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我的一个雇主就这样,两夫妻不上班,还有大把钱花。很神秘,真相让人惊叹。
以前我在饭店做过服务员,每天中午,老板都让我给住在别墅区里的一户人家送外卖。每天送的饭菜都有荤有素,天天去送,这让我很好奇这户人家,夫妻两人很年轻,却很少做饭,看他们还很悠闲,不用上班,这是一户什么样的人家呢?不禁让我很好奇,想一探究竟。
我家楼后面,就是美食一条街,道路两侧饭店挨着饭店,餐厅挨着餐厅,还有各种烧烤店、烤肉店、鸭货店、熟食店、超市等等,特别热闹繁华。
这条路其实就是普通的小路,但开发商可能也没有预测到,这条街竟然一个饭店一个饭店地开成了美食一条街,道路两侧的居民去饭店方便多了,下楼就到了饭店,不过,这条街的噪音就很大,我家在楼上,深受其扰,不说这个话题了,还说我去做服务员遇到那对神秘雇主的经历——
我平常在家写作看书,一旦灵感枯竭,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出去逛逛。我逛逛不是去远处旅游,我舍不得钱去旅游,也嫌旅游累,我干脆就到楼下的饭店,看谁家门窗上贴着招聘服务员,我就推门进去应聘。
我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喜欢到人间烟火里体验生活。
我的年龄到哪打工,都是到后厨刷碗。我喜欢这个工作,不用费脑子,就是站在洗碗池前不停地刷碗。我出来打工从来不会找文职,因为累脑子。我出来打工就是想放空大脑,还想走进人群。
那一次,我在楼后面的一家饺子馆找到了刷碗的工作。这家饺子馆是中餐馆,主食是饺子,什么馅的饺子都有。我就站在厨房里刷碗。
在饺子馆干活的人都知道,饺子馆里打包的人多,刷碗的活儿就轻松一点。不过,老板雇佣你,可不想让你轻松,饺子馆里送外卖的也多,老板不想把这份钱给外卖小哥,就让我或者其他闲着的前厅服务员去送外卖。
那天,我看大厨做了四个菜,一个锅包肉,一个干煸牛肉丝,一个拔丝地瓜,一个家常凉菜。都是东北人最爱吃的家常菜。大厨还做了一碗牛肉柿子汤。煮饺子的师傅又煮了两盘饺子。然后师傅把饭菜都一样样地装到保温餐盒里,那种高层的保温餐盒,递给我,让我去送餐。
送餐地址贴在装饭盒的包包外面。我看了下地址,就在我家东侧的楼里。我家东侧的楼有两栋,紧挨着我家的东侧楼是回迁楼,里面住户多数是平民阶层。回迁楼东侧,隔着一条小过道,是一栋小型别墅楼,这栋楼群用铁栏杆围着,加上楼群的小庭院格局,给人一种神秘感。
我提着餐盒,从正门走入。门卫给住户打了电话,住户让我送上去。我找到住户居住的单元楼,进入电梯,升到8层,我从电梯里下来,眼前就是两户人家,其中一家的房门已经打开,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说:“是不是饭店送外卖的?”
我说:“是的——”我走到门口,把外卖包放到门口,冲房间里面说:“请您签收一下,把饭盒倒出来,我要拿回去。”
房间里还是那个男人的声音传出来,说:“稍等啊——”
在等待雇主出来的时候,我站在门口,打量了一下他们的房间。房间一进门是一个大厅,当时是中午,采光很好,阳台里有两盆绿植,肥大的叶子,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大厅两侧好像有三个房间,南北两个房间应该是卧室,中间那个小屋可能是洗手间,大厅北侧应该是厨房,不过,我没进去,我就站在门口,看个大概。
房间的门口,鞋柜是关着的,鞋柜旁边放着两双鞋,一双男士的平跟黑皮鞋,一双女士的棕色的高跟鞋。鞋柜上面摆着一张小小的相框,相框里是年轻的一对男女微笑地依偎而坐,旁边还坐着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看来是一家三口居住在这栋楼里。
我竟然在门口等了半天,男主人还没有出来签收。我有点等不及了,回去晚了,老板该认为我在路上闲逛,偷懒了呢。我就略微提高声音说:“先生,请签收一下,我着急赶回去!”
