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曾经流行一时的磁带,现在确实很少见了。主要是因为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和快速发展把它赶出了历史舞台。

磁带属于一种磁纪录技术的载体。它是由钢丝录音发展而来。在此之前首先由爱迪生发明了机械录音方式“留声机”,开创了人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进行储存和重放的先河。但留声机的录放很麻烦而且音质也不好。后来根据磁生电和电生磁的原理及剩磁现象,把随声音变化的电信号变为磁场变化,并用它来对钢丝进行磁化,这就巧妙的把变化的声音变成磁场储存到了钢丝上。放音时让钢丝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磁头,变回音频电流,这就实现了以钢丝为载体的对声音的记录和重放。由于钢丝录音也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比如对磁头磨损严重,信噪比差和过于笨重等,于是就产生了磁带。

由于磁带可以用加宽带幅的方式来提高信噪比,并且配合旋转磁头让记录和存储的信息量大幅增加,使得图像的录放成为可能。以致于后来的模拟型Hⅰ8和数字DⅤ磁带已经把磁记录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正当人们滿怀信心的研制更高档的磁带记录设备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萛机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记录开辟了另外一条路,U盘、SD卡等大容量电子存储器件不断问世,一个手指盖大的U盘可相当于一提包的磁带。这就使得磁带的研发和生产戛然而止。录音机厂、录像机厂甚至彩色胶片厂纷纷倒闭或转产。

回顾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从早期的机械式记录到钢丝、磁带和后来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每次都是彻底的、颠覆性的替代。它们虽然目标是一致的,但走的又都不是一条路,每次转换都会宣告一些技术领域的衰落,这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现象。以上是我的回答。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

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磁带退出历史的舞台,被后者超越,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时间上的限制。

磁带用于录音机、录像机、录放机配合安装使用的磁性盒带。

这种盒带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信号的磁层材料,这种材料经生产加工成第一道工序——空白磁带;在空白磁带上录制上声音,如歌曲等,然后把这种原装的磁带装在录音机内、按上歌唱键,一曲嘹亮娓娓动听的歌声就随着磁带的拉动声而唱响,并随着声域、向周围扩散;而影像带装在放影机上,一部电影的动态影像清晰画面就展现在观众人群面前。

第一张磁带的出现是荷兰飞利浦公司在1963年研制成全球首盘磁带,从此被其他国家效仿制造逐步走向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至2017年磁带的历史被终结,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一瞬间的五十四个年头的辉煌成就。

在八十年代的录音机,黑白电视机是个时髦的产品,是年轻人结婚用具的必备用品。

选择什么磁带和歌曲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比如当时的现代型歌曲,年青人大部喜欢,我当比较喜欢李玲玉的甜歌曲,只要有新歌、新磁带出品,都会买上几盒。

中、老年比较喜欢曲艺类的,如越剧、黄梅戏等,这是戏迷的喜好。

之后彩色电视机出现,黑白电视就随之衰弱,退出历史的空间。

1998年韩国制作MP3播放器出品,磁带逐步弱化、淡出人们的视线和视野。

1999年电脑产品台式、手提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大量上市普及使用,也加速了磁带的衰败、退化和消亡。

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必须更正一点,磁带并没有退出历史。实际上只是我们身边的很多录音机啊、磁带随身听不怎么流行了,我们经常听的磁带被MP3、MP4等数码设备取代,已经不容易在路边的影像店买到磁带了,所以才会有磁带退出历史的错觉。

而且在国外,磁带依然是许多音乐玩家的宠儿,像很多音乐发烧友也依然在玩磁带,如今网上依然能够淘换到不少质量上乘的正版磁带。

第一:成本低廉。磁带的成本低廉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磁带自身成本低廉,磁带存储的成本是磁盘上存储相同数据量成本的六分之一甚至更低,1TB容量的移动硬盘售价约为50美元,相同容量的磁带的价格仅需5美元;

另一方面是磁带存储的成本低廉,录好东西之后编号然后存放在某个干燥恒温的仓库就可以了,或者插在机械磁带库的插槽中,不需要任何供电能耗。

而硬盘就做不到。

第二:保存期久。一盒普通的家用磁带哪怕只是丢在抽屉里十几年,也依然能够很轻易就读取上面存储的信息,大家要是还能找得到以前上初中时候发的磁带,可以找台录音机听听看,声音绝对OK。

如果是专业的磁带,存储时间可以长达30年以上。而一般的硬盘一般10年左右寿命就到期了。

第三:安全性高。如今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很方便,但最大问题在于非常容易遭到攻击尤其是病毒攻击。而在同等环境下,磁带不安装磁头就无法访问,这种状态隔绝了黑客和网络攻击,不容易丢失和被篡改。

而且磁带读取速度相比磁盘要慢很多,黑客要想获取什么信息绝对得急死。

第四:存储量大。 2014 年,索尼利用自主开发的溅射薄层沉积技术,将 7.7nm 的极细磁颗粒铺设在磁带上,实现了高密度磁存储,储存容量可以达到 185TB。

2015年,富士胶片研发出BAFE钡铁氧技术,将单盘磁带的理论容量提升到了220TB,目前已公布了LTO7到 LTO10的开发路线图,LTO10的预定标准是非压缩容量达到 48TB。

所以说磁带只是退出了日常生活,由于其大容量、安全、低能耗、保存期久等特点,在某些诸如银行、国家安全机关、高科技公司、石化、通讯等特殊领域,磁带依然拥有着磁盘存储设备无法比拟的优势。

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磁带根本没有退出历史,现在我都在听以前经典歌曲,虽然u盘光盘,sD卡储存量大,但由于没有安全容易数据丢失,保存期短特别光盘更是短命,一经磨损就变成废料!

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国内比较悲惨的,是大连录像机厂,刚上马出产品,就黄了!

磁带为什么退出历史?

任何一个产品、一项技术都挡不住社会的发展。

曾经的手机王者诺基亚因为安卓系统,现在只剩下了情怀。

曾经风靡全球的柯达交卷因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的出现,已经破产。

当年挂在腰间的BP机,00后已经不知是何物了。

当年的磁带分AB面,一面60分钟,有的还有可擦写录制功能。这些在当年都是非常强大的,一个录音机,几盘磁带是每个时尚青年家里的标配。

大街上的磁带摊子前,围满了挑选磁带的少男少女。

可是当互联网和数码产品出现以后,磁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已经完全被互联网和数码产品所替代。

最先的替代品是MP3,一个128M的MP3播放器能存储30多首歌,而且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意存储歌曲,比磁带的固定那几首歌要强得多。

然后是手机,几个G的存储容量,更好的音质到后来的在线听歌,磁带已经完全失去了他的作用。

综上所述,磁带被淘汰退出历史是必然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