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吕后那么狠毒为什么刘邦不杀她。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这也是很多人对历史的不解。有的人明明是个坏人,但却能一直作威作福下去。还有,有的人明明谁都知道他是贪官,但他却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能一路高升。比如和珅和中堂。早年看国产电视剧非常不理解就是:为什么坏人总能撑到最后一集!
所以我们在看吕后这个例子就非常有利于我们很深刻的了解权力这个东西。也更了解皇权下的文化。所以吕后就是了解这种文化的钥匙。吕后联合萧何杀死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韩信可是军神一样的人物。当他已经被降级为淮阴侯的时候,一次韩信路过樊哙的府邸,进去参观了一下,把樊哙高兴的跪迎跪送。樊哙是从心底崇拜韩信。
吕后杀了韩信,不过看后期吕后的手段,吕后对韩信还算仁慈。吕后后面杀大将彭越更狠,直接把彭越剁成肉泥,给每一位诸侯送去一点,直接吓反了英布。刘邦死后,吕后把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做成人彘,扔到厕所里任其自生自灭。
也就是说,吕后做了天下最狠毒的事情,但人家仍旧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手握大权,即使是周勃、灌婴手握重兵也无可奈何。这就是手握大权的好处,可以为所欲为。
既然吕后这么狠毒,为什么刘邦当初不杀她,而是放任她管理大权呢?我们结合史料讨论一下。
1)封建皇权的本质,掌权者说了算!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奋斗成帝国的皇帝,而吕后也水涨船高成了大汉的国母。所以吕后可以没有才华,可以没有能力,只要嫁给刘邦就可以。并且吕后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二流子。不干农活,不会做生意挣钱,整天只知道和他的狐朋狗友喝酒调戏女人。而吕后带着儿子女儿在地里干农活。刘邦后来触犯了大秦的刑法,躲到山里去。吕后还不辞辛苦去给刘邦送饭。
如果不是碰到秦末农民起义,四十八岁的刘邦最多也就是一个泗水亭长,根本没有更大的前途,因为参照当年人的寿命,刘邦也快退休了。也不可能再有戚夫人在身旁跳舞。吕后也不会那么阴毒。
但命运就是那么神奇,刘邦参加了农民起义,并且最后成了皇帝。吕后因为早年嫁给刘邦,自然而然就成了大汉国母。所以这是命运的安排,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但吕后飞黄腾达了,刘邦的朋友们都飞黄腾达了。杀猪的樊哙成了舞阳侯,县里的小吏萧何、曹参成了宰相。就因为跟了刘邦。而刘邦恰好是适合乱世的英雄。我们能说项羽周围没有聪明人,英布周围都是笨蛋。肯定不是,因为刘邦厉害,所以跟着刘邦的人都出人头地了。
因此只要跟对人,哪怕水平再差,人缘再不好,比如刘邦的大嫂,因为对刘邦很不好,刘邦最后封她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意思就是没饭吃了,锅里啥也没有了。但仍然还是侯。
因此吕后如果嫁给别人,根本没有机会展示阴毒。这还得亏吕后嫁给了刘邦,才可以从一个种地的农妇,成了帝国的皇后。
2)吕后杀韩信,本质是顺从刘邦的意思。看历史容易产生一种误区:看到了结果就质疑开始。比如我们看到了吕后在刘邦死后的所作所为,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非常残忍。杀害了包括赵王如意在内的很多刘邦的儿子。
我们看到了,刘邦并没有看到。刘邦的眼中看到的是温顺的,毫无脾气的吕后。按照当时的礼节,吕后是皇后,戚夫人只是一个妃子,在刘邦和吕后在的时候,戚夫人只能站着,没有座的资格。
但事实是每次吕后见刘邦的时候,戚夫人就那么大大咧咧的坐着,丝毫没有站起来的意思。而吕后从来都没有一句怨言。当然刘邦正和戚夫人如胶似漆,根本不会在意吕后这个黄脸婆想什么。
刘邦因为宠爱戚夫人,想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太子刘盈的位置危在旦夕,吕后也不敢有任何怨言。御史中丞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刘盈,跟刘邦闹的脸红耳赤,吕后知道后亲自找到周昌,给周昌下跪致谢,可见吕后卑微到什么地步。这样的皇后,看着就让大臣心疼。因此几乎没有同意刘邦易储。就是因为他们都心疼跟他们一起,一路奋斗过来的吕后。
