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著名的几位评书大师你最喜欢谁?

从小都是听单田芳大师说评书长大的,真怀念他说评书的时候。愿单老在天堂安好!

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这四位评书大家,我听得最少的是刘兰芳,尽管她的《岳飞传》名扬天下,听得地方治安都变好了,但我总是不太喜欢她说书的腔调。从一开始就没有听上,后来也就完全放弃了。

其余的三位,各有千秋。田连元说书说得细致,讲究。很多人都说过《水浒传》,去听他的《水浒传》,光王婆卖弄风情就能讲好几天,不紧不慢,有过日子的心。不太好的地方是过于细致,情节推动有些过缓。

关于袁阔成,谁要说他说的《三国演义》不好,那纯属睁眼说瞎话。《三国》是才子书,而袁阔成最适合说这种书。我喜欢袁阔成在书中关于评说的部分,关羽去世的时候,袁阔成利用整整一个回目的时间回顾了关羽忠义的一生,情感充沛,感染力十足。

我听单田芳的评书听得最多。单田芳最擅长说《三侠五义》这种侠义书,基本不用照顾什么史实,怎么过瘾怎么来,每次听都觉得痛快。他嗓子沙哑,说话和用语自带东北味儿,好像更符合书中人物的状态。单田芳的短处是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也说过,但味道远不及袁阔成。不过话说回来,同样是《封神演义》,袁阔成不如单田芳说得好。

多年前看到过一种说法,大意是说单田芳的评书作品不尊重史实不说,而且叙述方法和用语都过于粗俗,从而降低了中国人的国民素质。这种说法真是让人可发一笑。

在大众需要娱乐而苦于找不到太多渠道的时候,情节跌宕起伏的评书无疑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大部分评书内容都劝人向善,当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因此说书人也常被尊称为先生。而今人们找乐的途径越来越多,接受正规教育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评书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但如果因为此时此刻而指责彼时彼刻,就难免显得有些不厚道了。

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谢谢邀请。

四位评书表演艺术家的作品,我听过三家。最先听的是单田芳先生的《童林传》和《白眉大侠》等。同时,还听了刘兰芳先生的《杨家将》和《呼家将》。

当时我才七岁,后来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还是小屁孩一个,竟然听评书入迷!当时,家里只有一台收音机,我爸、三叔、大哥好像更喜欢听《童林传》《白眉大侠》和《三侠五义》,我妈更喜欢《杨家将》和《呼家将》,我好像都喜欢。

当时为了能够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家里人让我干啥都愿意,条件只有一个每天13:00开始的评书,得让我听。那时,每次最多只讲几集,听起来感觉不够过瘾。

单先生声音苍老有力,一出口,侠气横生,就有种让人着迷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感觉他的那副嗓子,专为评书而生的。我想象不出,他的那副嗓子,除了说评书,还能干什么?干别的事情,总觉得是浪费,也很穿越。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是“我乃江湖人称霹雳狂风、水上浮舟诸葛云英”,具体是不是这几个字,我不清楚。单先生抑扬顿挫、沉浸其中,仿佛那时,他就是诸葛云英!

白眉大侠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白云瑞,他是“锦毛鼠”白玉堂的独子,继承了乃赴英俊潇洒的基因,非常有女人缘,屡屡被人相中。又一再被武林前辈看中,得到他们指点,武功高强。怎奈那位白眉毛、水蛇腰、山西口音浓重的三哥、丑男徐良(徐良是“五鼠”中的穿山鼠徐庆的儿子),老是抢得头功。像白玉堂一样高傲自负的云瑞,哪里甘居人下,可惜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耍小心眼,还是难以比上徐良。不过,这部评述中,个性最为鲜明、心理刻画最为细腻的,却是白云瑞!他终于赢了一回!

(本文图片,皆自网络,侵删)

相比单先生,刘兰芳先生的口齿更为凌厉,语速更快,但吐字清晰。老家中,爱听评书的乡亲们,多半认为她比单先生更优秀。个人对她的《呼家将》印象更为深刻些。他对大英雄呼延平的刻画非常成功,不过,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主人公的矮人弟弟呼延平。这位善良的小侏儒,从小就跟母亲生活在窑洞里。记不得他是跟谁学的武功了,轮着一杆铁棍,总喜欢穿到别人马肚子下,把马腿打折,马上的人就完了。

如果说,单先生擅长介绍人物,描述其过去的丰功伟绩的话,那么,刘先生更擅长叙述战争打斗,人物的动作、心理,展示得较为充分。她有句套话,非常动人——左三刀、右三刀,刀刀不离后脑勺!这句话,主要用来描绘坏人一心下黑手,想片刻之中,取人性命,但是,多半不能得逞。刘先生给人的另外一个深刻印象是,她非常善于模仿不同人物的语调和声腔,惟妙惟肖,让人忍不住发笑。她描写被卢凤英打擂时,模仿被刮破了鼻子的恶和尚说“弥陀佛”,非常搞笑。

