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病逝。康熙传诏让十二阿哥为她守灵念经。太监一下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战战兢兢地问:“皇上,大清开国来,从没有皇子为逝世宫女念经的先例。这…?”

闻听此言,康熙勃然大怒,一脚把传旨太监踢翻在地:“谁说她是宫女?她是我额娘!让你去你就去,哪儿那么多废话!”

其实,苏麻喇姑去世之时,康熙并不在京城,为了见苏麻喇最后一面,他特意下旨停灵14天

康熙回京后,不但按照嫔妃规格为苏麻喇姑治丧,还把她的灵柩安放在孝庄太后的灵柩旁边。

不仅如此,康熙还下旨,让12阿哥亲自为苏麻喇姑念经守灵,而12阿哥胤祹在苏麻喇灵前哭得稀里哗啦,伤心欲绝。

这苏麻喇姑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一个宫女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还要从苏麻喇的出身说起。

名为主仆,实为闺蜜

1612年,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她的蒙古族名字苏茉儿,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如此草率的名字,可见家里人对她有多么不重视。

到了顺治后期,她才改满名为苏麻喇,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7岁时,苏麻喇凭借一手绝妙的女红,当上了科尔沁贝勒家二格格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其实,苏麻喇只比孝庄大一岁,孩子之间是没有世俗尊卑观念的,两人自然而然成了无话不谈的玩伴,和最好的闺蜜

1625年,13岁的孝庄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作为孝庄的贴身侍女,苏麻喇自然而然地随着孝庄一起到了后金都城盛京。

孝庄在皇太极那里并不受宠,在远离故土的日子,是苏麻喇陪着落寞的孝庄,度过了一个个寒冷寂寞的长夜,带给她些许的慰藉。

苏麻喇更成了孝庄的心腹和得力助手。苏麻喇聪明机敏,办事可靠,忠心耿耿,不但把孝庄的日常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帮孝庄分析解决问题,深得孝庄的信任依赖。

1643年,皇太极驾崩,经过一番筹谋,孝庄6岁的儿子福临登基,但是以多尔衮为首的一众人马,对皇位虎视眈眈,特别是摄政王多尔衮,野心勃勃,对皇位更是势在必得。

因此,多尔衮刻意阻止孝庄母子见面,孝庄忧心如焚,她既担心多尔衮篡权,又担心年幼的福临无人照应,被人钻了空子,遭人暗算。

此时,又是苏麻喇站了出来,她冒着危险,秘密奔波于孝庄和福临之间,帮母子俩互通消息,传递母子深情。

1644年,也就是顺治元年,年幼的顺治,顺利迁都北京,完成了皇太极终生未完成的梦想。于是,苏麻喇又随着孝庄皇太后,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颠沛流离,孝庄更真切地感觉到苏麻喇的聪颖机敏,忠诚可靠,她对苏麻喇更加信赖,把她看做是心腹知己。

恰逢此时,孝庄寄予厚望的儿子—顺治皇帝,无心朝政,却陷入与董鄂妃的儿女情长之中不能自拔,于是,她不得不把目光放在刚出生的孙子玄烨身上。

她把培养玄烨的重任交给了苏麻喇,让她教年幼的康熙学习满文书写。“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一月,玄烨生了天花,这在当时的清朝来说,无异于绝症,这病传染性强,且无药可用。万般无奈之下,孝庄只能忍痛把玄烨送到宫外的别院,任其自生自灭,听天由命。

可是,心地善良的苏麻喇不舍得放弃玄烨,她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近身侍候玄烨,日夜守候,精心照料,还搜集各种偏方为康熙治疗,经常骑马往返于慈宁宫和避痘所之间,忙个不停。

也许是苏麻喇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上苍,渐渐地,康熙的天花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只在脸上就留下了淡淡的痕迹。

在宫外居住的这段日子,年幼的康熙对苏麻喇的依赖越来越深,他把苏麻喇当成了自己母亲一般来看待,还称她为“额涅”,“额涅”在满语中意为母亲,可见,在年幼的康熙心里,苏麻喇就是最亲最近,疼他爱他的那个人。

她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康熙,苏麻喇在艺术文化方面也熏陶着康熙。在宫外的这段日子,直到回到紫禁城,一直到了康熙六七岁,苏麻喇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不仅教他学习满文,也倾尽自己的全部所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位未来的千古一帝

别看苏麻喇只是一介宫女,她从小受学识渊博的孝庄的熏陶,聪慧的苏麻喇学习了很多知识,她不仅精通蒙满汉三种语言,还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因此,在宫外这段时间,苏麻喇对康熙耐心教习,这才有了日后的康熙大帝,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才华出众,设计冠服

其实,苏麻喇的才华其实远不止于此,她还精通女红,绘画,很有设计天赋。

康熙登基后,特指定苏麻喇设计登基冠服,苏麻喇没有让他失望,因为从小就擅长女红,再加上跟着孝庄这些年,她不但没有荒废,反而日渐精进,而且她本身就熟悉自己的蒙古族服饰,又喜欢对比研究汉族和满族的服饰。

因此,她别出心裁地在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博采满、蒙、汉等各族服饰之长,设计出了一款花纹精致美观,构思独特新颖的冠服。

这款冠服初稿一出就惊艳众人,特别是康熙,激动得夸赞说:“这高超的画法,连广储司的画师都望尘莫及!”

