敢斗,足令鬼哭神号,我军与拥有海陆空绝对优势之敌做决死之战,然而卑职深感遗憾的是,终究让一块日本领土沦于敌手”,3月26日,最后350名日本陆海军士兵,进行了最后的万岁冲锋,从西北端向南狂热地攻击,他们袭击了一个海军陆战队工兵营,经过一天的白刃战,美军才击毙了其中的三分之二,把其余人俘虏或驱散。次日清晨,已经受伤的栗林忠道将军在山洞中切腹自杀,他的参谋长高石正大佐和中根兼次大佐随后开枪自杀。
次日,雷博斯楚克和E连剩余的士兵搭乘LVT登陆艇,和其余战友一起离开了硫磺岛,返回夏威夷休整,在整个硫磺岛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死亡5931人,海军死亡363人,负伤人数高达17000多,21000名日本守军中除了216人最终被俘,其余都战死,美军共有27人获得了海军荣誉勋章,其中就包括在瓜岛之战中成名的英雄约翰.巴斯隆,正当雷博斯楚克和战友们最终回到夏威夷时,船上的扩音器响起,宣布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去世,年轻的陆战队员们顿时失声痛哭,不仅由于他们失去了总统,更是由于总统的逝世让他们想到了长眠在硫磺岛上的无数战友。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日军之所以能在硫磺岛坚守那么久,主要得益于在美军完成海上封锁前加强了防御力量并有针对性的改变了战术,如果还象以前那种打法,绝对守不了那么长时间。 原本硫磺岛的兵力部署并不像后来那么多,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日军在硫磺岛只有一个机场和 20 余架飞机,海军和陆军加起来也不到 2000 人,还比不上关岛 都有6000 人的兵力,然而后来在中途岛海战之后战局转变,日本由进攻转为防守,而美军则开始进攻,在美军占领马绍尔群岛后,日军才加强了硫磺岛的军事力量,由两千人增加到两万余人。由于硫磺岛已经是抵御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日本军部非常重视硫磺岛的防御,特地派遣熟悉美国情形的栗林忠道去亲自指挥防守硫磺岛。 由于日本空军在菲律宾战役中受到毁灭性打击,而在瓜岛海战中,海军也受到重创,所以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已被孤立。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分析了之前日本岛屿防御均以上人利的原因,于是决定改变战术。
之前,日军官兵都爱发动敢死冲锋,传统武士道教育让他们认为武士就应该这样才能报效国家,但这无异于自杀,只会白白折损兵力,并不能给美军造成多么大的损失,于是栗林忠道下令禁止发起自杀冲锋,并要求每个日本士兵至少打死十个美军士兵,甚至还规定近距离射击、分兵机动防御等新的战术。 栗林忠道将硫磺岛建成一个坚固的要塞,他巧妙利用硫磺岛的地形,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防御地带,还利用了岛上大大小小分布均匀的许多坚固的建筑——当地的一种用石头垒成的坟墓,掏空之后就可以作为碉堡。而且日本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和天然的岩洞有机结合,而且这些地下坑道相互连通,构成一张网,炮兵阵地也大都改成半地下式,当时整座山几乎被掏空,坑道工事竟然达到九层之多,总长度达到 27 公里! 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忠道并没有在海滩直接阻挡美军海军陆战队登陆,因为美军海军可以用他们的军舰火炮为在海滩上的登陆部队提供支援,于是栗林忠道放弃海滩的防守,在硫磺岛山地美国海军无法提供炮火支援的地方筑建防御工事,由于美国在进攻前一直使用先用海军舰炮炮击和空军轰炸日军阵地,然后地面部队再向前推进消灭日军残余部队,并占领阵地,于是栗林忠道特地让主力先不进战壕和阵地,等待美军轰炸过后再让主力部队携带弹药武器进入阵地,给美军的推进造成极大的困难。