男人的声音传出来,说:“抱歉,马上。”这个声音是从南屋传来的。
一个女人却忽然从北面房间走了出来,来到门前,把保温盒提进厨房,在厨房里把饭菜倒进她自家的盘子里,又把保温盒提到门口,说:“没给你刷餐盘,你回去自己刷吧。”
女人大约3、56岁的模样,长相甜美。我没多说什么,提着餐盒回饺子馆了。
第二天,中午,还是昨天的时间,老板又让我给这家808的住户送饭菜,依然是四菜一汤,两盘饺子。饭店里最贵的饺子是鲅鱼馅的,46元一盘,808住户要两盘。我平时来饺子馆吃饺子,就吃韭菜鸡蛋馅的饺子,9元一盘。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咱不能把后半生毁在攀比上,于是,我每天放平心态去给808送饭菜。四菜一汤,外加两盘饺子,808住户每天中午这顿饭菜都在300元左右。
我去送饭的时间长了,跟雇主两口子熟悉了,有时候两口子在各自的房间里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女人就会趴着门缝告诉我,让我把饭菜送到厨房,装到她家的盘子里,我把饭店的餐盒拿走就可以了。
我很好奇两口子在家里忙什么,我听见女人的房间里隐隐地传来说话声,都是女人的说话声,好像是玩游戏。男人的房间里则一点声音都没有,可能是戴着耳机打游戏?两个房间的隔音都不错,我基本听不到什么。
两口子都不上班,每天就在家里闲坐,还不做饭,有一天周末的中午,我去送饭,房间里跑出一个小女孩,八九岁的模样,跟我热络地聊天,我问她几年级了,她说小学三年级。
偶然一次,我晚上下班回家,在小区里遇到808别墅两口子领着女孩散步归来。808的女人我认识,女儿我也认识,只有男主人没见过面,这次也见过了,高大帅气,一表人才。
两口子悠闲地走着,女儿则踩着一辆最新款的那种滑板。三人的穿戴不是多么华丽,但我能看出是那种质地非常好的布料。
我跟他们打招呼,女孩说:“我们去吃烧烤了。”看来,这家人晚上也很少在家吃饭,多数是在附近的各种饭店里就餐。
当时跟我走在一起的还有饭店的大厨。大厨在我家附近的楼里租房住。见我好奇808住户,大厨说:“这两口子,可有钱了,天天都在外面吃,有时候不在咱们饭店打包,也是到别的饭店打包,每天吃完就五六百元,不知道干啥的,太有钱了!”
我是个好奇的人,又喜欢猜测。我说:“一个人有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给的钱,一种是自己挣的钱。”
饺子馆的大厨胖乎乎的,说话是一针见血,他说:“自己挣的钱,谁舍得这么败祸呀?”
我说:“那就是别人给的钱。别人给的钱也分几种情况,一是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二是继承了一笔遗产,三是富二代,老爹有钱。”
大厨更有意思,他说:“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口子干的是倒卖人口的事,有灰色收入。一种是老爹是贪官污吏,不是好道儿来的钱,才会花钱如流水。”
我们两个互相猜测,不把808的两口子往好处猜。
这可能也是一种现象吧,看到别人有钱,就不愿意猜测他们是靠自己的双手辛苦挣来的钱,我们总是认为有钱人都是靠坑蒙拐骗赚来的,都是不法收入。
有一段时间,808住户没有要外卖,我也就没去给他们送餐。半个多月后,808又要外卖,我又去他家送餐。这次男主人出来接的饭盒,我随意地问:“这半个月,你们怎么没订我家饺子馆的饭菜呢?是不是吃腻了。”
男主人说:“我媳妇吃东西就认一家,她就爱吃饺子,所以我家中午都是从你家订餐。这半个月出门旅游了,去了一趟丽江,遛达一圈回来了。”
我也看到了,房间的客厅里,散乱地堆放着许多礼品盒,还有水果等等。水果有晴王葡萄,都是2、30元一斤,太贵了。
男主人看我的目光落在客厅里的礼品盒上,他笑着说:“这都是给我父母、亲戚带回来的礼物,出门一趟也挺累的,我都不爱去玩了,我媳妇和我闺女愿意去玩。”
我实在是好奇这两口子怎么这么有钱,没事还能旅游去?我忍不住,委婉地问:“你们的生活品质挺高,你父母是做啥工作呀?”