后来,清朝廷的官服、妃嫔服、宫女服都是由苏麻喇亲自设计,在之后296年时间里,苏麻喇的这款设计一直在沿用,直到大清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设计也就是后来的旗袍,一直到21世纪,旗袍也是体现女性柔美身姿,展示东方风韵的一种服饰,受到各界女性,甚至国外友人的青睐。

就这样,苏麻喇靠着自己的能力,在深宫里活得充实又宁静,在紫禁城,她是那个最特别的存在,她历经四朝,不是妃嫔,却有着比妃嫔更高的地位,她不受宠,却有着别人不能比拟的荣光。

她和孝庄相依相伴60余载,虽然从来没想过,但是分别还是来了。

品性纯良,抚育皇子

1681年,孝庄太后阖然长逝。苏麻喇就像离群的孤雁,一下子陷入了悲伤、孤独、之中不能自拔。这些年来,孝庄太后不仅是自己的生活的全部,更是她的精神寄托,如今孝庄走了,就像把她的心也摘走了,她失魂落魄,郁郁寡欢。

康熙帝看着苏麻喇的状态心急如焚,他担心长此以往,苏麻喇姑会崩溃掉。

为了让苏麻喇有新的情感出口,康熙决定把自己的十二阿哥胤祹,交给苏麻喇抚养。

其实,依照清廷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一个宫女抚养皇子,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况且,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70多岁,垂暮之年白发苍苍的老妪,哪里有体力精力照顾一个年幼的皇子?康熙只是为了让苏麻喇有个精神依托,每天看着这个新鲜的生命在成长,就是对年迈的苏麻喇最大的安慰吧!

但是,苏麻喇在胤祹的成长中,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康熙末年,众皇子陷入争夺储位的争斗,明争暗斗,异常惨烈。

生性淡泊敦厚的胤祹,在夺嫡之战中,始终保持中立,不站队不表态,跟谁也不掺和,所以在雍正即位后,胤祹不仅没有遭受打击、倾轧,相反地他还一路荣升,后被封为郡王

乾隆二十八年,胤祹无疾而终,享年79岁。在康熙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长寿的。

可以说,胤祹能有这样的结局,与苏麻喇姑的悉心栽培、潜移默化的教诲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苏麻喇就是这样一个淡泊,无欲无求的人。但是,她还有一些让常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怪癖。

特立独行,独特习性

苏麻喇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习惯,就是终生不洗澡。因为草原上缺水,所以蒙古族人节约水爱惜水,甚至到了惜水如命的程度。他们认为浪费水是会遭天谴的。

因此蒙古族的苏麻喇从来不洗澡,只有在除夕夜,才用少量的水擦洗一下身体,还要把洗澡水喝掉,来表示忏悔之心。

而且,苏麻喇还有一个怪癖,就是她生病从来不吃药,选择硬抗着。

这一年苏麻喇已经93岁,她生了一场重病,本来就病入膏肓,身体虚弱,却仍旧坚持不吃药,因此她很快就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尽头。

与世长辞,礼遇有加

1705年,苏麻喇与世长辞。得知噩耗,不在京城的康熙犹如五雷轰顶,归心似箭。

为了见她最后一面,康熙下令停灵14天。并且命令所有皇子都参加她的葬礼,此后众人一致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康熙还下令让苏麻喇姑亲自抚养长大的十二阿哥胤祹,为苏麻喇姑念经守灵,以报答养育之恩。

(阿扎姑将我养大,我无以为报。请求守灵数日,供献饭食百日,三七念经。)

最后,苏麻喇姑棺木运往暂安奉殿,那是孝庄太后的灵柩安放处,遥想当年,主仆二人从科尔沁草原携手走出,来到这深宫院墙里,相依相伴,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几十年光阴荏苒,如今,二人再度重逢团聚,可以永远相伴相守在一起。

写在最后

苏麻喇姑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她聪明机智,具有大智慧,她又善良勇敢,又独善其身。她的一生就是一部辉煌的人生大传。

