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我十六时离家出走一次,是大年初一,早上在四爷爷家吃的饭,吃完饭就走了。

原因是年三十继父不让我吃饭,我就和他打起来了,母亲也来打我让我踹了一脚好像挺重当时母倒地上了,我把饭桌也都掀翻了,不让我吃就谁也别过年。

出走后就在亲戚家东一天西一天流浪了一个多月,后来在四婶家呆了十多天,母亲来把找回去弄烧火柴就这样我又回去了。

后来我把继父和母亲都撵出去了,我自己带弟弟们过。

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我家在部队,10岁那年冬天,我熬到半夜12点,趁爸妈熟睡,背上3天前收拾好的包出走了。15分钟走到大门口,却被站岗叔叔拦住了。

10岁之前我都和养父养母生活在一起,爸妈每年回老家来看我一两次,所以,对于爸妈的印象只停留在:他们是城里有钱的亲戚,叔叔还穿军装。

即使后来,养父养母告诉我他们是亲生父母,还要接我去城里上学,吃好的穿漂亮的衣服,我的内心也是非常抗拒和排斥的。

可是,

农村的教学条件不好,好多农村的小伙伴小学毕业或没毕业就不上学了,尤其是女孩,给家里干农活,等到大点出去打工,然后供家里的弟弟上学。

我没有这个困扰,但是爸妈依旧担心我在老家什么也学不到。所以,依然坚持要把我接到城里她们身边。

胳膊拧不过大腿。养母送我去了爸妈家,并在那里住了一个月。所以,刚去城市那段时间我是开心的,因为养母没有离开我,我天天还有好吃好喝好玩的,还可以穿各种漂亮的衣服。

可是,一个月后养母回老家了,因为老家她还有别的孩子需要照顾,还有农活需要干。

我极力挽留,哭得撕心裂肺,也没能让养母留下。 她回老家后,我就觉得城市的一切和爸妈家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于是,我就想方设法要逃走。

那时,我还没有上学,所以白天爸妈上班的时候我就被放在隔壁阿姨家。等晚上回来,我们一起晚上6:30吃饭,7:30遛弯,8:30看会电视,9:30睡觉。

我把他们的作息时间了解的明明白白,然后就开始计划出逃。

我先把自己的衣服收拾好,那时是冬天,外面挺冷的。然后包里装了点面包,我趁每天早上多拿一两片,也不会被发现。

都准备好后,我就等待时机了。

有天晚上,我看爸妈都很累,要早睡觉。我说我不困,想再看会电视。那时,晚上10点,他们洗漱完大概晚上10:30就躺下了。

然后,我就开始战战兢兢的看电视,生怕他们醒来上洗手间或者来看我干啥。那一个多小时过得特别漫长,其实什么电视都没有看进去,只是仔细听着爸妈房间有没有什么动静。

有几次,我自己差点都要睡着了。但还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气,穿上厚衣服,从衣柜里拿出3天前就准备好的包。

至于,我究竟要怎么回到老家,我全然不知。 我还想着路上可能能遇到一个好人,搭个顺风车把我捎回老家。

顺便说,从部队到我老家需要先到车站坐火车2小时,然后再坐汽车才能到家。家门口还没站,需要家里人去接。

我也完全不记得其实从家走到部队门口都需要15分钟,而且路很黑。

我兴奋地关上门,就像放飞的小鸟,自由自在的跑起来。 路上有些黑,但是我给自己壮胆,想着很快就能离开爸妈,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穿过漆黑的夜晚,好不容易胆战心惊的走到了部队的大门口,刚要自己开门出去,叔叔拦住我说:“ 小朋友,大半夜不睡觉,去哪里呀?”

我还理直气壮地说:“ 我要回老家找我的妈妈,这里不是我的家。”

叔叔乐了,说:“ 那回老家,有人陪你吗?一个小朋友没法坐车的。”

我:“ 啊? 为什么呀?”

叔叔:” 我先给你家里打电话来接你吧。回家也得明天白天回哈。太晚了没有车了呢。”

我:“ 我可以走着回家,不用通知他们。”

叔叔:“ 小朋友,天太晚了,不安全哈。”

说着就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我爸和我妈穿着睡衣,披着个外套就风尘仆仆的跑来了。

我妈二话不说就狠狠揍了我一顿。

这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因为从小到大,那是我唯一一次被妈妈打。

长大后才知道,逃离父母并不代表长大了,但回到父母身边,却又做回了小孩。

长大后才知道,离父母越远越想家,越想家,可是越难回去。

长大后才知道,如果父母不在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家。

@简希小姐 关注我,总有个故事让你泪如雨下。

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我八到十二岁经常离家出走,大人打我一顿我就出走,也没跑多远,在生产队红薯地,玉米地,用树枝搭个棚,上盖些莲藕叶或树叶,有时候和要好的小伙伴一起。烧黄豆,烧红薯,偷萝卜,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地离村有五六里,住上十天半月没人知道[呲牙]

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出路出路走出去了,

总会有路的,

困难苦难,

因在家里就是难。

小时候做过的事,

离开家不忘故乡。

童年时光匆匆十年,

生活快乐于美好,

有时也有点过节,

尊重妈妈理解她。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

在于给予,

而不是在于接受,

而是勇敢的争取。

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感谢邀请。我没有离家出走过,我是1942年出生,穷是那个时期的特点,也可以说吃不饱,穿不暖,但是那个时期不知道〈离家出走〉这个词,更没有見过有这样的人。我的老家是烟台地区龙口市一个不算太穷的农村,如果在往前推5年,我的父母应该算是离家出走,我的原老家是平度县,现在是青岛真管县级市。在1930年左右,因为我父母住在平度县的一个山沟里,交通不便,穷山瘦田,粮食产量太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便〈逃慌〉到相对比较富裕的黄县了,用现在的词,说离家出走也没错,只不过是我父母。

此文与题不太对应,如不妥就不要发,我沒意见。

你小时候有过离家出走的经历吗?

