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刘彻走进皇后卫子夫的冷宫,得意地告诉了她一个消息,卫子夫听完竟悲愤地喝下了毒酒。临死前,她给汉武帝留下了一封遗书,汉武帝阅完,把竹简狠摔在地上,怒骂道:“一个贱种,一个贱人,死不足惜。”

晚年汉武帝剧照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没有为她举行葬礼,而是让人将她放进一个小棺材里,草草埋葬在城南的桐柏园,离汉武帝的茂陵非常远,全无皇后死后的尊荣。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卫子夫之死,全无后悔之意。

卫子夫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二任皇后,是有名的“贤后”,她侍奉汉武帝49年,母仪天下38年,史书没有记载过她一次过失,堪称贤良淑德。

那么,她究竟做了什么事让汉武帝将她打入冷宫,汉武帝又跟她说了什么让她走上绝路、死后还被汉武帝骂作“贱人”的呢?

事情还得从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说起

陈阿娇除了给世人留下“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的著名典故外,最出名的就是她擅宠而娇,多疑善妒的性格了。

陈阿娇从16岁嫁给小她5岁刘彻,在之后的十几年都没有给刘彻生过一男半女,因为自己不能生,也不让汉武帝和其他女人生孩子,别说生孩子了,就是身边有别的女人也不行。

作为皇帝,有个三宫六院的本属正常,再者汉武帝当时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十几岁少年,怎么可能数十年如一日,只面对一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姐姐呢?

况且我们也知道,汉武帝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是有名的好色。

就这样,他在一次外出途经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府时,在那里遇见了卫子夫,在马车上临幸了她,并将她带到了宫中。

但汉武帝怕陈阿娇会胡搅蛮缠,将她偷偷藏在别院里。

藏着藏着自己都忘记宫中还有这么一号人,一年多都没再宠幸过她。

卫子夫剧照

直到卫子夫自己出现在他的面前要求放她出宫时,他才想起来。这时,他对陈阿娇已经越来越厌烦,就无所顾忌地宠幸了卫子夫,还给了她名分。

没过多久,卫子夫就怀孕了,这可把阿娇吓坏了,她担心自己皇后的地位不保,虽然也想尽办法要把卫子夫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但汉武帝将卫子夫保护得太好,阿娇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卫子夫生产。

十个月后,卫子夫生下了一个女儿,阿娇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但没过两年,卫子夫又怀孕了。

就这样,在9年间,卫子夫生下了三个女儿,可见汉武帝对卫子夫的宠幸。

阿娇看这情形,大感不妙,照这生产速度,卫子夫早晚是会生出儿子的,自己要是不采取措施,皇后的位置迟早要拱手让人了。

这时候,她了解到有一种巫蛊之术,让巫师制作代替人身的木偶,在人偶上扎针,就可以诅咒那个人,这样卫子夫就没办法怀孕。

阿阿娇剧照

但还没等奏效,这事就被多嘴的宫人捅了出去,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亲自带人到阿娇的寝宫,搜出了人偶,逮捕了巫师。

公元前130年,陈阿娇被废黜皇后之位,打入长门宫面壁思过,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两年后,卫子夫再次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子刘据。

29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的汉武帝欣喜若狂,直接册封卫子夫为皇后。

至此,一介卑微的歌女华丽转身,成为后宫之主。

在卫子夫成为皇后,卫氏外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她的弟弟成卫青,为国征战屡获战功,被封为大将军,她的外甥霍去病也紧随其后,成为国家栋梁,封狼居胥。

那段时间,几乎是卫子夫最幸福的时光,夫慈子孝,家人安好。

但随着时间流逝,美人迟暮,卫子夫也老了,汉武帝身边不断加入了新的女人,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等,让他应接不暇,早把卫子夫冷落到一旁。

但卫子夫并不像阿娇,她生性不爱争风吃醋,而且她也很清楚,男人多薄情,更何况是皇帝呢,怎么可能一辈子只宠她一个人。反正她有儿女在身边,已经知足,尤其是儿子刘据,聪明好学,仁慈孝顺。

而汉武帝呢,虽然不再宠幸卫子夫了,但对她还是很尊重的。

只是有一件事,那就是岁月没有饶过卫子夫,同样也没有饶过汉武帝。

随着年岁的增长,晚年的汉武帝越发昏聩,疑心病很重。

公元前92年十一月的一天,汉武帝在建章宫里见到一个陌生的持剑男子,他觉得这个男子很可疑,便命人捉拿。

男子弃剑逃跑,侍卫追了半天都没抓到。汉武帝命人封闭长安城门,挨家挨户进行搜捕,都没有抓到。

当时迷信之风盛行,侍卫在搜城时搜到了不少的巫蛊用具,汉武帝怀疑是有人在用巫蛊之术诅咒自己,所以这个可疑男子才会来去无踪。

汉武帝便下令将家中藏有巫蛊用具的人家都处死。

然而,风波并没有平息,一颗老鼠屎掀起了更大的风波。

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有一个儿子叫公孙敬声,擅自挪用北军军费一千九百万钱,被捕入狱。卫子夫的姐夫,当时的丞相公孙贺,请愿捉拿朝廷通缉犯朱安世来替儿子赎罪。

朱安世被公孙贺逮捕后,不仅不害怕反而笑着对公孙贺说:“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

他在狱中上书朝廷,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卫子夫所生)私通,还说他们在得知汉武帝将要前往甘泉宫时,让巫师在汉武帝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皇帝。

