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本人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公办敬老院养老的人的范围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国家允许村委会(社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设立敬老院,或许在经过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因自身财政状况比较好,给予了大力支持,建设的敬老院相对多一些,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配备的比较足一些,日常经费保障上充足一些,敬老院的总体情况会好一些。但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公办敬老院数量少,规模小,容量十分有限。这种状况决定了:公办敬老院一般只允许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又完全没有近亲属给予日常照料、护理的特困人员进院养老,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低保户家庭的残疾人,当然肯定不在允许进敬老院养老的范围之内。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应该强调的是:一旦特困人员入驻公办敬老院养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中的基本生活标准照料护理标准,一律不再发给特困人员本人,而是拨付到敬老院统一安排使用,最多每月每人发几十元零花钱而己。

概括而言,入驻公办敬老院,是特困人员可以享受的专属待遇,低保户不能享受这项待遇,也没有这种资格。原因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敬老院,也没有那么多的床位,让低保户中的残疾人也去敬老院养老。同时,低保户家庭的残疾人,还有其他家人可以对其进行赡养、抚养、扶养,完全没人照料的残疾人肯定是特困人员,而不是低保户。起码本人所在地方,没有稳定的政府财政拨款,没有民政部门按期拨付敬老院运转经费,公办敬老院立即全部立即关门。

二、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金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既然残疾人低保户一般去不了敬老院养老,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基本上就不存在。但确实也有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当地村委会、乡镇政府范围内,有比较好的集体经济收入,自行举办敬老院,只收本地区范围内的人入驻养老2、经济条件好的地区通过民政之外的途径,直接支持敬老院建设和运营。3、成功企业家或爱心团体通过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支持敬老院的运营,有些直接资助入驻人员。在这些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残疾人低保户到敬老院养老,费用由以上三种渠道解决,民政部门正常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继续发放的极为特殊的情况。

除此之外的低保户中的残疾人,去不了敬老院。即便进去了,低保金和残疾补贴也会停止发放给个人,而由敬老院统一安排使用。毕竟,正常发放的这两项资金标准并不高,一般也不足以维持入驻养老人员的实际需要。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有的人以为国家的钱无尽无休,免费吃住,由他人专门照料、护理,还希望低保金和残疾补贴一分不少地发给个人。这种心理,极为可怕。

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我是一名乡镇民政办主任,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按照《社会救助法》的规定,只有特困供养人员才能入住敬老院或者孤儿院,对其他困难群体比如低保户、贫困户等就没有这项保障。

我们知道,特困供养人员有两种供养方式,一种是分散供养,一种是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就是居家自行生活,集中供养就是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不再领取五保金,敬老院每月发给几十元的零花钱。

据媒体报道,在大城市公立的敬老院养老院床位非常紧张,但是在县和乡镇一级,情况还不严重。

在我们这里,全县农村五保户只要312人,愿意集中供养的只有53人。县民政局有一个四层212个床位的中心敬老院,各镇也都有互助幸福院。因为入住敬老院或者互助幸福院的比较少,只要一个乡镇的互助幸福院在运营,其它五个都闲着。

我们县中心敬老院现在由私人经营,二楼专门是特困供养人员,其它三个楼层对外开放。按照自理程度收费由1500—3500元不等。

从政策上来说,残疾人低保户没有入住敬老院的资格,要入住敬老院低保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照发,只能和普通人一样按标准收费。

不过有些事情也可以变通。在我们镇就有一个低保户也在敬老院住。这个低保户是一个七十二岁的老太太,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只有一个女儿(精神轻微残疾)出嫁到另一个乡镇,家里也是低保户,前两年老伴去世,老太太一个生活。按照政策这个老太太因为有女儿,所以不能纳入五保户,只能享受低保最高档403元和七十岁分类施保201元。

老伴去世后,老太太一个人生活很困难,我去找县民政局和敬老院,根据老太太的自理情况,敬老院最低收费1800元。老太太每月只有768元(低保603、老龄补贴50、新农保115)。经过多次协商,最后决定留50元老龄补贴给老太太零花,低保和新农保交给敬老院,县、镇民政部门每年给予老太太一次临时救助(最高标准5000、1500)让老太太入住敬老院。

每一项政策都是公平公正的,但是农村的实际情况很复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这个老太太入住敬老院的处理,在政策运用上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是出于公心去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这个责任还是必须担的。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是一直专注三农,服务农村农民的基层微课堂,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会认真一一回复。

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低保户是进不了养老院的,必须是五保户才能进养老院。

五保户又称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扶养、抚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才可申请“五保”供养,即:保吃饭、保穿衣、保医疗、保住房、保丧葬。

符合“五保”条件的特困人员,审批下来后,可选择两种供养方式,即:养老院集中供养和居家分散供养。

因此,你提到的低保户残疾人是不会进公立养老院的。

进入养老院的特困人员,不再享受残疾人补贴和分散供养的待遇。

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残疾低保转为五保,就要取消残疾人两补,不管是散养或者进敬老院。如果没有转五保,自己亲属送到敬老院,可以享受残疾人两补。毕竟,这种情况是要收费的,而且收费不低于低保。

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风尘世间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赶路虽有清风伴,莫叹岁月不饶人。

提问: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这个类似问题是依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一个方面,如果残疾人如果是孤家寡人,建立低保肯定是年龄没达到六十岁,如果年满了六十岁肯定是要实行五保,如果五保了,残疾人就有点补贴,去了敬老院,各项补贴打入个人帐号,由敬老院结算,如果钱还有剩余的,不可能随便支取,残疾人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此款项由敬老院支取待用。

二个方面,如果残疾人有妻子儿女家室,因家人委托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由家人支配。任何人不可乱用残疾人的补贴,如果残疾补贴低保款转账到敬老院,由敬老院负责人按生活开支拔出款项。后又回家的话,低保款和残疾补贴随之转回,任何人不得侵占此款项。

国家政策归定,每一项款项应归到实处,残疾人的补贴和低保款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侵占,否则就是触犯法律。

残疾补贴和低保款是供养残疾人的生活费用,不得用此款乱摊派花消。某个残疾人到了敬老院,残疾补贴和低保款直存在的。

残疾人低保户去了敬老院,低保和残疾补贴还发吗?

进了敬老院的残疾低保只有饭吃,兑钱的活期存折交给敬老院,不交活期存折你进不了敬老院的!

上了六十岁的人,养老金还是由自己支配,现在是每个月113元!没有六十岁的暂时没有,住进敬老院的只有饭吃!

如果有退休金,有退休工资就不会是低保!有残疾证自然有补贴,可能在单位的退休金有说明!

再说进了敬老院的,就是由残疾低保支付费用的!没有残疾低保,没有第三方支付费用敬老院不会收的!

除非有退休金,才可以住进敬老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