袁阔成先生

听袁阔成先生的评书,有些晚了。当时,家里都没有收音机了,不是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家里装了电话,电话中,可以168热线电话听评书。听袁先生《三国演义》时,家中正在收花生、摘花生。每次到精彩处,都忘记摘花生了,手旁的花生摘完了,都懒得去拿新的来。这时,我妈就生气了。而听评书时,电话打不进来,误了几回事儿,我就不敢一直听了。后来,电信公司解决了这一问题,听评书期间,来电时,电话为滴滴作响。从此,我又开始疯狂听起来。由于可以连续听,起初觉得十分过瘾,后来稍觉困倦,再后来,就有点儿厌了。人的欲望,不能一下满足,提高品质,必须得延长享受的过程,慢慢体验才好。

袁先生的声音,非常特别,让人眼前浮现出一个中等身材、又很喜欢吹牛的模样,不过他吹的都是历史上牛人的故事,仿佛他全程旁观,天下大事,细枝末节,都在他心中。听声音,感觉袁先生嘴巴可能张得不是特别大,但他的声音很甚,转得很幽很快,有种追寻奇闻异事的特殊风味。可能七八岁时,就听了单、刘两先生的作品,刚听袁先生讲时,有点不习惯,听了几回后,完全沉浸其中了。可是,由于可以任性听许多回,每次听到整个人困得不行才作罢,听到最后,就有些倦了。也没再听他其他的作品。

至于田连元先生,之前真的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搜索后发现,他的代表性作品,多与单刘先生重合。当初,使用收音机时,就算偶遇到田先生,估计也不太可能听下去。毕竟单田芳和刘兰芳说得太精彩了,而我对武侠对历史的兴趣,又是被他们二人培养起来的。

因此,让我评价的话,单先生和刘先生并列第一,袁先生稍逊一筹,而田先生,就不敢妄论了。不过,从流行范围,受众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位艺术家的水平。

搜索袁阔成先生照片时,意外发现先生于2015.3.2作古,而晚辈今日方知,实在遗憾,仅以此文纪念袁阔成先生。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请点赞鼓励哈,谢谢!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当然是刘兰芳。《杨家将》,《岳飞传》,《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是她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作,至今无人能超越。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一代人永恒的记忆!

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每次画图时,都会听单老的评书为伴,不画图时则看老郭的相声打发时间,老郭的相声得看,光听还不行。说单老吧,评书基本听遍了,有的都是四五遍的。在单老未出名时,那时听的都是田连元、刘兰芳、连丽如、袁阔成几位先生的书。但是听了单老的书之后,就听不进他人的书了。

原因一,不是几位先生讲的不好,几位先生的造诣自是炉火纯青,但是讲的太过一本正经。这些老派的讲书人,挑毛病挑不出来,但缺少幽默。不像单老的书,一边乐一边听,在配上特有的嗓音,更有韵味。

原因二,几位先生的书,平铺、支线内容太多,主线内容不突出。刚听了三十来集连丽如先生的的《童林传》就是如此,一板一眼都很好,就是整体过于平淡。一个支线的人物,也要把姓名、出身等内容交待清楚。可到了打仗的时候,打个小蟊贼几句带过,打法禅也是如此。而单老则不然,与主线关系不大的,能剪就剪,而一但讲到交手的时候,则非常认真的讲,哪怕是两个不起眼的人物交手,也能讲的津津有味,更何况讲到主人公出场的时候,听的心惊肉跳,虽然都知道结果,但还会为主人公担心。因此听了打法禅后,便不在听下去了,又把单老的找出来听。

原因三,人物形象鲜明。单老的每部书都有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白眉大侠中的徐良、白芸瑞、房书安、蒋平、昆仑僧、朱亮、冯渊等。童林传中的童林、胤禛、年羹尧、张芳、二侠、司徒朗等。一提到某个人,其形象立即会出现在眼前。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八九十年代讲书的可谓百花齐放,但自打单老出来后,基本听不到别人的书了,也很少有人讲了。我印象中最早听他的书是他在电视中说的明英烈,比白眉大侠还要早。到后来评书基本就是单老一个人的江湖了,这点和老郭很像。老郭说,评书和单口相声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单老的书简单形容一下:引人入胜、形象鲜明、幽默风趣。

单老虽走了,但书还在。现在很想听单老当年在电视台录制的一些书,如薛家将、童林传等,目前这些书网上没有,有的都是电台版,内容不全,不知何日才能听到。

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你最喜欢谁,谁的评书最精彩?

谢邀,

评书是我7O后的回忆,也上爱好儿时的记忆是美好,

如果是问这四位大师谁的评书最好,恐怕真的很难分出一个胜负来,若问我最喜欢谁,当然是单田芳大师了,

现在各种评书网站搜排行榜,单田芳大师的评书中《白眉大侠》大都排第一位,里面用的各种技巧最多,堪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袁阔成,他的评书讲的有深奥,水平极高,有文化修养,

刘兰芳,前期说的不错,像《杨家将》经典,

田连元。另类,诙谐幽默,

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