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最近恶补了不少清代宫廷知识,着实觉得清宫真是个奇妙的所在。
清代,皇帝和嫔妃的那些事儿,也完全与前面几朝相反。
在清以前,都是皇帝围着妃嫔转,而到了清朝,则变成了妃嫔围着皇帝装。
具体的听我慢慢说:
翻牌每日皇帝用晚膳时,就是决定晚上那个妃嫔侍寝的时候。
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上是这个妃子的名字。
备晚膳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一个大银盘中,谓之膳牌。
你们听听,“膳牌”。
什么意思,菜牌啊,这些妃子在皇帝眼中不过一道菜而已。
等到皇帝用晚膳完毕,便有太监高举着盘子跪在皇帝面前。
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去”。若有所属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
太监拿起这块被皇帝翻过的牌,再交给另一个太监,由这个太监负责,将牌子上的妃子在规定的时间送到皇帝面前。
玉体裹被清代的妃子侍寝,是最为奇葩的。
之前的朝代,皇帝决定晚上由哪个妃子侍寝之后,到点了就会到那个妃子的寝宫去,在那过夜。
而到了清代,皇帝不再去妃子的寝宫,改为由妃子到皇帝的寝宫来侍寝。
具体怎么做呢?
被选中当晚侍寝的妃子,会先在自己的寝宫沐浴净身,将自己身体洗的干干净净。
然后,太监会将妃子带到离皇帝寝所不远的一间屋里脱光衣服,由太监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她裹上,扛上肩,背进皇帝的寝所。
到了皇帝寝宫后,就会将裹在妃子身上的锦被或大衣去掉,赤条条的站在皇帝的榻前。
为什么要脱光了送过去呢?主要原因如下:
一、防止妃子刺杀皇帝,出于安全考虑;
二、脱光了可以有效降低诱惑,防止皇帝沉迷女色;
三、更加彰显皇帝的地位,贬低妃子的身份,这是出于政治考虑。
把妃子裹成一个鸡肉卷一样扛来扛去,仅此清代一家。
此处说个题外话,《延禧攻略》其实是演错了,居中皇帝每夜跑来跑去找嫔妃过夜,其实不存在这种情况。
云雨“届时,帝先卧,被不复脚。”这个时候,皇帝已经先躺在床上,被子盖在身上,但是皇帝的双脚露在外面。
“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妃子光着身子,从被脚钻进去,爬上去,和皇帝云雨。
“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和那个扛妃子过来的太监,都站在窗外候着,等时间过去差不多了,总管太监就会高声提醒皇上,如果皇帝没有回应,则过一会总管太监会再次提醒,这样反复最多三次,皇帝就会命令他们进去皇帝寝宫。
“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将妃子从皇帝被脚处拖出来,仍旧用锦被或大衣裹了,扛着回去了。
每次看到这里,我就觉得有一点好笑,清代的妃子,光着身子钻进去,又光着身子被从被窝里拖出来,就跟一块猪肉似的,扛来扛去,拖进拖出的,没有女人的感觉。
“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这时候事情还没完,总管太监在妃子离开后,会请示皇帝留不留龙种,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总管太监马上会去找到那个妃子,轻轻地揉按妃子大腿后侧呃穴道,那么龙精就全部流出来了。
“曰:留。则笔之手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如果皇帝说留,那么总管太监就会在手册上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皇帝临幸某位妃子”。
以此作为登记,以备日后核对查阅。
到此,这一夜的侍寝活动就算结束了。
清代特色从前面所描述的,大家就能很清楚感觉到清代妃子的地位低下。
在皇帝面前,她们就像那卖春的女子,在皇帝需要的时刻,被送到皇帝面前,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就被送回自己的寝宫,连和皇帝过夜的资格都没有,完全体会不到男女之间的感情,甚至还不如炮友。
