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不好意思,看到这样的问题,我瞬间眼眶湿润。你说的“宠爱,溺爱,随你便“,这些我一直渴望的情感,却从不曾拥有。

小时候家里穷,妈妈一个人撑起全家老小六口人的生活,每天都是做不完的农活,根本就没有那个时间和心力来宠爱孩子。

再加上物质匮乏,每一天辛勤的劳作能解决一家人简单的温饱,就不错了。

所以,出来后,能正确地看待现实,我没有坚实的后盾,没有呵护的翅膀,没有予取予求的资本,一切只能靠自己。

面对同学的冷嘲热讽,明伤暗骂,我只能隐忍,委屈沉默,真诚以对,让她们慢慢地改变看法。

工作后,也是默默努力,从最小的职位做起,从最初的前台接电话端茶倒水做卫生,到后来的业务骨干。

生活中,从刚开始时的吵架怨怼,一地鸡毛,到如今的琴瑟和谐,相安无事。

总之,因为无所依,无所靠,无所持,所以,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多一份努力,少一些懈怠,多一些退步,少一些任性。

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家跟前有一个富二代,我在1982年来河北时,他的家庭条件非常的好,在他父母的宠爱下,给他买了一辆50多万的豪车,成天开着车很是风光,很多人都非常羡慕他,在那时开着50多万的车,在我们村属于最富的户,由于他父母的溺爱他也不去干活,朝三暮四,吃喝嫖赌无所不全,没用,上几年的功夫,他的父母音响车祸,葬送了他的财路,他卖了车卖了房,一开始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到了实在没有饭吃了去给人打工,没人要,只好自己以收破烂为生,这就是他父母对他宠爱的好处,在社会上没有人能包容他,这样的人也没有人会帮助他,他的妻子也和他离了婚,自己单身了一辈子。看到这幅画有多么凄凉,他就有多么凄凉。不努力,永远是个梦。

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喜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护犊子是天底下大多数父母的共性。但是,有的父母爱子心切爱过了火,陷入了误区。他们把喜爱、疼爱变成了宠爱、溺爱,他们对孩子无原则地骄纵、护短、放纵、纵容,明知孩子做错了事也不批评,不斥责,当然更不会处罚惩罚。父母这样的爱其实变成了害,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溺爱、纵容、护短的父母,本以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宝贝孩子茁壮成长,殊不知事与愿违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古语说:“不打不成人,棒头底下成好人。”虽然现在我们不提倡这种棍棒教育和打骂教育,但教育孩子严字当头,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父母在家不严格要求孩子,一味溺爱骄纵,难免养成孩子一身毛病。如果孩子懒惰父母不管,将来长大了十有八九好吃懒做;孩子任性父母不管,以后这孩子到了社会上大抵肆意妄为;孩子小偷小摸父母不管,孩子成年后或许变成一个江洋大盗......

在家有父母罩着宠着,孩子当然不会吃什么苦头。但坏习惯、坏毛病养成后,长大后到了社会上,恐怕就要吃大亏。

小时候多次听到长辈讲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某地有一对夫妇生了五个女儿,一直想要一个儿子。后来五十多岁竟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妇俩老来得子,视若珍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于是打小就对儿子娇生惯养。除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无论犯什么错,都护着,舍不得骂半句。结果这孩子活脱脱被养成了一个小霸王。长大后,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结果后来这孩子在外打架杀死了人,被官府抓了去,要开刀问斩了。行刑前儿子提出要见父母亲一面,县太爷恩准了。老两口哭天抢地见了儿子,儿子却提出要吃母亲一口奶。母亲撩起衣服让儿子吃,这儿子却狠狠地在母亲乳房上咬了一口,活活把母亲痛死了!儿子哭着对父亲说:他现在恨母亲从小惯着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世人:父母亲溺爱孩子,在家什么都由着孩子,会有怎样的风险。都说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就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打是疼,骂是爱,严字当头最无害。在家里,父母亲包容孩子,什么都能容忍,那是由于有血缘之爱。但到了社会上,在茫茫人海里你只是一个陌生人,没有谁会顺着你,照顾着你,如果你任性,你口无遮拦,你肆意妄为,那么结果不是人家教训你就是法律来教顺你。即使到了单位里,你不过就是一个同事,一个下属,没有谁会迁就你的坏习惯和臭毛病,你要么老老实实改邪归正,你要么就卷铺盖走人。社会是无情的,它讲的是规矩、规则和法律,不可能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

所以说,为父母的,必须要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作为孩子,还是老老实实接受管教吧。

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父母无法溺爱你一辈子,社会是现实的,没有人会顺着你。

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成熟的现代社会,是契约型的社会。我们都应该都具有契约精神。

所谓的契约精神,就是双赢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基于利益交换的。无论这里提到的利益是金钱方面的还是情感方面的。

小时候,父母爱我们,是因为父母在溺爱我们的时候,享受到了情感的回报。但是到了社会,如果我们不能给别人提供相应的利益,别人就没有可能给到我们相应的回报。每个人都很辛苦,凭什么给一个没有给我们任何利益的人特殊的照顾呢?明白这个道理,出来混社会,会心态好很多。

父母亲溺爱你、包容你、随你便,你心安理得; 可踏上社会后,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身不由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