刘邦带部队去平定代地叛乱的陈豨。韩信早和陈豨打好招呼,叫陈豨在边境搞破坏,刘邦去征讨的时候,韩信在京城长安起事。结果被人知道,报告给吕后,吕后当机立断找来萧何商议,最后诱杀了韩信。
当刘邦得知韩信被吕后杀了之后,心中暗暗高兴。也就是是说刘邦早就想杀韩信,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吕后杀了韩信,刘邦高兴万分。至于彭越被剁成肉泥,如果刘邦不同意,吕后没有这样的胆,肯定是刘邦默许下的。
因此刘邦活着的时候,吕后只是刘邦的一把刀而已。吕后对刘邦非常顺从,废立太子这么大的事,吕后只是到处找人帮忙,从来没有公开顶撞过刘邦。刘邦做梦也想不到吕后后来会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把赵王如意毒死。
吕后在刘邦眼里始终是一个温顺的女人,根本没有见识过吕后的狠毒。因此也不存在杀一个完全没有任何错误的皇后。
3)皇权的本质,除了皇帝以外,其余的人都在忍。既然刘邦是皇帝,刘邦说了算。那么不光是大臣,包括吕后都要顺着刘邦的话,不能反抗。如果天天顶着刘邦说,时间长了让刘邦非常烦,肯定会没有好果子吃。
但如果刘邦死了,那就另当别论了。刘邦死后刘盈做了皇帝,吕后是他的老娘,老娘说话肯定是要听的。因此这个时候无疑是吕后掌握了大权,吕后说了算。既然是吕后说了算,所有的人都要听吕后的,那么关系不好的就倒了大霉,例如戚夫人,就被砍断了手脚,剜掉 眼珠,熏聋 耳朵,喝下哑药,把她扔在 窟室裹,称为“ 人彘”。
这种酷刑,我们光听一下就觉得胆寒,而吕后是要人真的做出了。想一想戚夫人一个如花似玉倾城倾国的美女,最后变成这个样子,还有比这更残忍的事吗!但吕后就做了,还做的心安理得。
吕后忍了刘邦多久,心中就有多少怨毒。等到吕后掌了权,就要把这种怨毒发泄出来。吕后这样做违反法律吗?当然违反,但吕后现在已经是最高的掌权者,凌驾一切法律之上。她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都可以。这时候再想一下,法律是为谁设定的?吕后的亲戚朋友犯法,会受到惩罚吗?想明白了,就真正明白皇权的本质,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做皇帝了。什么是为所欲为?就是没有公平,不讲公正,不论是非。因为帝国的皇帝就是最大的法律。一切他说了算。
吕后不死,吕家人哪怕是个傻子,一样的封王封侯。一样的可以强抢民女。没有一点功劳,做尽坏事,一样的平安无事。这就是电视剧里不到最后一集,坏人永远不会倒的原因。大汉的法律治不住他们,因为他们的靠山是吕后。只有吕后死了,新的掌权者上台了,旧的被清洗了,他们才被冠以“恶贯满盈”被处死!
所以刘邦让吕后忍多久,吕后就让灌婴、周勃忍多久。没有办法,只有皇帝才可以想做什么都行,凌驾一切之上。
这样的规矩就决定了当臣子的要想升官发财,就得看掌权者喜欢什么,然后投其所好,才有发展前途。否则一切都是扯淡,没有任何前途。
综上所述:吕后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嫁个刘邦后就是一个农妇。但由于刘邦造反成功,吕后就成了皇后。这也是命运使然。 成了皇后的吕雉没有骄横跋扈,而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替刘邦办着各种见不得人的事,诛韩信,杀彭越。替刘邦解除了两个最有威胁的猛将。即使是刘邦天天想着易储的时候,吕后也从没有顶撞过刘邦,而是想方设法应对。给刘邦带来很好的印象。 刘邦死后,忍了大半辈子的吕后终于挺直了腰板。开始大开杀戒,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了戚夫人,震惊了所有的人,也吓住了所有的人。而他这么残忍的手段刘邦是无法得知的,因为刘邦已经去世了。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刘邦之所以没有杀死狠毒的吕雉,这是因为,刘邦从一介小吏打出一片天下、当上九五至尊的皇帝,并且直到刘邦去世,在这一过程当中,吕后不但没表现出狠毒的本性,而且,从刘邦的立场上来看,吕雉还是一位深深爱他的妻子,是一位帮助他夺得天下、清除身边隐患的大功臣。那么,吕雉对于刘邦,有哪些功劳呢?