而敬事房总管太监在嫔妃们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大家都要争着讨好,毕竟翻牌的事由总管太监掌握着,如果不搞好关系,想要皇帝翻到你的牌子,还真是挺难。
但是,如果你是皇后,那么就不需要脱光了被送到皇帝面前去。
清代,皇后是可以在皇帝寝宫过夜的,只要皇帝愿意,皇帝和皇后就可以像夫妻那样,夜夜在一起过夜。
所以说,清代,皇后和普通嫔妃之间的权力差距是非常大的。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在大清一代,后宫其实是一个制度严密的机构,说白了是皇帝造人的专属机构,在这里存在的严格的等级,下面咱就随意聊聊皇帝造人的那事儿。
首先,在后宫中有头有脸的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子等这些主要人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出身高贵且基本都是满族或者蒙古族,汉人女子基本是没有机会当妃子的,因为清代皇室要保证自己所谓的血统纯正,(其实完全也是自欺欺人啦)在皇家基本每年或者几年都有选秀活动,这个活动就是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选择女子入宫,如果运气好,便可以成为后宫的女主,一国的皇后,比如慈禧当年就是通过选秀入宫的,后来一步步的成为了大清朝的无冕女皇。
下面,接着聊聊这些已经被选中的后宫女子是如何才能被皇帝临幸,后宫机构中有一个叫做内务府的部门,他们是专门负责皇帝的方式,每每到了晚上,负责的太监便会拿上来一个盘,上面有当天可以服务的妃子的牌子,皇帝如果有兴趣,便会一一查看,然后选中一个牌子翻过来。
这个本选中的妃子便成为了今晚的幸运儿,她得到通知后,马上沐浴洗香香,完事儿后一丝不挂的等待内务府敬事房的太监前来,这时候她会被一床大被子裹上,由三个太监扛着到皇帝的龙床边上。
尔后,妃子由皇帝被子的右下角爬入被窝,下面的事儿大家自己可以脑补,(此处省略10000字),完事儿后,妃子是没有权利在皇帝这里留宿过夜的(但是皇后和皇贵妃是有权的),随后又被太监们用被子裹上,送回自己的寝宫。这个时候负责记录的条件则记好交合的时间,以备今后生了孩子的档案。
有人想做皇帝,无非就是想夜夜翻牌子,殊不知有些事儿,做多了就恶心了,成了任务后也是十分无趣的。
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清朝的侍寝制度与历朝历代差距较大,其他朝代大多是由皇帝选定要临幸的妃子后,便前往其所在宫殿夜宿。清代则有些特殊,不仅设有敬事房专门负责,且皇帝不再亲自登门,而是在皇帝“翻牌子”选定侍寝妃嫔后,由太监将妃嫔送来,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事项之后再送回去。下面就详细说一下这个流程吧。
“翻牌子”决定侍寝妃嫔“翻牌子”制度是清朝特有的,其他朝代皇帝选择哪位妃嫔侍寝,通常由皇帝自己的兴致决定,这便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不得宠幸的妃嫔往往得不到临幸,因为皇帝很可能已经把你给忘了,想不起来后宫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于是乎,清朝为了以示公平,便采取了这种独特的“翻牌子”制度。
清朝的每位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子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在皇上吃晚饭时,太监们便会初步拟定一个名单,将这些妃子的绿头牌摆放在一个大的银盘之中,谓之膳牌。皇帝吃完晚饭,太监便高举银盘跪在皇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便说声“去”,也就是今晚不要人侍寝了。如果皇帝有兴致,那么便从中拣出一块牌子,扣过来,这便是所谓的“翻牌子”了。
这里需要提一点,太监摆放牌子的时候其实是有字一面朝上的,从而供皇帝选择,“翻牌子”之后才是背面朝上的。而在电视剧当中,太监摆放牌子都是背面朝上,皇帝如同“抓阄”一样的选择侍寝妃子是不对的。