次年正月,公孙贺也被逮捕下狱,父子两人都死于狱中,并被灭族。

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卫子夫所生的两位公主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被被杀。卫氏在朝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此后,汉武帝开始有了“被害妄想症”,天天觉得有人要害朕,身体越来越差,就决定去长安城外的别宫甘泉宫养病。

这次出行,他连皇后太子都没带,而是带了宠臣江充等人随行。

一天,汉武帝在宫中小睡,突然梦见有好几个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

从噩梦中醒来后,汉武帝病情又加重了许多,他认为肯定是还有想害他的人没有抓到,便命在近旁服侍的江充继续追查巫蛊。

江充便领着巫师各处掘地三尺找木头人,不管是宫里还是百姓各各人人自危,为了保命,相互诬蔑他人用巫蛊害人,因为巫蛊而死的人达数万人。

由于江充和太子刘据有嫌隙,江充担心日后刘据继位后会被清算,打算利用这次清查巫蛊案,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

江充声称在太子东宫搜到了最多的木头人,洋洋得意地要去向汉武帝报告。

刘据非常惶恐,便找自己的老师石德商量,石德担心此事会像秦朝太子扶苏那样,被奸臣陷害。便建议刘据假传圣旨杀了江充等人。

由于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刘据和皇后派出的使者都没办法见到他,刘据也不知道汉武帝是生是死,就决定先控制长安再做打算。

他派人到未央宫将一切告知他的母后卫子夫,得到卫子夫的支持,她将皇后授印给了刘据,这个授印可以调令长乐宫的卫士。

就这样,刘据集结了门客、长乐宫的卫士待命,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江充的副手苏文趁机逃出长安,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造反了。

为了确认刘据是否造反,汉武帝派使者召刘据到甘泉宫。谁知,这个使者不敢进入长安城,走到半道又返回,告诉汉武帝说太子已经造反了。

这次,汉武帝彻底信了,他大怒,派丞相刘屈氂派兵镇压。

少兵缺将的刘据哪里是汉武帝的对手,在激战了五天之后,太子军溃败。此时的刘据已经知道汉武帝还活着,但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没脸见自己的父亲了。

二十多天后,刘据遭地方官员围捕,自知难以逃脱,绝望之下自缢而亡,他的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

太子刘据一家全部被杀,只有刚出生5个月的孙子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因为年纪太小幸免于难。

而卫子夫也被收回了皇后印玺,被禁足在自己的寝宫,相当于废后了。

当汉武帝得意洋洋地来到卫子夫的寝宫,告诉她太子刘据自杀的消息后,卫子夫竟然也步了儿子的后尘,喝下了毒酒。

临死前,她在竹简上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大意是,我侍奉你49年,到现在才发现,你竟是如此薄情寡义之人。

汉武帝看完后,愤怒地将竹简摔在地上,怒道:一个贱种,一个贱人,死不足惜。

但巫蛊之祸却没有因此结束,而是愈演愈烈,太子的众门客被一律处理,凡是跟随太子发兵谋反的,一律按谋反罪灭族,被牵连人数达数十万人。

眼见汉武帝的愤怒消不下来,群臣都非常惶恐。壶关三老和田千秋冒死上书为太子诉冤,汉武帝才清醒过来,他命人重新调查,才知道冤枉了太子。

事情水落石出,汉武帝追悔莫及,便转手报复当初参与谋害刘据的人,江充虽死,却被满门抄斩,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之下,当初围捕太子的地方官方也被满门抄斩,丞相刘屈氂被处以腰斩之刑。

可以说,汉武帝对太子刘据的死充满了自责懊悔,他还下达了《轮台罪己诏》直白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是第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

皇帝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像汉武帝这样一向自命不凡的皇帝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他却愿意这么做,说明他的懊悔真心实意的。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在长安城里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在太子的逃亡之地湖县建了一座望思台,来寄托对太子刘据的思念之意。

这些在史书上都是有明确记载的,然而,在史书上,却没有关于汉武帝对于卫子夫之死的任何记载。

夫妻恩爱多年,汉武帝为何如此绝情呢?

1、汉武帝好色但从未真正爱过谁,女人对他来讲更多的是政治工具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他的表姐陈阿娇,年幼许下“金屋藏娇”的诺言感动了多少人,事实上呢?不过是一桩利益婚姻。当时年纪小小的汉武帝就有这样的觉悟,可见他对于成功的渴望种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

如果没有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作为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刘彻根本就没有机会当上太子,最终登上皇位。虽然在他登上皇位后,确实兑现了诺言,建了一座金屋给阿娇住,并立为皇后。

但几年后,陈皇后就因为巫蛊之事被废。很多人都认为陈皇后被废是因为卫子夫,事实上,不过是此时的汉武帝认为阿娇家族,已经成为他实现政治抱负的绊脚石了。

汉武帝在刚当上皇帝时,皇位坐得还不稳,需要阿娇家族的支持,尽管阿娇善妒骄横,十余年都没有生个一男半女,也不让他和别的女人有孩子,搞得他几乎快要断子绝孙了,他都还能容忍。却在卫子夫怀孕时,废掉陈皇后,无非就是将计就计,想要趁此机会培养自己的力量,卫氏一家出身卑微,是最适合培养的。

