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1727年,雍正下令查抄曹家,谁知现银没抄出来,欠条、当票倒抄出100多张,里外里一算,雍正还赔钱!

这一年,雍正忍无可忍,终于对曹家下手了。他先是以亏空甚多、管理不善、骚扰驿站、行为不端、转移财产等多项罪名,将曹雪芹的叔父曹頫革职扣押。

2个月后,余怒未消的雍正又下令对曹氏抄家,一直到此时,雍正才发现,原来传闻中的”南京首富“不过是个”南京首负“。

年仅12岁的曹雪芹,也从一个不知人情世故的公子哥,沦落成了饱尝人间冷暖的阶下囚。

曹家极盛时,曾四次接待康熙的圣驾,作为皇室的包衣奴才,曹家究竟是怎么兴起的?又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被抄家之后的曹家,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一、曹雪芹家族的崛起之路

曹雪芹的先祖原本是明朝的军官,结果点有些背,两军对战时,一不小被清军俘虏了,从此就成了爱新觉罗家的“包衣“(即家奴),虽然地位低了点,但好歹离权力中心近,机会多啊。

这不,康熙小时候需要一位教养嬷嬷,孝庄太后提着灯笼找了一圈,最后相中了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孙氏尽心尽力照顾小康熙,据说,就是她四处寻找药方,才治好了康熙的天花。

康熙即位后,自然对孙氏感激不尽,就赏给了她老公曹玺一个肥差——江宁织造,江宁织造是内务府设在南京的机构,官衔名叫“江宁织造郎中“。

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正五品),但因直属内务府,权力大得惊人(仅次于两江总督)。

江宁织造郎中不仅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做生意,管理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赚大把大把的“灰色收入”,还可以监视地方官,无限向皇帝上奏,随时打别人的“小报告”。

尽管大权在手,但曹玺非常给力,他在任期间,不仅没大肆敛财、打击异己,反而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

为了继续照顾曹家,六年后,康熙授意曹玺的长子曹寅子承父业、继任江宁织造,继续为皇室操办采买、织造、监督等一众事务。

说起这个曹寅,他跟康熙的关系更不得了,俩人“明为君臣,暗如手足兄弟”,这话怎么讲呢?

借着孙氏的关系,曹寅自小就是康熙的伴读兼玩伴,长大后还成了御前侍卫,皇帝的喜好,他摸得一清二楚,所以,二人相处起来,不像君臣更像是兄弟。

曹寅比父亲曹玺更有经商头脑,1701年,曹寅看出贩铜有利可图,就写奏折向皇帝借钱做生意,一张口就是十万两白银,康熙想也没想就批了,后来,曹寅不仅给皇室挣来了丰厚的利润,自己也赚的盆满钵满,还为此受到了皇帝的表扬。

在1684年——1707年的24年里,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除了一次中途因故折回,一次另住别处外,其余四次都是由曹家的江宁织造府接待的。

虽然每次接驾都需要花费巨额人力、物力、财力,但这对整个家族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啊!

曹寅是康熙的死党,两个女儿都当上了王妃,大舅哥李煦也任苏州织造同时兼管巡盐(都是有油水的好单位),曹家一时备受皇恩、风头无两。

然而,这样的盛况持续没多久,随着1712年,曹寅的病逝,曹家开始由盛转衰。虽然江宁织造的肥差没有旁落,还是父死子继,交到了曹寅的长子曹颙手上,但曹颙的生命线实在太短,在任还不满三年,就匆匆追随老父亲的脚步而去了。

此时,曹雪芹作为曹颙的遗腹子,还没出生,不能再父死子继了,怎么办?要说康熙对曹家真是够意思,为了保住曹家的荣华富贵,康熙亲自过问,将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寅名下,然后由他接任江宁织造。

康熙本以为此举可以保住曹家的辉煌,可谁知事与愿违,仅仅过了12年,曹家就从一个豪门望族变成罪臣之家了。

二、雍正为什么要抄曹雪芹家?

康熙在世时,曹家虽然问题不少,但没人敢动他,都知道这是皇帝亲自罩着的人啊,而一旦老皇帝驾崩、新帝登基,曹家头上最大的保护伞就没了。

倒不是雍正非要跟曹家过不去,而是曹家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又恰好撞枪口上而已。

1、政治形势所迫

康熙驾崩时,给雍正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官员腐败成风、个个富的流油,但国库却日益空虚,再加上,当时年羹尧正在西北用兵,每天一睁眼都需要大笔的银子往外花。

钱从哪里来?铁腕皇帝雍正决定从贪官下手,一是整顿吏治,二是追缴欠款,凡是补不上亏空的,一律革职抄家。

曹家三代四个人在江宁织造任上近六十年,早就成为他人眼中的肥肉了。除了政治形势之外,曹家的问题也确实不少。

2、站错了队伍

在“八王夺嫡”中,曹家素与废太子胤礽关系密切,跟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褆也颇有交情,曹寅的长女还嫁给了胤褆的副将,可谁知,最终做皇帝的却是最不受宠也不被看好的四阿哥胤禛。

曹家这笔政治投资,不仅没捞到任何红利,反而受了不少连累。

3、骄奢淫逸

《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对贾府的餐饮标准有这样一段细致地描写: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银子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

作为贾府的原型曹家,其消费水平可想而知,据胡适《红楼梦考证》:“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

偏偏雍正是个很节俭的皇帝,很看不惯这些豪门望族的奢侈之风,心里不爽,所以时常借题发挥一下,织造衙门多进贡了件衣服和扇子、灯上多绣朵花,他就要降旨斥责一番。

1727年,雍正向曹頫口传谕旨:

“前织造等衙门贡献物件,其所进御用绣线黄龙袍曾(增)至九件之多,又见灯帷之上有加以彩绣为饰者,朕心深为不悦……此皆靡费于无益之地,开风俗奢侈之端,朕所深恶而不取也。“

4、亏空巨大

说起曹家的亏空,那是由来已久,曹寅在世的时候,就有了数十万两的亏空。按说,曹寅经商有道,又守着肥差,怎么也不至于欠那么多外债呀?

这就得拜康熙老爷子所赐了,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而且每一次去都浩浩荡荡,宫女、太监、妃子、皇子、公主、侍卫等等大几千人,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玩,曹寅要负责,而且接待规格还得按最高标准,一点马虎不得,《红楼梦》里赵嬷嬷曾借元妃省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淌海水似的。”

曹寅的巨额亏空就是这么来的,康熙心里也明镜似的,这是好兄弟给自己背的锅呀!心存感激的康熙一边恩准曹寅的大舅哥李煦代为管理盐政一年,帮忙填补亏空,一边暗戳戳地提醒曹寅:

1710年朱批:“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1711年朱批:“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看轻了。”

然而,亏空还没还完,曹寅就去世了,后继任的曹颙、曹頫继续卖命还账,一直到1717年,也就是曹寅去世5年后,曹家在李煦的帮助下,才勉强还完了83万两的欠款。

可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曹頫这个人虽然做学问很好,但才能很一般,再加上不善经营,曹頫自己也有了新的亏空,到雍正即位,曹頫至少还欠着盐政上8万多两及卖人参的9200多两银子未交,更雪上加霜的是,曹家的好帮手李煦被雍正抄家流放,曹頫一看皇帝动真格了,立马端正态度,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年内还清亏空!”

