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
规则是一种约定,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当爱情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新的生命随之降临。新生命的出生,就给年轻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长带来了一份希望,带来了一份喜悦,更多的是带来了一份责任。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守规则的孩子呢?
孩子规则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话语权。常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0~6岁期间是孩子语言天赋最好的时段,是孩子良好语言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做家长的首先要培养孩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培养孩子口齿伶俐,善于表达,学会用对的语言描述对的事情尤为重要。
孩子规则的过程中需要安全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孩子守规则,安全观最重要。要让孩子长大以后保护他人,首先要使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认识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就是学会保护同伴,就是学会保护家人。安全意识强的孩子,他就有担当,有作为。安全意识强的孩子,会让人放心,让人舒心。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要给孩子独立的生活权。规则里有生活,生活中有规则。要让孩子守秩序,懂规则,就必须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劳动会做事,绝不能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我们的孩子将后就会没出息。切记,当家长的不能包办孩子的事,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做事,做正确的事。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选择权。这一选择习惯的培养,不是纵容孩子,不是溺爱孩子,不是答应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而是要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孩子的现实需求出发,教孩子知文明、懂礼仪,教孩子敬长辈孝亲人。让孩子懂取舍,会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交往权。做家长的不能自私,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笼子里,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关在温室里。要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因为,人是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认识自己,豁达自己,判断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人在交往中才能不断克服自私,学会分享,学会大度,学会从容,学会冷静,学会理智。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时间权。家长老不能把孩子别在自己的裤腰带上,老师总不能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要引领孩子从教室走向操场,引领孩子从教室走进实验室、阅览室。引领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引领孩子从学校走向自然,让孩子在感知中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做惜时、守时的好孩子。孩子惜时守时,就会让孩子明确责任,学会担当。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自主的学习权。这一学习过程不光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涵盖了孩子语言表达,安全意识,文明习惯,生活习惯,交往活动 ,时间观念,亲情行为,选择权利等各方面的综合学习活动。学习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进步。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亲情权。孩子的出生,做家长的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交给长辈,更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依靠学校。血浓于水,做家长的首先要学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陪伴中学会爱,懂得爱。有了爱心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他都会有阳光的心态,有向上的人格。他一定会是让大家放心、喜欢、认可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若水---2019年7月18日
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先弄明白何为"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形成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默契;道德规范、人文情怀的默契。并被大众广泛接受和遵守的一种习惯。
它扎根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是发至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对规则的一种敬畏,也是一个人,乃至全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俗话说:"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规则意识"应该从小做起。
(1)孩子必须充分理解所谓"规则"的概念。首先,应该让孩子清楚,"规则"到底是什么?
譬如:和孩子一起过马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斑马线"?什么是"红灯"、"绿灯"?告诉孩子:红绿停、绿灯行,通过人行横道时要走斑马线,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2)重视榜样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家长要言出必行,给孩子制定的规则,父母首先要遵守。幼儿最擅长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譬如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父母就不应该在孩子面前玩游戏。
(3)按照不同年龄段,有区别的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幼儿和学令儿童,各有自己的规则,一定要分年龄段规划出孩子应该学习的规则意识。(4)定期检查,好的表扬,错的提醒。当孩子有意识地遵守规则后,要及时给孩子奖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孩子明知规则,却不遵守,要及时提醒并适当地给予惩处。
(5)给孩子更多自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要事事干涉,处处控制,让孩子无所适从。在过度干涉控制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会自律的。孩子实际的体验不能代替。不让做这,不让做那,把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孩子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为,自律是从自我体验和自我管理中学会的,只有给他真正的自由,他才能学会自律。
