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就题主这个具体的问题,我们来浅谈一下公务员与参公人员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选择工作方向。

一、公务员与参公的含义?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参公是我国政府各单位政工干部和工作人员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它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二、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优劣势)

1.从编制上来看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

参公事业人员仍然保留事业单位编制,没有列入行政编制,本身不是“公务员”身份(广东,浙江,山东等除外),因为受编制限制,个别省份及地区参公事业人员不允许与行政机关相互流通。

2.从名称上来看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

3. 从待遇上来看

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

4.从转任上来看

一般来说,事业编不经过考试是没法转任到行政编的。但参公单位却比较特殊,它能与公务员进行转任。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变成了事业编,反之亦然。

例如:在山东省,参公人员想转任到机关当公务员要看这个单位有无多余的行政编,而公务员转任则无此限制,参公人员转任比公务员转任有难度,在某些情况下,参公人员转行政编也要进行考试。

三、如何在两者之间选择工作方向

1. 看自己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

题主原本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于是就开始纠结了。其实题主重点纠结的点是原单位要参公,说明题主对当前的工作是相对是满意的,如果不满意,无论是否有参公这一项,都会选择公务员。

2.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目标

如果对自己的工作环境要求比较高,想要有极大的晋升空间,那么可以选择公务员;

如果想要比较休闲的生活,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那么选择事业编,等待分批参公。

3.从两者优劣势来看,选择自己倾向型的

目前不知题主属于哪个省份?事业编制具体是省市级还是县级编制?考入的公务员是哪个级别?所以还需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政策走。

从地域上来看,公务员的确比事业编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乡镇机关为我国五级政府的最低一级,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绝对谈不上轻松,特别是刚入职人员。

上级的所有政策,几乎全部由乡镇机关来落实,如计划生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内容多而且杂。所以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还是挺大的。而事业编虽然在身份上不如公务员,但其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压力肯定也不会像乡镇那么大。

从转任上来说,如果选择公务员,在入职一段时间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可以从公务员单位调到参公单位,而在参公调入公务员,就会比较困难了。

从待遇上来说,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工资差别不大,并不存在公务员工资高于事业编的情况,而且事业编可以走职称,在一定程度上,涨工资可能要快于公务员。

以上,无论哪种体制,工作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都是体制内人员,但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比,我认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一是晋升途径更宽广。公务员属于行政编,有一套正规完备的晋升机制,从科员到副科再到正科以此类推,只要你不出现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都能熬到一个不错的职位。即便没有相应实职,也可以享受相关的待遇。相比之下,事业单位属于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晋升途径相对来说非常的狭窄,即便是参公,事业单位的由于人员多,职位少,晋升的机会肯定不如公务员多,相应的晋升的途径也相对较少。

二是福利待遇更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相比,在基本工资上面差别不是很大,但是涉及到员工福利待遇,公务员比事业单位好的不是一点半点,像岗位津贴、地区补贴、车补、年终奖、员工正常节日福利等方面,公务员一般都是比事业单位要高。

三是社会地位更好。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官僚主义在社会中根深蒂固,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千方百计的为了做官考公务员,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公务员在人们心中或多或少的有很高德社会地位。但是事业单位就不一样了,事业单位虽然也是承担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但是相对来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还是无法与公务员相提并论,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事业单位上班还要继续考公务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题主还未真正的参公,只是听说要参公,我认为目前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就不必去纠结要不要去,我的答案是肯定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公务员凡进必考,能考上公务员,都是有才之人,机会难得,应该珍惜。原来的事业单位“分批参公”,这是不可能的。首先,事业单位参公,是由省公务员管理机构一次性审批,没有将同一事业单位内部分批参公的。其次,根据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事业单位今后不再参公了。

1、事业单位参公的审批程序:事业单位参公是否,是按其承担的行政职能确定的。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类职能的事业单位,才能由同级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的公务员管理机构,逐级向上申报,最终由省公务员管理局审批。事业单位参公的审批,是按其职能一次性核准。

单位参公之后,单位内所有在岗在编的干部身份人员,都可以通过培训、考试过渡为参公人员。因此,过渡为参公人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干部,二是有编制,三是在岗。尤其是前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不再具备参公属性:参公不参公,是由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决定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后,将所有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划转到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今后,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类职能。因此,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职能,就没有了参公的依据,也就失去了参公的可能性。

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虽然承担的是行政职能,但有政策明确规定,依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根据辽宁省今年7月份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即使是目前依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也取消了参公属性。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事业人员,暂时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问题是单位已经取消参公属性,个人身份保留就成了无根之水。保留的原因,只是参公人员职称、岗位等待遇如何对接,其政策未明而已。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不要后悔考公务员,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比参公事业单位有优势,况且原单位参公后,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转为参公管理。1.考录公务员是事业单位人员一条很重要的出路。

就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还是有所区别的,虽然两者都被称作是铁饭碗,但是整体比较而言,事业单位的饭碗还是没有公务员的饭碗硬,所以也就有很多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要花费很多辛苦去考公务员。题主选择考公务员绝对是正确的选择,在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事业单位,想要发展晋升真的很难,而对于公务员来说,除了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好以外,现在又出台了职级并行政策,也就是有了兜底的政策,即便职务上难以得到提拔,还可以在职级上有所晋升。