说完曹頫就后悔了,三年后钱肯定是还不上的,但曹家上下一百多口人,还得吃喝,咋办?自作聪明的曹頫,走了一步险棋。

5、转移财产

转眼到了1727年,曹頫和皇帝的三年之期已过,但亏空还没补上,曹頫自知在劫难逃,就开始往亲戚家秘密转移财产,曹家早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曹頫的这些小动作怎么可能逃过雍正的“法眼”?

雍正向来深恨大臣转移财产,对隆科多的降旨斥责就是个例子。

“隆科多行为岂有此理,昏聩之极,各处藏埋运转银子东西。朕如此推诚教导,当感激乐从,今如此居心,可愧可笑。况朕岂有抄没隆科多家产之理,朕实愧见天下臣工也。”——冯尔康《雍正皇帝全传》

而曹頫哪壶不开提哪壶,硬往雍正枪口上撞。气得雍正在下旨抄曹家时大骂:

“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心效力,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1727年,曹雪芹12岁,曹家迎来了真正的风雨之秋。

5月,曹家因进贡物品“奢泰”,遭雍正斥责。

6月,曹頫因江宁所织御用褂面等落色,被罚俸一年。

12月初,山东总督塞楞额参奏三处织造,送龙衣途中勒索骚扰百姓,被降旨严审,其中就包括江宁织造。

12月15日,曹頫私自转移财产被革职待罪。

12月24日,雍正正式下令查抄曹家。

曹家大厦将倾,正应了《桃花扇》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三、雍正在曹家抄出了什么?

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在曹家忙活了两个多月,终于清点出了曹家的财产数目:

“查其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

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四十口;

余则桌椅、床几、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余张外,并无别项,与总督所查册内仿佛。

又家人供出外有欠曹(頫)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余两……

查织造衙门钱粮,除在机缎纱外,尚空亏雍正五年上用、官用缎纱并户部缎匹及制帛浩敕料工等项银三万一千余两……”

雍正拿到奏折,当场就傻眼了,原以为抄了个富户,谁知这曹家竟穷到如此地步!现银没有,当票和欠条倒有100多张!

虽然别人欠曹頫有3.2万两白银,但他也欠户部3.1万两,两下一算,基本扯平,雍正抄了半天,半点油水没捞着。

四、雍正对曹家怎么处置的?曹家的结局如何?

不管怎么说,曹家对老爹康熙还算有功,再加上和硕怡亲王允祥的求情,见曹家如此破败,雍正也不免生出恻隐之心,他下令除将家产、人口赏给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外,另在京城崇文门外留了十七间半房屋、三对家仆,用来安置曹家老小。

《刑部移会》载:“于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与曹寅之妻孀妇度命。”

和李煦、隆科多、年羹尧及后来的隋赫德相比,曹頫的结局也要好得多,他既没有流放充军、也没有圈禁入狱,只是革职带枷,一年后,连枷号也免了,重获了人身自由。

1735,乾隆帝登基后,又给了曹家两道恩旨:

不仅免了曹家所欠的300多两亏空,还允许曹雪芹入朝为官,担任内务府笔贴式。

这个官职虽然很小,但好歹是个公务员,可以拿朝廷俸禄,只是见过家族鼎盛的曹雪芹,接受不了这么大的落差,遂决定辞职回家,专心编写《红楼梦》。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梦,古今一梦尽荒唐!

从平凡走向繁华,又从繁华走向落寞,这是贾府的结局,也是曹雪芹为曾经的盛世家族写的一曲壮烈挽歌!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真是不抄不知道,一抄雍正都吓了一跳!

本来雍正抄曹家就是能让自己富一下,可抄完一看,不但没有富,还让雍正把自己老爹的底给抄了出来!

原来,曹家没有钱居然和自己的老爹有关系!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居然四次住在了曹家!曹家最早发迹于东北,本是汉人,但曹雪芹高祖曹振彦成为多尔衮的亲兵后,曹家就成了旗人!后来多尔衮死了,曹家也被爱新觉罗收入囊中,就成了皇家的包衣!

曹振彦死后,他的儿子曹玺接替曹振彦的位置,本来也和他老爹一样给皇帝守门,可随着康熙出世,曹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当时,清朝的皇子出世都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哺乳,而是找一个奶娘来补,这时曹玺的儿子曹寅出世不久,所以,孝庄选来选去就把曹玺的媳妇选成了康熙的奶娘!要不曹寅怎么会和康熙的关系那么好!

有了这层关系,曹玺也顺理成章的高升,并从看门的成为了江南织造的实际掌门人!在清朝,一共有三个织造,杭州织造,江南织造,苏州制造,其中就属江南织造最大,当地的巡抚,总督见了都要让三分,因为江南织造是皇帝直属的部门,专门给皇帝提供绸缎,皇家用具等!所以,其和皇帝的亲密程度可想而知!

曹玺干了几年后,他的儿子曹寅也成为了康熙的伴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也特别亲近,这就是为何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曹家!

又过了十几年,曹玺去世了,曹寅顺理成章的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江南织造的新的掌门人!从这以后,康熙也开始了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住在了曹家!要知道在当时,皇帝能亲临某家,那是多大的光荣,能去一次,这辈子,都光宗耀祖,何况曹家一下就去了四次,可见康熙对曹家是多么的恩宠!

可是恩宠归恩宠,其花费也不少,每次康熙南巡都会有上千人的队伍随从,光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非数百万两银子,这还不算,还有京城的官员,曹家也得打点,一次也得一万两银子,还有最大头,就是康熙的花销!康熙来了,曹家肯定不能慢待,自己的府上自然是不行的,怎么办,曹家只能另修一座行宫来让康熙居住,那这座行宫得花费多少,最少得500两,这还不算,康熙的平常用度,还有妃子,公主的用度,每天都要按千两来计算!

最主要,康熙每次来,你也不能就指着这一个园子来住,怎么着也得换个环境,据史料记载,到康熙第三次住曹家的时候,曹家因为前面的花销太大,亏空太大,所以,第三次居住的行宫是曹家联合当地的盐商捐的钱修的行宫,而且此时,曹家也因为康熙的三次南巡而负债了83万两白银,后来要不是掌管盐税的曹寅的大舅子李煦拿收上来的盐税还上,那曹家估计就要破产了!

不过,对于拿盐税来补这个大窟窿,按说是违规的,可康熙和曹寅关系太好了,而且康熙也知道,不管盐税补江南织造还是江南织造补盐税,总之都是朝廷的钱,用到哪也是用在了朝廷,所以,康熙对于这个亏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为了,亏空不要太大,不要一下就伤了肾,康熙最后还是象征性的告诫了曹家,让他们尽量做到节俭!