男主人说:“我爸妈都退休了——”人家没再多说,把餐盒里的饭菜倒进他家的餐盘里,又把餐盒还给我,我就提着外卖兜子下楼回饺子馆了。
我私下里猜测,他父母贪了一笔钱,退休之后转移到此地居住?我以前做过记者,在认识的人里,有这样的,任职期间搂得肚满肠肥,退休之后就转移到谁也不认识的地方,甚至出国,跟所有人都杜绝联系,估计就差改名换姓了,他们到外地去花天酒地了。莫非808住户的父母也是如此?
3、67岁的一对年轻夫妻,不太可能靠自己积累一大笔财富。肯定是靠老爹的。我当时就这么想的。贫穷限制了咱的想象啊。
后来,我从饺子馆辞职了,我找到了灵感,回家继续做我的自由撰稿人。有一天晚上,我懒了,不想做饭,我就到后楼,走进饺子馆里,要了一盘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饺子涨价的,韭菜鸡蛋馅的也10块钱一盘了。我准备打包拿走。因为在饭店吃,是要收两元餐费的。
在等待后厨煮饺子的时候,我就趴着后厨门口跟大厨聊天。大厨说:“老妹,你不是很好奇808两口子咋那么有钱吗?我现在知道了,你还想不想知道?”
我太想知道了,急忙问大厨。大厨说:“有一天饭店客人少,老板跟我们在前厅玩扑克,看到808两口子去烧烤店吃烧烤,我问起这两人是干啥的,这么有钱呢,天天下馆子?你猜老板说啥?”
我笑着说:“老板说啥了?”
大厨说:“老板说,这两口子可是奇才,女的在家直播带货,每天挣的钱估计是数不过来,也没功夫下楼吃饭,除非吃烧烤,才到烧烤店去吃,剩下的时间基本都在房间里直播挣钱。”
哦,我明白了。那男主人呢?大厨说:“男的是搞设计的,咱也不懂啊,是设计一个房子还是设计一栋楼啊,还是设计宴会呀,反正是高薪酬的工作。还有你没猜到的——”
我更好奇了,问是啥?大厨神秘地说:“咱家跟前三家饭店,都是这两口子的门市楼,我说的吗,808在咱家饭店吃饺子,从来不付钱,老板说,年底交房租时,一起算账。”
我的天呢,这附近饭店的房租越涨越高,每年的房租就够两口子吃喝玩乐的了。
看来,我真小瞧了年轻一代。年轻一代有无尽的可能,他们努力工作,开创着未来,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我的观念老了,限制了我的想象。
写在最后:
夫妻不上班,还大把花钱的人,其实,并不都是靠爹、靠遗产,很多夫妻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来的。
只不过,现在的上班不是过去意义的上班了,过去上班都是集体到公司去打卡上班。现在的上班,在家一人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上班了。
其实,我也属于在家上班的上班族。每天我遛狗,买菜,在小区里闲逛,经常有邻居问我:“你不上班吗?咋有钱花呢?”我说我是靠写作维生,很多人不相信,不相信靠写作还能生活挺好。
就像我有点不相信808住户,他们靠在家上班就能过上花钱如流水的生活。但事实就是如此。我后来去做钟点工保姆,邻居这回不怀疑我不上班了。因为钟点工,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家上班,人们看不见,就认为是不真实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家上班的上班族,会越来越多的,这可能是隐形的贵族啊。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对夫妻,男的以前是部队正团级转业,女的以前做的上海馄饨生意,现在夫妻俩除了投资就是玩,男的转业选择拿钱,自从转业后就没上过班。
原本也不清楚这对夫妻这样有钱,还是前几天和他们老乡谈起他们的事迹才知道他们的厉害。
早年这对夫妻创业卖上海馄饨,经过接近十年的经营,生意走上正轨后,夫妻俩买房,买车,投资股票,买了三个门面,一个是他们现在的馄饨门面,另外两个门面出租给蛋糕店,每年什么不做就能有五十万的收入,这还不算投资理财和其他的收入。