一、不嫌刘邦穷,一张空头支票娶到了富户美女。当年,吕父在家乡本是富户望族,因与人结仇,无奈之下,投奔了朋友沛县县令。县令不但收留了吕氏父女,还将他一家人当作上宾,给沛县上下官吏打招呼,让他们到吕父家祝贺。于是,大家都准备了贺礼前去祝贺。刘邦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不能落后。只是,别人祝贺,都送了钱。
而刘邦本来就薪水低,加上好交朋结友,口袋里没几个子儿,拿不出贺礼。可他一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他大大方方地递上名片,然后在礼簿上写上万钱,可一个子儿也没交,开的是空头支票。然而,恰恰是这个开空头支票的穷吏刘邦,后来被吕父相中,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吕雉嫁给了他,而吕雉也心甘情愿。
二、千里寻夫,不离不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颁发诏令,命令各郡县押送刑徒到咸阳,修建秦始皇陵墓。沛县县令命刘邦负责押送。刘邦讲义气,到达大泽后,逃走了一些刑徒,刘邦干脆把其他的人也放了,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他带领十多个人,到芒砀山的崇山峻岭间落草了。
县令听说刘邦放了刑徒,自己逃跑了,非常恼怒,便把他的老婆吕雉给抓了。在狱中,狱卒见吕雉年轻,颇有姿色,便屡屡调戏她,吕雉不从,狱卒又不断辱骂,后来在刘邦的朋友任敖和萧何的运作下,吕雉才被救出狱,脱离了苦海。出狱后,吕雉到芒砀山,千里寻夫,在茫茫林海中找寻,最后刘邦竟让吕雉给找到了,可见他对刘邦的不离不弃。
三、先斩后奏,为刘邦清除隐患。刘邦当上皇帝后,韩信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为何?一则,韩信手握重兵,搞得不好就容易分庭抗礼,兵戎相见。二则,韩信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而钟离眛是刘邦下旨追捕的对象,收留他,这不是与皇帝对着干么?三则,有人向他报告,韩信与陈豨拉拉扯扯,准备内外勾结,有谋反的打算。为此,在刘邦亲征陈豨的过程中,吕雉自作主张,联合萧何一起,先斩后奏,将韩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
那么,吕后此举,是否得到了刘邦的默许?窃以为,这不仅得到了刘邦的默许,而且还为刘邦立了一大功。为什么这样说呢?试想,吕雉与刘邦是结发夫妻,在风雨和战火中并肩走来,对于刘邦的心思,即便是那些未曾用言语明示过的心思,她都洞若观火。她之所以果断处置,痛下杀手,其实是帮了刘邦一个消灭异己的忙,既给刘邦消除了心腹大患,又顺水推舟地为刘邦免除了“杀功臣”的嫌疑,不至于在军中引起骚动甚至叛乱,可谓一举数得。
作为妻子,吕雉与刘邦同甘共苦,共担患难。刘邦在世的时候,她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贤内助,至于后来的狠毒,那都是权力争斗的结果。所以,吕雉既是贤内助,又为刘邦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刘邦又怎么会蠢到去杀掉她呢?
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吕后在历史上素以“狠毒”著称,难道刘邦就一点也没有察觉出吕后的野心吗?非也!那么,刘邦为什么不杀死吕后呢?是他不敢杀还是杀不了?其实都不是,实际上是不能杀!这才是刘邦的精明之处,今天我就给大家揭开谜底,了解历史真相。
吕后,刘邦的原配夫人,本名吕雉,不仅手腕毒辣,而且的治国能力超强。
而刘邦,也不是一个面慈心软的人,为了逃命把亲生儿女一脚踹下车,就连项羽威胁要煮杀他亲爹,他都不在乎。
有人说他刘邦不杀吕后是念及夫妻恩情,还有人说他对吕后愧疚,其实都不是。
就这样一个对自己的老子和亲生儿女都无所谓、不在乎的人,还会在乎杀死吕后?