要说汉武帝多爱卫子夫,并不见得,否则也不会在带回宫里后,就把她忘了。

因为有了卫子夫这个平台,卫氏一族也因此平步青云,最巅峰的时候出了五位侯爷。自古以来功高震主,卫青霍去病舅甥俩英勇骁战,解决了大汉的外患匈奴。

但与此同时,汉武帝也意识到卫氏一门的实力连皇室宗亲都比不上,成为内忧。巫蛊之祸,不过是汉武帝铲除卫氏一门的一个借口。

而对于卫子夫,虽然曾经盛宠一时,但随着她年老色衰,汉武帝对她早就疏远了,转而宠幸其他年轻貌美的妃子。

2、汉武帝对于外戚干政十分的反感谨慎,卫子夫触碰了他的底线

汉武帝虽然是借助外戚登上皇位的,但是他对于外戚干政是十分痛恨的,这主要是跟他初登上皇位时的经历有关系。

他在刚登上皇位时,他的奶奶窦太后还活着,窦氏一族在朝堂上还很有话语权,他的亲娘王太后也开始崭露头角。汉武帝接受着两头领导,一头是自己的奶奶,一头是自己的亲娘,他自己想干啥都不行。

好在汉武帝聪明,想了一招掣肘的方法,任命窦婴为丞相,任自己的舅舅田蚡为太尉,让两人斗得你死我活,轻而易举地铲除了两股外戚的力量。

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表明汉武帝对外戚干政的忌惮。

汉武帝晚年最宠幸的一个女人是钩弋夫人,他打算传位给她的儿子刘弗陵(后来的汉昭帝),又担心刘弗陵年纪太小无法掌权,最后权力会落到他的母亲手上。于是他就狠心地将年仅二十岁的钩弋夫人给赐死了。

而卫子夫在年老色衰后,汉武帝虽然不再宠幸她,但对她仍然十分信任,这是因为卫子夫一直以来都是谨言慎行,安分守己。即使汉武帝身边新宠从未断过,她也从未搞过宫斗,也从未染过政治。

但是当巫蛊之惑连累到自己的儿子时,她还是破了戒,尽管他唯一的动作,就是支持自己的儿子控制长安城,然而,仅这一件事情就已经触碰了汉武帝的底线了。

虽然因为自己的儿子破戒情有可原,但汉武帝却并没有打算原谅她,也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期望是非常高的,没想到她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底线”,这让他难以接受。

他会因为自己误杀了自己的儿子后悔,却不会因为误杀了女人而后悔。因为太子关乎江山社稷,而女人不是,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女人来换取江山。

所以汉武帝不仅不会因为卫子夫的死感到后悔,相反,他到死都没有原谅卫子夫,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那就是尽管巫蛊之祸查清之后,汉武帝也没有想过重新将她改葬的意思。最后和他合葬的女人,并不是和他做了50年夫妻的卫子夫,而是他晚年最宠爱的女人之一李夫人。

对他来讲,卫子夫最后选择站在儿子这边,始终是背叛了自己,这是他无法原谅的。

或许,汉武帝在临终前,他会想起那些他曾经宠爱过的女人,想起“若得阿娇作女,当作金屋贮之”的誓言,想起鲜衣怒马的十八岁在平阳府第一次遇见卫子夫的情景,想起在晚年时给他带来快乐的钩弋夫人,但也仅仅只是怀念,并不是后悔。对他来讲,只有除掉她们,才能安定汉室江山。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岂止后悔,简直悔不当初。汉武帝和卫子夫相伴50年,是“患难夫妻”。巫蛊之祸,汉武帝也没废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后来真相大白,他自绝三族,发《罪己诏》,建思子宫。可怜秦皇汉武,拥有世间最高权利,却保护不了老婆和孩子。

卫子夫是真正的贤后,而她和汉武帝的感情,更是非常深厚。

50年相伴,在现代叫做金婚,这已经不是夫妻,而是亲人了。

只可惜,最终卫子夫女儿惨死,她和儿子双双自杀。

真相大白后,汉武帝从未悼念她,看似对“谋反”的卫子夫恨之入骨,满是帝王家的“绝情”,可从后来的种种迹象看,他绝对是后悔了。

可惜,悔之晚矣!

汉武帝第一次见卫子夫,是在平阳公主府中。

当时,汉武帝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归来,回宫前在姐姐平阳公主府中歇脚。平阳公主派歌姬唱曲献舞,卫子夫便在其中。

心情烦闷的汉武帝,看见台下的卫子夫,容貌姣好、头发乌黑柔长,一眼相中。

当天,卫子夫便得到了汉武帝的初幸,随后与汉武帝一起入宫。

可是,入宫容易,得名分却难。

因为歌姬身份,卫子夫虽然被临幸,却迟迟不得册封,充其量只是个“特殊”的宫人。

一来,当时的汉武帝对卫子夫,情愫不深,更多的只是一时兴起。

二来,他初登帝位不久,大权都在窦太后手中,太后外孙女陈阿娇位列中宫皇后,早就恃宠而骄,根本容不下卫子夫。

当然,汉武帝和陈阿娇,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只是,帝王权谋,注定了他不会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中。

更何况,汉武帝即位时,才16岁,此时朝廷权柄都在窦老太后手里,和卫子夫的相见,也是平阳公主一手策划。

男人嘛,总是血气方刚,至于爱情,夹杂着阴谋算计,早就变了味。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卫子夫从未得到召幸。

汉武帝第二次见卫子夫,是在出宫的人潮里。

建元三年,汉武帝开始把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放出去,卫子夫也在其中。

偶然间,汉武帝在人堆里看见了卫子夫,心生怜意,再次召幸卫子夫。

或许,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只有当即将失去的瞬间,汉武帝才意识到,自己舍不得卫子夫。

卫子夫也非常给力,在这一次的召幸中,成功怀上汉武帝的第一个孩子,自此开启宠妃之路。

时也,命也!