他的馄饨店由于生意太好,两夫妻现在也不愿意这样累,于是将自己的馄饨店出租给亲戚做,一般人还轮不上,他们的亲戚以一天一千块的价格承租,包含门面费,就这一个馄饨店一年的收入就是36万5千,旱涝保收,再加上蛋糕店的房租,两夫妻只是门面收入就能轻轻松松突破50万。
我听说后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他们一起做馄饨生意的有的亏本,有的赚点小钱,就这对夫妻的门面选得好,也经营得最久,口碑俱佳,赚得也最多。
这还只是在城里挣的钱,这两夫妻还承包了200百亩的荒山养鸡,鸡场上了正轨就交给儿子在打理,长大的鸡专供城里的饭馆,也在进行电商销售,还在养殖场旁边建造了一个以鸡为主的小型餐馆。
如今这两夫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保养身体,夫妻俩既低调又随和,没有一点架子,每年开着凯迪拉克越野车全国旅游。一般人只是知道这俩夫妻没上班,也没有退休金,但是就是不缺钱花。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我还真认识一对小夫妻,和我一个小区,三十不到的样子,外地人。三年前小区交房,我和他们是第一批搬进来的住户,所以经常一起散步聊天还互换了微信。看他们的朋友圈,不打工,不上班,上午睡大觉,下午打麻将,晚上各种呼朋引伴喝酒夜宵,简直过着神仙日子。
有一次我去隔着好几条马路的另一个小区的麻将馆找我同学,意外地发现这一对“神仙”邻居也在,而且居然在一张麻将桌上,还是上下家关系。我刚想开口和他们打招呼,那位男的看到我后立刻把牌一扣站起来拉着我往外走,到了门口跟我说不要和别人说认识他老婆。我一听就明白,他们是“连档模子”,出老千宰葱头啊!于是就进去在他们边上站了会儿,看他们怎么打。这个男的左手桌角上放着一盒中华烟,上面放着打火机,他一边用右手摸牌出牌,一边左手不停地摆弄烟盒和打火机。我在边上看得很清楚,女的手里有三个三万,居然拆了暗刻给她老公吃了个边三万,又开了个南风对,让她老公碰,最后她老公自摸一把每家一百。
我在旁边看得也是胆战心惊,万一别别人发现,会不会被打死?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没有失手过,难怪他们年纪轻轻就能全款买房,还能不用工作就花天酒地。
最后,在这里我要奉劝各位喜欢玩牌的朋友,十赌九诈,不要和陌生人打牌。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张翔38岁,是我们小区的业主之一。他和妻子从来不上班,但每年开销至少几十万。张翔开一辆黑色越野奔驰,他妻子开一辆粉色的宝马,两人经常全国各地旅游,回来时买的东西将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有时候还会给小区里的孩子带一些玩具。
我刚搬到小区时,并没有见过张翔和他妻子。我结婚第一年的夏天,那天晚上,我睡得迷迷糊糊,听到窗户外有孩子嬉闹和搬东西的声音。我心想都晚上十二点多了,怎么还有小孩子在外面玩,家长也不管呢?
当时我特别困,和老公抱怨几句就睡了,但小区里很安静,孩子说话和大人搬东西的声音很响,我刚睡着就被吵醒了,心情有点烦躁,就打开窗户,想大喊一声,让对面的人小点声音。可窗户打开后,我看到对面那栋四层的小楼门口停了3辆车,每一辆车里面都塞满了行李,七八个孩子围着车打闹。
一个年轻女人看到我,笑着说:不好意思啊,我们本来应该傍晚到的,路上堵车了,才拖到现在。打扰你们睡觉了吧,我们尽快就把东西搬好,实在抱歉啊。
年轻女人让孩子们小点声音,然后又对身后的人说,行李太多,要不明天再搬吧,过了几分钟,小区里又恢复了平静。
早起我送孩子上学时,见到那个年轻女人买东西回来,小区里很多人和她打招呼,我特别好奇,便问和我平时关系不错的邻居,这个年轻女人是谁,她不是昨天才搬来吗?怎么这么多人都认识她?