刘邦当然明白,只要自己一死,吕后必然大开杀戒,进行残酷的报复。
我认为刘邦而且不杀吕后,也是经过他的深思熟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吕后在朝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杀吕后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有可能的话,刘邦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杀掉吕后,为刘氏子孙除掉这一隐患。
刘邦自沛县起兵后,吕锥就一直跟随他打天下,有时还需要帮助他刘邦管理阵营。
刘邦手下的一些功臣和谋臣,比如张良,韩信,和萧何等文臣武将等等,对吕雉比较认可,并且他们之间还都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还有,吕后的哥哥吕泽、吕释和妹夫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说,刘邦打下的江山,至少有一半是吕氏家族的功劳。
而且吕氏家族的子孙更是遍布朝野,根深蒂固。
最为重要的是,吕后与刘邦那些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老兄弟们,彼此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是情同兄妹,很受他们爱戴。
在后期,吕后和太子刘盈已经完全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坚定支持和拥护。
而这些,也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刘邦要杀吕后,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天下大乱。
所以,刘邦杀吕后是“投鼠忌器”,他必须要考虑到的吕家势力,这种严重后果是谁也承担不起的,所以不能杀。
二、吕后能巩固大汉皇权,汉室江山还需要吕后来守护。
刘邦深知自己死后,吕后肯定会乱政,但绝对不会把自己打下来的大汉江山拱手让与别人。
而自己的儿子、太子刘盈懦弱无能,如果他继位后,是无法驾驭那些开国元老的,唯一能震的住这些元老的也就只有刘盈的生母吕后了。
这时就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并且有能力的人辅助他,而吕后又是刘盈的亲妈,无疑就是最好的帮手了。
虽然吕后心狠手辣,但还不至于对自己亲生儿子大开杀戒。
不过那些开国元老可就不一定了,如果刘邦真把吕后杀死,他们一但谋反,刘盈肯定镇不住他们,到时自己的江山,很可能就毁于一旦。
因此,必须留下吕后来辅佐太子刘盈坐稳江山。
所以,刘邦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定,是不会杀掉吕后的。
综上所述,刘邦不能杀吕后也可以说是维持一种政治平衡,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刘邦需要保持大汉政权牢牢把握在刘姓人手中,顺利的完成权力交。也正因为刘邦是一个成熟睿智的皇帝,所以才不杀吕氏。
只是刘邦没有想到,吕后远比自己想象的还更要残忍,还有野心。
不过还好,在吕雉死后,陈平和周勃等人诛杀吕氏外戚,使得大汉政权终于又回到了刘氏皇族的手中。
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说吕后狠毒,其实,都是刘邦自己作的。
他刘邦即想坐稳江山,又要盛世贤明,那么那些帝王心术下的龌蹉事,就只能交给吕后来做了。
好在,吕后自己也是留了一手,否则,怎么被刘邦卸磨杀驴给玩死的,都不知道。
一、吕后和刘邦的前半生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还是一个10多岁的黄花大闺女,但是刘邦已经是一个步入中年的大叔了。
虽说大叔长相不错,也算是英俊潇洒,但是大叔做事太不靠谱。
不但在外面养外室,还生下了一个胖小子。
吕雉一进门便要给刘大叔的儿子当后妈。
而可气的是这个男人不仅花,还败家。
因为刘邦在年轻的时候很崇拜信陵君养门客三千,刘邦没有那个钱养不了这么多人,就广交朋友,没事就拉个朋友来家里吃喝。
但是吧,这家里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大哥辛辛苦苦在田间劳作所得来的。
为此,掌勺的大嫂很不乐意了,经常给刘邦撂挑子甩勺子,弄得刘邦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
终于,吕雉嫁到了刘家,作为新媳妇肯定是不能抹了老公的面子,所以对他这些狐朋狗友也是比较照顾,吃的喝的一样都不少。
可以说吕雉在刘邦身边积累的最早的一批政治资本,就是这帮在他家里吃喝的沛县党。
紧接着,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的东风卷起来,刘邦也开始拿起队伍自己干。
而当初那些狐朋狗友也就成为了他的伙伴,大家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边男人在外面打拼,女人在家里也不能闲着。
刘邦最困难的时候,吕雉除了给他送吃送穿,还在乡亲们中间,给刘邦造势宣传。
说刘邦头上有五彩祥云,不管他躲在哪个旮旯,吕雉都能靠着那天上的彩色祥云,找到刘邦的藏身之处。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运气,故从往,常得季。《史记.高祖本纪》
不管这东西是真是假,但是吕雉作为刘邦的一个宣传委员,工作是做得很到位的。
可是刘邦实力有限,在彭城战役中,刘邦被项羽屠得很惨。
项羽仅仅用了几万人,就把刘邦的50万大军给冲得四散溃逃。
刘邦自己也只能扛着一辆小马车逃命。
而也是在这一次失败中,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被项羽掳到了军中,作为人质关押起来。
刘邦在这一战之后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但是,有吕雉的哥哥,吕泽的支持,很快刘邦又整肃了队伍重新东山再起。