此时,窦老太后去世,汉武帝逐渐收拢皇权,开始针对外戚势力,发展自己的权柄。

局势的变化,反映在后宫,就是皇后陈阿娇开始失宠,而卫子夫成了新宠,卫子夫的族人也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和优待。

此后十多年,卫子夫的肚子很争气。

她接连怀孕生女,在后宫的地位日渐稳固。而汉武帝在前朝使力,逐步掌控朝堂,成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皇帝。

汉武帝元光五年,陈皇后因为很久没生下皇子,担心卫子夫危及自己的地位,在后宫施巫蛊之术,企图祸害她人、用媚道邀宠。

当然,此事东窗事发,陈皇后因此被废离宫。

自此,当年的“金屋藏娇”承诺,已经成了帝王之路上,必须被舍弃的炮灰。

陈皇后被废后的半年,卫子夫再度怀孕,生下刘据。

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个皇子,因此,汉武帝将卫子夫册立为皇后。

不得不说,卫子夫的确称得上贤后,卫家的族人也非常争气。

卫青、霍去病,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卫子夫当皇后的几十年间,刘据被立为太子,卫氏一门枝属五人封侯,姐姐做皇后,弟弟娶公主……

卫家的满门荣耀,自此响彻民间。

民间做《卫皇后歌》:“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只可惜,任何宠爱,都是有期限的。

随着卫青、霍去病相继离世,卫子夫容颜老去,卫家的一干外戚规模壮大,更不乏恃宠而骄之人。

汉武帝看在眼里,心中早有芥蒂。

帝王无情,因为有情,就当不了皇帝。更何况,晚年的汉武帝,刚愎自用,性情怪癖,猜忌多疑。

最先被处置的,是公孙敬声

他是丞相公孙贺与卫子夫姐姐的儿子,经常违法乱纪,还胆大妄为挪用军饷。

他被下狱后,有人诬告他与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之术诅咒天子。

汉武帝大怒,下令彻查,丞相公孙贺和儿子公孙敬声一起被冤死狱中。

这便是巫蛊之祸的开始。

随后,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连坐巫蛊之罪被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也没能幸免。

宠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积怨,便在汉武帝面前谗言,将巫蛊之罪引到了太子身上。

怒发冲冠的汉武帝,当场下令,让江充当使者,彻查此案。

江充不是个好东西,他直接利用手中权力,四处挖掘木偶人,用炮烙酷刑逼人招供,牵连上万人。

挖完了百姓的地盘,江充又将矛头指向了宫中,尤其是卫子夫的椒房殿、太子东宫……

在江充的手段下,太子刘据宫中出现了桐木人偶。

他百口莫辩,还被江充直接关了起来,根本不让他有行动的自由。

此时,汉武帝正在甘泉行宫,刘据想要亲自面圣解释,却无能为力。

卫子夫爱子心切,将自己皇后玉玺交由儿子。

皇后玉玺可以直接调动宫中禁卫,而被污蔑许久的刘据,直接缉拿江充,然后前往甘泉行宫向汉武帝解释。

只是,军队人多混乱,最终,江充被杀死,而京城则流言四起。

太子谋反?

汉武帝可不是朱元璋,一听这个消息,立刻雷霆震怒,然后派兵入城镇压。

最终,局势失控,刘据战败逃亡,去了湖县。

大怒之下回宫的汉武帝,第一时间问罪皇后卫子夫,怒斥她纵子谋逆,为道德沦丧之楷模。

此时的卫子夫,已经是担任皇后的第38年。

她从未遇见这样的状况,而且,暴怒的汉武帝,把儿子祖孙三代都关了起来,命悬一线。

卫子夫交出皇后玉玺是真,百口莫辩是真,难以承受也是真。

最终,她选择自杀明志。

然而,卫子夫的死,并没有浇灭汉武帝心中的怒火。

他只用一具薄棺将将卫子夫葬于长安城附近的桐柏亭,一代皇后,最终只有一个草草下葬的结局。

可悲!可叹!

卫子夫死后不久,刘据为了不被小人抓捕,也自杀身亡。

刘据的死,给了汉武帝重重一击。

这是他的皇长子,也是他最出色的儿子。

他开始反思整个事件的始末,尤其是,他实在想不通,如此出色的太子,怎么可能会卷入到污秽的巫蛊中去?

而且,曾经的汉武帝,有相伴几十年的妻子,有出色的儿女,而如今,他活得像个年老的孤家寡人。

清醒过来的汉武帝,开始彻查这场巫蛊之祸,也才发现了刘据的冤枉。

盛怒之下,他下令将当年所有的构陷之人杀的杀、灭全族的灭全族。

可是,刘据,再也不能复活。

汉武帝对刘据之死的悔恨,是明晃晃的,不仅彻查翻案,更是下了《罪己诏》。但是,同样因为巫蛊之祸被牵连而死的卫子夫,汉武帝却只字未提。

多年夫妻恩情,敌不过帝王权势吗?

卫子夫自尽,汉武帝心中就没有丝毫悔意么?其实也未必。

刘据巫蛊是被冤枉的,但是卫子夫将皇后玉玺给儿子,却是板上钉钉的实情,无可反驳。

不管起因如何,这都代表着,为了保护儿子刘据,卫子夫擅自把部分军队交给了儿子刘据。

这样的罪过,汉武帝即使废后,也没有大问题。

但是,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没有废后,也没有另立皇后。

《汉书》的记载中,所有被废的皇后都有明确记载并写明理由,但是关于卫子夫最后的记载是“皇后自杀”。

可见,自始自终,汉武帝都没有废掉卫子夫的“皇后之位”。

而后,在湖县,汉武帝修建了“思子宫”。

有人说这是思念儿子刘据。但谁又知,这难道不是在思念卫子夫么?