她出身微末,身份低微,但是皇宫里每一个人都不敢轻视她,她是史上最牛宫女,是史上最牛闺蜜。

她一生未婚未育,去世后,皇宫里的所有皇子都为她恸哭。

可能有很多人说,康熙和苏麻喇姑有男女之情,在很多影视剧里,也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描写成姐弟恋,其实这是无稽之谈

把苏麻喇和康熙说成是姐弟恋的影视剧,要么是编剧不了解历史,要么就是要博人眼球。

康熙生于1654年,苏麻喇姑生于1612年,两人有着42岁的年龄差,苏麻喇姑是康熙奶奶辈的人,康熙怎么可能对她有男女之情?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康熙对苏麻喇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苏麻喇姑是他的守护者,是他的良师益友,在康熙的幼年,是苏麻喇姑教育启蒙他,给了他母亲一样的温暖呵护与关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苏麻喇,就没有康熙。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贴身侍奉孝庄太后60余年的时间,被孝庄视为亲妹妹。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是清朝开国冠服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替孝庄照顾着年幼的顺治数年的时光,是康熙的满语启蒙老师。

晚年,以宫女的身份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宫中上下,无论是康熙,还是妃嫔,亦是诸皇子皇女皆尊称她为“苏麻喇姑”(她的满名是苏麻喇)。去世后,康熙亲自为她举办隆重的葬礼,更有诸皇子为她日夜守灵,然后以嫔的身份葬入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

你说就这样的苏麻喇姑,她在后宫的地位能不高吗?

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的一个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因家境堪忧,所以她早早的就被卖于科尔沁贝勒府,做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

1625年,布木布泰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作为贴身侍女的苏麻喇姑亦跟随。因布木布泰并未将苏麻喇姑当做侍女,而是姐妹,所以在盛京时,闲暇无事时布木布泰就继承教苏麻喇姑读书识字,如此加上苏麻喇姑头脑本就聪明,不出数年,她就学会了满语,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国,国号“大清”,随着国家的建立,相应匹配的礼仪、制度等也就随之要建立起来,而这其中尤以上下冠服诸制最为重要。当时皇太极还不知道该选哪些人去负责冠服的设计时,布木布泰就向皇太极推荐苏麻喇姑,皇太极允许之。之后苏麻喇姑不负布木布泰和皇太极的期望,她借鉴蒙古、汉族、满族三个民族的服饰,参与设计出一套独特的清朝冠服,《清史稿》载“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为后人所认可。

1643年,皇太极驾崩,布木布泰的儿子福临被选为皇帝,年号“顺治”。因当时清朝为了防止后宫干权,有祖制皇帝和生母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所以大部分时间,孝庄要想传什么话,就只能靠亲信苏麻喇姑,如此年幼时的顺治多为苏麻喇姑照顾着,而顺治与孝庄的联络,也多有她负责。当然别小瞧这个联络,要知道当时掌权的可是多尔衮,要让多尔衮发现苏麻喇姑暗地里继承帮助孝庄传话,她保不齐得受到严重的责罚。

可以说苏麻喇姑与孝庄、顺治是过命的交情,而这也就是奠定了日后苏麻喇姑的地位要远超于宫女,甚至是普通妃嫔的事实。

1654年,玄烨(康熙)出生,孝庄命苏麻喇姑负责照顾刚出生的玄烨。玄烨五六岁时,孝庄又让她为玄烨“手教国书”,负责教导玄烨学习和书写满文。而后,1655年,清皇宫流行天花,诸皇子皇女为了避痘全都到紫禁城外居住,玄烨则前往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居住,这之后又是苏麻喇姑替孝庄往来与玄烨居所,替孝庄照顾着玄烨。

如此,玄烨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皆为苏麻喇姑照顾,这等感情说实在的与生母无疑,这等从小培养起来的另类母子之情,自然就让苏麻喇姑在康熙朝受到了远高于普通妃嫔的待遇。所以也就可以理解玄烨在登基后,会那般厚待苏麻喇姑,会让她一个侍女去抚养龙子龙孙。

1687年,苏麻喇姑陪伴了60余年的“姐姐”孝庄太后病逝。看着自己最亲的亲人去世,已经70多岁的苏麻喇姑饱受着精神上的折磨,此时她每日都精神恍惚,悲伤不已,长期以往对她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而康熙也认识到这点。这时候康熙为了让苏麻喇姑不再那么伤心,遂就决定将庶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以此让她转移注意力。

我们要知道,苏麻喇姑虽然极受恩宠,但她始终都只是一个宫女,而在清朝,按照规定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如此让一个宫女去抚养皇子,这足以证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