曹寅在江南织造干了50多年,有康熙罩着,虽然有了很多亏空,可日子过的相对不错,据史料记载,曹寅在的时候,曹家的生活过的极具奢侈!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也曾说过:像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少四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

而且红楼梦中,所描述的曹府,像大观园等,都极具奢华,而且曹府上下的用度,穿衣,也透漏出,曹寅在的时候,曹家的开销和奢靡程度也达到了最高境界,难怪,雍正一登基就要拿曹家要开刀!主要曹家太不收敛了,太招摇了,这对于一向提倡节俭,看不惯奢靡浪费的雍正来说,不收拾是不行的!

康熙死后,曹家的辉煌也开始中落,随着曹寅去世,曹颙去世,曹家的亏空也越来越大,虽然接任的曹寅的侄子曹頫再三向雍正保证会填补上亏空,可随着雍正要打罗布藏丹增,推行新政,雍正再也等不了了,所以,雍正登基后,第一个收拾的就是曹家,因为早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他就听说曹家奢靡成分,贪污腐败,如果抄了曹家正好可以解雍正燃眉之急!

可让雍正没想到的是,在抄曹家的时候,朝廷只抄的了483间房以及19公顷的田产!至于现钱,没有,只有亏空的3万两银子的欠债以及别人欠曹家3万两的欠条,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都说曹頫中途转移过财产,可在深入了进行查抄后,这些竟是子虚乌有,真正的曹家,就是140口人和这几百间房,其他的财产还真没有!

雍正看到查抄的奏报后,也是吓了一跳,堂堂的曹家,在康熙朝都是极具辉煌荣光的曹家,居然这么的凋零,这么的没钱!不但没钱,还欠了3万两,这是雍正着实没有想到的!

其实,雍正认为曹家很富有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康熙朝有三大痹政,就是雍正极力要改革的三大痹政,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像曹家,这三大痹政,每一项都利于曹家,比如火耗归公,这是提炼银子所产生的火耗,而曹家正式提炼银子的机构,每提炼一次,这些火耗或多或少都装入了曹家的腰包,仅这一项,曹家一年都有数百万银子的进账,还有摊丁入亩,康熙年间,朝廷收税是按人头收,普通百姓田少,人口多,交不起税,只能把田卖给像曹家这样的人!这些百姓再给曹家打工来养家,这就导致,朝廷的税越来越少,曹家的田越来越多!还有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在康熙年间,像曹家这些人都不需要去给朝廷打工,比如修河堤,灌溉等,也不需要交税,交粮,挣多少都是自己的,这就导致曹家很富有!加上,康熙对曹家的格外照顾,怎么说,曹家都不会像现在这么凋零!

可事实,却不是如此,曹家虽然挣的多,可也花的多,像我前面说的,曹家的日常生活极具奢靡,还有日常的打点以及各处的孝敬,仅这些,一年曹家挣的,也有一大半开销出去了,最主要,康熙四次住在曹家,这是最大头,可能一次不伤肾,两次,三次,估计曹家得用一代人,甚至好几代来恢复元气!所以,曹家能落到这步田地,第一怪曹家自己,不会经营,不会理财!第二,怪康熙,太喜欢住曹家了!因此,雍正抄曹家,这样的结果是必然如此!

不过对于曹家,雍正也没有因此而对曹家赶尽杀绝,最后,雍正还赐给了曹家17间房,3对仆人让他们过日子,也许是雍正因为这次抄家明白了曹家的一些内幕,也许是为了照顾康熙的面子,总之,雍正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喜欢的朋友记得评论转发加关注!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1728年,雍正下令将曹雪芹家抄家,结果只抄出一把欠条,让雍正大吃一惊。

雍正原以为抓住一个大贪腐。然而,抄没后的曹家的家产,却寥寥无几。

作为江南第1首富的曹家,所有资产加一块,居然不超过6万两银子。

曹雪芹的祖上,是居住在沈阳一带的汉人。后来,沦为满洲贵族正白旗的包衣,也就是家奴。

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成了多尔衮的仪仗清兵。

由于曹振彦能文能武才能出众,受到多尔衮的赏识,被提拔为“旗鼓牛录章京”。也就是八旗中最基层的将领,手下有300人。

满清入关以后,曹振彦考中了贡士,后来做到了三品高级文官。

自此,曹家开始发迹。

多尔衮被铲除以后,顺治将正白旗收入囊中,曹家也就从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正式成为满清君王的家奴。

这时,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

在康熙出生以后,按照满清的制度,需要在内务府三旗,也就是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的包衣妇女中,挑选奶妈和保姆。

由于曹玺是内廷护卫,也就深受皇家的信任。因此,曹玺的夫人孙氏,就被选为康熙的保姆。

从此,曹家与君王的关系愈加紧密。

等到康熙继位以后,就将曹玺任命为江南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

同时,曹玺还担任朝廷的耳目,暗地里考察地方的官场和民间状况。

从此,曹家开始了60多年,担任江宁织造的历史。

清朝前期,在江南设立了三处织造衙门,分别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杭州织造。本来这些人,也就是负责皇家服饰的采办工作。

但是,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开始对织造官员委以重任。于是,织造官的黄金时代来临。由于权势很大,油水也就更多。

曹家在康熙一朝声名显赫,康熙曾赠予曹玺莽袍一件,并加封他为“一品尚书”衔。

曹玺病逝之时,正好是康熙第一次南巡。康熙亲自前往曹玺府邸,抚慰曹家老小,还让百官一起吊唁。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更加密切。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曹寅也是康熙的伴读。

再加上,孙氏对康熙有救命之恩,要不是当初孙氏,积极寻找治痘药方,3岁的康熙,可能就死在宫外的小庙里了。所以,继位后的康熙,对曹寅就更加照顾。

在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江宁制造期间,是曹家最辉煌的时候。

康熙一生6次南巡,其中后面4次,都是住在曹雪芹家。

可想而知,曹雪芹家在当时是何等的风光荣耀。

也正是接驾康熙这样的大人物,才让曹家出现不少亏空。

最后,曹家不得不挪用朝廷专款,填补不上,导致被抄家。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曹家身为江南第一首富,又是为皇家办事,怎么可能没有钱呢?