卫子夫与他相伴几十年,陪他从大权不稳到皇权在握,看过了最鼎盛的大汉。这种“患难夫妻”的情谊,不是一般妃子可以比拟的。

作为丈夫,汉武帝是怀念卫子夫的。

可是,作为皇帝,他的铁血与尊严,无法让他公开怀念一个交出玉玺的女人。

【作者的话】

秦皇汉武,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不少帝王,他们的权利、威望达到了顶级,却也虚弱到了极点。

他们拥有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利,却连老婆儿子都保护不了。

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几乎全部被杀;汉武帝的巫蛊之祸,三族尽死,若不是太子刘据侥幸,留下了一个孙子,或许就真的断了代。

这个孙子,名叫刘病已,多年后,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去世,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登基为帝,成为汉宣帝,开创汉宣之治。

有人说,汉武帝是冰冷无情的人,自灭三族都能干得出来,也能让发妻陈阿娇独居长门,自然也不会怜惜卫子夫。

毕竟,感情这东西比不过江山。

但是,陈阿娇虽然被废弃,过得却是锦衣玉食的生活。

除了皇后之位,她的衣食起居,依然是曾经的标准。

我想,汉武帝是有情的。

他的后悔,绝不止是后悔没有皇位继承人。

只是有些感慨,如果卫子夫当年没有选择自尽,而是想办法替儿子洗清冤屈,结局是否不一样?

哀大莫过心死,或许卫子夫当时,已经绝望到没有了求生的想法。

只是她忘记了,爱情真有保质期,为了男人痴缠一生,才是最不值得的事。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在刘据和卫子夫相继自尽以后,汉武帝刘彻,可谓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但是呢,作为一国之君,是不能承认错误的。因此他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一切。

方式一、保住刘据的唯一血脉。

当时太子刘据有起兵谋反的嫌疑,所以汉武帝让江充、苏文等人去收拾太子刘据。结果这帮人趁乱把刘据的儿子刘进全家都给杀了,只有一个小孙子刘病已活着。

刘病已先被关在了监狱之中,后来在汉武帝后元二年,遇到大赦天下,因此被释放了出来,由祖母史家收养。

在汉武帝奄奄一息的时候,还挂念着这个曾孙,所以留下遗诏,让掖庭抚养刘病已,并且恢复刘病已的宗籍。

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因遭大赦,吉乃载曾孙送祖母史良娣家。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汉书》

虽然汉武帝的这种行为目的不是很明显,但是不排除大赦天下就是为了释放这个曾孙。不好意思承认错误,只好换个方式来关心儿子的血脉。

方式二、建思子宫、归来望思台。

太子刘据在湖县有旧交,在逃亡的时候,也是来到了湖县。湖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市境内,刘据也就是在这里走投无路,选择自尽的。

后来汉武帝莫名其妙地在这里修建了归来望思台,这是啥意思呢?这就证明了汉武帝已经知道刘据是被冤枉的,所以他选择以这种方式怀念刘据。

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汉书》

同时汉武帝也在长安建了思子宫,这里的子就有两种含义了。一种是说因为思念儿子所建,另一种则是说因为思念卫子夫所建,两种说法其实可以合并为一种。

因为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而卫子夫和太子都是因为同一件事而死,汉武帝思念任何一方的时候,都会想到另外一个人。

方式三、灭了江充全族,诛灭苏文。

汉武帝那个时候岁数的确不小了,因此存在老糊涂的可能。当时江充长得少年英俊,是汉武帝喜欢的类型。再加上江充这个人嘴巴很会说话,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宠爱。

所以当江充诬陷太子刘据与巫蛊有关的时候,宦官苏文也在一旁添油加醋,汉武帝一时间也是不明就里。当刘据诛杀江充以后,汉武帝是下意识地派人去镇压太子刘据。

久之,巫蛊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无他意,而车千秋复讼太子冤,上遂擢千秋为丞相,而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及泉鸠里加兵刃于太子者,初为北地太守,后族。---《汉书》

结果就酿成了刘据的悲剧。事后汉武帝回过味来,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而江充当时已经被刘据杀了,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报仇,汉武帝灭了江充全族。

至于苏文,也被汉武帝活活烧死在了横桥之上。当初在湖县泉鸠里带兵逼迫刘据的那个将军,也被汉武帝灭了族。

后悔害了刘据,不代表就为卫子夫感到可惜。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并没有机会与汉武帝合葬。由此可见,汉武帝临死之前,其实也没有原谅卫子夫。

为啥?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卫子夫背叛了汉武帝。虽然是为了她的儿子选择了背叛,但始终也是背叛。

当时刘据遭到诬陷,不知道该如何的时候,前来找卫子夫商量。卫子夫表示做事情要果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于是卫子夫便将皇后印玺交给刘据,让他有资格调动禁军。这是什么行为?这分明是帮助儿子来反汉武帝,你说汉武帝能高兴吗?

