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就一句话,这一切都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能买得起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谁还去买食用酒精调和的勾兑酒呢?那不是给自己找口渴吗?买得起宝马的,应该没人去买辆普通轿车吧。
大家都知道,液态法白酒是扩产扩容的新式白酒,为什么?生产周期快,工艺稳定,可以满足更多人饮酒,能扩大市场容量。这种新式白酒减少了单位生产时间,势必便宜,能满足更多劳苦大众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勾兑”这个词就是被用烂了的词语。不管是什么白酒,成品必须经过勾兑,不经过勾兑的白酒,那是原浆和基酒。勾兑是白酒最后成型的点睛之笔,也是重要核心技术。
不可否认的是10元左右的白酒,喝了基本半夜口渴,这个价位的的确确,确确实实,基本买不到纯粮酒,迷你包装的小瓶除外!10元钱,哪怕就是再掏40元,要买一瓶常规瓶装的品牌纯粮白酒,也需要细细选择。50元左右含外包装的白酒,基本上也是新工艺白酒。
个别品牌的光瓶除外!这个要看具体的产品生产代号,在瓶身商标上有标注。行得正、做的直的白酒,会直接在瓶身打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文字,这样的品牌一般都值得信赖!我不是给波汾打广告的,这个酒市场最低价也要38元,一般卖到50元左右,已经算是业界良心!
那么收入低的人群,不可能把它当做口粮酒,40-50元的价位,可不低啊。收入低的人群,月入上万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税后过万的比例也不是很高。这种酒,偶尔打牙祭还行。
而更多的劳苦大众并不具备买纯粮酒的经济实力。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才是粮食的结晶,众所周知,传统白酒生产周期漫长,出酒率低,单位生产时间的增加势必价格昂贵,这让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工艺白酒和新工艺白酒,如果前者工艺不佳,口感甚至比不上勾兑的新工艺白酒。10元左右新工艺白酒,就充当了扩充的角色,简单直接,口感不好,也能满足酒瘾,让人颅内高潮。
总之,买10元档次的白酒,是人生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说物质决定意识,那么经济实力一定决定购买对象。人只要有钱了,眼界和品味一定会改变。当然最普世价值的口号是这样的:希望大家都能喝上好酒,过上好日子!
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很现实。所有买这个档次白酒的都知道是酒精酒,也都知道酒精酒对身体不好,更知道粮食酒才是该喝的白酒。为什么还要买了喝,主要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收入水平决定。各地都有社会最低保障金标准,人均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正常的生活。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三四线以下城市和农村不一定能够达到。即便达到或超过,也是以高昂的生活成本为代价,真正到手可自由支配的钱不多。买酒钱属于可支配范畴,假如一家三口月可自由支配现金二千元,花二百元买瓶酒就是花掉了10%,一个月还不止买一瓶,你一天就是喝三两,一个月全家啥都不用买了,显然不能。如果买十元的,按每天半斤算,要十五瓶,一百五十元就行。
第二个是生活习惯决定。这个档次白酒的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老酒民了,生活中已经离不开酒,巴不得顿顿抿几口,而且都不大会自我限量,喝就喝透,喝好算完。这类酒民酒量普遍大,半斤根本不够,一般的一天要喝掉一瓶,有的还不止。这样长年累月的喝法,只能求量不求质,是酒就行。
第三个是白酒市场决定。当下的白酒生产,酒精酒是合法产品,酒精勾兑技术日渐高级,喝着香甜顺口,喝了头也不痛,一样的熏熏然。关键很便宜,说起来也值得相信,很多都是大厂子的,总比买野鸡小店的酒放心些。
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我有个亲戚自己做粮食酒,就拿最便宜的玉米酒来说,每斤酒成本都要在10元钱,可以肯定的说超市里十元左右的白酒基本上都是酒精勾兑酒,之所以有人买来喝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便宜,性价比高。十年前我们去山里面修路,出发的时候行李包里都带上几瓶白酒,我是到超市里售货员给我推荐的,记得好像是湖北出的枫林酒,喝着稍微带点中药味,当时售价12元。到工地和工友一起开怀畅饮,觉得这酒还能喝,比较顺,第二天起来头也不疼。最主要的都是工薪阶层,买太贵的酒喝也不舍得。