1705年九月七日,备受清皇室信任和重视的苏麻喇姑病逝。此时康熙亲自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有皇十二子胤祹负责守灵,同时每日也不会其他诸皇子陪同守灵,而后,康熙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如此,一个宫女能在死后由皇帝亲自操办葬礼,同时还有皇子为其守灵,更甚者还能以嫔的待遇入葬清皇陵的附近,这等待遇举世罕见,可谓甚前无古人之举,而这也足以证明苏麻喇姑在清朝的受重视程度。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谢邀请,我对清史非常感兴趣,曾经看过《啸亭杂录》中的苏麻喇姑内容,也对苏麻喇姑的事情有些独到的见解,简单说有四个表现和七大原因才成就了如此高礼遇的苏麻喇姑,同时还有两个疑团向大家解释一下。就请大家慢慢听我道来:

地位高有四个表现

众所周知,苏麻喇姑在清后宫中,虽然是侍女身份但其地位确实很高,表现在这四个方面:

一是生前孝庄文皇后把她看成姐妹一样,称她为格格,康熙皇帝称她为额涅(妈妈),皇子、公主们称她为奶奶,可见其身份早已超出侍女,可以说已经具备“皇族”身份。

二是康熙让苏麻喇姑亲自抚养教育皇十二子胤祹,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这更加表明康熙帝对其十分信任和重视。

三是康熙四十四年九月(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按照嫔妃的礼仪为苏麻喇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四是苏麻喇姑去世后,皇十二子胤祹提出要求:“苏麻喇姑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简单讲就是胤祹要亲自为苏麻喇姑守灵百日。由皇子守灵,其地位如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以侍女的身份看苏麻喇姑享受到的这些尊荣,确实证明其本身的地位是极高的。

宫女身份为何受到如此高的礼遇

那么问题来了,苏麻喇姑一个服侍主子的大宫女为什么能受到这样高的礼遇?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苏麻喇姑简介

首先需要简单介绍下苏麻喇姑的情况:她出生在约1612年-卒于1705年,蒙古族人,蒙族名叫苏茉儿或苏墨尔(毛制长口袋的意思)。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半大口袋的意思),在其病逝后宫中上下才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可以肯定的是,苏麻喇姑历经天命(努尔哈赤)、天聪(皇太极作为后金大汉的年号)、崇德(皇太极入关称帝时的年号)、顺治、康熙五朝,必然是作出了相应的巨大贡献,才能有这样非凡的待遇:

七点原因成就至高荣誉

一是苏麻喇姑终身服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早已建立起超出主仆关系的情谊。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所以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下里,却形同姐妹,这给孝庄太后精神上有很大的精神慰藉。

二是皇太极驾崩,年幼的顺治皇帝登基,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是大权紧握的多尔衮规定,她们母子每月只能见一次面。当时苏麻喇姑负责照顾顺治帝的起居,同时还负责孝庄与顺治间的秘密联络。要知道如果被多尔衮的人知道她这样传递消息,必死无疑,可是苏麻喇姑毫无畏惧,足见其忠诚和勇敢。

三是苏麻喇姑擅长女红,参与了清朝冠服诸制的设计,而且她的设计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满、蒙、汉等北方各族服饰之长,非常有创新,被后世认可,说明其非常聪慧。

四是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后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正因地位不高,苏麻喇姑特别羡慕有文化的人,所以她非常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说明其有非凡的学识和异于常人的坚韧品质。康熙皇帝年幼时,孝庄文皇后便选定苏麻喇姑做康熙的启蒙老师。《啸亭杂录·苏麻喇姑》中记载:康熙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苏麻喇姑在学业上对玄烨的耐心诱导和精心教诲,使幼年的玄烨懂得了很多人情事理,掌握了很多蒙学知识,她还手把手地教玄烨书写满文,说明苏麻喇姑是一个有知识文化的人,而且与康熙有非常深厚的师生之情。

五是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雍正时改名为福佑寺)。可惜这时玄烨仍然被感染天花。而这期间,就只有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照顾年幼的玄烨,直至出痘痊愈,重返皇宫。康熙帝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所以苏麻喇姑是在冒死照顾康熙,要知道天花在当时就是不治之症,传染性极强。正是因为苏麻喇姑的照顾让年幼的康熙内心感受到了难得的亲情安慰。

六是苏麻喇姑当时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但是她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自己40多岁的康熙帝严守君臣之道,总是自称奴才,从不敢僭越。说明苏麻喇姑守本分。

七是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诚信礼佛,既不是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足见其忠诚。

通过总结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苏麻喇姑之所以受尊敬就是因为她本身具有聪慧、忠诚、勇敢、本分、善良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是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应有的尊敬,而不仅仅是因为她曾经帮助过孝庄太后和康熙大帝。

两点疑团的思考

这里还有两点题外话需要向大家解释:

一是据传苏麻喇姑一生都不喜欢不洗澡,之所以会这样做,我个人认为是因为蒙古地区长期缺水,那时候可能确实不会经常洗澡,也就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但是我认为当苏麻喇姑到了紫禁城后,不存在缺水的情况时,无论是她个人需要还是宫廷要求,她都不可能不洗澡。

二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灭亡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苏麻喇姑园寝给拆了。在日本投降前苏麻喇姑的地宫就一直被盗,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其命运与大清帝国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各位朋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还请您点赞关注,您的点赞是我继续发文的强大动力,感谢!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宫女就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生死都不会引人注意,可是在清朝,一位宫女却活成了一束光,而且是光芒万丈,她让皇帝为她册封,皇族子弟由衷尊敬她,为她披麻戴孝,她就是宫女的传奇人物——苏沫儿。

苏沫儿是蒙古人,她是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同属于科尔沁部落。她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牧民家庭,母亲因她难产而死,在她7岁的时候,应征做了当时还是蒙古格格的布木布泰(日后的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

苏沫儿在蒙古语是“毛制的长口袋”的意思,蒙古族普通劳动人民有将婴儿出生时所看到的第一样东西给婴儿取名的习俗。 那天是1616年的10月8日。

苏沫儿上边有五个哥哥,她是家中唯一的女性,她很小的时候,就操劳起家务,跟着邻居学会缝补衣裳,制作衣服,这为她能应征侍女打下良好的基础。

做了侍女后,和布木布泰非常投缘,布木布泰教她满文、蒙古文,同时还学会了刺绣。在布木布泰十二岁时,就嫁给了满族的四贝勒皇太极,做了侧福晋。苏沫儿也跟着主人到了盛京。

苏沫儿与庄妃从此以后,她的命运就和布木布泰紧密联系,唇齿相依。

她先后侍奉过清初国母孝庄文皇后,清世祖顺治帝福临,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及他的十二子履亲王胤祹等四代。

在皇太极当皇帝准备登基大典时,新朝要有新气象,皇帝服装、官服、妃嫔服是一件大事。而有绘画、刺绣基础的苏沫儿,在庄妃的推荐下,担起了设计服装的重任,她设计的服装融合了蒙古族,满族和汉族服饰的精髓,获得皇太极的高度赞赏,并让她为服装命名,这就是现在旗袍的由来。

在皇位大典举行后,皇太极下旨正式册封苏茉儿为“女秀才”。一位宫女获封“女秀才”,这在清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苏沫儿靠着智慧和才华做到了。

皇太极因为最宠的宸妃去世打击沉重,盛年而逝,连个继承人也没宣布,苏沫儿和她的主人庄妃共同面对政治的血雨腥风,所有不适合庄妃出面的地方,苏沫儿都要去传达,沟通,她们成功拉拢多尔衮,使庄妃儿子福临坐上了皇帝宝座。

在布木布泰的身边,苏茉儿渐渐由一个少不更事的美丽蒙古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高手。她“隐身”在布木布泰身后,做着布木布泰的精神支柱和“军师”。

后来又悉心教导玄烨,康熙继位后,曾经感激地说,他的满文来自于苏沫儿,是他的启蒙老师。亲切地称呼她为“额涅”(额娘)。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太后病逝,苏沫儿陪伴了布木布泰六十多年,这给她以巨大的精神打击, 苏茉儿长时间地陷入到了悲伤、孤独和无聊之中,这时的她已经是个70多岁的老人了。

康熙将苏茉儿像母亲一样地孝敬、像老师一样地尊敬。在祖母布木布泰去世后,他便安排了几个人专照顾苏沫儿,可是苏沫儿依然闷闷不乐,毫无精气神。

为了让她有继续活下去的信心,有精神寄托,康熙把所生的皇十二子——两岁胤祹交由苏沫儿抚养。

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这时皇上却把十二子送给她来抚养,这是多大的荣幸啊。苏茉儿感激康熙对自己的信任,也意识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胤祹身上。

看惯了宫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的苏沫儿,越发淡定从容, 她没有教胤祹如何争权夺利,更多的却是教他如何为人处事。

皇十二子胤祹在苏沫儿的身边生活了近二十年,在她的教育下,胤祹谦和明理、宽容大度、博学刻苦,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正是因为胤祹有了这些品德,才成为了康熙诸子中少有的几个没有牵连进雍正夺嫡斗争中的皇子之一。

同时,他优秀的政治头脑和才干,不仅多次奉父办理各种政务,而且还在雍正年间,被雍正封为郡王,在乾隆年间又被封为硕履亲王,并授为议政大臣。 胤祹一生的恭谦谨慎,不得不说是苏茉儿的功劳。

胤祹也是康熙诸子中活得最长的一个,享年79岁。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苏沫儿的悉心教养,生于皇家,经历过康熙朝夺嫡斗争的皇子,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平和心态的。