在卫子夫心里权衡之下,刘据的重要性,显然已经超过了汉武帝,这是汉武帝不能忍的。而且刘据会怎么对待汉武帝,其实卫子夫已经丝毫不在乎了。

哪怕是刘据诛杀了汉武帝,自立为帝,似乎对卫子夫来说,都不会激起多大的波澜。从她将皇后印玺交给刘据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因此在汉武帝心目中,已经将卫子夫给定罪了。哪怕这件事的起因不是卫子夫和刘据的错,这期间卫子夫也做了她不该做的事情。

虽然两人有接近50年的感情,但是到了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卫子夫还是放弃了汉武帝,这让汉武帝很难接受。

卫氏集团再不打压,可就尾大不掉了。

与其说是江充和苏文捣鬼,倒不如说是汉武帝刻意放纵他们这么做的。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汉武帝想要打击一下卫氏集团,只是后来没想到江充和苏文那么过分罢了。

卫氏集团从卫子夫入宫后开始,便逐渐渗透进了汉室江山。卫青、霍去病都成了汉朝数一数二的名将,此外卫青的三个儿子寸功未立,也都封了侯。卫子夫的姐姐们也得到了较高的地位。

总之卫氏满门,在整个大汉朝地位达到了臣子的巅峰。这个时候卫氏集团并没有急着放手,而是开始积极地筹备联姻工作。

以至于刘家、卫家、公孙家、霍家全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拉都拉不开。这可把汉武帝气坏了,刘据有这么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撑,当时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将来刘据称帝以后,这样的家族,将会成为掣肘他皇权的重要麻烦。

汉武帝灭掉这个家族集团,其实也算是要给儿子刘据扫清障碍。将来他登基以后,可以不需要在乎什么亲族关系,完全将皇权放在手里。可惜后来弄巧成拙了。

总结:汉武帝不给刘据平反,以至于汉宣帝也不敢。

汉宣帝刘询,也就是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他被霍光扶上台以后,本打算给爷爷刘据澄清罪名,可是他还需要看一个人的脸色,那就是霍光。

按理说霍光和刘据是亲戚关系,给刘据恢复名誉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霍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汉武帝最为坚定的小迷弟。

你可以骂霍光他爹不好,但是你不能骂汉武帝一个字!这就是霍光做人的底线。如果给刘据大搞平反的话,那等于就是在诋毁汉武帝。而且汉宣帝是作为汉昭帝的后嗣继承皇位的,从规矩上来说也不该给刘据过多追封。

精神领袖是绝对不容许任何人诋毁的,所以没有霍光点头,汉宣帝也只能给刘据一个戾太子的谥号了,其实完全可以追封个皇帝嘛!

参考资料:《汉书》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不止一丁点的后悔,而是非常后悔。因为二人不仅有非常深的感情基础,而且卫子夫确有冤屈,不应该得那样的结局,再说汉武帝并非无情,抛开帝王的光环,他终归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普通人。但汉武帝为人独断专行,最在乎君王的颜面,即便知道有些事情出格,却不会承认错误。所以,汉武帝总是以冷酷无情的一面示人,将内心的脆弱掩盖。

(卫子夫剧照)

卫子夫是汉武帝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她为汉武帝生了第一个孩子,也为汉武帝生下第一个皇子,陪着汉武帝走出婚姻的不完美,伴随汉武帝渡过了近五十载春秋,一起迈向人生的巅峰,共同见证了命运的沉浮。

汉武帝的第一位妻子是表姐陈阿娇,典型的利益婚姻,尽管二人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长大,但是陈阿娇人如其名,娇气、无理、霸道。

陈阿娇的母亲就是著名的窦太祖、大长公主刘嫖,一个权欲熏心的女人。阿娇的外婆就是窦漪房太皇太后。汉武帝继位时才16岁,皇权把持在祖母窦老太后手中。窦老太后又非常宠爱女儿及外孙女。

(陈阿娇剧照)

因此汉武帝的处境很尴尬。也倒不是窦老太后不喜欢他这个孙子,而是他在这个圈子中比较“卑微”,说了不算。故此,汉武帝需改变现状,突破口就是陈阿娇,因为陈阿娇不会生育,而契机就是卫子夫。

公元前139年三月三日上祀节,汉武帝于霸上祭祀归来,到姐姐平阳公主府邸宴饮。席间,平阳公主请出歌女助兴,其中一位婀娜多姿的秀发美女让汉武帝一见倾心。这位美女就是卫子夫。

通常皇帝看上美女都是直接推倒,更何况汉武帝正处于气血方刚的年龄。所以,汉武帝很迫不及待地就把卫子夫带上了停放在外面的龙辇。

事后看来,这个场景不过平阳公主一手设计,因为讨皇帝高兴受益无穷,长公主刘嫖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原来汉景帝后宫美女多由刘嫖一手操办,故此她才能在汉景帝面前说一不二,在朝臣面前趾高气扬。因此,平阳公主也精心挑选了一帮美女豢养家中,专门为汉武帝“雪中送炭”。

(平阳公主剧照)

而无论是平阳公主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卫子夫的存在必将改变汉武帝的生活,甚至影响朝廷格局。

汉武帝回宫时带上了卫子夫,一夜之间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不过,卫子夫进宫后先被“雪藏”了一年,因为汉武帝尚贪玩,再加上不想让陈阿娇马上打碎醋坛子,所以暂时把美人忘怀。

一年后,卫子夫正式得宠,不久怀孕。窦老太后、皇太后王娡、汉武帝本人等等众人,皆大欢喜。卫子夫日益得宠。陈阿娇倍受冷落,气急败坏之余开始乱搞阴谋。

前135年,窦老太后去世。从此,汉武帝“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并逐步收拢皇权,平抑外戚势力。故此,陈阿娇家族势力被边缘化,卫子夫族人受赏识或优待。

前129年,卫子夫弟弟卫青于茏城之战中崭露头角。前128年,卫子夫生下皇太子刘据,并于当年被立为皇后。前127年卫青于河南之战中大败匈奴,跃升为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得力干将。前122年,刘据被立为皇太子。前121年,卫子夫外甥霍去病在河西之战力克匈奴,一战成名,由此成为继卫青之后最受汉武帝器重的将军。