吕后兄周吕后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史记.高祖本纪》
当然刘邦一边打仗,也一边不忘享乐,一路走一路打,除了收编部队,也扩充了后宫。
虽然是刀尖舔血,日子也还是过得照样风流。
而吕雉这边的状况就糟糕多了,他作为敌方统领的家眷,在项羽的军中受到了很严厉的看管。
虽然,项羽并不喜欢吕雉这一款的农村妇人,但是不代表项羽军中的其他人不会去欺负吕雉。
所以大概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吕雉的心智得到了一次很大的提升。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把那一颗弱弱的女儿心深藏在了雪下。
因为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像男人,能和男人抗衡,才能保护好自己以及刘邦的父亲。
二、吕后为刘邦做的龌龊事好在项羽在项伯劝说下,最终释放了吕雉和刘邦的父亲。
在回到刘邦身边的那一刻,吕雉才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受的苦真的是太不值得了。
在刘邦的身边莺莺燕燕的太多了,尤其是那个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已经把刘邦迷的五迷三道。
不过好在在这些年里,吕雉也修炼了自己的心性,她也不再是只为刘邦而活的女人。
对于争宠,她表示并没有兴趣。
重新回到刘邦身边,吕雉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刘盈身上。
在刘邦把刘盈立为太子,把吕雉立为皇后之后,吕雉才稍稍的松了一口气。
但当时大汉刚刚建立,天下危机四伏,要想让这天下能够顺利交到自己儿子手上,首先得保证,天下一直是刘邦的。
就这样,吕后和刘邦因为同一个目标,在此绑在了一起。
- 首先让刘邦吃不下饭,睡不香觉的便是那些异姓诸侯王。
他们地位并不比刘邦低,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甚至能够左右双方的胜败。
他们手握强兵,有自己的封地,如果哪一天大家起来造反,刘邦还真不一定能吃得消。
所以从项羽死去的那一刻开始,刘邦就开始盘算,如何来一个个地消除这些异姓王。
当然刘邦做事也有他自己的思路,他并没有“柿子找软的捏”,而是挑选最强劲的对手开始下刀。
第一个便是诸侯王里面实力最强劲的韩信。他的军事才能就不用我在这里啰嗦了,刘邦非常害怕他造反。
但刚开始那会,韩信还是真的是不想反。
可刘邦不放心,就找了一些捕风捉影的理由将韩信抓到了长安来,并且降了他的爵位,相当于软禁在长安城内。
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
都说士可杀不可辱,韩信作为战国后期的出身的人物,在他们的家族血液当中,留存着士的血液。
所以在当初刘邦信任他,给了他崭露头角的机会,即使有能力造反,韩信也跟随着刘邦干。
但是现在刘邦削掉他的爵位,将她他软禁在长安。
这对韩信无疑是一种侮辱。
所以此刻的韩信也不再给刘邦面子了,他在长安城内呆着,也不和其他人交往,也不去给刘邦开会做报告,长期请病假。
其实,他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终于陈豨造反了。
韩信盘算着跟陈豨来个里应外合。
陈豨造反之后,刘邦御驾亲征,长安城内空虚,韩信就利用自己的统兵才能将囚犯释放出来,把吕后以及太子刘盈一起消灭在长安城内。
计划很完美,只是这个计划还来不及实施,就被吕后知道的消息。
作为一届女流之辈,吕雉和韩信这样的兵仙将才去PK,那肯定是吃亏的。
所以吕后找来了萧何,让萧何来帮自己出出主意。
为什么是萧何呢?
- 第一,萧何在功臣集团当中,地位是最高的;
- 第二,萧何和韩信有恩,那么萧何,这时候的战队非常重要,吕后是想要借用这次机会来试探萧何的态度;
- 第三,吕后和萧何在沛县就已经认识,两人的关系也不错,所以说起话来更加好沟通。
最后在萧何的帮助下,吕后将韩信诱骗到了宫中,然后将其诱杀。
等到刘邦凯旋回来发现韩信已经死掉的时候,司马迁用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来描述他的心情,且怜且喜。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所以吕后杀韩信为的是谁?还不是帮刘邦。
再说吕后杀彭越。明明刘邦都已经释放了彭彭越让他去巴蜀之地,为什么吕后还要赶尽杀绝,并且将它作为肉泥分发到各位诸侯的桌上呢?
原因很简单,还是刘邦想要杀彭越。
刘邦本来是要想杀彭越的,但是因为彭越造反的事情没有找到实锤的证据,所以刘邦又不好意思直接将朋友杀掉,只好将他流放到巴蜀这样的苦寒之地,希望他永远不要回来。
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但是吕后很有远见,你刘邦当年能够从巴蜀之地暗度陈仓出来,那么彭越在那里难道就不能搞点事情吗?
到时候彭越出来之后给你来个反杀,那你刘邦的大汉江山还坐得稳吗?
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吕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给他制造了证据将彭越处死。
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不仅如此,彭越死后,吕后还下令将他剁成肉泥,做成肉饼,分发到各个诸侯王的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赤裸裸的一种震慑,告诉大家,你们如果也跟彭越一样的想造反,那就是这样的下场。
当然做这件事为的是谁还是为了刘邦,或者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刘盈能够从刘邦手底顺利的继承下这大汉江山。
吕后做的那些最龌龊、最血腥的事件,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刘邦所做的。
那么既然这样刘邦又有什么理由去杀掉众人认为很毒的吕雉呢?