曹寅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二项,一是本身经营的项目,就是江南织造的绸缎业务,第二是江淮巡盐业务。

江南织造的行政经费不多,因为江南织造是直属于大内的行政机构,有多少人员,拿多少俸禄,这是朝廷规定的。

按照清宫档案记载,曹玺每年的俸银是136两,但是还要捐65两。所以,实际上,曹玺一年只有65两俸银,那曹寅也是一样。

虽然,织造官的正常俸禄不多,但是其他灰色收入多。

由于是给皇家办事,皇家为了彰显富贵,肯定不会在钱银上小气。所以,置办物品的价钱,就是曹家说了算的。

一般皇家置办的物品都比较贵,通常是正常价格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这中间的差额,自然就落入织造官手中。

此外,曹寅还兼职盐巡御史,就是催缴盐税。而收缴上来的银子,一般都是散碎银两。由于户部是不要散碎银两的,所以就要将碎银子铸成银锭。

银子在熔炼过程中,就会有一些损失,这被称之为火耗。火耗这一部分,也是需要百姓承担,在计算税收之时,就已经加入其中。

各地的火耗也不一样,像一些偏远地区征收的火耗,就高达原本赋税的50%。

但这些火耗是不用上交的,自然也就落到了曹寅的腰包。

这样算下来,曹家的收入简直惊人。但是,曹家的花费更大。

首先是奢侈的生活,这一点从《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来。红楼梦中的贾府,几乎就是曹家的翻版。那里面的奢侈程度,简直不敢想象,甚至可以说是超越王府的。

其次,就是迎来送往的交际费用。江宁织造虽然是直属大内,但也需要和当地官府搞好关系。甚至,还要把一些利益,分配给当地官员。

毕竟,曹家也要靠当地官员的配合,才能做好织造工作。要是地方官员不配合,随便使个绊子,就可以让织造官完不成任务。那最后倒霉的,肯定是织造官。

所以,曹家在当地的人情花费也是不少的。

此外,逢年过节,还要向大内送礼,以讨好康熙和他身边的人,让朝廷不要替换他们。

最后,也是花费大头,就是接待康熙南巡。

接待康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差事。表面看上去风光无限,在当地很有面子。但实际上,花费巨大。

康熙的一切用度,都要达到宫中标准。而且,康熙每来一次,行宫就必须重新装修布置。康熙的行宫,一般都是上万亩,这样的花费就海了去了,可以说是没有上限。

在康熙第三次南巡,也就是第一次住在曹家的时候。曹寅为了讨康熙欢心,就按照以往十倍的标准,来接待康熙。

结果,就连康熙自己,都觉得有些太过分了。这就可想而知,曹寅的布置有多奢侈。

在康熙第四次南巡时,就给曹寅提前打招呼,要一切从简。虽然康熙是这么说,可曹寅可不敢从简,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康熙第五次南巡时,曹寅就和苏州织造李煦一起,发动盐商,给康熙新建了一处行宫。

结果,康熙一高兴,就将曹寅加封为通政使,李煦加封为大理寺卿。

曹寅和李煦一见有效果,那还不变本加厉地讨好康熙,以求更大利益。

这样一来,光靠织造带来的收益,肯定不够,那就只有挪用官银。

在这一点上,康熙心知肚明,反正这些钱都是花在自己身上,也没便宜外人。

因此,康熙也就是责备他们几句,让他们注重节俭。

那既然康熙不在意,那曹寅就更不在意。用于织造的银子不够的时候,就挪用盐税银呗。

可是谁也没想到,雍正却认真了。

雍正是个特别痛恨贪腐的君王,他甚至效仿朱元璋,搞剥皮这一套。

雍正一直就认为,“织造、盐商”就是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从他们身上,一定可以搜出大量钱财。只要重办他们,可以以儆效尤。

于是,雍正就拿曹家开刀。雍正发现曹家账面上有亏空,就命令他们限期补上。结果曹家填不上,雍正就下令抄家。

等到抄家结果出来,雍正看着手中一把欠条,傻眼了。这不是江南第一首富吗?这不是全天下油水最大的职位吗?怎么资产还是负的?

原来,曹家早就被康熙掏空了,就是靠着缴纳织造款和盐税款的时间差,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而且,曹家还有一堆欠条,借款几十万,成了史上“最负”的首富。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的家族,是康熙时代的大红家族,有多红?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住曹家4次。这待遇,没谁了!

可是,在老爷子曹寅死后,没几年,一切都变了,曹家不仅江河日下,还被抄了家,不是一般得惨,彻彻底底地坐了一把过山车。

曹家的辉煌来自哪里?曹家为何被抄家,到底抄了多少家产?

曹家昔日的辉煌来自哪里?

人生总是充满着奇迹,每个年代都会有“小鸡变凤凰”的故事。

而曹寅,就是那个“小鸡变凤凰”的主角。

一切都像天注定,如果多尔衮死得晚,或者,正白旗没有被顺治接过来,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曹家,本来就是多尔衮王府的“包衣”(奴仆),多尔衮死后,旗下的正白旗被顺治接收,从此,曹家成了内务府包衣,成为了皇帝的奴才。

虽说,都是奴才,但在皇帝那里当奴才,机会多了很多。

这不,机会来了,康熙年幼时,要找一个奶妈兼保姆,孝庄派人找了一圈,把曹寅的妈找去了。

于是乎,这曹寅和康熙就成了“一奶同胞”的异姓兄弟了。

康熙掌权后,奶妈的老公曹玺被封为江宁织造,这是个肥差啊!

从此,曹家人就可以锦衣玉食了,而曹寅成了康熙身边的侍卫了。

曹玺第一次做大官,还是很有油水的经济官员,很兴奋,也很拼命,康熙23年的时候,终于没扛住,挂了。

怎么办?康熙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自己奶妈家的,得好好照顾。六年后的康熙29年,曹寅成为了苏州织造,两年后,成为了新的江宁织造,从此开始了他和两个儿子40余年的江宁织造生涯。

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可惜,曹雪芹从未见过自己的爷爷,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爷爷已经去世三年了。

曹寅在的时候,自然是曹家最为辉煌的时候,毕竟,康熙是他儿时的伙伴,两人有些共同的记忆。在康熙六下江南时,其中四次住在了曹家。

那时的曹寅可谓风头无两,他甚至能影响江宁知府有谁上任。

而曹寅的后代中,两个女儿都嫁了王爷,成了王妃,一个爱新觉罗后裔,一个是蒙古王爷。

可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在曹寅于1712年去世后,曹家不再那么热闹了,毕竟,康熙老爷子的知己不在了,康熙不来了。

曹寅去世后,康熙安排了曹寅儿子曹颙[cáo yóng]当了江宁织造,这就是曹雪芹的父亲。

只是,曹颙命短,江宁织造三年后,追随父亲的脚步去了西天。

这怎么办?父亲死时,曹雪芹还没出生呢,这是个绝对的遗腹子。

为了曹家的香火和前途,康熙做主,将曹寅的四侄曹頫(cáo fŭ)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这是公元1715年。

将曹頫安排过来,是康熙的无奈之举。

但,十二年后,曹家还是败在了此人身上,从云端直接跌入泥土当中了。

曹家为何被抄家?

江宁织造,到底是干嘛的?

“江宁织造”有两意思,一是指的江宁织造局,二是指的江宁织造郎中,前者是机构,后者是官名。

江宁织造局,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央企。既然是央企,除了给皇帝老儿一家供应一些物品外,也供应一些王公大臣和贵族的物资。

这个产值还是很吓人的,一年竟然能高达1200万两白银。这是一个油水很大的机构,同时也会面临各种风险。

除了供应纺织品等外,曹寅等人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给皇帝收集情报。这样说吧,“江宁织造”是除了两江总督外的南方第二牛人。

因为是受皇帝直管,那么,为了皇家付出的一定很多,甚至,有些是上不了账的。

于是,江宁织造局这个机构,常年亏损。

曹寅在时,就有亏空,但是有康熙老爷子罩着,而且,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多有帮助。

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老爷子朱批曹寅的奏折:亏得有点多啊,想法补上!