总之,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有耐心和智慧。要让孩子在和谐有序的状态中,循序渐进地内化在心里。
立规矩很苦,但是,将来孩子会因此而受用一辈子。
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在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如在家庭里有家庭规则,即传统所讲的家规或家法。如在学校里的校规校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有公共场所约定的秩序也可以是规则的表现形式。
第一,家长必须清楚秩序感构建也有敏感期,这个阶段恰是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最佳时期。
对于幼儿来讲,在3-5岁间有一个秩序敏感期,就是幼儿对爸爸妈妈给立下的规矩很容易接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纪律要求也很容易接受,对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参加游戏活动需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也容易接受。所谓的秩序,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只要家长和老师重视培养孩子遵守秩序,特别是要教给孩子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孩子只要听懂了,就愿意去自觉遵守。如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们讲:“老师最喜欢听指挥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做什么,如果你能自觉做好,就是最棒的好孩子。”当孩子听懂了老师的话,内心就会渴望老师表扬自己,老师喜欢自己。如果似懂非懂,也会模仿别的小朋友去做,而后被老师关注,被老师表扬。
第二,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规则意识构建,在家里培养孩子遵守家规的好习惯。
现如今,在很多家庭里根本没有家庭规则,因为传统家族中的家规和家法已经失传。恰是在家庭里没有规则拟定,家长自然无法对孩子进行遵守家规意识和好习惯的培养。很多时候,家长本身就有很多不良习惯,不仅会让孩子 效仿,待想管教孩子时反而被孩子呛的没话说,如常听到孩子讲:“你们都这样做,为什么我就不能?”因此,家长必须要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和家庭伦理道德分别拟定合理的家庭规则。一经制定好后,要全家人共同学习,家长做遵守规则的模范,才会让身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第三,家庭规则应逐步完善,逐条去抓落实,抓一条巩固一条,再增加新内容的落实。
我观察过很多家庭在落实家庭规则的过程中,常常是不管多少,一次全上马去执行。你这样做其实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规则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会让孩子极难适应。只要孩子不适应就会反抗,就会偷懒,就会钻规则的空子,让家长防不胜防。与其这样,你倒不如把家庭规则逐步完善,逐条去落实。如就餐规则中有一条:“做什么吃什么,不允许挑食,更不允许浪费。”那就先抓一周看看,一日三餐,七天下基本上就能让孩子适应了这条规则的约束。等下周你继续巩固这一条规则,然后增强一条新规则。
第四,家长要提出好孩子意识,让孩子因为遵守了规则受到表扬与鼓励,提升孩子遵守规则的成就感。
孩子为什么愿意遵守规则呢?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在遵守规则或纪律后,能获得老师或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肯定与赞美。如孩子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被老师表扬道:“某某同学,这节课听讲特别认真,坐姿很端正,老师就喜欢你这样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希望你以后都这样做,给同学们做好表率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某个同学时,这时会让被表扬的孩子特别有成就感,就更愿意主动在上课时自觉做好,时间长了就容易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同理,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只要家长提出好孩子意识,让孩子因为遵守了规则后受到表扬与鼓励,时间长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增强了。
结束语: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家长成为有心人,只要你有时间陪伴孩子时,就要及时敏感地发现并引导孩子遵守某一方面规则。日积月累,就容易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因为好习惯一但长期坚持,最后会变为下意识那样去做,就如我们闭着眼都能吃饭一样。但是很多家长常因为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往往会把自己遵守规则意识抛之脑后。只要孩子发现你不遵守规则,也就相当于你不讲诚信,自然会向你学习,把规则当儿戏,甚至当你面可能会遵守,不当你面就完全放弃了。
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简单聊几句。
首先树立法则意识。可采用图片、动漫或影片的形式,让孩子观看案例。例如交通案例,而家长则要当个合格讲解员,分析案例的利与弊。
这是渐进地过程,引导为主;并延伸生活地各个方面。
最终让他或她在思想上形成“生活是个必须讲规矩”的概念。
其次,即是遵守的执行。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很关健;孩子的学习,点滴做起,首先以父母作为参考对象。
再是,父母必须与孩子时常思想沟通,纠正并劝导他的行为,并予以奖惩;当然方式不可过激。否则令他产生逆反心理。
大致如此,成长需要过程,遵守规则从认识、接受并执行,也需要一步步来。
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做最好的自己!!!小孩子爱模仿!!!
家长该怎么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很多熊孩子不听管教、不按照家长的指令去做事,遇到事情时也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造成的。缺少规则意识的孩子,除了会做事比较没有章法之外,还会比较容易缺乏同情心,很难学会关心别人。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规则的订立当中,也听取孩子的一些建议:
在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小孩参与到家庭的一些事情的讨论当中了,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规则的建立当中,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规则意识地方法。
孩子在参与制定家庭规则的同时,也会在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到规则规定的事情,而且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这样会让孩子有更愿意去遵守这些规则,也强化了规则意识。
(2)对一些事情,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
如果处理一件事情,给孩子的选择太多的话,就会失去原本想要锻炼孩子的初衷了,要想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一些事情上,必须要给孩子限定选择,并且要求只能在这些选择里中做出决定。
比如孩子想要得到商场里很喜欢的一个玩具,那么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得到这个玩具的条件,要在下次考试达到多少分,或者是每天少看多少时间的电视,让孩子在这两个选择做出决定,要达到了才能得到玩具。这样的锻炼,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如果孩子遵守规则完成了某些事情,父母看给予他鼓励和奖赏,以此来加强他的规则意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