正因为如此,胤祹和自己的父亲康熙一样,与苏沫儿的感情同样深厚。他像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尊敬苏沫儿。

康熙四十四年苏沫儿病了,胤祹日夜守候在她身旁,康熙命太医竭力抢救。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茉儿结束了她那丰富多彩的一生,终年近90岁。

胤祹悲痛欲绝,向康熙提出要求:“我自幼被阿扎姑(姑姑)养育,并未能报答恩情。我愿意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按照先例,皇子没有为宫女供饭诵经的,结果康熙却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示意留七日净身入殓,目的是想回宫再亲眼看看他敬爱的额涅,向她的遗体告别。

自此,胤祹住在了殡宫,为苏茉儿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康熙回京后,为了回报苏沫儿对大清所做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决定按嫔礼为她办理丧事。

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沫儿来说,可以说也是旷典殊荣。

同时,康熙想到,苏茉儿生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死后当然也应该让她俩长依相伴。

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便决定将苏茉儿的灵柩也停放于此。 苏茉儿的灵柩是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暂安奉殿的,而那时主仆二人相别也已经18个年头了。

受众人尊敬的苏茉儿,在生前,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她有着不同的尊称,孝庄太皇太后叫她“格格”(姑娘);康熙皇帝称她“额涅”(额娘);皇子们尊她为“妈妈”(奶奶);胤裪更是独称她为“阿扎姑”(姑母)。

她死后,人们依然尊敬她,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这位出身贫寒的科尔沁牧民的女儿,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清皇室,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其间参与了很多重大事件,堪称清初一位绝无仅有的功臣侍女。

同时,她又是一名受人尊重和敬仰的“服装设计师”、“书法家”和“教育学家”。

今天,从满族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已经成为了服装世界里的艳丽时尚,受到了女士们的青睐。当人们穿上这典雅的旗袍或欣赏舞台时装表演时,是不应忘记三百年前为此倾注了心血的苏麻喇姑的。

如今,苏麻喇姑昭西陵附近的园寝虽然已被拆毁,但享堂仍存,它无声地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那一段永不落幕的传奇。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苏麻喇姑在大清朝的历史上绝对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她的最终身份只是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而已。可是苏麻喇姑死后,康熙几乎所有的皇子为其守灵而且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搞了15天之久;康熙最后还特批: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合葬于皇陵。这放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只是宫女身份的人头上,几乎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家仔细想一想:大清朝的等级是极其森严的、规矩也是极其严谨的。苏麻喇姑说到底只是一个宫女而已,为何在生前死后都能享受各种超高待遇呢?没办法,苏麻喇姑对于整个大清朝、对于顺治、对于康熙的贡献都实在是太大了。

剧照

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出生的时间大概是万历四十年左右,也就是公元1612年。

可是苏麻喇姑是幸运的,她被科尔沁的一个贝勒府看中;后面就更加幸运了,苏麻喇姑进府以后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响彻整个大清朝的——孝庄太后。

孝庄和皇太极

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孝庄太后最终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1626年,对于努尔哈赤、对于皇太极、对于孝庄、甚至是对于苏麻喇姑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爆发了著名的宁远之战;这一年,据传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轰了之后,没多久就死了。

努尔哈赤死了以后,皇太极被公推为接班人。这里多说一句,清朝前期是没有提前立太子一说的。由于生存环境过于恶劣,随时都有被灭的可能,所以一般都是公推产生继承人。

皇太极的表现无疑是努尔哈赤众多皇子中最优秀的,于是乎,大家几乎一致推举皇太极即位。

皇太极死了以后,才是孝庄以及苏麻喇姑人生真正的转折点。当时皇位争夺战是异常激烈的,一开始主要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努尔哈赤的皇十四子多尔衮;另外一个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

当时孝庄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顺治)才刚刚六岁。按道理来说,顺治是毫无即位的可能性的,多尔衮和豪格的势力和实力都远在顺治之上。

可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无情,多尔衮与豪格那是互不相让,最终差点酿成了刀兵相见的结果。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的获胜者既不是多尔衮、也不是豪格,而是背后的“渔翁”——顺治帝。

这里面的故事很复杂,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而已。多尔衮如果和豪格血战到底的话,无疑会对大清朝接下来的事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多尔衮和孝庄剧照

于是乎,多尔衮决定退而求其次了,大位既然自己不能得到,豪格当然也不行了。可是自己虽然得不到名正言顺的皇位,但是能够掌握实权——摄政王是也。

据说孝庄与多尔衮关系不错,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自然知道得很多了。

在双方博弈最最关键的时候,正是苏麻喇姑在孝庄与多尔衮之间传递的消息。这样一来的话,顺治帝即位苏麻喇姑也是有较大的功劳的。

此时的苏麻喇姑虽然身份很特殊、功劳也有那么一点点,但是以上一点点贡献绝不至于享受:死后皇子守灵、死后葬于皇陵的待遇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苏麻喇姑对于大清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呢?地位到底有多高呢?