又过了七年,曹頫 cáo fŭ 和舅舅李煦,将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所欠的83万两银全部清还。不过,当事人都知道,这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拿着那边盐课收的钱(盐税)给这边填窟窿。就像《红楼梦》中写的:“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

曹頫书读的可以,但生意做得确实一般,比自己老父亲还差。康熙在的时候,多有体谅。在康熙死了后,没过几年,曹家的背运来了。

雍正是个喜欢敛财的皇帝,也是一个比较注重细节的人,和康熙完全不一样。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就把苏州织造李煦给办了,从此,曹頫 cáo fŭ 没有额外的力量帮助了,而亏空继续加大。

不过,雍正二年,曹頫胸脯一拍,对雍正说道:“亏空三年内还清!”这就是放了卫星了。

可雍正当真了,只是,雍正失望了,曹頫经营才能太低,做什么都挣不了几个钱;管理才能太弱,次品层出不穷;性格缺点明显,动不动瞒上,还有不少小心思,光是喊口号。

曹頫“骚扰驿站案”(勒索驿站)发生后,知道危险来了,赶快进行财产的转移,但是,事情怎么能逃过雍正的眼睛?

很快,开始查曹頫,一查才发现,问题多多。

雍正六年(1728),曹頫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

曹頫还是过于聪明了,低估了雍正。

曹雪芹家族到底被抄了多少?

怎么说,曹家都是个大户,抄家数量绝对不会少的。

根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记载,当时抄了483间房子,查处19公顷零67亩田地,人数总量为140口。家具、旧衣和零星物件数份,当票一百多张,查有曹頫的外债3.2万两(别人欠的),同时,曹家欠朝廷亏空3.1万两。

看起来,被抄的资产,除了房产和田地,也不多,这是雍正放了曹家一马,还是真实如此?

放了一马的概率更大,没几个现金,只有3.2万两白银外借的债权,也仅仅亏空3.1万两白银。这谁信呢?

我们不质疑了,还是按照资料来看。

按照资料,仔细一算,把外债收回来,直接填补亏空,也就差不多了。不过房产那是被没收了,田地也是。

但外债哪里那么好收?有些早就成死帐呆帐了。

雍正可不管,在你曹家手上欠的,你就得还回来,就算被炒了家,也得还!

被抄了家的曹家,到了京城,雍正法外开恩,还是给留了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曹頫等人不进牢狱,就带了一年的枷号。

这说明,雍正还是给了面子了,虽然清贫,但人生自由相对还是可以的。

曹家被抄的时候,曹雪芹已经13岁了,目睹了曹家从辉煌到覆灭,从天堂到地狱,因此,曹雪芹的文章里或明或暗有着对朝廷的几丝抱怨。

其实,曹雪芹的叔叔曹頫,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经营上才能一般。另外,皇帝换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也导致他不能适应。

雍正在没上台前就对江宁织造有意见了,因为曹家的奢侈之风,雍正也是早有耳闻,而雍正本来就是个节俭之人,讨厌贪污腐败,讨厌奢侈浪费,于是,很多“大户”都被办了。

因此,曹家也是很难逃过被清算的。

胡适《红楼梦考证》:“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交结文人名士,交结贵族大官,招待皇帝,至少四五次;他们又不会理财,又不肯节省;讲究挥霍惯了,收缩不回来。”

这胡适的评论,就是曹家的真实写照。被雍正清算都是早晚的事情。

曹家算是命运相对好的,至少人没大事,后来在北京还允许有十三间房,再后来,还亏空剩下的几百两银子,还被免除了。

这些,都亏和硕怡亲王允祥照应,老十三允祥可是四爷的铁杆,这铁帽子王曾四次看望失势的曹家,应该是做了保护,否则会更惨。

曹家,轰轰烈烈走向了辉煌,又从辉煌走向了没落,人生无常啊!正如红楼梦中所写: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家被雍正抄了以后,雍正发现自己上当了!感觉抄了个寂寞,因为不光没抄到多少现款(只有两三万两白银的财产),反而还抄出了58万两的欠账!

我滴个天啊!雍正不禁抓耳挠腮,本来以为抓了个大户,结果抓来一帮赔钱货。这一大家子关在牢里,还要管吃管喝,索性就把他们都给卖了!

当时曹家被抓的男女拢共114个人,卖了还能弥补点亏空。此外还有483间房屋,也可以卖了换钱,不过由于是被抄过的宅子,有晦气,大概率是卖不上价格,只能放到线上拍卖,卖给不懂行的人。老曹家的田产,还有不到20顷,也能换点钱。

此外再也找不到老曹家还有什么可以拿来换钱的玩意儿了!雍正差点昏了过去,本打算用老曹家的钱来弥补国库亏空,这下子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但是你也别怪老曹家,要怪就只能怪你老爹康熙了。

一、康熙六下江南,四次都住在老曹家。

康熙皇帝是个非常爱旅游的人,一辈子曾经六次到江南来旅游,所以我们现在去江南的各种景点,至今都能看到康熙的墨宝。

但是皇帝下江南,绝对不是一个人背着挎包穷游了,那大部队是数不清的人。上千人的队伍,吃喝拉撒可都要有人管着。于是一路上的衙门可就饱受摧残了。

所以谁接待了康熙,谁的脑袋就大,可是还得笑呵呵地表示高兴,流下幸福感人的眼泪。康熙一高兴,说不定就给他升上去了。众多接待官员中,最显眼的,肯定是江宁织造曹家了。

康熙六次下江南,居然有四次住在了曹家。这是何等的荣幸?原来康熙小时候的乳娘,就是曹寅的老妈,所以他和曹寅是奶兄弟关系。曹寅长大以后,也就成了康熙的御前侍卫,不久之后康熙便让曹寅做了江宁织造。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实际上这园子就是为了接待康熙来住而修建的。由此可见,康熙每次下江南,这费用开销是非常巨大的。

老曹家虽然有钱,可是也经不起康熙这么搞啊,薅羊毛也不能指着一只羊薅吧?你搞一两次也就罢了,一口气搞了四次,直接把老曹家搞破产了,不得不到处借钱维持生计。

就在这个时候,康熙拍拍屁股走人了!当初康熙曾经许诺,只要有大清朝的一天,就有你们老曹家的荣华富贵。可是康熙前脚刚走,雍正后脚就来抄家了!

亏空还没来得及补上,钞票还没进兜里就被雍正一股脑全都弄走了。所以说雍正抄不出钱来,还真的要怪康熙老爷子。

二、雍正为啥要抄曹家?

按道理来说,老爹既然放话了,要保住老曹家,那雍正应该听话才对。可是雍正这家伙非要另辟蹊径,他在位期间的所有政策,都表明一点,这哥们是要杀大户,劫富济贫来的!