邻居说,她叫赵敏,结婚十年了,我们家对面那栋别墅是四层,是两户人家,但赵敏把整栋别墅买下来,花钱将房子打通了。她们平时不过来住,只有夏天的时候才会带着孩子来避暑。昨天晚上来的,除了她公公婆婆之外,还有小叔子和弟弟一家人,可热闹了。
邻居说,赵敏家里很有钱,买房子花了四百多万,装修花了六百多万,赵敏说她喜欢一款灯,灯上面有钻石,一个灯就要六万多。她特地去赵敏家参观过,那款灯确实很漂亮。
我当时心想,赵敏一家肯定是做生意的暴发户,不然怎么会这么有钱呢?但是赵敏在小区里住了一星期,我没有见她们家人上过班,每天不是出门玩,就是出去吃饭。那时候,我对这一家人很好奇。
后来我带孩子骑车,赵敏家的儿子也要和我儿子一起骑,次数多了我和赵敏就认识了。赵敏第一次邀请我去她家玩,我参观她家后,才知道邻居说她家装修花了几百万,所言非虚。
赵敏家一楼的院子是个花园,花园里有水有鱼,还种了荷花。一楼是休息区,她们家的家具几乎都是红木和梨花木。我摸了一下沙发的质感,和我家一万块的木质沙发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那种家具,透着一股子高贵和典雅。
一楼是中式家居风格,最里面是一间很大的书房,书房里办公用品很全,赵敏说以前结婚的时候,她老公经常在这办公,不过现在已经不用这么辛苦了,书房用的次数就少了。
二楼是厨房和餐厅,赵敏说家里人比较多,所以单独将二楼弄成了厨房和餐厅,吃饭的时候也方便。三楼和四楼是卧室,我觉得进别人卧室不礼貌,就没进去。但是从她家整理的装修来看,我就知道她们家的卧室一定也很有品味。
我和赵敏加了微信后,偶尔会聊天。我看了她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是吃吃喝喝,感叹岁月静好的时候。我喜欢早起跑步,赵敏也喜欢跑步,我们便约定时间,一起跑步。我跑步后,简单洗漱好就要送孩子上学,上班,赵敏说她跑完步就要回家看书,做瑜伽,约姐妹做保养。
我和赵敏认识3个月,我发现她和丈夫从来不上班,但从他们家的开销来看,每个月要花不少钱。我实在忍不住好奇,问赵敏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不用上班?赵敏将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我才恍然大悟。
赵敏的老公张翔,以前家里是做建材生意的。他父母比较拼,所以攒下了不少钱。他父母不想让张翔这么拼,希望他早点创业,实现经济独立,享受生活。张翔大学时就自己创业,有父母给他兜底,张翔又聪明勤奋,大学期间就赚了几百万。
后来他学投资和理财,一开始也栽过跟头,损失了不少钱,好在他渐渐摸索出了规律,现在只需要看看行情,在脑海里做一次分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就好。当然投资有亏就有赚,他能年入千万,也能损失千万,为了保证生活质量,他和朋友合开了民宿和酒店,餐饮业也有股份。这些收入足够保证家里的开销。
赵敏说,她和张翔是大学同学,那时候张翔创业,她也选择做自媒体。当时自媒体还没正式火起来,赵敏入行后本想赚个生活费,后来她做的自媒体火了,开始接广告谈生意,一个月的收入从之前的几千变成了几万,后来月入几十万,最高的一次收入,月入百万。
赵敏开了工作室,和同学一起创业做自媒体,同学们的生活水平也都有了提高。不过赵敏说她工作太拼,导致身体过度负荷,结婚后一直难怀孕。为了身体着想,她减轻了工作量,将自己的事业交给朋友打理,自己每年拿分红。
现在有了孩子,赵敏又和朋友一起开了自己的品牌服饰,朋友是设计师,她是出资人,还有一个朋友是学营销管理的,三个人一起合作。
赵敏说,她和张翔的梦想就是当一条咸鱼,每天吃吃喝喝,感受岁月静好。虽然现在她们还不到四十岁,已经事业有成,经济自由,但是和身边的人比起来她们并不算很有钱,只是她们喜欢自由,钱是赚不完的,在有限的金钱内,好好享受生活,更重要。
我和赵敏聊天时,总能收获很多。我发现她有能力有才华,活得很通透,即使她做其他行业,也一定会很优秀。我和赵敏熟悉后,老公和张翔偶尔也会一起喝酒,不过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异。
张翔和赵敏聊天时随口而出的词,和朋友一起讨论的话题,都是我和老公没有听过,或者不理解的。虽然赵敏很耐心给我们解释,但是她们懂得太多,即使解释的很通透,我和老公回家后还是要查资料了解一番。