2.事业单位参公,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公,也就是说你原单位不可能全部都转为参公人员。

虽然社会上很多人感觉,事业单位参公以后,原来的所有人员都可以成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但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就像题主所说一样,即便你们原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了,也仅仅是单位的领导或者那些通过过渡考试的人可以参照管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需要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的。所以说,你根本没有必要后悔努力考公务员,如果你当时不考公务员的话,你也不一定能从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成为参公人员,毕竟编制数在那里摆着呢,要是全部人员都可以通过单位参公而转为参公人员,对于众多辛辛苦苦考试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

3.参公人员和公务员还是有所区别的,现在参公事业单位正在机构改革而逐步取消参公属性。

虽然参照公务员管理和公务员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都一样,但毕竟参公单位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参公人员所占用的编制仍然属于事业编制。如果事业单位不改革的话,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现在事业单位正在进行分类改革,参公事业单位同样也在进行改革,很多单位又取消了参公属性,这样的话,原来的参公人员大部分会调入行政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会进行分流。像某些地区参公事业单位改革,很大一部分参公人员直接成为了事业身份。

总之,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还是有区别的,并且即便单位参公管理,单位原有人员也不可能全部都成为参公人员。“中省直遴选”专注体制内问题解答,欢迎加关注继续交流。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体制内工作的人,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是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方面比相当条件的事业编制人员更有优势,在传统的体制内,一般有一个规则,在推荐提拔干部时,公务员身份的同志可是优先推荐的对象。这主要是跟党员领导干部任职资格的有关规定有关。不过虽着这两年党中央自上而下用人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人员身份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小,但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在工资待遇方面,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会比相当层次的事业编人员要好一些,当然教师和医务人员这两类人员因为工作关系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工资相当。第三,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人员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但公务员不论是在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各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机制,所以正式的公务员会比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人员好一点点。

最后,根据你的提问,我感觉已经考上公务员了,而且单位不错就转过去。

如果公考被录取的单位不如原来的单位,同时你所说的在原单位的话,将来一定能转为参公管理人员,那在原单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年考上公务员,结果原单位要分批参公,应该怎么办?

粗略看了一下其他网友的回答,可以说,90%以上的人都回答错了,不是回答的结果错了,而是分析过程错了。

我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我是一名乡镇基层公务员,很多年前,我还是XX办副主任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时的党政办主任高升了,位置空缺,领导安排了党政办的一位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家都明白,在领导心目中,这一位副主任并不是担任党政办主任的最佳人选,或者说,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在乡镇基层,党政办主任是提拔副科级领导岗位概率最大的中层干部,好多年轻公务员都想争取这个职位,其中我也是符合条件的人员之一,朋友都劝我,让我去努力争取一把。

但当时我非常犹豫,非常矛盾。

当时我在我们部门是副主任,但承担了部门内部大部分的工作,我们的主任年纪已经大了,对工作热情不高,在部门工作分工上,只有一句话(对我说):“你来安排就行了。”

因此,很多工作我都是自己带着同事们做,也在主任的授权下,直接向分管领导甚至书记镇长汇报,其他部门的主任涉及到工作协作的时候,也是直接找我,因为每次找我们主任,我们主任都让他们找我。

久而久之,我就成为了部门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我就是部门的“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我们主任已经多次向党委政府书面申请退出职位,推荐我接任,我们分管领导也多次表示,让我做好接班准备。

要知道,我们部门的主任这个职位,是当时乡镇政府里面唯一一个副科级的中层干部职位,这对我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毕竟去了党政办当主任,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提拔副科级,似乎在本部门还更容易一些。

就在这来回犹豫和彷徨之间,一直拖着没有去找领导,最后这个主持工作的党政办副主任被正式任命为党政办主任,转正了。

我也就只能继续呆在本部门等待机会。

一年后,恰逢机构改革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我们部门主任退二线了,由我接任,实现了当初的想法。

但很可惜,我们部门不再是副科级部门,我担任了部门主任,仍然是正股级职务,而党政办主任被提拔到了副科级领导职务上。

回到问题。

提问者其实并不是不清楚参公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而是像我当年一样,两条路似乎都可行,却不知道选哪一条。

还是先说说参公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吧。

其实基本上没有区别,除了名称不一样,其他都一样。

乡镇政府的财管所就是参公事业单位,招聘进来的工作人员就是参公事业编制人员,无论是招录方式、工资待遇、级别评定、提拔晋升,都跟公务员完全一致,同样可以直接提拔为副科级领导班子成员。

所以,相信提问者不是在犹豫公务员和参公的差别,而是因为在原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较大的提拔晋升机会,而去了新单位当公务员,一切都要重新再来。

这才是提问者的真实疑虑。

我的看法:

这种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可以影响最终选择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列举几种情况:

一,如果在原单位的提拔晋升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原单位的分批参公也基本上确定包括自己在内,那么建议留在原单位,转为参公的同时,也提拔晋升,没必要去另一个单位当公务员,重新再来;

二,如果在原单位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分批参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轮到自己,那么选择新单位的公务员吧,哪怕重新再来也值得;

三,其他因素就是家庭远近、是否有赏识自己的领导、在城市还是农村等,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选择吧。

世事变幻无常,没人能够未卜先知,知道哪条路更好,祝你好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