这种“翻牌子”制度原本是为了避免有些妃子长期得不到临幸,不过后来却有些变质,有些妃子为了被临幸,便会和太监处好关系,于是她的牌子出现几率便大了很多。同时,太监也都是鬼灵精,哪个妃子得宠他们是心里有数的,为了讨皇帝欢心,这些妃子的出现频率自然也就比较高了。
“送寝”制度且说皇帝选择好侍寝的妃子之后,便会有专门的太监跑去统治该妃子做好准备。而为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是必须裸体来侍寝的,通常是由几个太监用被子或大衣将其裹上,抬到皇帝的寝室。
而为了避免妃子着凉生病,皇宫中在皇帝寝宫不远支出专门设置有一间屋子,妃子得到通知之后,便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此处,在这里进行沐浴,洗的干干净净、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光着身子,由太监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其裹上,扛上肩,或背或抬到皇帝的寝宫。
到了帝榻之前,这才由太监去掉外裹的红锦被或大衣。这时,皇帝先上床,将被子盖到脚裸处,露出脚面,侍寝的妃子则赤身裸体的从被脚处钻入被子,然后从脚部爬进被子,与皇帝完成交合。
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这个也是比较奇葩的一项制度,皇帝和妃子进行不可描述事件之时,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便在门外候着,一方面是了防止里面随时传唤,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严格控制时间。
一般情况下,大约过半个时辰左右,敬事房纵观便会高声提醒“是时候了”。如果皇帝没有尽兴,则不予以回应,总管便会过会再提醒一次,但太监最多提醒三次,皇帝便必须停下。切记,这里是不允许你超常发挥的。
完事之后,妃子便和钻被子一样,又从皇帝被子中缓缓退出。然后太监进来,再用红锦被或大衣将其裹了背走。
待妃子走后,总管则跪下请命,“留不留”。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太监总管便找到该妃子,在其后股穴道按压,从而使龙精全部流出,避免妃子怀孕。如果皇帝说“留”,总管则会记下“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从而留下受孕的备案。
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清代妃子侍寝大概有五个步骤
1、报花名(翻牌)
每日皇帝晚膳用毕,清代的敬事房总管太监就呈奉一个大银盘,银盘上放着绿牌子,分别对应后宫的妃嫔,皇帝看牌选人,选了谁,便把牌子翻过来。
2、侍寝
被选中的妃子要先行汤沐,裸身裹被给太监抬往皇帝寝宫,待皇帝就寝,太监会将被子盖到皇帝的脚踝关节处,龙足得露在外,太监把妃子送上龙床,妃子要从皇帝脚踝处匍匐钻进被子。一般只有皇后和皇贵妃才能在皇帝寝宫过夜,普通妃嫔则不行。
3、催钟
有时皇帝正在兴头上的时候,会被太监催钟。因为妃子侍寝时,他们就守在外边,一是以防皇帝纵欲过度而出意外,二是执法,到点催钟。皇帝一般守礼,在被太监喊第三遍时就会停止。
4、避孕
清代妃子怀孕须皇帝同意。太监催钟完毕,妃子面对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太监会再用被子裹住妃子抬离龙床,太监总管会随后进来请示是否可留孕,皇帝如说不留,侍寝的妃子就会被进行事后避孕。
5、记录
皇帝宠幸妃嫔后。总管太监须在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记载,皇帝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临幸了某妃嫔,需要记载详细,进行存档,以备查考。
“一入宫门深似海,一帘幽梦是枉然”。后宫佳丽三千,如果有幸得到皇帝恩宠,便会光耀门楣,但是不幸者何其多。
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召幸了79岁的愉妃,敬事房太监顿时吓得目瞪口呆,赶紧试探性问道:“皇上,愉妃娘娘的绿头牌早就被撤掉了,您要不要换一个年轻点的娘娘?”
乾隆闭目不答,敬事房太监知趣地退出:看来皇上今夜非要愉妃侍寝不可!