说实话,我很羡慕她们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她们现在的成就也是当初拼搏过来的。张翔和赵敏家境都不错,但她们从来不骄傲,读书成绩很好,为人踏实靠谱。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 她们就是那块金子。
生活很公平,付出就有回报,他们看似得到了很多,其实背后也付出了很多。人生有舍有得,赵敏没有拼命赚钱,而是在赚到自己觉得够花时停下来享受生活,这份魄力也让人钦佩。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我原先的房东就是这样的人,两口子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
女的五十六七的模样,整天打扮得挺时髦,早上出去溜一圈,上午吹吹笛子,拉拉二胡。
下午呢,去就近的地方和人喝茶聊天。她们家做饭少,往往就在饭店吃,实在吃腻味喽,也做些家常便饭。但是晚餐往往是一帮人,你请我请地相跟好几个。
晚餐以后,她便约了人跳舞去了,几个地儿轮流去,舞跳得好,往往是舞场里的红人。
她家男的不吭不哈的,大高个子,近六十岁模样,整天家要么是钓鱼,要么是约几个朋友周边骑行。
晚上他一般不出去,看电视,躺那儿看两三个小时,然后就早早睡觉了。
每个月,两口子总要出去几天,一周左右,出去旅游,而后便大包小包地回来了。要么是开自家的车,还有儿子、女儿两家,往往出去开两辆房车还有一个大奔,喜气洋洋就回来了。
起初,根本不明白她家做的啥生意,也不见很忙,但就是消费,不差钱。
村里赶集时候,她家往往能邀请五六十桌人,看样子,也大都附近有头有脸的人,院子里吃饭,听他们哥长婶子短地称呼,要么就是这局长、那镇长的,好不热闹。
后来渐渐熟络些,知道她家男人是水利系统退休的,就是个普通职工,工资也不高。她呢?没工作,女儿、儿子都没工作,儿子开着两家公司,具体做什么呢?人家也不说,我也不爱问。
住了半年以后,逐渐明白了很多。
房东男的年轻时候一表人才,一米九的个子,不爱多说话,家里安排在当地的水利系统干,也不是重活儿,也坐办公室。
老老实实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
房东女的挺有能耐,脑子好,学习好,怎奈家里封建思想,不让女孩儿读书。当父亲的把书包扔喽,她就捡回来继续上学去;父亲第二天又扔,她又捡回来继续上!
第三天时候,父亲气得够呛,他又扔,她又捡。父亲嫌她不像她那两个姐姐,风风火火,像个假小子。
等到父亲再次阻挠时,她也生气了,不让她上学,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得答应。父亲问什么条件,她说先答应了再告他,否则就继续上学!
父亲拗不过,还有母亲帮腔,父亲勉强答应了,她说不让她上学,就得答应她学开车!
哎哟妈呀,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哪个女的学开车呀?!怎奈,父亲也没法儿,就勉强答应了。
她成了她们县里第一个女司机。轰动了县里,县长亲自来看望,还说可以放宽考试条件,她凭着自己的能力考过了。
自打那以后,她女扮男装开大车,拉水泥,拉石子,去临近的山西拉煤。那时候车少活儿多,人还在路上走着,家里已经有人拿着运费等着她回来拉东西了。从给别人干,到自己买车干,到买了好几辆大卡车,自己也干,也雇人干。
有钱了,当然和村里、镇里,甚至县里都搞好了关系。她出钱修了出村的大路。
村里她家占了不少地方,那就盖房子。后来赶上省城扩充,她们村被拆了,她家得到不少补偿款。南迁到邻村。
由于原先和镇里的关系,她给附近好几个厂子供应煤炭。又和几个亲戚开了煤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她,早不开车了,整天家就是夹个小包跑业务,打点自家的生意。男人呢?依然上那不死不活的班。
后来,省城扩建南三环,刚好又把她的煤场、车队场子都占了,又给了不少补偿款。
一来二往,加上自己经营所得,她有了几千万资产。读书虽不多,这个女人很精明,又胆子大,四十五那年,她就不再奔波了。
儿子高中毕业后,啥都不愿干,她就叫给一个老板开车,一年以后,儿子死活就要开公司。她烦不过,当然也心疼儿子,扔给他三十万,去广东进货,干的是进口汽车零配件生意。
儿子随母亲,也精明强干的,不到两年做得风生水起,又开了一家公司。专做润滑油生意。
娶了个大学本科毕业生。
女儿随父亲,她就安排到一家环卫公司上班,挣工资不多,倒也清闲。
可能您身边也有啥都不干,却有大把钱花的人,但那大都是表象。事实又如何呢?