凸显地位之一:“手教国书”于爱新觉罗.玄烨

清朝入关以后,苏麻喇姑与孝庄一起住进了紫禁城。公元1654年,康熙出生于紫禁城。这位康熙皇帝有多厉害就不用我多分析了吧!

康乾盛世的奠基者、历史上被称之为康熙大帝,一生的功劳不胜枚举,例如: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北击沙俄、治理黄河等等。如果说多尔衮是帮助大清朝打进了中原,那么康熙就是后来彻底搞定中原之人。

玄烨出生以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自己的孙儿。孝庄选她为玄烨“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说白了就是: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由此可见苏麻喇姑的地位何等之高。

看过历史的都知道,康熙之所以能够即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康熙帝出过天花,好了之后有免疫力了。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皇位的继承者一定要有一个无比健康的体魄。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康熙在得天花的日子里,负责照顾康熙生活起居的就是苏麻喇姑了。

在康熙患病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坚持给康熙上课并照料康熙的起居和饮食。

由此可见,康熙能够成为后来的千古一帝,苏麻喇姑那是居功至伟的。

凸显地位之二:苏麻喇姑不光担任过康熙的启蒙老师,还是康熙皇十二子的“母亲”

孝庄太后去世了以后,苏麻喇姑的精神备受打击。康熙为了照顾苏麻喇姑、为了安抚她的情绪居然把自己的皇十二子让苏麻喇姑亲自养育。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在康熙的心中苏麻喇姑的地位有多高了。不过苏麻喇姑也是不负众望,皇十二子在苏麻喇姑养育下那是:极明事理、情商又高,还得到了康熙帝的厚爱。

康熙晚年发生了著名的“九龙夺嫡”事件,可是皇十二子居然一点事情都没有。雍正即位以后也没有为难他,皇十二子一直活到了乾隆朝,最终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这一点在皇家特别在康熙朝惨烈的皇位争夺战之下是极其难得的。

凸显地位之三:苏麻喇姑是元老中的元老

古代一个人的江湖地位与其资历那是密切相关的,苏麻喇姑的资历估计放眼整个历史也是非常厉害的。

苏麻喇姑一共历经了四个皇帝,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四朝元老。一开始是努尔哈赤、后来是皇太极、紧接着是顺治、最后是康熙。另外苏麻喇姑不仅仅是资历老的问题,还基本上都处在权力的中心之下。

举个例子:顺治帝能即位,苏麻喇姑有功劳;康熙帝的成长过程,苏麻喇姑几乎全程参与了。这样一来,苏麻喇姑的江湖地位那就几乎无人可比了。

凸显地位之四:苏麻喇姑死后的哀荣无以复加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公元1705年10月24日),为了大清朝奉献了一生的苏麻喇姑走了,终年90多岁。

苏麻喇姑出殡的那一天,除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的成年皇子全部参加了出殡仪式。

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当其他皇子们都各自回府之后,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按照常理来说,苏麻喇姑只是一个侍女的身份,让皇子来诵经、供饭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康熙帝的答复是:“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后来皇十二子真的守灵百日,康熙帝还要求每个皇子轮流作陪。

按照规矩,以苏麻喇姑的身份最多停棺七日就要入殓了。可是康熙帝又一次打破了惯例:为苏麻喇姑停棺15日,也就是说苏麻喇姑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进行了十五天。

这还没有完,康熙为了报答苏麻喇姑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以及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帝按照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合葬在了一处,也就是皇陵里面。

大家想象一下,在古代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情况下,康熙帝数次为苏麻喇姑打破常规举办葬礼。我认为:苏麻喇姑以一个侍女的身份享受如此规格的待遇,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后讲两个苏麻喇姑的趣闻,苏麻喇姑活了90多岁,这在古代历史上绝对算是超级高寿了。可是苏麻喇姑在这90多年的岁月里面,坚持了两样事情:

一是,一年只洗一次澡。苏麻喇姑一般只有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另外还有更加奇怪的,苏麻喇姑还要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

二是,苏麻喇姑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可是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居然活到了90多岁。

不得不说的是:苏麻喇姑是一个奇人,她历经了四朝皇帝、她以一个宫女的身份享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和荣耀;她居然终身不吃药、居然一年只洗一次澡,还把洗澡水给喝掉。

在历史中,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高吗?有什么依据吗?