  1. 比如说摊丁入亩就是杀大户的典型表现,过去按人口收税,现在按田产收税。家里没田产就不用交税了!
  2. 再比如说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过去统治者要拍读书人的马屁,这样名声才好,毕竟读书人的笔杆子是舆论导向,所以考上功名的读书人都不需要当差纳粮。可是雍正却一反常态,依旧要求他们当差纳粮,而且还是纳税大户,谁让他们有钱?
  3. 还有火耗归公。这事儿是针对公务员部门的大刀阔斧改革。早年火耗一直都是地方官府们的私房钱,结果雍正让地方官府把这笔钱都交给国库,随后再看你表现,按照养廉银的方式发放。

所以说雍正杀大户的心是铁了定了。而老曹家绝对是江南一等一的大户人家。康熙当年也知道老曹家亏空巨大,所以还特地将漕运的肥差让他们给兼任了,就是希望他们捞点油水补足亏空。

可这一点与雍正倡导的反腐事业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康熙就是在纵容老曹家贪污。因此雍正要想反腐,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老曹家这种典型分子。

连康熙保护下的老曹家都被收拾了,你说其他腐败分子还不乖乖束手就擒吗?这就是雍正雷厉风行的手段。

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恩令其赔补。 伊倘感激朕成全之恩,理应尽力效力,然伊不但不感因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藏,有违朕恩,甚属可恶。 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绥赫德到彼之后办理。 ---《雍正抄家圣旨》

当然了,雍正也是希望通过抄家,让自己肥一波,结果大失所望,对老曹家的人,自然就更加怨恨了。

三、曹雪芹其实小日子还算可以的。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态度,不得不让人感动。不过感动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曹先生,你哪来这么多时间的呢?普通老百姓在破产以后,不是应该工作到无法自拔,才能勉强度日吗?

其实曹雪芹的小日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曹家虽然被抄了,可曹雪芹难道还真的混得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吗?显然并不是。

曹雪芹他们家后来被安置在了北京崇文门外,还有17间房给他们家居住,正常人家会有这么多房间吗?此外曹雪芹家居然还有3对家仆,普通人家只会给别人当家仆,家里咋可能还会有家仆呢?当然了,这个时候由于要分期偿还亏空,所以老曹家不断变卖仅有的那点财产。

可是乾隆上台以后,就不再让老曹家偿还亏空了,所以这个时候老曹家就满血复活了。甚至连曹雪芹本人,都跑到内务府担任笔帖式了。不论职位大小,好歹也是个公务员。你说那个时候的普通人,有几个能吃得上皇粮的呢?不挨饿就谢天谢地了。

此后曹雪芹陆续担任了不少职位,虽然官职不大,可是结交的朋友,都是社会名流,不乏王子皇孙。有个闲职,家里又陆续有了一点积蓄,自然就有时间写书了。

总结:曹家也没有被抄干净了。

康熙跟曹寅是奶兄弟,而雍正抄的是曹頫的家。曹寅的儿子是曹颙,要不是曹颙英年早逝,也轮不到曹頫这个嗣子继任江宁织造。

所以说雍正觉得,自己查抄的是曹頫,又不是曹寅他们本家,也算是对得起老爷子了!事实也的确如此,雍正只是让曹頫三年之内偿还所有欠款,并没有连累曹家其他分支,比如说曹颀和曹宜在雍正朝,依旧深受雍正重用。

由此可见,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这都是真的。但是你说眼看他楼塌了,这就未必是真的了,就算楼塌了,剩下三间大瓦房都比一般人家气派。

曹雪芹家族被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曹雪芹家族被雍正帝抄家时,总共查抄了多少家产?

雍正五年,雍正帝因为织造官员送到皇宫的御用锻皮掉色严重,非常生气,对江南三大织造机构严加申斥。

这三大织造即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此时正好担任江宁织造,正式官职是江宁织造郎中,正五品,品级不高,实在是肥缺。

这一年曹雪芹才四岁。江宁就是南京,以前也叫金陵,所以《红楼梦》里曹雪芹说贾家出身于金陵。

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山东巡抚塞楞额,以三大织造在运送龙衣到京城的过程中,滥用民夫和马匹,并向路过的地方官和驿站索取银两,上折子将他们都攻击了一番。

十二月四日,雍正帝忍无可忍,下了一道谕旨,一口气将江南三大织造为首的官员全部免职,并命新的官员接任。

曹頫被免去江宁织造郎中的职务之后,过了可能有十天半个月,雍正帝又下了一道旨意,严令将曹家查封抄家惩处,罪名是曹頫担任江宁织造期间连年亏空,好几年来也补不上国库的亏欠。

负责查封的是两江总督、工部尚书范时绎,此人是清初名臣范文程的孙子,于是范时绎将曹家重要家人,立即严拿;至于曹家之财产,亦着固封看守。

到了第二年,雍正六年初,大概是二月份,范时绎派人将曹家人全部押解到了北京。

负责盘点和抄家的是新任江宁织造绥赫德,抄家完毕以后,绥赫德给雍正帝上了一份折子,里面详细介绍了查封的清单数目:

及奴才到后,细查其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七亩;家人大小男女共一百十四口;馀则桌椅床杌旧衣零星等件及当票百馀张外,并无别项,与总督所查册内仿佛。又家人供出外有所欠曹银连本利共计三万二千馀两,奴才即将欠户询问明白,皆承应偿还。

我们看这份曹家抄家后的家产清单。

  1. 首先就是房产,共有13处房屋,483间之多。
  2. 其次是土地,共有19倾67亩,按照1倾100亩算,曹家实有土地1967亩。
  3. 再次是固定资产,家具零星及当票百余张,可见曹家已经衰败,开始当家具了。
  4. 最后就是银两,共有32000余两。此应为当年康熙赏赐的,曹頫不敢用。
  5. 另外,曹家总人口114人,其中大部分应该是仆人和丫鬟之类。

这些家产,跟雍正的宠臣年羹尧、隆科多抄家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实则不算太多,而且,曹家担任江宁织造已经三四代人,怎么才这么点财产?不但雍正帝不太相信,连抄家的官员都不太相信。

而且,曹頫的父亲曹寅(曹寅康熙年间去世,曹寅儿子曹颙死后,曹寅这一支绝后,康熙帝下旨,将曹頫以堂侄身份过继给曹寅为子),不但当着江宁织造,还曾经担任过近十年的两淮巡盐御史,也是个大肥差,怎么就没给子孙留下更多的财产?

