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谢谢邀请。这里提的过年,应是阴历上的春节,而不是阳历上的元旦。在过去人们是不过阳历上这个春节的,阳历上的春节自民国时期才在我国民间盛行开,而传统上我国的过年,指的是阴历上的春节。
现在过年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全国过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相似了起来,因而谈论现在过年习俗,大家都很明白,即然谈过年习俗,就不如谈谈旧时各自家乡的过年习俗。
我的家乡地处晋冀交界之地,即受传统晋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冀文化的影响,过年的习俗也是一样的,即有冀文化的影子,也有晋文化的影子。
过去我的家乡过年,主要有下面一些习俗。
【一】准备过年。由于过去是农耕社会,日出而做,日出而息,到了冬天,也就到了农闲季节,在过去的农村,一些娱乐活动大都在冬天进行,而阴历的春节正好处于农闲季节,因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过年。
那么过年前人们尽会做准备过事的事呢,主要准备的事有:(一)民以食为天,准备过年的食物和供品,就成了主要忙碌的事了。杀猪,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养上一头猪或几头猪,快到过年的时候,条件好的户都会宰杀一头猪,自己会宰杀的自己宰杀,自己不会杀的请人杀,请人杀是要给报酬的,这报酬就是将猪头送与杀猪者,如宰杀不起猪的户,也会买上几斤猪肉;做豆腐,过去的农村有许多磨豆腐的石磨,快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磨黄豆做豆腐;蒸年糕,过去北方做年糕的用料不是糯米,而是五谷中的发粘的黍,用黍做年糕时会揉进去些玉米面,先用石磨来磨成面粉,再用大铁锅通过蒸的方式做年糕;蒸馒头与蒸祭品,还要蒸饼子,因为过去生活条件差,即便是过年期间,也舍不得只吃白面食物,因而过年前即要蒸馒头,还要蒸玉米面与豆腐渣揉在一起的饼子。(二)买新布做新衣,过去的农村讲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普通百姓一年四季是很少买衣服的,但到了过年大都会自织或买些布来做新衣,做不起新衣的,也要将衣服洗干净。(三)扫房子,过年前条件好的户,会将家好好装修一下,普通人家也会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四)买过年用品,买爆竹买烧香,买年画买对联或写对联,买神像或祖宗牌位,有的户还会购买红灯笼等等。(五)过去村里的文艺骨干,除了谁备过年物品外,还会利用空余时间,加紧排练各种民间戏剧与艺术,有的也会排练武术,准备春节期间走村串街表演。
【二】准备好过年的物品了,就到了过年的时节了。我们这里过年把腊月三十称为是过小年,把正月初一称为是过大年。前了小年这一天的下午,家家户户才会贴上对联,贴完对联后,到了傍晚就会上香请祖宗,这里需要说的是外出的家里人必须在家中上香前回到家中,上完香外出家人再回家里,会被视为不吉利的,是忌讳的。还有一点,一到三十晚上各家各户上香点灯后,债主不得再上门讨债,这是千百年形成的习俗,如想讨债要等到出了正月十五以后,这就是为什么戏剧《白毛女》中,为何杨白老出去躲债了,三十晚上又回来的原原。去年过年期间,在头条的活动中,我提到了这个问题,一些心地丑恶的喷子,对此进行了攻击,这真是无耻的行径。
过去我们这里过年,习俗很多,这里只写到了到了腊月三十时的习俗,大年初一开始,才正式拉开过年大幕,由于篇幅的原因,这里就不再详细说了,如有机会再讨论。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我的家乡地处江汉平原向北部东部过渡地带,南走5里都是田,北去10里多见山,过年的习俗不少,讲究颇多。
圆缸。农村都是以大缸贮水,吃水洗衣全靠人工去井里或池塘担回。大年三十都得把缸灌满,名曰圆缸。圆缸之后到初三早晨,才能再次挑水向缸里灌水。
供“老人"。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至大年夜,家族之间兄弟之辈互相请吃年饭。为年饭的人间照例要供"老人"。摆上七碗八碟一桌菜,摆炉焚香放鞭炮与烧纸,一套程序下来,亦得二十分钟半小时,期间禁言禁语,无忌的童年们自是早被领到别处,防止喧哗惊扰了"老人"。仪式后,才是吃年饭的开始。