综上所述,汉武帝前半生的辉煌,离不开卫子夫及其家人的衬托。所以,卫子夫在汉武帝心中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只不过随着岁月流逝,卫子夫年老色衰,逐渐失去了对汉武帝的吸引力。即便如此,汉武帝流连忘返于其他嫔妃之余,依然对卫子夫尊敬备至。因为,汉武帝从来没有想过让人取代卫子夫的位置。只不过处于皇权中心的人如同掉入了一个大漩涡,有时候挣扎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越陷越深。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晚年猜忌多疑,性情怪癖,于是被江充、苏文等人利用发动了巫蛊之祸。而巫蛊之祸的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卫子夫家族,因为江充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太子刘据置于死地。那么,作为刘据母亲的卫子夫,眼见儿子蒙冤受难,能无动于衷吗?当然不可能,换作任何一个母亲都不可能。

所以,当江充等人将“蛊物”栽赃于刘据身上、而刘据又不能向汉武帝澄清事实时,于是卫子夫铤身而出,将自己的卫队交由儿子使用,诛杀江充等人。可是没曾想,后来竟然引起京城骚乱,“太子谋反”的流言四起,于是在甘泉宫静养的汉武帝得到奏报后派兵入城镇压,致使局势失控。最终,刘据战败逃亡。汉武帝雷霆震怒,回到宫里第一时间向卫子夫问罪,怒斥其纵子谋逆,于母仪天下之形象蒙羞,为道德沦丧之楷模。

而对于卫子夫而言,尽管此时已经居皇后位38年之久,但是她从来没有经历过如今这样复杂惨烈的局面。因为连日来战乱纷飞,致使数万人死于非命,儿子祖孙三代(当时刘据已经有了孙子刘病已,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命悬一线。显然这样的局面远超一个女人能承受的范围,所以当汉武帝收缴了卫子夫皇后印绶之后,卫子夫以自杀明志。

然而,卫子夫冰冷的身体并没有浇灭汉武帝心中的怒火。汉武帝只命人以一具薄棺将卫子夫葬于长安城附近的桐柏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武帝的内心发了变化,尤其在得到儿子刘据死讯之后开始反思巫蛊之祸的根源。在得知儿子受冤时,汉武帝痛断肝肠。为寄托哀思,汉武帝霍光在宫中修“思子台”,又派人在儿子去世的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修建“思子宫”。

思子宫建成后,汉武帝前往祭奠,睹物思人,老泪纵横。那么,汉武帝当时会不会想起陪了自己近五十年的卫子夫呢,又有没有一丁点儿的后悔呢?答案不言而喻。想必汉武帝对卫子夫的思念同儿子一样沉痛,再说卫子夫之“过错”事出有因。既然能原谅儿子,为什么不能原谅舐犊情深的母亲呢!但是汉武帝虽然能幡然醒悟,却不会向任何人认错。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尤其像汉武帝这样杀伐决断、雄韬武略的帝王,儿女情长在他们眼里极其廉价的物件,为达目的骨肉至亲也是可以牺牲的,所以一位旧人的故去不会让他过多介怀,不过卫子夫是他的贵人,一生对其助力良多,居后位38年,是难得的贤内助,半生一起走过的人,最后被自己间接逼死,心里应该还会有所愧疚的。

寒门贤后卫子夫

卫子夫出身寒微,年少时被送到平阳侯家做了歌姬,汉武帝十八岁去祭祀先祖时,顺路来到了姐姐平阳公主府中,平阳公主一直想效仿馆陶公主,所以在府中养了许多美女,准备献给汉武帝,可惜汉武帝都没看上,反倒是在宴席上对献唱的歌女卫子夫很有好感,平阳公主顺水推舟,请求卫子夫入宫伴驾,汉武帝欣然应允。

入宫次年,卫子夫怀孕了,汉武帝当时已成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卫子夫有孕,汉武帝兴奋不已,对其恩宠有加。而陈皇后却恨得牙痒痒,仗着自己娘家有拥立之功,平时嚣张跋扈,这次更是直接派人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给抓了,恐吓卫子夫,幸亏贵人相助,卫青才逃过一劫。

汉武帝本来就不满陈皇后居功自大,知道她背地搞阴招气不打一处来,便大肆封赏卫氏一门,卫青封为建章监,长兄卫长君加侍中,姐夫公孙贺也因此显贵。

卫子夫也圣眷更浓,承宠的第十年为已经29岁、登基12年之久的汉武帝生下了长子刘据,母凭子贵,登上后位,刘据七岁那年被封为皇太子。

卫子夫身居后位,一直前人未戒,恪尽职责,处事公正,为人宽善平和,生活质朴,赢得朝野上下的认可,汉武帝对她的人品处事也很信任。

卫氏的满门荣耀

卫家子弟不像大多数外戚靠着裙带关系作威作福,而是出生入死的征战沙场,成为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以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为代表的卫家子弟,靠着卓越的军事天赋以及不破匈奴誓不还的决心,数次北上,六次深入敌营,终于瓦解了北方匈奴的势力,为大汉稳定立下不世之功,获得了一门五位诸侯的荣耀,卫青还做了平阳公主的驸马,卫家显赫,无人能出其二。

可惜卫家好男儿都不长寿,卫青、霍去病都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失去娘家依靠的卫子夫也容颜已老,盛宠不复,可她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及公正的处事,让她在没有外戚扶持、没有皇帝恩宠的后位上平稳的做了17年。