只有区区32000两现银,其他都是地产,银子还是康熙帝赏赐的,曹家都穷得卖地卖房子当家具了。

要知道,曹寅死后,他的大舅哥李煦当了两年两淮盐运后,康熙帝就命一个叫李陈常的人接任,李陈常仅巡盐一年即成巨富。

李陈常原来是个出身贫寒的人,一开始为官还算清官,谁知道他当了两年两淮盐运以后,有人跟康熙帝说,李陈常已经变了,康熙就命李煦去暗访李陈常,李煦一查之下大惊,给康熙帝上密折说:

陈常原属贫寒之家,今有好田四五千亩,市房数十处,又有三处当铺,皆其本钱,但未知本钱有多少在内。总之陈常买产开当,并非自己出名,多借他人名色,行迹诡秘,瞒人耳目,巧饰清官模样,而家道却已富足,大改操守,诚如圣谕。

那么,除了1900多亩地,和480多间房子外,为什么雍正帝抄曹家,连点真金白银都抄不到呢?曹家怎么“穷”到了这个份上?这还不算曹家作为江宁织造,还欠着朝廷的国库几十万两银子。

曹家到底怎么了?雍正搞不明白,抄家的官员范时绎、绥赫德也搞不明白,只有一个人明白,他就是死去的康熙帝。

在说明曹家怎么衰落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说曹家的家世。

四代江宁织造

很多人误以为,曹家的发达,全都是靠他们家出了一个康熙帝的保姆,即曹寅的母亲,实则不然,曹家实际上是满清初期,从龙入关的包衣奴才,算得上有一定功勋的。

曹雪芹的始祖,名叫曹锡远。

曹锡远当年是满清的包衣奴才,在沈阳当过小官。

曹雪芹的高祖,名叫曹振彦。

曹振彦乃是曹锡远的儿子,此人是多尔衮的包衣奴才,跟随着多尔衮和顺治的满清铁骑,扈从入关的曹家第一人,因为他有战功,所以后来在清朝做了不少官,历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山西大同府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盐法道,即后来的浙江盐法道。

曹雪芹的曾祖,名叫曹玺,曹家第一代江宁织造。

曹玺原名叫曹尔玉,是曹振彦的次子,当时,江宁织造还叫江南织造。

曹玺的妻子孙氏,正是康熙帝的奶妈和保姆,从曹玺开始,曹家真正飞黄腾达起来。曹玺有个大哥,叫曹尔正,曾经担任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

曹雪芹的祖父,名叫曹寅,曹家第二代江宁织造。

曹寅是曹玺的长子,因为他的母亲孙氏做了康熙帝的奶妈,所以曹寅从小跟着沾光,长大之后,立马当上了銮仪卫治仪正,就是御前侍卫的头头之类的官员,是康熙帝的贴身近侍,跟康熙帝感情非常好。

后来,康熙帝就让他继承了父亲曹玺的职位,担任苏州、江宁织造郎中。注意这里,一开始的时候,曹寅同时担任苏州和江宁两个织造的头头。

不但如此,康熙帝六次南巡,多次住在曹家,导致江宁织造落下亏空,于是为了补亏空,康熙帝又给了曹寅一个肥缺,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目的是让曹寅从两淮盐运上弄了钱,补上织造府的亏空。

曹玺有三个儿子,曹寅是长子,次子曹宣,三子曹宜,后面我们还会说到曹宣。

曹雪芹的堂伯,名叫曹颙,曹家第三代江宁织造。

曹颙是曹寅的长子,曹寅死后,他接任江宁织造,据红学家周汝昌考证,曹寅还有别的儿子,可能是夭折了,所以曹寅活下来长大的儿子,只有一个曹颙。

结果曹颙二十七岁就病死在了北京城,曹颙无子,曹寅这一支绝后。

但是,曹寅这一支,还有曹寅的老婆李氏和曹颙的老婆马氏两个寡妇,康熙帝跟曹寅和曹颙都有感情,不忍两个寡妇无人赡养,便要求臣子详查曹氏子孙里,人品比较好的子弟,过继给曹寅为子,最终,曹家的一个老仆人推荐了曹雪芹的父亲曹頫。

曹雪芹的父亲,名叫曹頫,曹家第四代江宁织造,也是最后一代江宁织造。

曹頫实际上是曹寅的二弟曹宣的第四子,是曹颙的堂弟,过继给了曹寅。

所以曹雪芹不是曹寅的直系后代,而是过继过来的,曹寅是曹雪芹的堂爷爷。

另外我们还有必要讲一讲李煦的李氏家族,《红楼梦》里有贾府和甄府,这个甄家,被人认为暗指李煦家族。

我们前面说过,曹氏家族真正飞黄腾达,皆因曹玺的老婆、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妈保姆,而李煦的母亲文氏,跟曹寅的母亲一样,也是康熙的奶妈和保姆。

所以,曹家当了几十年江宁织造,而李家当了几十年苏州织造。

不但如此,曹寅娶了李煦的妹妹为妻,两家是姻亲关系,李煦是曹寅的大舅哥。

曹家的衰败,康熙最清楚

当年,康熙帝六次南巡,多次住在曹家,为了接待康熙帝,将曹家和江宁织造直接掏空了。

而且李家也出力甚多,以至于李家的苏州织造也出现了亏空。

康熙帝每次南巡,都耗费巨大,花钱如流水一样,《红楼梦》里,曹雪芹曾经借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讲述过: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

这银子,花得像趟海水似的,就算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这种大肥缺,也落下了大窟窿,何况康熙帝南巡不止一次,而是六次,曹家又多次接驾。

当然,康熙帝也明白,这些钱,都花在了自己身上,根本不怪曹寅和李煦,曹雪芹也借赵嬷嬷之口,狠狠地吐槽过: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所以,康熙末年,有人参奏两个织造府搞了巨大的亏空,欠了国库很多银子,每年达到二三十万两之巨大,康熙直接一句话,说曹家和李家用钱的地方多,他是知道的,给顶了回去。

为了弥补这个大亏空,康熙便想了一个主意,让曹寅和李煦担任两淮盐运御史,二人每人担任一年,轮流担任,从而把从盐运上弄的钱,补上织造落下的亏欠。

这样,曹寅和李煦共担任了十年的两淮盐运,直到曹寅去世,康熙帝让李煦又连任了两年,终于把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的亏欠补得差不多了,最后还剩了32000两,都赏给了曹寅的儿子曹颙,结果曹家还不敢用这笔钱,抄家的时候被抄出来了。

问题是,你把两淮盐运赚的钱,拿出来,补到织造上,那盐运不就又亏空了。这时候,当时的两江总督噶礼上疏参奏,说曹寅和李煦当了十年两淮盐运御史,总共亏欠了国库180万两白银,又是个大窟窿。

康熙帝不得不把李煦的两淮盐运给拿掉,换成了前面咱们提到的“清官”变“巨贪”的李陈常,这个李陈常,正是李煦推荐给康熙皇帝的。

我们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曹家江宁织造的亏空不是已经补上了,怎么后来雍正帝抄家的时候,是因为补不上亏空的罪名啊。

问题就在这个李陈常,李陈常是李煦推荐的,李煦被攻击下台,就是因为他拿盐运的钱,补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李陈常当上两淮盐运以后,其实还是在干李煦没干完的活。

因为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每年仍在继续亏空,仍是每年二十多万左右,有时候是26万多,有时候是28万多,这些钱用在哪里了,康熙帝最清楚,所以康熙帝多次给李陈常密旨,让他帮助两个织造府补亏空。

康熙帝回复督察院的奏疏时,明确过李陈常就是干补亏空的活的:

先是总督噶礼奏称,欲参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朕姑止之。查伊(他们)亏欠课银之处,不至三百万两,其缺一百八十馀万两是真。自简用李陈常为运使以来,许多亏欠银两,俱已赔完;并能保全曹寅、李煦家产,商人等皆得免死,前各任御史等亏欠钱粮,亦俱清楚。