起初美军高层按照之前的经验认为攻占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三天就够了。然而之后发生的战斗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在美军海军炮击之后,日本士兵因为躲在防御坑道里几乎没有损失。而且日军在还击的时候出于隐藏考虑,大口径火炮一炮未发。当美国水下爆破队在掩护下测量航道并清除水下水雷和障碍物时,栗林忠道以为美军登陆在即,立即下令大口径火炮开炮,将 12 艘登陆艇击沉9艘,击伤3艘,令美军大为震惊,没想到日军竟然还有如此猛的火力!无何奈何之下,美国海军只好靠海军炮击和舰载机轰炸,在 16 日到 18 日三天里,美军共投放炸弹和炮弹 24000 余吨,硫磺岛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 1200 吨炮弹,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地下工事,损失甚微。无奈之下,美国海军只好向塞班岛的轰炸机求助,向日军阵地投下燃烧弹,烧掉日军的阵地伪装,以便于舰炮将之消灭。
美军在 2 月 19 日清晨实施登陆,并以7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开始提供火力支援,航母编队在空中负责掩护。起初一切非常顺利,日军抵抗十分微弱,只有轻型武器射击。然而,美军登陆部队马上就遇到了大麻烦,坦克陷入岸滩上事先铺设的火山灰中,这些火山灰土质松软异常,履带登陆车和坦克全部履带陷入在火山灰中无法前进!这时日军迅速开始炮击,使用反坦克炮击毁了大量登陆坦克和履带车,美军只好用舰炮将暴露的日军反坦克炮一一击毁,才能继续登陆。美军刚登陆不到 200 米,栗林忠道就下令从坑道进入阵地,由于日军的大炮覆盖了登陆滩头,使得美军受到重创难以前进。不过,美国的陆战5师由于迟到登陆 20 分钟,没有受到重创,顺利登陆,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穿越岛的最狭窄部分,切断了日军的阵地,分割了日军;之后 28 团一鼓作气推进到1号机场南端并占领1号机场,以便于登陆。
到日落时,美军有6个步兵团和6个炮兵营共 3 万余人登陆。天黑之后,美军害怕日军发动大规模夜袭,而海边的军舰也不断向岛上发射照明弹,然而,除了少量的扰袭部队之外,主力部队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在夜间发动大规模夜袭。 由于日军的新战术,美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伤亡,向前推进变得非常困难,以至于有时一天只能推进几米,美军的伤亡数量远远多于日军。 然而后来美军发现日军每次都是在轰炸过后才进入战壕,于是美军也不按以前的战术,不先用飞机和炮火轰击日军阵地,海军陆战队直接突进日军阵地,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在迅速占领几个制高点之后,美军逐渐分割了日军阵地。 经过残酷激战之后,美军终于消灭日军主力。由于残留的日军龟缩在山洞里,当美军前来围剿时,他们便从地下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出口,从背后或侧翼进行攻击,这使美军过着“地狱里的噩梦”般的生活,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死于来自火山熔洞里射出来的子弹。就在各级指挥官苦于无计可施时,美国国内一位负责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却提出了一个看似有点滑稽的建议:用水泥攻克这些地堡。他认为,日军的连环地堡虽然坚固,但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出入口非常狭小,如果把坦克改装成推土机,推着混凝土,对地堡出入口实施封闭,就可以避免敌人重复使用,而且可以逐一封堵,将敌人闷死在洞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炮弹的消耗,而且还可以减少伤亡,尽快解决战斗。 于是,硫磺岛战场上出现了另类的战争场面:地面上不再是炮声隆隆、杀声四起,却见成批成批的水泥等建材被运送上岸,搅拌机也随之高速运转起来。许多坦克被改装成推土机,将成吨成吨的混凝土送到一个个被构筑成地堡的火山岩洞口——整个硫磺岛俨然是一个大型的工地施工现场。