领了皇帝的旨意,总管太监赶紧做准备,虽然这套侍寝流程他已烂熟在心,但每一次侍寝都关乎到后妃和他自己的命运,所以半点马虎不得。
清朝后妃的侍寝流程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皇帝是公认的综合素质和勤政程度最高的,但在房事上,他们也堪称是“最憋屈”的!
清朝皇帝在后宫,远没有前代皇帝那么自由。
按照祖制,皇帝想临幸后妃,必须先经皇后批准、敬事房报备,然后再由太监将后妃送到皇帝的住处,而且,皇帝是不能随意和后妃过夜的,想找人过夜,皇帝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到皇后宫里去。
即便皇后不是皇帝喜欢的类型,每逢初一、十五,皇帝也得硬着头皮留宿在皇后宫中。
这是皇后的特权,也是皇家拉拢皇后家族势力的一种手段。
除了拥有和皇帝过夜的特权外,皇后在薪酬待遇、“驭夫手段”上同样甩其他嫔妃一条街。
皇后每年的例银不仅高达1000两,还手握着每位嫔妃的”侍寝大权“。
所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有关清朝皇后被宠妃“吊打”的戏份,多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那么,清朝后妃的侍寝流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咱们就给大家详细地说一说。
1、敬事房太监制绿头牌、进绿头牌
清朝皇帝通过“翻牌子”来决定晚上侍寝的嫔妃人选,这个“牌子”可大有讲究。
《清代野记》记载:
“每日晚膳时,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数十牌,敬事房太监举而置之大银盘中,备晚膳时呈进,亦谓之膳牌。”
意思就是说,每天吃过晚饭后,敬事房太监就会将写有嫔妃名号的“牌子”,装在一个银盘里一字排开,进献给皇帝挑选,由于这种竹制的牌子上半部分被被涂成绿色,所以被称为“绿头牌”,又因为皇帝翻牌子的时间一般都在晚饭时分,所以又被称为“膳牌”。
值得一提的是,敬事房太监在将绿头牌呈给皇帝挑选之前,要先经过皇后过目、批准,如果哪位后妃身体不适,或犯有过错,皇后有权撤掉她的绿头牌,所以,后妃们为了得到与皇帝亲近的机会,都会谨言慎行,尽量与皇后保持恭敬和睦的“上下级关系“。
2、皇上翻牌子
这个环节,相信很多看过清宫戏的朋友都不陌生,皇帝吃过晚饭后,如果晚上想让后妃侍寝,就会在太监所呈的绿头牌中,选中一枚,将其面朝下,被选中者,就是当晚服侍皇帝的幸运儿。
如果皇帝哪天兴致不高,就会对敬事房太监说一声“去”,这也就意味着,皇帝当晚不需要侍寝,那么接下来,敬事房太监就可以“下班”了。
史料有载:“帝食毕,太监举盘跪帝前,若无所幸则曰去;若有属意,则取牌翻转之,以背向上。”
而一旦皇帝翻了牌子,敬事房太监就有得忙了。
3、敬事房太监通知侍寝嫔妃沐浴、洗漱
由于侍寝对后妃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敬事房太监在收到皇帝的“旨意”后,会马不停蹄通知该嫔妃做好侍寝准备,包括但并不限于洗漱、沐浴、熏香等等。
第一次侍寝的后妃,还会有教习嬷嬷给予专门的教导,以防止后妃在侍寝时惊慌失措、惹得皇帝不高兴。
4、驮妃太监将后妃驼进皇帝寝宫
后妃做好侍寝准备之后,驮妃太监(这名字起的也太形象了)会用一床红锦被将后妃包裹起来送往皇帝寝宫。
《清稗类钞》详细记载了这一经过:
“嫔妃召幸,遣内侍扣宫门,用红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就是说,驮妃太监在成功将后妃“送达”之前,要先后经过三个房间。其中在经过第一个房间时,驮妃太监会拿掉红色的锦被,让后妃一丝不挂进入第二个房间,经过第二个房间时,后妃可以披上一件薄薄的衣服,然后才能进入第三个房间,也就是皇帝的寝宫。
之所以程序这种复杂繁琐,我猜想,主要是为了防止后妃在侍寝时,私自携带武器,危害到皇帝的人身安全。毕竟,在前朝,死在女人手里的皇帝,还是有先例的。
5、后妃向皇帝“行礼”
一般人见了皇帝通常要行大礼,但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和场合,后妃有独特的向皇帝“行礼”的方式。
《清宫档案》记载:“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
后妃被送到龙床上之后,并不是直接躺倒了,而是要先从皇帝所盖的被脚处慢慢爬进去,直到看到皇帝的龙颜,后妃的侍寝“准备工作”才算正式结束。
这样规定的含义不言自明:后妃不管再怎么得宠,也只是皇帝的附庸和臣服者!
