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遇到了的,还吵架了。
我老公的家人不单纯是要二胎,重男轻女,二胎的目标很明确,要生儿子。
我和我老公第一胎比较晚,30多岁才生了我女儿。刚生完出院,他家那一群人:婆婆和两个姑姐和姐夫,来看孩子,大姑姐说:过一两年再生一个……然后全部人都看着我,当时我是很不爽的,没有回答他们。
孩子不到一岁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就有点懵,和老公商量,问他是留下还是生下来,老公半点没犹豫地说不要。
因为我们经济条件不太理想,双方父母都是农村的,半点助力都没有,且我俩文化不高,从事的工作收入也就有限,生第一个前,拼尽了我俩全部力气,东拼西凑的付了首付买了房,欠了很多债。记得当时生孩子时,我俩全身家当就一万块钱,是准备的住院费……
就这个条件,肯定不敢要第二个,我当时去医院的路上,是哭着去的……
过了不到一年时间,婆婆突然说要生二胎,(当时还没放开二胎政策)。她每次说这事,都是挑我老公不在的时候给我说,刚开始我还耐心给解释,她说的次数越来越多,且脸色越来越不好,我也没有耐心解释了……直接问她是不是重男轻女?为什么姑姐只生一个,不劝她生二胎?婆婆不回答我的问题,横着扯淡,就是一句话:反正我是为你们好,你多生一个,是你享福,又不是我享福。
我就气笑了,我享福不享福那是我的事,我生一个就不能享福了吗?再说了,你咋不去和你儿说?专挑他不在的时候说……
那次我就和她吵了一次,最后老公出面调解,这事才算过去。
那以后,婆婆倒不提二胎的事。
她是不提了,春节回他们老家,那一群认识不认识的亲戚舅子老表又开始了……
第一年团年饭上,当着很多人的面,他家一个姐夫还是啥的,喊着我的名字,让生二胎。人多,我不好发脾气,好言好语解释说现在压力大,确实有点难……
全都不听你说,就跟吵架一样大声,说生了给他们带就是,又不要我带……
我家那个重男轻女的公公,就像是看戏一样盯着我,我知道是他撺掇着让这些人出面的,顿时就觉得恶心不已。
真的,他儿子一到家就给解释了为什么不要二胎的原因。现在转身见他儿吃完饭出去找人聊天走开了,就开始对我群起而攻之……要不是在别人家吃饭,我当时就要发火的……
第二年,又是这种情况,刚一开口,我就快步走出门,大声喊站在外面聊天的老公,说他家亲戚找他有事……然后自己走远一点……尼玛那群精神病不找台阶下,还喊魂一样呱呱地喊我,说不找他,就找我……那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一个春节的心情都被毁了,现在说起,都还觉得心里梗得慌……
再后来我认真和我老公谈了,如果要生二胎,早点计划,毕竟我离40也不远了,现在不生,再过几年我是真生不了啦。
我老公反复说不生,既然他说的不生,我就给他说得很清楚,他家亲戚那边,他最好把工作做好,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以后春节,我就不会去他老家那边过了!
于是现在春节回去,很消停……
除了那个重男轻女的公公偶尔说一两句,考虑到他都七十多的人,看身体状况也没多少岁月唠叨了,我忍……
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首先你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老公和他的家人想让你生二胎,这是他们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老公,家人的想法并不重要,你和你老公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生孩子是你老公和你去生,只要你们两个商量好了就可以。
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一胎男孩,我不生二胎的原因之一是一步到位了,不用再追生儿子~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和爱人都一致认为不生孩子人生不大圆满,二胎耽误我俩的个人空间不能随心随性畅意人生,所以一个刚刚好,风险自担~而且我俩经济和精力承受不了二胎的各项人力物力和情感关怀,我公婆都是素质高好相处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处事娱乐圈子,从来不干涉我俩生活,对我来说五口之家正好~不愿意破坏这个平衡
对于儿子儿媳,成为一家人就是缘,以后我也建议他们只生育一孩,当然他们愿意生一个足球队也是我喜闻乐见的,尊重选择~我爱他们夫妻,所以生什么我都高兴,生一个女儿我甘之如饴,举家之力好好培养,其他都顺其自然~
若是我一胎是女儿,我娘家妈妈肯定让我追二胎儿子,孩多母苦,虽然小宝贝都活泼可爱,是家庭开心果,但是酸甜苦辣咸,我不愿意再复制体会了~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自己会权衡好~
希望大家都能求仁得仁,心有所向
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我父亲也让我要两个孩子(当我结婚后),他老人家说,孩子养多少算多?负担重就重些,没有孩子还算什么家庭?
所以我也就打算,到我结婚后我也至少要两个孩子!
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女人对于男人能给的能做的为什么不做呢?
老公和他家人都想要我生二胎,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女儿5岁。身边的人都让我生二胎,不管男女,我都不想生了。我不想生二胎,甚至起了离婚的念头,让位,你想生多少个生多少个。怀孕跟孩子出生受到的委屈我是不想在经历一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