三、为啥刘邦不能卸磨杀驴,杀了吕后当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卸磨杀驴的事大家干的也不少。
那么为什么刘邦不敢杀掉吕雉呢?或者是说他不能杀掉吕雉呢?
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 娘家够强大
- 自己有实力
- 身体比刘邦好
大家都很熟悉咱们刘邦手下的第一员猛将,樊哙就是吕后的亲妹夫。
但是樊哙在吕家体系里面并不是最强大的,吕后他们家族真正强大的是吕泽。
大家想一想,吕泽在刘邦被项羽打到一兵一卒都不剩的时候,可以帮助刘邦东山再起,他的实力有多强大。
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而且我们看到,司马迁在功臣年表中记载,吕泽有佐高祖定天下之功。
这样的评价,只有在萧何和张良的评价中才有。
虽然,在史记中,关于这位大哥的记载已经被抹得差不多了,但是,从大哥的部下的封邑来看,吕泽家的封邑应该不会少于一万户。
一万户是什么概念?我们熟悉的卫青卫大将军,当年的食邑也就是1万户,你说他强不强?
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娘家做背书,刘邦他是轻易动不了吕后的。
其次,吕后自身也是一个很有实力很有手腕的政治家,在政治的漩涡当中,她并不输于任何一个男人。就刘邦那一帮从沛县起家的兄弟们,基本上都是站在吕雉这一边的。
当刘邦想要换太子的时候,萧何支持吕后、周昌支持吕后,就连平时不站队的张良也是支持吕后的。
所以吕后不仅仅有娘家的支持,她还有我们沛县的功臣元老的支持。
在刘邦死后,谁能够让汉朝的江山继续在刘氏手中传递下去呢,只有吕后。
因为沛县这些功臣元老手中握有兵权,握有资源,他们只为自己能够得到利益的政治组服务。
很显然吕雉和刘盈是他们倾注多年心血培养起来的服务对象。
如果刘邦换太子,那么势必会引起朝堂震荡,那么刘氏江山能够延续多久就不太好讲了。
所以,为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能够顺利延续,刘邦只能将权利移交到吕雉手上。
最后一点,吕雉的身体比刘邦还要好得多。毕竟嘛,吕雉比刘邦本要小20来岁,再加上了女性一般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一点,所以刘邦他肯定是活不过吕雉的。
在刘邦已经成为一个糟老头的时候,吕雉其实还有能力、有手腕有、精力去搞她的政治活动。
所以刘邦要和一个有男人头脑的吕后去斗智斗勇,身体和精力似乎都已经跟不上了。
后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从刘邦个人的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来说,杀吕雉可以说是一个最不明智的选择。
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决策者,他不会选择这样错误的道路。
或许有人会说,留着吕雉就会对他的爱妾戚夫人和爱子刘如意产生威胁。
但是刘邦作为一个花心大萝卜,你认为他真的就那么在意戚夫人吗?
所以,男人的情爱真的是水中月镜中花,飘渺荒芜的很。
所幸吕雉及早的清醒过来,为了自己而活,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最大的政治筹码。
否则,说不定刘邦真的会为了爱子而杀了吕雉!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发妻,中国古代的第一位正式册立的皇后,临朝称制16年,对汉朝的发展起到奠定基石的作用。但吕后在历史上的名声并好,原因就是扮演了一个狠角色,做了许多狠毒的事情,长久以来一直遭后人诟病。因此,有不少人将吕后的“狠毒”归咎于刘邦身上:为什么刘邦精明一世,不把吕后杀掉呢?省得留着她如妖怪一样祸害其子孙!而实际上,人们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并没有看到实质,如果没有吕后,汉朝能不能姓刘还是一个未知数。
(刘邦剧照)
吕后,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刘邦去世后,吕后先是囚禁了他生前受宠的那些妃嫔,尤其戚夫人是最重量级的人物。约半年之后,吕后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挟持回长安鸩杀。随后,吕后将戚夫人砍去手足、挖去双眼、毒哑嗓子、灼烂双耳,名曰:人彘。这还不算完,就在戚夫人还没咽气的时候,吕后叫来儿子刘盈欣赏她的杰作。结果,刘盈被吓得疯疯癫癫了好一阵子。刘盈就是汉惠帝。刘盈康复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同样与吕后有关。
公元前193年,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到京城朝见汉惠帝刘盈。由于刘盈是刘肥的弟弟,所以在举行家宴的时候,刘盈就让刘肥上座,而刘肥也没有推辞,没想到闯了大祸。原来一旁的吕后看不下去了。吕后认为刘肥既有失“君臣之礼”,又有轻视她们母子的意思,于是打算在酒桌上毒死刘肥。没想到,弟弟刘盈端酒时被吕后打翻的一个举动让刘肥有所警觉,于是装醉离席。后来,刘肥拿出了一个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吕后的女儿),这才被放行回到齐国。
(戚夫人剧照)