6、皇帝开始办事、太监在门外计时
终于盼来了美人相伴,皇帝接下来是不是可以尽情享受鱼水之欢呢?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
皇帝在侍寝人选上不仅颇受限制,就连办事时间也受到严格的规定。
《清稗类钞》明确记载了皇帝办事的经过:
“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
大致意思是,皇帝开始办事后,敬事房总管和驮妃太监会很知趣地退到窗外,但他们这样做可不是仅仅为了避嫌,而是为了给皇帝计时!
大多数史料认为,皇帝的办事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时间一到,总管太监就会在窗外大喊:“是时候了!”
一般皇帝正在兴头上,会选择性忽略总管太监的提醒,继续享受和后妃的温存,而总管太监则会相对人性化地提醒三次,如果这时,皇帝再不理会的话,总管太监和驮妃太监就会破门而入了。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皇帝不急太监急”典故的由来。
7、驮妃太监将妃子原路驼回
侍寝结束后,驮妃太监会先将后妃从皇帝的脚处拖出来,然后重新用锦被包裹,将其原路驼回住处。
史料记载:“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8、敬事房太监请示皇帝是否留“龙种”
许多人认为,进行到第七步,整个侍寝流程就算走完了,可在一些野史、笔记小说中,后妃回到寝宫,并不算侍寝的结束,这时,总管太监还有一道程序要做,就是请示皇帝是否留“龙种”。
如果“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如果皇帝说留,那总管太监就要对皇帝的临幸行为和临幸对象登记在册,以备后妃日后怀孕查验。
由此可见,清朝后妃的侍寝,完全是制度规定下的产物,事前无前戏、事后无温存,与“情趣”二字压根就沾不上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清朝为什么会这么规定和设计呢?
清朝为什么会设计这么“反人性”的侍寝流程?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防止皇帝纵欲过度。
前代皇帝因沉迷女色,要么惰政、要么丧命的,大有人在,比如明朝的明武宗和嘉靖帝,所以,清朝的开国君主们,为了防止后代皇帝因纵欲误事,特意设计了这样的侍寝制度,希望通过减少皇帝和后妃接触的方式,以杜绝祸患。
2、为了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
这就得提到1542年10月21日晚,发生在大明皇宫的一件事了。
当时,嘉靖帝朱厚熜正在端妃宫中熟睡,突然十几名宫女一拥而上,用绳子死死勒住了嘉靖的脖子,要不是其中一个宫女心生胆怯,把绳子打成了死结,嘉靖皇帝和大明朝的命运或许就此改写了。
这件震惊朝野的“壬寅宫变”,不仅让侥幸脱险的嘉靖从此更加沉迷于修仙炼道,也为之后的清代统治者敲响了警钟:看来皇帝留宿在后妃宫中,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
有人不禁就问了:为什么皇帝可以留宿在皇后宫中呢?
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后及其家族,与皇室大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一荣俱荣、一荣俱损,为了共同的利益,皇后不会、也不敢对皇帝造成任何人身伤害。
3、为了防止后妃干政。
在吸取了历代王朝的教训后,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诏:不准后妃干政。
而这种侍寝制度,从根上就杜绝了后妃干政的可能:后妃与皇帝相处的时间有限,谈情说爱还来不及,怎么会干涉朝政呢?