对于苏麻喇姑我是特意翻了资料的,首先,她可不是康熙的情人,但她绝对是除了孝庄外最为传奇的女人。所以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讲,为什么说苏麻喇姑是个神奇的女人。

她是孝庄结婚时的陪嫁女,因为孝庄的身份,也导致苏麻喇姑的成为了一位特殊的宫女,为何特俗?因为她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个朝代,且是康熙身边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在我们看过的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苏麻喇姑、伍次友三人的关系错综复杂、形成了三角恋的感情,但这只是导演杜撰的情节。因为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比康熙整整大了40多岁,她的年纪跟孝庄都差不多了,康熙再恋母也不能爱上奶奶年纪的女人。

那历史上苏麻喇姑在后宫是什么地位?为什么说她是除了孝庄意外,康熙身边最重要的女人?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尔,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人,顺治晚期改成满人名苏麻喇。苏麻喇姑的称谓是在她去世后,才这样叫的。苏麻喇姑长的天生丽质、科尔沁的族人赞她为草原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一次科尔沁贝勒府选侍女时,她被选中成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而本布泰就是孝庄皇后。

作为贫苦出生的苏麻喇姑在进入贝勒府后,眼界大为改观,见到的人不再是平常百姓,吸收的知识越来越多。再加上她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满语和汉语,尤其是一手满文,让全府人都夸她写的漂亮。

后金天命十年,13岁的本布泰与皇太极成婚,苏麻喇姑作为侍女也跟着陪嫁到盛京。清军入关后,苏麻喇姑又跟着成为皇太后的本布泰来到北京,从此她便在紫禁城安顿下来,一直到去世。

是侍女也是重要助手

苏麻喇姑贫苦出生练就了她的多才多艺且心灵手巧,她当时设计的服装在宫中是出来名的,凡是她设计出来的衣服后宫妃子们都抢着穿,因此她后来还以服装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了清朝官服的设计和制作。

她天生聪慧、应变能力强,在很多棘手的问题上孝庄经常征求她的意见;从小的草原生活也使苏麻喇姑的骑术和功夫也颇为娴熟,所以她是侍女也是护卫,随时保护孝庄的安全。

  • 皇太极驾崩,孝庄才30多岁,年轻守寡的她需要一个人跟她作伴排解寂寞,苏麻喇姑就是最好的知音。

  • 顺治年幼,宫中规定母子只能每月见面一次,孝庄思念儿子的时候便由苏麻喇姑作为他们母子之间的信使。这样的做法在当时的宫中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要掉脑袋,而苏麻喇姑在那些年没出错过一次。

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地位

孝庄与苏麻喇姑的关系在后宫中大家都知晓,因此她在宫中的地位很高,也很受人尊敬,就连孝庄文皇后都称她为“格格”。格格一词是清朝皇室女儿才有称号,就是公主的意思,康熙更是称她为“额涅”,即额娘的意思,康熙的皇子们则称苏麻喇姑为祖母。皇帝都叫她母亲,可想而知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苏麻喇姑也康熙的关系是恩人、是保姆、也是老师。在玄烨还不是康熙的时候,当时天花病毒肆掠,凡是没有得过天花的皇子全都要到皇宫外面避难,而照顾康熙就只能由苏麻喇姑来照顾了。对于康熙的教育问题,孝庄当时一直在考虑为什么顺治得到这么系统、这么完美的教育,最后却成为了一个情圣皇帝、一个闹着要出家的皇帝?

因此,孝庄破天荒的让苏麻喇姑来教育康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苏麻喇姑的教育,就没有后来的明君康熙。

不药不浴的长寿老人

在苏麻喇姑照顾的皇子们长大后,她也得到了解脱,过着安静恬淡的生活,并于佛教结缘,这与孝庄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常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她不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希望佛祖保佑皇上,希望皇上万万岁。

  • 苏麻喇姑的生活也与常人不同:

  1. 苏麻喇姑平常从不洗澡,只有在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用少量的水擦洗身体,洗好身体后再把用过的这些脏水喝掉。有学者认为,苏麻喇姑这样做可能是因她贫苦家庭出生,极为节约有关;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水源缺乏,形成了珍惜用水的习惯,而当一个人保持了太久这样的习惯后,就很难改变。

  2. 苏麻喇姑终生不吃药,就算生病再严重,她也从没吃过药,而是靠自己的身体强忍着,直到自己恢复。这也是她长寿的一个原因,长期不吃药,身体能够抵抗一般的病菌,并能够自己恢复。

苏麻喇姑一直活到了90多岁才去世,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苏麻喇姑在宫中生活一辈子,基本上不与人争吵,她一直是一个聪慧、漂亮、勤劳的女人,无论在以后的宫中地位多高,也从不忘初心,这也是她在后宫让人尊重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