天降灾祸,命丧巫蛊

可是有些灾祸是任你多么谨慎都躲不掉的,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生下一子刘弗陵,可能是父母都偏爱老幺,也可能汉武帝觉得他更像自己,亦或者觉得他比刘据更适合当皇帝,反正汉武帝动了易储的念头。

但是卫家乃是功臣世家,且太子刘据温仁,想要名正言顺易储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会动摇国本,所以有了“巫蛊之祸”。

先是有人告发公孙贺(卫子夫姐夫)之子公孙敬声(卫子夫外甥)贪污、与阳石公主通奸、巫蛊诅咒汉武帝,公孙父子被处死灭族,诸邑公主(卫子夫之女)、阳石公主、长平侯卫伉(卫青之子)、卫长公主(卫子夫长女)之子曹宗因巫蛊之事被株连。

汉武帝命宠信的方士江充调查巫蛊之事,江充利用酷刑逼迫臣民互相攀咬,牵连数万人,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最后江充还把矛头指向了太子刘据,栽赃刘据在太子宫行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刘据想向汉武帝解释都是江充搞鬼,可是压根见不着汉武帝,心慌之下发兵诛杀江充。

江充集团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起兵造反,汉武帝派兵镇压,太子兵败逃亡,不久后自缢身亡,卫子夫也在皇宫自缢随儿子去了。

是造化弄人还是自作孽不了活?

史书记载都是说,江充诬陷太子是因为两人素有嫌隙,可是刘据是太子,他不过一介臣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攀诬太子,太子扳不倒还会招来灭门之祸, 会不会是汉武帝授意他把太子拉扯进来,好借机废了太子,要不刘据想面陈冤屈时,江充如何能瞒得滴水不漏,让他们父子不得相见?汉武帝英明神武一辈子,为何说太子造反,不查证就相信了?为何事后朝臣说刘据是冤枉的马上就平反,之前就不相信事有蹊跷呢?

汉武帝应该也没料到事态会发展的那么严重,太子皇后相继自杀,想必心里还是很懊悔吧,事情查清楚之后,汉武帝把有份谋害刘据的人都清算了,后来下了《罪己诏》,承认巫蛊之祸的罪状,建了一座“思子宫”以及在太子自缢得地方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表达对爱子的思念之情。

汉武帝更想不到的是,他一心想让刘弗陵继承皇位,可几经辗转之后,汉宣帝刘询登基,大汉朝的皇位还是落到了戾太子刘据一脉,汉武帝若是泉下有知是该慨叹世事无常在、造化弄人呢?还是悔恨自己逆天而行,害子害妻呢?

卫子夫死后,汉武帝有过一丁点的后悔吗?

汉武帝虽然是一代雄主,但是他从来都是只改错,不认错;对于夫妻感情,他历来都是喜新厌旧,始乱终弃。一代佳人卫子夫死了,汉武帝当然有所心痛了;一代贤后卫子夫死了,汉武帝当然后悔。后来汉武帝将奉命捉拿太子的丞相刘屈髦酷刑处死,又下《罪已诏》表示后悔,最后还建了一个思子宫来表达对太子的追思。太子是卫子夫的儿子,卫皇后也是因为太子事件而被逼自尽的,汉武帝建思子宫自然也表达了对卫子夫无辜而死的悔恨!

汉武帝为了登上皇位,他娶了自己的表姐陈阿娇为妻,在陈阿娇父母的帮助下汉武帝才当上了皇帝。陈阿娇的母亲的是大长公主刘嫖,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婴的后代陈午,汉武帝娶阿娇还诞生了一个成语“金屋藏娇”。当然最后汉武帝确实建了一个金屋安置阿娇,他将阿娇打入冷宫中等死。后来汉武帝在大姐平阳公主家看上了舞姿优雅,容颜绝世的卫子夫,并在皇车上宠幸了卫子夫。此后一年汉武帝都没有再宠幸卫子夫,几乎将她忘记了,在遣散年老宫女的时候,卫子夫再次见到了汉武帝,二人旧情复燃,卫子夫受孕生子,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后,连续生了几个孩子,十年间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其中男孩名为刘据,也就是后来的戾太子。陈阿娇跟汉武帝相处数年,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见卫子夫一个低贱女子先生了一个男孩,十分震怒,于是派人抓捕卫子夫的哥哥卫青,此事激怒了汉武帝,因此阿娇被废后打入冷宫中雪藏。卫子夫得势后,卫青与霍去病也跟着得势,两人统率汉军远击匈奴,多次击败强大的匈奴,成为帝国双璧!卫子夫家族的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外族势力,太子党已经形成,尽管卫子夫没有吕后的心思,但是汉武帝还是感觉到了皇权的威胁!

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因病去逝,汉武帝认为扳倒太子党的时机到了,于是汉武帝指使酷吏江充罗织罪名处死丞相公孙贺。这个公孙贺是卫子夫姐姐的丈夫,同时被处死的还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江充见汉武帝连自己的女儿都舍得处死,于是将手伸向太子一党,太子刘据引兵相抗,最终兵败自尽,子女也被杀。皇后卫子夫见儿子兵败自尽,汉武帝又收回了她的皇后印绥,于是选择自尽而终。事后汉武帝知道了江充的阴谋,按汉武帝本意,他只是想打压太子党,并不想杀太子与皇后;江充将事件扩大,导致汉武帝骨肉相残,夫妻分离。汉武帝将江充全族诛杀,又建思子宫追思太子。卫子夫被谥号为“思”,号孝武思皇后,也体现了汉武帝对卫子夫的追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