当然再好的制度,想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得认真执行才行,那清朝的皇帝会严格遵从这种侍寝制度吗?
从咸丰皇帝为了专宠慈禧而荒废朝政,同治皇帝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频频光顾烟花柳巷来看,清朝皇帝对这种“流水线式”的侍寝制度,是心存不满的。
皇帝对这种侍寝流程不满,怎么办?从史料记载来看,清朝皇帝表达不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
1、明知故犯
比如,侍寝制度规定:皇帝不得留宿后妃宫中,但咸丰皇帝专宠慈禧,连续数日都住在慈禧的宫中,甚至连朝政都不顾了,逼得皇后慈安只得拿出祖训,让皇帝意识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清稗类钞》载:“咸丰六年(1856年)春,皇帝住在孝钦处((即慈禧太后)数日,不理朝政。孝慈(即慈安太后)便头顶祖训到皇帝寝宫外跪正,命人请皇帝起来听训。”
此外,《清宫档案》规定:“后妃年满五十,不得进御。”就是说,后妃到了50岁,由于丧失了生育能力,就不能保留绿头牌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侍寝的机会。
可乾隆皇帝却在1791年除夕夜,翻了79岁愉妃的牌子,乾隆的这次“违制”,很显然与情欲无关,他之所以召愉妃侍寝,不过是为了怀念一下二人早逝的皇子永琪。
2、主动逃离紫禁城
为了躲避繁琐严苛的祖制规定,清朝的皇帝大多喜欢待在圆明园等行宫,出了紫禁城,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或许也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喜欢下江南的原因之一吧。
更讽刺的是,正值壮年的同治皇帝虽拥有嫔妃无数,却因为祖制无法满足自己的私欲,只能溜出皇宫,纵情于烟花柳巷之中,以致身染重病,年仅21岁就不治而亡。
总结:清朝的开国君主们为了王朝的繁荣昌盛,煞费苦心,精心设计了这一套流水线式的侍寝流程,不得不说,这种侍寝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了皇帝的后宫生活,保证皇帝有充足的精力处理政务。
只不过这种侍寝制度完全沦为了政治的工具,使得夫妻之礼荡然无存,它限制的不仅是皇帝、后妃的权力,还有一个人本能的情感和欲望啊!
清代嫔妃侍寝的全套流程是什么?你怎么看当时的这种现象?
清代嫔妃侍寝其实也是有变化的。清军还没有入关前,皇帝待在盛京,场子不够大,就四个侧宫和一个正宫。最大的是清宁宫。其次是关雎、麟趾、衍庆、永福四配宫。所以这时候都是皇帝亲自去,没专门自己的住所,想去哪宫去哪宫。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孝庄秘史》,没事皇太极就溜达去海兰珠所在的关雎宫。
清代入主中原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紫禁城屋子上千间,皇上有了自己单独的住所乾清宫和养心殿。提问者问的问题得分清况,如果是皇后的话,刚与皇上新婚,那是大事,一般皇后要陪皇上三个月,再选宫居住。这可能就是清代版的度蜜月。
而妃子的话有套流程。皇上一般是晚上吃过饭以后,太监会送来一堆牌子,然后皇上挑,挑到合适的就翻牌子。太监会通知被翻牌子的妃子洗漱,会用特制的羽毛被子装着不穿衣服的妃子,送到皇帝处。太监都会做记录具体时间,以为后来受胎留证据。侍寝有规定的时间,太监会守候在屋外高声询问皇帝。
笔者认为清代的妃子是非常可怜的,并非各类宫廷戏剧之中所见那些外表上的风光。如有孩子还能打发时间。若遇到君王薄情寡义,再没有孩子,真的是守在紫禁城,过完孤苦凄凉的一生,着实可怜。还是当代的女性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