送“老人"。初三早晨,照"供老人"的仪式进行,算是过完年送"老人"回去。
守夜。三十晚上守夜,每个房间都点上灯,夜里12点后放鞭炮。守夜的人通宵不睡,有哪心气甚高的少年,总嚷嚷着守夜,大抵放完鞭炮就熬不住,极不情愿去睡觉了。有的守夜时还吃点饺子或其它宵夜饭,有的聚一桌麻将,守夜便好过一些。当然,无论怎么守,看春晚成了固定课目,一应安排都以看春晚为准。
新香。年前有人逝去的人家,大年初一早早就开门迎香。拜新香的都是男性,先放鞭炮,再进屋依次跪拜,多是晚辈给逝去的长辈行三叩九拜之礼。亲朋故归都在这一天来上新香,照顾要放鞭炮,主家准备有丰盛的酒席。因为来人时间不太确定,常常办流水席,够一桌开一席,够几桌开几席。新香后人散去,门前总积攒一大堆鞭炮碎屑。
过年的习俗很多,地域不同稍有差别。大都初一拜本家的年,初二拜舅家年,初三拜丈人家年,其后才是七大姑八大姨,亲戚多的要拜到初七、八。现在大都有车,交通方便,拜年就快捷多了,一天跑几家的也常见了。
以上只略举了年的部分习俗,难以详尽。说的不对路、不准确的,还请指正。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我们的乡俗是:
一、大年三十贴对联,煮肉敬神,做年饭,全家吃团年(圆)饭,长辈们给孩子们压岁钱,晚上燃放爆竹以示送年、关财门。
二、大(新)年初一清早燃放烟花爆竹出行,以示开财门,早歺后邻居相互走访拜年,“初一崽、初二郎”,父子沒住在一起的,儿子首先向父母亲拜年。
三、大(新)年初二日清早杀鸡、燃放爆竹以示敬财神,吃了早饭后夫妻带上孩子到岳父母家拜年。
四、初三至十五日亲戚朋友相互走访吃年饭。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我的老家在京南凤河岸边,是北方有名的重镇,那里民风淳朴,自古以来,留下许多过年的习俗。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就算开始过年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我们那里,大人小孩都会背诵那首过年的民谣: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全家围坐一起,准点吃饺子,同时,在院子或大街上燃放鞭炮。
包饺子时会在某个水饺中放一粒花生米或硬币,吃到的人来年会交好运。儿孙在吃年夜饭前要给父母和爷爷奶奶拜年,长辈要给儿孙们压岁钱。
从午夜零点钟声敲起,整个村镇,烟花爆竹声响成一片,空中五彩斑斓,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火药香,此时的年味最足!
年三十晚上要坐一宿,叫守岁,但也有熬不起的,就东倒西歪的睡着了。
三十晚上,孩子们还有个抽芝麻杆的游戏,就是把一根芝麻杆从一垛芝麻杆中抽出来。你抽的时候,长辈会在屋里喊:长了吗?孩子一定要回答:长了!传说,这样来年你才会长高。傻孩子要是回答:我刚抽!大家会哄堂大笑,说你个头不但不长,反会抽得更矮。
初一早晨要早早打开房门,院门,迎财神,然后是本族的晚辈结伴到其他长辈家里拜年。旧俗是跪地叩头,长辈也要掏红包赠晚辈。
从初二开始串亲戚,媳妇一般初二回娘家,串亲访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四。初六之前,有庙会,正月十五吃元宵,逛灯节。灯节那天,我们镇五里长街,路两旁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还有猜灯谜游戏,猜中的,会得到一份奖品。
到了正月十六,年就算过完了。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也不新鲜了,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但我们那里仍然保留着一些过年的旧俗。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我们家乡偏僻特色也没有过年随便照旧的传统很多三十晚上团聚普天同庆初一相互拜年祝福走亲串邻每天有社虎队演出歌舞小品内容丰富精彩体现出国泰民安喜庆祥和的味道每天欢度春节从小年开始庆祝持续年后十五观灯赏月庙会相聚到此春节圆满结束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除夕家人团聚吃饺子,初一亲朋好友拜年,初二孩子姥姥家拜年,初三至十五亲朋好友拜年走亲戚喝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