就这样,美军轻而易举地将180个地堡变成了日军的坟墓。 3 月 26 日美军彻底击败日军,栗林忠道负伤后剖腹自杀。硫磺岛战役至此结束,以美军伤亡两万余人最后胜利拉下序幕。 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上唯一一次美军伤亡超过于日本的战役,也是最残酷的战役之一。虽然美军胜利,但是美军为了攻占这一个弹丸小岛付出极大的伤亡,由于日军采取新战术,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使得美军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伤亡。不过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巨大的伤亡使美军高层对计划于1945年11月攻占日本本土的担心与日俱增,按计划,将有75万人参加进攻日本本土四岛中最南端的九州岛,预计美军的伤亡将达26万,比整个太平洋战役的总伤亡还高。这是美国民众无法接受的,于是,理所当然的,关于使用原子弹的提议悄悄的在白宫议论起来,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记得此前看过一个二战美国大兵的访谈,他说德国、日本的士兵完全不同,德国士兵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之下会放下武器,但是日本士兵越战越像战斗机器,根本就是非人类的存在。硫磺岛战役之中,日本能坚守这么久,最根本的还是他们的“玉碎”精神。而且当时的总指挥官栗林忠道在要求全军玉碎的同时,还利用对美军的了解给美军下了套,让美军本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役拖到了整整36天,最终以巨大的伤亡代价占领硫磺岛。
栗林忠道曾经在美国留学,也在战场之上多次和美军打交道,他深知美国军队的作战特点,一定会在大规模轰炸之后才让陆军登岛。所以栗林忠道改变了之前所制定的死拼的战术,将所有的士兵都藏在事先安排好的山洞和地道之中。
因为日本海军主力在此前的菲律宾战役之中受到了毁灭的打击,加上日本陆军和海军本身就关系冷淡,没有补给的硫磺岛注定是一个等待灭亡孤岛。栗林忠道虽然知道这场战役之后,岛上两万多名士兵必将所剩无几,但是他严禁士兵盲目地自杀式冲锋,并且严格要求每一个士兵,必须在杀完十名美国士兵之后才能选择玉碎死亡。
栗林忠道对日本士兵的要求是极富日军特色的,这几条规定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全员无条件完成,但是日本士兵可以做到。栗林忠道命令士兵将所有的地洞、碉堡和隧道连接成非常庞大的防卫体系。所有的武器也都藏在山洞和坑道之中,以确保大部分的人员和武器在美军的第一轮轰炸之中能够保存下来。最后他们在小小的硫磺岛上设置了多处近距离射击和诱敌陷阱,对美军登陆硫磺岛的路线进行了准确的估算,巧妙利用地形进行伏击。
果然,美军在登岛之前对硫磺岛进行了数日的轰炸,美军斯普鲁恩斯上将觉得这小小的2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这样密集的轰炸之后,残存的有生力量已经很少。但是当空中侦察兵将航拍的照片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对岛上的防御系统也十分震惊。
美军登陆硫磺岛之后受到了日军变态而顽强的抵抗,美军不仅仅要面对时不时从坑道里面冒出来的日军或者杀伤性武,在夜晚时还必须时时提防日军的偷袭。在小小的硫磺岛上,美军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有一天甚至在大量死伤的前提之下才前进了4米。
最可怕的还是美国在俘虏日本战俘时所受到的抵抗,即便只剩下一个日本残兵,他也会绑上手榴弹对美军进行自杀式袭击。即使美军已经宣布了占领硫磺岛,粟林忠道还带着300多名残兵发动了最后疯狂的反击,将许多还在沉睡之中的美军杀死。
粟林忠道最终切腹自尽,即便指挥官死了,岛上的日军还在死拼。这场战役之中日军被俘的只有1023人,剩下的每一个人都是用尽最后一口气在和美国抵抗。这场战役之后,美国已经无法估算登陆日本之后即将付出的代价。最终,美国选择对日本动用原子弹。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可谓异常的惨烈。1944年7月,美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拿下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塞班岛。