而李陈常趁机中饱私囊,被康熙帝发觉,康熙帝派李煦暗查,找到实据,最终把李陈常也给免职了。

后来雍正继位以后,换了自己人当两淮盐运,于是,曹家的江宁织造和李家的苏州织造,又开始亏空,雍正便毫不客气的抄了曹家和李家,其实抄李家更早,是在雍正元年,曹家已经到了雍正五年底,六年初了。

那么,曹家当着江宁织造这个大肥缺,曹家似乎没有太多的贪污,康熙也不再南巡,为什么还是年年亏空呢?原因有以下几种:
  • 康熙索取无度

康熙皇帝晚年,最讲究什么以宽仁治天下,导致腐败浪费极为严重。

曹家作为江宁织造,是给皇家供应锻皮丝绸的主要部门,除此之外,曹家还花钱买各种珍奇古玩瓷器笔墨纸砚,进贡给康熙。

康熙帝如此索取无度,曹家怎么负担得起,不亏空才怪。

而且,皇宫里还浪费极为严重,例如有一次内务府盘点,发现十几万匹棉布丝绸在那扔着,根本没用过,都浪费了。十几万匹啊。

除了康熙之外,皇宫里的妃子、太监等等,也是对江宁织造苏州织造等机构各种索取,有的甚至不经过康熙帝,导致极大地浪费和腐败。

比如有一次,康熙就跟李煦说,以后皇宫里再跟你要珐琅瓷器,必须经过他本人下旨方可,因为有很多人不经康熙同意,就私自索要。

  • 阿哥们索要无度

我们都知道,康熙帝有几十个儿子,很多封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都各有府邸和家人。

这些人的用度,单凭内务府给的月例、年例,根本不够,他们都还有自己田庄,搞自己的钱庄等等。

当然,他们也会向各级官吏索取,江宁织造自然逃脱不了。

不但如此,康熙帝晚年,出现了九子夺嫡,分成了八爷党和四爷党、太子党等等各派的势力,这些势力,都有地方封疆大吏的支持。

这些封疆大吏,为了支持他们的主子夺嫡,不免进献金银财宝,例如,两江总督噶礼就是八爷党胤禩的人,他多次给胤禩进献钱财,一次就是两万两,甚至几万两,他们的钱,一方面是贪污的,另一方面就是找织造、盐运、漕运这些肥差衙门索取的。

  • 朝廷截留织造的钱粮

我们都知道,古代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为了赈灾,朝廷就要掏钱,这些钱,有时候是从国库出,有时候就是从地方上的肥差衙门出。

例如山西和陕西有一次发生了旱灾,为了赈灾,朝廷一次性跟织造府要了十几万两银子。

还有古代打仗,军饷一项不够的时候,朝廷也要漕运、织造、盐课等衙门捐钱,少则几万两,多则几十万两。

  • 打点

这个很容易理解,在古代官场上混的,哪有不打点的,就是各处使银子,防止别人给自己穿小鞋。

曹寅和李煦虽然是康熙的宠臣,可也免不了要打点的,比如当地的封疆大吏,总督巡抚,甚至当地的知府衙门,都要花钱打点,否则人家不配合,你这织造府的工作难免就进展不下去。

  • 织造府用度

曹家跟李家都是大家族,据说到曹雪芹这一辈,全族已经分了近二十个房头了,光曹頫一家,就114口人,整个家族得多少人?多大开销?李煦被抄家的时候,全家更是有三四百口人之多。

为了养活这么多人,不得买房子买地,那么增加收入的方式,只能是搞点小贪污。

曹寅和李煦仗着是康熙的宠臣,还私自截留织造上的钱,康熙帝都默许了。

并且,康熙宠爱曹家,还经常赏赐曹家银子,一次性就几万两。

  • 抚恤老臣

咱们前面说,康熙晚年以宽仁治天下,所以他要善待那些退休的老臣。这个事儿,除了朝廷里做,还要江宁织造等衙门做。

比如有个老臣叫熊赐履,致仕退休了,熊赐履的大儿子得病死了,只有两个幼子,熊赐履贫寒,于是康熙让曹家拿出五千两银子,抚恤熊赐履家。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雍正抄曹家的真正原因

开头咱们说过,三大织造机构,因为织造的布匹褪色,又在沿途索要财产,被雍正撸了。曹家补不上亏空,进一步被雍正帝抄家。

问题是,有人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

雍正刚即位,就发现国库没多少钱,康熙号称一代明君,晚年却没积攒什么钱。

雍正继位后发现,很多衙门、大臣欠了国库很多钱,这时候年羹尧又在西北打仗,缺军饷,于是雍正下了一道旨意,限定百官和各个衙门,三年内补齐亏欠。

同时,雍正派官员担任追缴欠款大臣,去负责这件事儿。

结果很多大臣被搞得家破人亡,李煦就是这样。

雍正发现李煦当着苏州织造,还连年亏欠,一气之下,把李煦革职抄家查办,李煦的家产全赏赐给了年羹尧,因为雍正要用年羹尧在西北平叛。

李煦的家人,除了十几个亲属,其他的仆人丫鬟,全都被朝廷拉走去拍卖,结果由于李煦是包衣,算是旗人,没人敢买,雍正大手一挥,把这些人都赏给了年羹尧。

这是雍正元年发生的事儿。直到雍正五年年底,曹家才被抄家。

这五年里,江宁织造曹頫,也就是曹雪芹的爸爸,整天上折子拍雍正的马屁,雍正还批复说,曹頫的折子写得生动有趣,所以一开始曹家是没有事儿的。

可是,随着雍正开始对付八爷党的人,发现曹家跟八爷党竟然有关系,说是曹家给八阿哥胤禩送过钱财,便开始针对曹家。

后来,曹家被抄家以后,绥赫德等人又在曹家抄出来一座金狮子。

江宁织造郎中奴才隋赫德跪奏,为查明藏贮遗迹,奏闻请旨事:窃奴才查得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有藏贮镀金狮子一对,本身连座共高五尺六寸。奴才细查原因,系塞思赫于康熙五十五年遣护卫常德到江宁铸就,后因铸得不好,交与曹頫,寄顿庙中。今奴才查出,不知原铸何意,并不敢隐匿,谨具折奏闻,或送京呈览,或就地毁销,均乞圣裁,以便遵行,奴才不胜惶悚仰切之至,谨奏。”

这个金狮子,绥赫德说是塞思黑寄存在曹府的,塞思黑是谁呢?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九阿哥胤禟,雍正这算是找到了曹家跟八爷党勾结的直接证据了。

当然,也有持阴谋论的人,比如红学家周汝昌。

他说雍正得位不正,曹家又是康熙帝的近臣,知道很多宫廷秘密,怕曹家宣扬出去,所以要抄了曹家云云。

周汝昌还说,雍正把抄获的曹家家产,都赏给了绥赫德,这就是证据,这证明雍正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追回国库亏空,否则他为何不把曹家家产收归国库呢?却反而赏给了自己的宠臣绥赫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