如果说杀戚夫人母子是出于仇恨,因为戚夫人曾经差点夺走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给刘肥下毒是给晚辈一些颜色看,因为刘肥不懂礼数,那么接下来吕后的举动完全是为了私欲。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吕后为了继续控制朝政,于是将刘盈的儿子刘恭推上皇位。为了避免将来外戚分割权力,吕后还处死了刘恭的生母。几年后,刘恭知道了母亲的遭遇,直言长大后为母亲报仇。结果没过几天,吕后杀刘恭,又将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立为傀儡皇帝。刘弘生母同样被诛。
仇恨、面子、私欲,吕后都能杀伐果断,接下来便是家族利益了,在这方面同样有狠毒的操作。原来吕后为了控制诸侯王势力可以说是“遍地撒网”,几乎每一个诸侯王都被动地娶了一位“吕家女”。因此,吕后就像在全国各地按装了一套监控设备,诸侯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通过“自己人”的监视而传回京城。到了公元前181年,部分“监控”起了作用,首先淮阳王刘友(刘邦六子)因发表对吕后不满言论被“吕家女”告发。吕后一怒之下将刘友召到长安饿死。其次是梁王刘恢(刘邦五子)因不满“吕家女”如芒在背、无孔不入的飞扬跋扈而自杀。就在当年,刘邦的八子燕王刘建也一命呜呼,吕后随后派人去杀掉其子嗣,封国被除。
上述三王殒命,吕后顺势将侄子吕禄、吕产及侄孙吕通推上赵、梁、燕三个诸侯国的王位。不仅如此,吕后还拜吕禄、吕产为大将军,统领南北禁军。第二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因此攫取家族利益算是她最后的疯狂,打的最后一把狠牌。显然,从表面上看,刘邦去世后,多数子孙都遭到了吕后的虐待,留吕后活命是刘邦的一大失策。
刘邦为什么不杀吕后简单说,刘邦忌惮的人是并不是吕后,而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元老重臣,也就是所谓的军功集团。反过来说,震慑这帮元老重臣恰好需要吕后这样的狠角色,同样,这也是刘邦最终没改换太子的原因。因为吕家势力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的功劳并不比元老重臣逊色,所以他们既是外戚又是功臣,还具雄厚实力。因此,有了吕后家族“护驾”,儿子刘盈的王位才能坐稳,刘邦才走的安心。
(陈平剧照)
无独有偶,不光防元老重臣受刘邦提防,而且他们更是让吕后噤若寒蝉。刘邦去世后,吕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发丧、昭告天下,而是密谋除掉元老重臣。可见吕后同刘邦心有灵犀,高度默契。为此,司马迁还在《史记》中记载了吕后的恐慌: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看出了元老重臣靠不住的苗头。因为元老重臣与刘邦是一个起点,一样的身份,何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刘邦当得皇帝,他们为什么当不得!
那么元老重臣真的值得让刘邦忌惮吗?答案是肯定的,非常值得。我们先来理一下他们的活动轨迹:
刘邦去世后,多数人依附吕后;吕后去世后,他们铲除吕家势力,之后重新寻找利益的代言人。
(周勃剧照)
此时,也许有人疑问,为什么元老重臣不直接造反呢?原因也很简单。刘邦去世是元老重臣、刘姓诸侯、吕后家族对立的局面。如果元老重臣有所行动,那么他面临的是两个势力团体的打压,所以只能“安分守己”。而吕后去世后,当年的刘姓诸侯王都成了气候,所以他们不愿背负大逆不道的罪名去铤而走险。所以,最终如何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他们最务实的作法。所以,最终以陈平、周勃等为首的元老重臣同刘姓诸侯达成一致,推翻“诸吕”,然后又巧妙地取得主动权,安排合适的利益“代言人”。这又是元老重臣挑来捡去选择代王刘恒的原因。因为刘恒在他们的眼里老实巴交,容易操控。当然,最终刘恒让他们见识了什么叫深藏不露。
(刘恒剧照)
显然,铲除诸吕,元老重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代言人”来瓜分利润,如果刘姓诸侯再出来反对,反倒成了大逆不道。因此,元老重臣事事抢占先机,将狡猾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样的一帮人刘邦能不防吗?如果杀了吕后谁是他们的对手?所以,给刘邦一千个胆子他也敢自毁长城。
总结:刘邦不杀吕后,并不代表不防吕后。为了防止吕后家族一家独大,就在去世的前几个月,刘邦又搞了一个“非功不能封侯,非刘姓不能为王”的“白马盟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两大集团形成制约,互相盯着对方,好让刘姓宗室受益。但元老重臣马上就露出了“靠不住”的一面,因为当吕后将“白马盟誓”当作擦屁股纸而分封“诸吕”的时候,没有人出来反对,只有右丞相王陵发了几句牢骚,之后还遭吕后贬谪。不过,这倒是证明吕后确实镇住了这帮元老重臣。而吕后之所以打压刘姓诸侯,其目的不过是在壮大家族势力的同时来稳定朝廷局面。试想,如果吕后没有强大的实力基础来掌舵,汉朝这条巨轮早就迷失了航向。所以,从谋种意义上讲,吕后之狠毒,是大汉王朝之幸,刘邦虽然有些走眼,但并不失算。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点赞与关注!