之所以说塞班岛战略意义重大,主要是由于太平洋上海岛众多。在战争中,每一座海岛都可以被当作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对于在空中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来说,拿下塞班岛,意味着美军的飞机可以随时飞行2000多公里,直接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这无疑是对日本整个民族战争意志的沉重打击。
(太平洋战争)
不过,日本方面也很快找出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办法。
当时仍被日军占领的硫磺岛,是一座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的火山岛,处于塞班岛和日本本土的中点上。美军的飞机在出动后,日本除了在硫磺岛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拦截之外,还能够向日本本土发出预警。有些时候,日军甚至还会直接派遣飞机轰炸美军在塞班岛的军事基地。
因此,对于美军来说,硫磺岛便成为了一座必须攻下的岛屿。
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日本本土的外围防御圈,已经开始呈现出崩溃的态势。因此,对于日本来说,硫磺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为了加强硫磺岛的防御,日本特别派了一位曾在美国哈弗大学深造过的中将栗林忠道去指挥防御。
(栗林忠道旧照)
深知美军现代化武器威力的栗林忠道,上岛之后,便立即放弃了与美军在登陆滩头决战的想法。相应的,栗林忠道扬长避短,把日军的主力部队安排在了元山和折钵山的附近。除了要求士兵依据有利地形展开层层阻击之外,栗林忠道还特别命令士兵,在硫磺岛上挖掘了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坑道,并把一些重武器藏在坑道之中。
除此之外,栗林忠道还特别要求士兵们放弃“万岁冲锋”这种自杀式的袭击,他规定,每个日本士兵,必须要击杀掉十个敌人之后,才能获得自杀的资格。
由于有了栗林忠道的严密防御安排,等到美军在准备登陆的时候,日军在硫磺岛上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3000多人。他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给美军迎头痛击。
在上岛之前,美军指挥官先是安排了舰队和飞机,对硫磺岛展开了几天的疯狂轰炸。实际上,这一战术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登岛作战中常用战术。通常情况下,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后,日军已经死伤惨重,防御工事也得到了有效摧毁,日军根本已经无力再战了。
(硫磺岛战役旧照)
因此,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对硫磺岛几天的轰炸之后,美军指挥官乐观地认为,日军早已经溃不成军,战争很有可能会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结束。
然而,等美军上岛之后,却发现完全是另外一番情形。
由于硫磺岛地势崎岖,大部分日军又躲在坑道之中,因此,美军的飞机坦克基本上起不了什么作用。不仅如此,由于美军对地形并不熟悉,结果遭到了坑道中日军的疯狂阻击。美军每推进一步,都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座明明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却让美军在鏖战了36天,并付出了28000多人伤亡的代价之后,才得以顺利的拿下。
虽然日军最终还是丢失了硫磺岛,但在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日军将优势最大化,没有白白浪费兵力,而是让美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客观地说,他的指挥已经足够出彩了。不过,战场终究还是要以成败论英雄的。
(参考资料:《太平洋战争》)
为什么硫磺岛战役时日本能在硫磺岛上坚守这么久?