2、现在白酒工艺和质量管理严格。以前有假酒喝死人或者喝的双目失明现象,现在随着监管的加强和企业自我商标保护意识的增强,十元左右的白酒经过加入一些添加剂喝起来也不是特别难喝。记得年轻时候喝的十元白酒辣嗓子,觉得难以下咽,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
3、可以过酒瘾。酒友们喝起酒来一瓶根本过不了瘾,有时候叫起劲来对瓶吹,这时候如果拿出一瓶好酒就会舍不得喝,我记得当年和十几个同学聚会,我拿出了一瓶剑南春,这酒在几十年前可是稀罕物,大家小心翼翼打开瓶子,先对着酒瓶闻一下,然后慢慢给自己的杯子加满,抿一口咂吧一下嘴,细细品味,喝完意犹未尽,根本过不了酒瘾。可是对于十元的白酒来说,对身体损害也不大,还能喝个够,当然要选它了。
4、有的人买酒不是喝的,是用来炒肉菜的。我的邻居老太太们经常到门口的超市买十元钱的白酒,不是喝的,是当料酒用的,尤其是做红烧排骨和爆炒羊肉,都要加点白酒,起到除腥解腻的作用,做出的菜味美可口。
5、喝多不是很难受。以前喝便宜酒多了以后头疼欲裂,缓过劲后发誓再也不喝便宜酒了,现在白酒勾兑工艺提高了,觉得便宜酒喝多了不像以前那么难受了,不是我有这样的感觉,别的酒友包括超市小老板都有。
总之,买这个价位的酒喝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消费层次不一样,喝酒口味不一样,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要觉得对身体损害不大,该喝还是喝吧,人生短暂,总要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第一,图个实惠。对于绝大多数爱喝几口的国人,花几百、上千买瓶酒,只能是狠下心来偶尔为之,根本无法长久维继。
第二,喝酒更多是为了心意。中年人喝酒,主要是舒络心情,解除一天疲乏,暂时放下工作和生活中烦恼。当然,也有几乎天天都喝上两三顿小酒,只不过除了晚上,其余时间只敢小酌,不会放开。天天喝酒,未必有酒瘾或者有多深……对于不喝酒的人,真的很难理解酒的“魔力”,喝酒可以是很纯粹的,有没有人陪,有没有下酒菜……都不重要。说真的,越年长,禁忌越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就越少,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30岁到60岁之间,压力可以是雪崩式,只有喝酒才能感到纯粹,不需要顾虑别人的感受。有知己更好,可以对饮,没有也无关系。小吃摊、小饭馆、快餐店、小公园……揣着二两小酒,想喝就喝,那种畅快,不喝的人很难体会。喝酒,不一定懂酒;喝酒,不一定爱酒;喝酒,就是图个自由自在。不分时间和空间……如果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喝酒更多是一种闲情,尤其是有些地区,不少老年人可以在24小时小餐馆里,从早上5、6点,便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喝着、聊着,快到中午才各自回家,这一天都精神抖擞。
酒,是一种助兴的饮料。它和烟还不一样,要的就是那种七分迷离,三分兴奋的感觉。
对于老饕,酒是用来喝,而不是用来品。一“品”,便少了几分烟火气,更多的是一种综合的品评。当然,很多人,也会认为,口感难道不重要吗?那种留在唇齿间的“依恋”不重要吗?是,也不完全是。喝酒,总体上都是追求享受。但还是有所不同,个中滋味,自己有时也不一定说得清。
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喝这些酒精酒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也知道喝这个伤身体,但是好一点的酒太贵,生活水平消费不起,所以都买这些酒精酒喝,但是这个酒精酒喝过一段以后,就会上瘾,就会种酒精的毒,就拿我爸来说吧,我给他钱让他买好酒,他舍不得钱他不买,他说我买一瓶酒要好几十,有这好几十块钱够我买好几斤了,给他买好的酒放家里他不喝他说瓶酒没有酒劲喝着不过瘾,说也不听劝也不听,喝到最后手发抖腿打颤,只要到时间了就必须喝,不喝的话浑身没劲,全身发抖,喝上几杯以后精神倍爽,医生也看了,也说也劝了,但是没有一点用,如今喝出了个下咽癌侵入喉转移到淋巴,所以说酒多伤身体,不可贪杯,特别是酒精酒真的伤身体。
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为什么还要买了喝?
明明知道十元左右的白酒都是酒精勾兑 可为什么还要喝呢 ?
买这种酒的人有一部人是收入不高 经济条件 只能允许买这种廉价的白酒,明知道勾兑的酒有伤害,买贵的还是心疼的 。
但是还有一部人 就喜欢喝勾兑酒味道 ,据他们说味道比较甜。 我同学的爷爷就因为喝这种酒进了医院 。我和同学去医院看望 老爷子还说这种酒好喝 他身边的老兄弟都喝这种酒 喝习惯了 也就忘了这种酒的危害。去了医院才会后悔
还有一种 那就是为了情怀而喝这种酒 想起以前拼搏的日子 想起以前喝的烈酒 还是会喝上一口这种酒的
现在喝白酒的人还是呈减少趋势的 很多宴席 聚会 都换成了 红酒和啤酒 毕竟白酒还是伤害比较大的
喝酒 还是 微醺就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