刘邦为什么不杀死狠毒的吕后?
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似乎一直是一个讨人厌的女人,人们提起她,主要集中在把戚夫人残害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人彘,还有就是把韩信和彭越阴谋害死。一句话概括,吕后就是一个魔鬼一般的女人,心狠手辣。
心狠手辣的女人,总是让人爱不起来。
何止爱不起来,简直希望她早点死掉才好。
就像这个提问一样,骨子里充满了对吕后的厌恶憎恨。如果要把提问者背后的问题补全的话,应该是:吕后这么坏,刘邦为什么不杀掉她呢?
来,铁锤现在就穿越到汉朝初年,和吕后聊一聊,为什么刘邦不会杀了她。以下是吕后访谈实录,我加几个标题,让大家看清楚一点。
第一段:奴家本是沛县一枝花,嫁给刘邦太便宜他!吕后的少女时代过的是衣食无忧的公主生活。吕老太爷在沛县很有名望,跟沛县令的私交也和好。可以说,吕雉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大小姐。可是刘邦呢?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
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才十几岁,而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是个三十多岁的抠脚大汉了,而且一事无成。
以至于吕雉的老娘都骂自己男人瞎了眼:你说你的女儿连沛县令都没资格娶,为什么要嫁给刘老四?吕太公撇撇嘴:女人家懂个毛。
刘邦老牛吃了吕雉这把嫩草,爱都来不及,你能让他动刀子?
第二段,咱吕家把全家身家性命押给了刘邦,谁的贡献也没俺家大!少女吕雉嫁给刘邦之后,过上了相夫教子的平常生活,刘邦持家无方,吕雉这个千金小姐还要下地干农活养家糊口。刘邦起义之后,吕雉的两个兄长吕泽和吕释都参加了刘邦的军队,甚至吕雉的妹妹,为了刘邦的政治利益,都嫁给了那个粗俗不堪的杀狗屠夫樊哙。
人家吕家全家倒贴刘邦创业,刘邦感谢都来不及,你让他对吕雉动刀子?
第三段,为了刘邦,俺们娘儿几个吃尽了苦头。汉二年的时候,刘邦项羽在彭城外的睢水大战中,刘邦输到脱裤,狼狈而逃,吕雉和两个孩子,包括刘邦的父亲,都被扣押在楚军军营里面,当了两年的人质。
没有人知道这一家三代在监狱里遭受了什么。
人们只知道,汉四年楚汉议和之后,饱经沧桑的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刘邦身边时,发现刘邦身边已经有了一群年轻漂亮的女人,其中就包括那个身段优美,擅长舞蹈的戚夫人。
年老色衰的吕后,依靠太子的地位,才坐稳了皇后的位置。可是,仅凭色相讨好刘邦的戚夫人,享受着荣华富贵还不满足,还要吹枕边风,踢掉吕后心爱的太子,把自己的亲儿子扶上太子的宝座。
你觉得吕后的心里会好受吗?
吕后和戚夫人相比,吃过更多的苦,几年的监狱生活,让她更加隐忍有计谋。所以在听从张良的建议之后,吕后找到了商山四皓作为太子的背书人,让刘邦意识到,吕后和太子已经站稳脚跟了。
你觉得,刘邦这个时候还会动心思干掉发妻吗?
吕后,对刘邦来说,不仅仅是原配,大房,皇后;还是刘家江山的奠基人之一,刘邦公司的合伙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诛杀韩信和彭越的过程中,吕雉表现出了一个女政治家的权谋决断和勇气,刘邦需要一个这样的代理人,在刘家子孙尚未成年登基的时候,把风浪翻滚中的大汉王朝安全抵达彼岸。这些,都不是那些貌美如花的花瓶们可以给刘邦的。
戚夫人?不过是一件漂亮的衣服而已。
这样一个精明强干,又立下汗马功劳的女人,刘邦怎么可能杀掉她?刘邦又不傻。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