我这家房东,接触社会早,人精明肯干又赶上两次拆迁,所以,早早就打好了享清福的基础。男人呢?恰恰是老实巴交上了近四十年班的人,恰恰又是这样两个人,组成了家庭。
不算奇葩,倒也少见。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
你们身边有夫妻两个都不上班,但还有大把钱花的人吗?
有。
我同事2005年结婚一直到现在,都没上班。
她老公也是。
倒不是她们夫妻俩有多厉害,而是人家爸妈厉害。
我同事是厦门本地人。
她这个人特别低调,一点也看不出像家财万贯的人。
她的叔叔成立了一个旅游车车队,经常跟我们公司合作。
我同事没有考上高中,就去读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叔叔介绍她来我们公司做计调。
她不怎么爱打扮,也不爱多说话。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很憨厚老实的人。
说难听一点,有时给人感觉还有点土。
她叔叔的那个车队,大部分都是自己亲戚买的旅游车挂靠的。
所以每个司机都是自己的老板,好沟通也好相处。
我们公司非常喜欢跟她叔叔车队合作。
2005年,我有一次跟她堂哥配团时,知道了她要结婚的消息。
他堂哥告诉我说她的嫁妆是两套房和一个店面,价值200万左右。
我当时吓了一跳,200多万对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她堂哥那里知道,我同事家有两栋房子在出租。
每一栋楼盖了5层,一层有10个房间在出租。
两栋楼一共有100间出租房。一间租金500,一个月房租就是50000。
她们家的出租屋是那种单间套房,带独立卫生间和小厨房的那种。
当时厦门这种的出租房刚兴起不久,很受欢迎。
早先的出租房就是单间出租,洗手间和浴室是同一层租户共用的,所以很不方便。
同事的爸爸本身就是建房子的,他很有远见,在98年左右就开始改建出租屋了。
他们家的两栋楼,每个月都住得满满的,很多人一住都是好几年。
我同事结婚的时候给公司每一位同事都发了喜帖。
去喝喜酒的时候见证了那个排场,才知道她原来是个隐形的富豪。
她是真的太低调了。为人和气,谦卑,吃东西也随便。根本看不出丁点有钱人的影子。
后来,有朋友在她家附近上班,想租那个附近的房子,我就联系了去她家去看房。
他们家的出租房装修得特别高大上,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而且都是大品牌的。
每个房间装修的格调也很温馨很舒适。
进入她家出租房的大门,都是需要刷卡才能进的。
大门口跟每个楼道口都安装了监控设备。
每个租户的身份信息 ,上班工作地点都必须是真实的。
因为管理得好,她们家两栋楼100个房间从没出过违法乱纪之事。
她父母说,宁愿房间空着,也不会随便租给那些来历不明,素质低的人。
租他们家的房子意味着被认可,也意味着住在那里很有安全感。
他们家的租客大多数都是老熟客介绍的新住客。
会赚钱的人确实理念都不一样。
那个时候,没有几个房东会舍得给自己的租客配那么好的冰箱、洗衣机跟电视机的。
装修好,管理好,价格又适中,让她家不缺租客。
我同事陪嫁的店铺在闹市区,一个月租金一万多。
她自己住了一套大的房子。小的那一套就租出去了。一个月租金三千多。
她根本就不需要上班,每个月的租金就足够她花了。
结婚后她跟老公帮忙管理两栋出租房。
她妈妈还给她们夫妻俩发工资呢。
近几年厦门城中村拆迁,他们家的出租房被拆了,补偿了几十套房子,还有一大笔拆迁款。
不仅她不需要上班,估计她的孩子以后都不用上班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