说起来挺内疚的,因为我的一个疑问,导致了侄子离家出走

那时我代课,办公室在三楼,办公室前面就是操场,站在窗前,操场上的一切尽收眼底。

早恋

那天,月考之后,我为了改完试卷,推迟了一会下班,办公室有好几个老师都跟我一样,打算改完试卷下班。

刘老师动作快,改好后,端起一杯茶,站窗前边喝茶边舒展一下。突然象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喂!各位,操场上有对小情侣哎,谁家的?来认认哦!放学不回家,牵着个小手在散步哎!

忽啦,几颗脑袋都凑到窗前,我有点近视,不太严重,但操场上的两活宝还是看不清,借来眼镜一瞧,竟然是我那可爱的大侄子。

他牵着女生小手走一段,又作贼心虚地四下望望,生怕有人看到,他只是防着地面,上空忽略是他天大的失误,他根本想不到,此时他正在上演现场直播,小女生一直低着头,含羞带怯的样子。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还窃喜来着,看不出,P大孩子居然也懂谈恋爱了,牛逼呀!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没打算惊动他,只想观察观察。

他俩只是偶尔眉目传晴,课堂上你若夸奖其中一个时,另一个就偷偷抛个媚眼过去,然后相视一笑,低下头去,好象是在夸自己的一样,其他也没啥大动作,成绩也没滑坡。估计大不了放学后偷偷牵个小手而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人都是少男少女过来的,这个年纪,对异性有点好奇,可以理解,谁还没有个青春悸动?我不想破坏这种朦胧美。况且,抽刀断水水更流,阻止并不是明智之举。

纸条

可期末考试发生一件事,让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考场上,大家正刷刷刷地做着题,那女生居然抛了个纸条给我侄子,这不是作弊吗?不越界我不管,这作弊可不能忍。

我不由地向侄子座位上走,小机灵鬼可能发现了我的行踪,纸条没来得及展开,连忙团成一团扔到地上,用脚踩住。

把脚抬起来。

为不惊动大家,我压低声音严肃地命令道。

可当他抬起脚的时侯,地上的纸条居然不见了,这太神奇了吧?不知他脚底有什么机关,可又不能趴下来看,那不免太失体统了。

证据没了,尽管我很纳闷,但也只好不了了之。

放学后,正巧碰上哥嫂夫妻俩干活回家,就半玩笑地问

你家儿子最近学会变魔术了,一张纸条明明见他踩脚下的,一忽啦,再抬脚,纸条不见了,什么时侯有空,让他教教我这个戏法怎么变?

审问

天擦黑,侄子才归巢,估计又情深深,雨濛濛去了

上哪去了?怎么到现在才到家?

你们大人真奇怪,平时学习不准玩,这会考完试了,都不让放松一下,太教条了吧?

你今天纸条是怎么回事?

你俩还好意思问?说我是小皇帝,你们看看小皇帝就穿这鞋子呀?

翘起鞋底一看,原来裂了条缝,那纸条恰巧被缝夹住了,所以纸条才平空消失了。

鞋底裂了呀,妈抽空给你买双新的

不对呀,你考试作弊,咋变成我们的错了呢?这不是避重就轻吗?典型的甩锅行为呀?犯错不认还推卸责任。

发觉被绕进去的哥嫂,一时冲动,很粗鲁地逮住这小子,来了个男女混合打。

出走

恋爱中的小男生,自尊心尤其强,尊严是不容挑战的,他要逃脱这个野蛮的家,发誓要闯荡出一番伟业,给动不动就揍他的父母看,于是离家出走了。

临行前,从奶奶那撒娇卖萌套来二百块钱,说买鞋子,并向女同学兼女友留下话。

我哥在大上海,他说会罩着我,等我站稳脚跟再来接你。

意气风发,义无反顾地走了,那年他才14岁,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

结局

毫无悬念,没多少天,侄子灰溜溜地回来了,还跟着个便衣警察押送。

原来,到了大上海他才傻眼,上海那么大,没具体地址根本找不到罩他的哥。

没身份证住不了旅店,钱太少打回头车票不够,爸妈号码不记得,更糟糕的是没钱吃饭。实在饿得不行,只好拉下脸扒垃圾桶捡垃圾,几天来就没吃饱过,夜里睡公园长凳上,蚊虫肆虐,实在吃不消。

无奈之下,自动投降,从小的教育是"有困难,找警察。"这次起了决定作用,一场闹剧就此落下帷幕。

那么怎么对待离家出走的孩子呢?一、确保孩子安全:尽快找到与孩子交往密切的同学朋友,获取准确信息,了解孩子的情况。如超过24小时仍没有孩子的消息,立刻报警。二,如果知道孩子的行踪,可以通过中间人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并请求中间人帮助劝说孩子回家。三,孩子回来后,先不要急于责备,更不要有打骂行为。平心静气的与孩子沟通出走的原因与感受。四,每个孩子的离家原因是不同的,千万要对号入座,随便找一种方法来用在孩子身上。由于孩子的性格不同,环境不同与父母的亲子程度不同,方法差异很大。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委屈和感受,再加以引导处理。五,出走的孩子会有成"瘾"的可能,几次三番不断离家。所以在孩子回家中的几天内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处在情绪波动中,内心冲突很大,尽量减少矛盾的激化,避免孩子再次离家出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