硫磺岛战役——太平洋上的“绞肉机”,这是美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最血腥的岛屿争夺战,这一战打的美军怀疑人生。
硫磺岛战役爆发于1945年2月19日,近11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与2.2万名日军,在该岛上展开了36天的激烈争夺战。美军伤亡共计2.8万人(死亡近7000人),日军阵亡2.2万人,被俘虏的伤兵约1千人。美日参战兵力,比例约为5:1,战损比约为1.3:1。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日军坚守硫磺岛长达一个多月?我们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硫磺岛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最后一道屏障。硫磺岛,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座弹丸火上小岛,却是战略要地。硫磺岛北端距离东京1200公里,南端距离塞班岛1100公里,是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对日本来说是至关重要。硫磺岛的存亡,事关日本本土的安全。
这座岛对于美军来说,同样是势在必得。美军在取得塞班岛、菲律宾战役等胜利后,硫磺岛就成为美军攻击日本本土的最好支点。硫磺岛上的日军早前除了对日本本土提供预警外,还对美军的轰炸机群机进行各种攻击,美军如鲠在喉。
就这样,这座弹丸小岛就成为了美日争夺的焦点,美军为了更好的攻击日本,势必要夺下硫磺岛,而日军为了本土的的安全,誓死坚守硫磺岛。这便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月的原因之一。
其次,日军在后援无望,背水一战的情况下,激发出顽强的战斗意志。我们先看一下二战美国老兵的战后回忆:“我们对待日本人的态度与对待德国人的态度不同,当德国士兵觉得没有希望时会放下武器投降。而日军则完全不同,跟他们战斗的时间越长,日军不是人类的感觉就越加强烈。”
守岛的日军很清楚自己面临的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死战,日军的海空军已被美军消灭,无力提供任何支援,硫磺岛意味着没有援军,没有退路。硫磺岛日军总指挥栗林忠道采取减少牺牲,最大限度的消灭消耗登岛美军,为本土防御争取喘息时间。
美军在硫磺岛的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惨重的伤亡都使得美军失去再次投入战斗的勇气。日军最顽强的战斗是在382高地的争夺中,美军战斗部队的伤亡高达一半以上。美军战地记者描述海滩上的情形时说:“美军是在最凶残的暴力下死去的,在战场上我从未见过这样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尸体。许多人完全被分为两半,手和脚都在躯体15米之外。”
硫磺岛上的树皮等几乎被日军一扫而空,许多士兵饿死,活着的也多虚弱不堪。美军曾向日军第145联队发出劝降信,但绝大多数日军选择了为天皇死战到底。绝境中的日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子弹打光后,他们举着手榴弹冲向美军与之同归于尽。
日军的地堡简直就是人间炼狱,许多日军引爆手榴弹自尽,在遇到美军向洞内投掷瓦斯弹、倒油点火时,重伤的日军忍痛不发一声,壕沟内尸体堆积如山。日军宁愿自杀也不愿被俘的行为,使与他们作战的美军觉得日本士兵似乎不是人类。日军如此顽强的战斗意志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多月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日军利用硫磺岛上火山溶洞,构筑了极为坚固的地下堡垒群。硫磺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天然熔洞非常多,而且这些溶洞极为坚硬。守岛日军便以这些溶洞为主体,构筑了坚固的地下工事。日军的构筑的工事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溶洞有机结合,用地道相互连接。
炮兵阵地基本都建成半地下式,防御性及隐蔽性非常好。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点都是经过日军精确计算的,既能有效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的消灭美军。日军在这些相互连通的数百个溶洞之间穿梭自如,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军死于熔洞里的射击。
日军的地下通道一般深到地下9米左右,日军的工程兵轮班施工。在靠近火山的地方进展很是缓慢,那里温度高到88度,日军每次只能劳动10分钟。所有的火山溶洞入口都有90度转角,以防火焰喷射器或者炸药。
硫磺岛南部的折钵山里挖了7层的地下工事,北部的防御重点有2处,其中北野角是栗林忠道的指挥部,位于地下23米处,坑道长达40米。382高地旁边的362A高地内部的一个坑道系统有至少4层大概300米长,共有11个出入口。这些坚固的共事同样是日军坚守硫磺岛一个多月的原因之一。
硫磺岛战役总结在美军付出惨重代价后,硫磺岛基本被占领。胜利无望的粟林忠道焚毁了军旗,发出了诀别电报,准备实施最后的死战。战役最后一天清晨,粟林率领350名日军向美军发起了冲锋,许多美军死于睡梦中。在美军的反击下,粟林忠道负伤后切腹自杀。
硫磺岛战役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伤亡,也是唯一伤亡总数超过日军的登陆战役。日军在硫磺岛战役中,如果能有充足的补给和兵员补充,那么日军坚守一年半载的根本不成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